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下鄉實踐體會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W

目錄

三下鄉實踐體會
第一篇:2014三下鄉實踐體會第二篇: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第三篇: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第四篇: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第五篇: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2014三下鄉實踐體會

青春朝氣的我們,渴望有一片天地,能夠揮灑熱情與汗水,播種希望的種子!激情澎湃的我們,渴望有一片天地,能夠傳播文化和知識,綻放愛心的花朵!

盛夏的驕陽燃燒着我們的熱情,一年一度的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一如既往地順勢進行。xx年7月10日,我們背上行囊,踏上“三下鄉”的征程,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實踐活動,在這短短的時間裏,我們把愛心付諸行動,匯聚出不凡力量,在實踐中奉獻,在奉獻中成長,在成長中進步。

樹立服務信念 做好工作準備

能夠擔任我們學院的重點團隊之一的主要負責人,這讓我感到十分任重而道遠,畢竟是第一次帶領團隊參加三下鄉實踐活動。團隊組織得是否得當,工作分配是否合理,還有住食問題、安全問題等都是我們隊長要考慮的。因為怕自己無法勝任這個職位,自信心起初當然會受到一定的打擊。為了能夠讓這次的活動做到盡善盡美,在出發前,我對所有的隊員做了思想工作——必須特別能吃苦,特別能貢獻,在服務大眾的同時,培養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並且讓各個隊員做好準備工作和工作展望。準備工作如期進行,大家都有了大概的工作理念。自然地,充分的工作準備,不僅給予了我極大的自信心,而且還使工作順利地展開。

調研調民生 聽聆聽民聲

萬事開頭難。調研工作在開始階段通常是十分困難的,於是我一邊跟蹤調研隊的進展,一邊針對發生的問題提出建議和意見,讓其他隊員明確工作方向。通過與源水村村委會的座談會以及實地的問卷調查和走訪村民,我們發現阻礙幸福源水建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出村道路狹窄,農作物運不出村、耕地面積廣闊,灌溉水源不足、無牌農藥廠排污,影響源水空氣。看到調研隊的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看到村民們能夠與隊員相處和諧,溝通融洽,真是令我們這次三下鄉增添了不少色彩,也是我樂意看到的一派景象。

接下來,要數是跟進支教組的工作了。支教組的工作雖然有一點小意外,但總體上還是如我所願地按計劃進行。學生們是活潑的,是可愛的,是純真的,雖然我不是支教組的一員,但是我如同訓導主任一般,監督老師工作,看管學生紀律。慢慢地,學生們與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即使我沒有跟他們上過一節課,他們也對我叫道:“李老師,您好!”聽到這句話,我的心甜滋滋的,這是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感覺到我是一名老師。也由於這個原因,我更加積極地籌辦在活動最後一天的遊園活動和文藝晚會。在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遊園活動和文藝晚會最終能夠成功舉辦,而且還得到了村委會和學校領導的好評。

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每一個人都是團隊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另外,作為一名負責人,除了協調好各小組的工作,協調好隊員與隊員的溝通也是尤為重要的,這能大大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所以我前後組織了三次的隊員內部聯誼活動。隊員們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不分你我。團結互助,和諧相處,這種融洽的氣氛瀰漫着整個三下鄉活動。在隊員的説笑聲中,我感覺到,隊員的心已經緊密地相連。

在這次三下鄉實踐中,我的工作給予我了我極大的挑戰,通過這次的挑戰,我得到了與別人不一樣的收穫:實踐經驗、出世之道、服務大眾、顧全大局……

第二篇: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

三下鄉心得體會

裴斯泰洛齊曾説:“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通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這説明智慧與實踐永遠是分不開的,在實踐中可以檢驗真理,也能培養能力,彌補不足。這次2014暑期三下鄉活動使我有了一個驗證自我的機會,使我無論在能力上或是在心靈上有了一次大的飛躍,也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

忘不了那漫山遍野的南山,忘不了那隨風而動的悠悠清香草;忘不了田間壠上無處不氤氲着的迷人綠意;也忘不了風雨中我們20個人相互扶持,相互依賴,相視而笑,相擁而泣。而這一切的一切,將被永遠的珍藏在我們的似水年華中?驕陽似火的八月,當同學們還沉靜在緊張的期末備考中時,“三下鄉”的鐘聲在我院已經敲響。

