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語文教師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3W

新語文教師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新語文教師心得體會篇1

最近我參加了藍天教育網的國小語文教師職務培訓。培訓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受益非淺。在培訓學習中,聆聽了喻忠恩、韋筱青、付宏東、師保國等名師的報告,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我也更堅定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思想,要逐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堅定不移地熱愛自己的教學事業。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不斷進行知識更新

我們常説: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就應有一桶水。那麼這桶水從哪裏來,而此刻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後,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教師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閲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閲讀名著、閲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這樣我們的知識才能時時處於更新的狀態,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去引導學生,並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閲讀的快樂,而不是為應付讀書而讀書。

二、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務必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就應是温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作為教師,就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忙,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轉成“我們”的關係。

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擔挫折的煩惱。透過培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所有學生。

三、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向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教師在講台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此刻,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主角,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理解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用心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四、我們要做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

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這一向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要學習語文知識,也要培養語文潛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把新奇感轉化為求知慾。教師要用心利用教育資源,開發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所帶給的空間。體現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

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閲讀面,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結合起來,努力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無愧於“人類的靈魂工程師”這一稱號。

新語文教師心得體會篇2

20xx年4 月13日,一個好日子。 我們鞍山市鐵東區國小語文中心教研組一行30人,在教研員赫冬梅和陳佳的帶領下,早上五點半就集合,六點出發,八點鐘就趕到了瀋陽空軍招待所禮堂。觀摩了全國著名國小語文教育專家新課標解析與教學指導專題研究會。 此次活動有於永正、支玉恆兩位資深名師的課堂教學、講座,現任教研員評課等。每一堂課都值得學習,每一位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痴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説,無疑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下面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聽完幾位老師的彙報課後,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於永正老師執教《愛如茉莉》,70多歲了,依舊給學生範讀,而且讀得生動形象,別有韻味,受到了大家的讚賞。不只是他自己給學生範讀,還抓住一切機會,指導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為學生的讀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他抓住文本中形象的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引導學生對爸爸媽媽之間的愛進行細緻的分析。最後,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拓展品讀,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於老師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支玉恆老師《草原上的花》時,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王文麗老師在上《魚游到了紙上》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找出描寫青年“忘我”的語句,體會情感;再讀課文,讓學生找出“忘我”原因;讓學生聲情並茂中體會我對青年的感情昇華。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閲讀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很多老師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方法,在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張龍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為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他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於永正老師在學生閲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新語文教師心得體會篇3

x月x日至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縣裏的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感謝xx進修學校給我們搭建了這個思維碰撞、智慧共生的互動平台,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聽了x校長的師德講座,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新時期的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範要求,而且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產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她提出,教師道德規範,要以“三愛”為主線,以“教書育人”為核心,以“為人師表”為要求,以“終身學習”為引領。想要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就必須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節約、敬業奉獻。她與大家一起分享了“最美教師”的故事,給予了我們許多正能量。x中學的x老師,身患重病心繫着學生,一直奮鬥在教育一線工作,真是令人敬佩。x學校的x老師,年紀雖輕,做事從不挑三撿四,那股對工作的衝勁,值得許多青年教師學習。他們成了我工作、生活和學習中的榜樣,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

在這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像我這樣的“電腦盲”是遠遠跟不上時代了。感謝xx的x老師,他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製作“微課”。

在學習期間,xx小的xx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優質的語文課《竊讀記》。讓我們這些學員又重温了學生時代的夢。我們積極配合老師上課,我們也大膽回答老師的提問,也在學習着優秀老師的先進教法。原來語文的閲讀教學應該這麼教啊!學一篇課文要體現重點和難點。在學習中要以朗讀為主,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

學習中充分體現了討論、合作探究法的重要性。老師把我們全班學員分成五組,我被分在了第四組,並擔任了第四組的組長。讓我們一起通過探討來完成《歡樂的潑水節》、《槐鄉五月》和《理想的風箏》三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每個小組的成員,出謀劃策,集思廣益,都説眾人拾柴火焰高,一點都沒錯,經過精心設計的教案就是別具一格。每個組設計的教學過程,都別出心裁,特別優秀。設計完畢後,老師就會讓我們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台説課。設計完《歡樂的潑水節》一文,組員們推薦我上去説課,其實我的心理素質也不好,上就上唄,就是一次恰到好處的鍛鍊機會。學員們説完課後,班主任x老師就會對我們的説課作出到位的點評。他既講出課堂設計的亮點,也指出課堂設計的不足,再怎麼改進。

通過短短的幾天培訓,我們在快樂中學習,讓我收穫多多。既收穫了知識,也收穫了友情。人啊,就要這樣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可以充實自己的生活,我以後會踴躍報名參加有益的教師培訓活動的。

新語文教師心得體會篇4

想想自己畢業快三年了,作為一名師範類的中文系畢業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中學語文教師的崗位。很慶幸自己還生活在校園中,這樣感覺自己還能經常和書本打交道。因為,讀書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愛書,也愛讀書!

書,都瀰漫着香氣。讀書不僅僅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裏的放歌,夏日荷塘中的嬉戲,秋日田野裏的散步,隆冬爐火旁的傾談,它是心緒的慰藉,是靈魂的依傍。讀書,能夠慰藉心靈,讓寂寞封存在書香中;讀書,能夠洗滌心靈,讓高尚的人格在書中昇華;讀書,能夠播撒期望的種子。讓生命結出豐碩的果實;讀書,能夠插上騰飛的.翅膀,讓生命自由飛翔!

讀小説,在經典裏感受豪氣與浪漫;讀散文,在優美里感受平實與真情;讀雜文,在議論中感悟哲理與生活;讀雜誌,在故事裏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喜歡在清晨讀詩歌,在膾炙人口中感受音樂美與結構美。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讓我感受到親情的真摯;劉蘭芝的“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讓我感動於感情的堅強與力量。徐志摩的“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讓我想到以前離開的母校。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我們感悟到生命與理想的碰撞、在詩歌中沉醉。

風清雲淡的日子,獨自倚在窗前,看花開花落,賞雲捲雲舒。低頭一回眸,桌上的書,窗前的樹,樹葉上躍動的陽光,一齊憩息在心靈中。驀然回首,生活中也有很多無形的書,伴我們成長。母愛是一部書,是世間最美麗的一部書,我們的一生都沉浸在她的潤澤呵護中,父親是一部書,一本厚重的書,我們要用一生去讀懂它,讀懂那如山的父愛。朋友是一部書,一部精緻的書,共同記錄下了友誼點滴。家鄉是一本純樸的書,卻又是根入心底的書,“落葉歸根”是對家鄉的眷戀,“家鄉魂”又是對家鄉的熱愛,讀懂這部書時,我們也明白了“一方水土一方情,月是故鄉明”的真諦。

夜半,回味形形色色有形的書和無形的書,讓夢境也豐富多彩,真是“夜半有夢書當枕”啊。有書香的地方就有美麗,心靈也會在書中憩息。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怎樣來詮釋生活,但在書裏卻能夠發現生活的真諦。

我認為,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讀書,還有更深層的好處。讀書就是一種學習。學校是學習知識的地方,學