為紮實做好“三下鄉”工作,我們查閲了大量資料,準備了多份宣傳材料和調查問卷。出發前,我們明確了“三下鄉”的目的和意義,鼓舞了我們的勇氣,激勵了我們的鬥志,也讓我們對此行的意義和活動方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8月15號,我們20位成員來到了和林縣農業局門口前,進行牲畜安全及農機應用基礎宣傳服務。鄉親們説,這次諮詢像是一場及時雨,讓他們長期以來積累的疑問得到了很好的解答。幾位來自外省的同學對於老人口裏説着的吉安方言理解有困難,但仍然以良好的耐心和態度與老人們交談着,替他們分憂解難;有的孩子有些怯弱,站在遠處默默地看着,熱心的同學們主動走過去,與他們交談,詢問學習上的困難,為他們分擔學業負擔。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那裏人民的淳樸,厚實,那裏有濃厚的文化底藴和人文氣息。那裏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美好。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繁華與熱鬧,但是卻有一番別樣的寧靜,它讓我們思考,讓我們有一片新視野,為我們探尋農村的新發展,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我們服務隊參觀了盛樂鎮的奶牛養殖園。我們隊員瞭解到和林養殖業情況和銷售途徑,瞭解到和林的主要病蟲害。

建設新農村並不容易。我們不可能在面對某些問題時選擇默默走開的方式,

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我們來“三下鄉”不是來旅遊,是要關注社會做關注的,解決羣眾所需解決的事,做好我們自己能做好的。

不知不覺內蒙古工業大學2014年暑期“三下鄉”已經2天了。今天是下鄉隊員與當地政府離別的日子。早上九點,我們與農業局的領導開了個總結大會,大會期間,隊員們踴躍發言,給局裏提出了一些養殖存在的問題,雖然未能立即解決,但是,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反映了我們隊員在此次活動的認真態度,內工大與和林農業局搭起的友誼的橋樑將會越來越堅固。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緬懷昔日的形影不離,銘記逝去的歡樂時光,這個暑假對所有隊員來説都會是意義深刻的。因為參與所以快樂,因為服務所以無悔。

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到內蒙古就業廳參觀學習,在這次活動,看到工作人員對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很重視,對我們的一切都關心的無微不至。在就業廳我們瞭解到內蒙古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和就業情況,總體來説大學生就業還是很大的難題

經過這次三下鄉活動,我重新認識了自己。這次活動也把我從理想社會拉回了現實,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各種不足,包括知識儲備,涉世經驗等等,同時給我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促使我不斷髮展這些方面,以利於我以後走向社會。同時作為一名大學本科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不可避免的落在我們當代大學生的身上,我們必將身體力行,實現農民朋友們的願景。

最後,本人簡單地總結一下這次社會實踐中的經驗,主要有以下體會:l、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責任。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深化了我們對新農村的思想。經濟落後,一切都免談。社會應該給予不發達地區以更多的關注,讓雨露惠及農村。我們大學生應該加倍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多出力,多流汗,多動腦。實踐活動還促進了我們對國情、民情的認識,增強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2、增長了才幹,發現了不足,激發了熱情。社會實踐活動給廣大同學提供了一個學習社會知識和展示自我才華的舞台,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鍛鍊了廣大同學的才幹。同學們一起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我們一起做問卷調查,一起上街進行宣傳,一起表演節目??在合作中鍛鍊了我們分工協作的能力,交際能力,組織能力等等。在這次下鄉實踐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了專業知識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既為地方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維、新的活力,又培養了我們的吃苦耐勞精神,使書本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進一步消化,讓大家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寶貴

的、在書本中無法學到的社會經驗。而社會實踐,作為一種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的重要形式,又能夠很順利的讓我們做到了校外實踐與校內實踐相結合,達到兩方面平衡的發展的理想目標。

3、展示了形象,發揚了學校作風,體現了專業特色。通過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展示了青年大學生的風采。我們都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不怕苦、不怕累。

通過這3天的洗禮,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了自我的能力,瞭解了社會的現狀,更多的是帶給的我們不少思考的角度,看清了現階段存在的一些問題。

隨着時間的流逝,三下鄉活動已圓滿地畫上了句號。儘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困難,但在大家的相互幫助和共同努力下,也都一一得到解決。其中的辛酸與感動,我想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到。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結束,我們將以此作為人生新的起點,懷揣着這一段美好的記憶,帶着感動與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廣闊的生命長河。

第三篇: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

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

暑假我參加了院隊的“曦望”服務隊三下鄉,雖説辛苦,收穫也多。

環境不是問題

在去徐聞縣角尾鄉許家寮三下鄉前,同學曾告訴過我“你這次是花錢買辛苦”,並説那裏的環境很差,我信以為真,不過還是很興奮、很期待、很有信心。到了目的地,雖然環境並不像同學説的那麼差,而我們住的地方是新的樓房,但我仍舊很失望,信心也減了一大半,真想打包行李回家。破舊的教室,娛樂設備又少又破的操場,又髒又臭的廁所,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煮具只有一個大鍋,一切一切,進入眼簾的都是那麼陌生,那麼令人難以忍受——十三天怎麼過? 不過,幾天過後,我發現環境差並不是問題:教室的破舊影響不了上課;操場設備少,但我們課後還是和隊友、學生玩得開心;四十幾個人用四個沖涼房,雖然要等很久,我們依然可以開心得完成洗澡任務;儘管煮飯燒菜都用同一個大鍋,但大家在一起吃飯、吃宵夜的快樂是我意想不到的。環境雖差,我們卻過得開心,工作也進展得順利。看來,環境差不差並沒有影響,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態。在這次三下鄉中,我學會了如何在苦環境中生活,怎樣從差環境中看出美好。授課,帶給我很多……

幾天的等待後,我終於走上了講台。一節課下來,我感受良多。 以前作為學生,總感覺一節課的時間很長、很難熬,而當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時,才發現四十分鐘其實很短,很快就過去。更令我驚訝

的是,在四十分鐘裏,教給學生的知識很少,有時課堂效果沒有預期的好,我認為原因有四:一是學生的反映。由於不瞭解現在國小生的學習進程,不清楚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所以教的內容有時會超出他們學習的範圍。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慢、時間長,必須反覆講解,他們才懂;二是課堂的紀律。開始學生不瞭解我,所以在課堂上表現很乖、很認真。但在與學生慢慢熟絡後,有些學生覺得我不嚴肅,於是在上課時露出了本性:講話,自顧玩自己的東西,有些學生更走離座位。有時台下講話聲太大,無法教學,於是管紀律的時間加起來就達十幾分鍾,有些內容來不及講就下課了。紀律讓我異常頭疼不已;三是備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差很大程度取決於備課的充分與否。前幾天我沒課,因此有足夠的時間備課,加上之前收集了很多資料,我以為自己的備課已很充分。但走上講台時,才發現自己沒有處理好內容的重點與非重點,沒有根據主題進行恰當的篩選,或篩選的內容不夠深入,只是停留在表面,導致在上課的時候授課內容重點不突出,邏輯性不夠好,因此導致學生感覺授課內容不連貫,難以記憶把握;四是自己的時間把握度。作為沒有教學經驗的我,有時難以準確地把握課堂,有些內容講解的時間過長或過短,以致時間分配不對,出現或者已經下課,但授課內容還沒講完或者準備的內容已經講完,而還剩餘部分時間的情況。

四十分鐘很快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探索怎樣讓自己的課上得有效果。一般學生都對語文課不感興趣,都認為語文很乏味。所以,我並沒有按課本來給學生上課,而是挑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

題,比如通過猜字謎來體會字與詞、字與短語的關係,來加強學生對字詞短語的應用能力。可能學生以前很少接觸這種課題,所以他們都很感興趣,表現很活躍,課堂氣氛也比平常好很多;在講授新內容時,提供學生回答問題、在黑板做題的機會也是加強課堂氣氛,增加學生自信心、勇氣的辦法之一;在一節課的中間,應學生要求,出幾個謎語,也能增強課堂效果;而通過分組比賽來學習(如成語比賽),也是一種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加強課堂氣氛的辦法,更可以讓學生在比賽中學會如何團結,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四十分鐘的課堂,如何把握利用,確是值得我們去探索。所以我們經常交流經驗,或去聽別的隊友的課,在這種交流中,除了學到上課技巧,我更學會了如何接受別人的意見。

課後,往往我會留作業。從作業中,可以看出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一班三十幾個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卻不到二十本,有些學生的作業更是一模一樣。這時,如何給分、寫評語,又是一個技巧。對於學生的作業,不能用應付的心態,而應以尊重的心態去對待。十幾本作業,往往要花上幾十分鐘,不過我樂於改作業,因為改作業也是一種學習。

課後的老師與學生

上課,老師可以很嚴肅,學生必須認真聽課。但課後,老師與學生就變成了朋友。我最喜歡的就是下午下完課的那段時間。此時,學生與老師正拼得“你死我活”——打兵乓球。在這種娛樂中,我收了兩個學生做徒弟,也成了學生的徒弟。這時,沒有嚴肅,沒有拘束,

全是真心自由的相處;沒有老師也沒有學生,純粹是朋友的相處。往往我們會玩得不知時日。

勞動的滋味

這次三下鄉,我們要自己動手做飯。不過,隊友們都很熱心,下完課後,如果沒有別的事情,一般都去幫忙。看到隊友們齊心協力做飯的情形,即使有多沮喪的人也會變得有精神。我喜歡這種勞動,因為它體現了一種團隊精神,更體現了為人服務的樂趣。看者隊友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做的飯菜,只能用五個字來形容心情:開心乘開心。

逃不掉的離別

十三天已過去,意味着我們與學生離別時刻的到來。當車駛進校園,學生與老師已哭成一片。看着一雙雙依依不捨的眼神,聽着一句句哽咽的話語:老師,你們能不能不走啊?你們明年一定要來啊!我強忍着淚,還擠出笑容來安慰他們:“老師明年還來,你們不要哭,堅強點,有空記得打電話或寫信給我,好嗎?”

當車駛向校門,看着一個個跟着車跑的學生,我再也無法堅持自己的眼淚:“再見了,同學們,老師會永遠記住你們的,願你們永遠健康快樂。”

三下鄉結束了,雖然像同學説的那樣“花錢買辛苦”,但收穫更多的是一種難忘的經歷、珍貴的友誼。感謝這次三下鄉,給我的人生增添了不少光彩,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第四篇: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

“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

這學期一放假,我就託着重重的行李回家了,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xx省xx縣xx鄉xx村。

一回到家中,我就積極的投入了生產勞動中,和父母到田間地裏幹農活、幫村裏的的其他人家幫工等等。在和村裏的人交往中,很多時候我都靜靜的聆聽着這些純樸、地地道道的莊稼人談論他們勞作的成果、他們勞作的經驗、他們的希望........時不時問上一兩個在他們看來極簡單的問題,他們都是哈哈哈一笑,給我最真摯的解答。清晨在他們去勞作時的歡聲(感謝訪問本站)笑語中醒來,傍晚看着他們從各條小路中風風沉沉的歸來。他們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這一片黃土地上辛勤的勞作,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還是仍舊那麼貧窮、那麼落後。我的心觸動了!

想起學校給我們的任務——三下鄉實踐。我覺得我這就是在實踐、在感知。所以我又找了相關的部門和相關的人,多瞭解了一些情況,結合我的所看、所聽、所感,看看原因到底是什麼?

xx村共有540户約3000口人,有15個村民小組,沿着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居住。主要的經濟來源是種植,種植的作物有:甘蔗、煙草、水稻、玉米、花生、黃豆、小麥等等,輔以副業有養雞、養鴨、劃松脂等。

村中有80%的人都上過國小,35%的上過國中(當中多為80後),10%的人上過高中,3%的人上大學。村中有一所國小,沒有幼兒園,孩子最早上學是在7歲,而有11個村民小組的孩子從一進入學校就是寄宿制的。

現在村裏很多户人家都是我們父輩及其父輩這種年紀的人在家勞作,年輕力壯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而且村中很多的適婚男子仍打着光棍。

村民的糧食、蔬菜都是自給,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左

右,收入多用於看病就醫和孩子的教育。

這些就是村裏的大致情況。

為什麼村裏人辛苦勞作,但生活環境仍得不到改善,仍落後?我想這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應該是交通吧。我們村只有一條大路通向外邊,路道及窄、不平坦,遇到雨天,都是坑坑窪窪的,車子沒法外行;而且離鎮又挺遠,村民們種植的蔬菜瓜果等都不能變成經濟作物,只能用來自給。 其次,是作物種植的問題。村裏種植的農作物太雜了,只要是適合哪個季節的都種,這種多元化地結果就是每天每時都在忙,但因為土地少的緣故,每樣農產品的種植都有了限制,每種產品種下來,差不多隻夠自足,沒有形成經濟作物,這樣收入也就沒有了。對此,我認為一村中的這種情況,應該使農作物單一化,就是請技術人員來幫忙確定最適合的農作物,使其達到一定的規模,這樣出了自足外還有盈餘,就能變成經濟作物。而且在農活忙完後還有休息的時間,在這個時間裏可以休息,也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

還有就是教育的問題。可能是因為我是學學前教育專業的緣故,我對這一方面的瞭解跟多一些。現在村中小的這一批孩子,差不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和投入比起以前是翻了幾倍,但從我瞭解的情況來看,他們對學前教育的瞭解是一片空白,他們對小孩就是入學前麼吃好、穿好、玩好,等到上學了在加上一個學好就行了,沒有要對入學前孩子進行科學教養的想法。入國小了,也是希望孩子在學校了聽老師的話,把老師教的學好,假期督促孩子把作業做完就好。就這種看來,我覺得農村的孩子很幸福,不像城裏的孩子被父母逼着學這學那的,他們有快樂的玩樂的時光。但是我覺得以後長大了,這些孩子是要走出去了,不是一輩子就呆在這裏,在走出去以後他們那什麼和這些城裏的孩子競爭,在城裏孩子小時候就熟悉的東西面前,對於這些走出的孩子面前是那麼的陌生。在這裏我不是説孩子一

定要像城裏孩子一樣十八門武藝樣樣精通,而是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在享受教育資源的公平上得問題。如果在農村有各種興趣培訓班,父母有接受先進理念的機會,農村的父母也會讓他們的孩子去增長本領、增長才乾的。在者,國家的政策——讓一些國小合併在一起,國家這樣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但是我看着村中的那些小小的孩子,感到心疼。在那麼小的年紀,生活還不能自理,在正需要父母在身邊的時候,卻揹着大大的書包住在學校裏去了,還要學習。我不知道這種狀況要怎麼解決,只是希望國家在出台一些政策的時候,還是要想想這些稚嫩的花朵,他們也同樣需要温暖的太陽的照射,茁壯成長。這就是我這次三下鄉實踐的所看所感。

第五篇: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

2014年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能有幸隨“調研中國”團隊一同參加2014年暑期以“農村圖書室建設調查”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可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所謂意料之外,是因為自己的大學生涯行將進入大四這個需要我作出重大抉擇的關鍵之年,所有學習和實踐活動都按計劃將進入收束階段,而這次再次搭上“調研中國”團隊的“三下鄉”之車,原本在今明年的以就業為目標導向的計劃之“外”;言其在情理之中,則是在大一以來我給自己定下的“知識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的學習理念之“中”。

今年暑期“三下鄉”我們的中心任務是借調查瞭解湖南省內的幾個鄉村的農家書屋(也稱農村圖書館/室)建設和使用現狀,並藉以小則管窺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温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突出強調的“農家書屋工程”啟動實施數年以來的成績與問題,現狀與前景;大則放眼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視野下,農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新途徑、新風貌。同時,對於我們成員所學的社會公共管理相關理論知識,也不失為一個查漏補缺,“增益其所不能”的契機。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關於專業知識技能

知識的生命力和價值為其在實踐中方能體現與實現。在校期間我們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對我而言這已是時候諸葛亮),因為這不僅僅是掌握知識,更是一種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培養,而真正的實踐學習是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後,但有了這種學習能力後,我們便可以靈活地變通,相信無論學什麼都可以學得又快又好,為以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關於我們的專業使命

“公為天下”的院訓薰陶濡染下造就了我們投身社稷百姓公共事業的視野情懷,“三下鄉”是這種視野情懷指引下的切實行動。這次“農村圖書室調研”,我們調查瞭解的雖只是一個個圖書室,一本本圖書,但引領我們的確實一位位鮮活淳樸的農民朋友;我們進入的,則是平日所捧讀的一本本專業著作中鮮有涉及的鄉村人們的精神文明世界。倘若把“公為天下”奉為我們的專業使命,而引導我們踏上征途並最終實現這一使命的,則是會説一套百姓話語,懷有一顆貼近善感的民心,然後,深入基層,深入百姓。

三、關於我們的團隊

我之所以還要專門説説我們這個團隊,是因為她自有特別之處:雖然人數較少——只有區區6人,但是成員結果組成跨越專業、年級甚至學歷;雖然是臨時組成且多是首次共事,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卻配合默契表現得訓練有素;儘管沒一個成員都個性鮮明,但行動起來也不失統一協調。一言以蔽之,這是一個兼容幷包、諸星共燦的團隊,因此,最終能夠在共同努力中收穫友誼也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

最後我想説的一點但並非不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我個人而言,這次“三下鄉”也留下了一點遺憾,那就是鑑於種種原因,我遠沒有我的其他團隊成員們那樣投入得徹底。這或可從我的隊友們那比我以上寥寥幾點心得體會跟深入且面面俱到的調查報告中可見涇渭。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妨礙我收穫這次調研本身的點滴成果,以及他們的幫助與理解,感謝你們!

本網推薦更多範文:

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體會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

暑假三下鄉實踐活動體會

會澤“三下鄉”實踐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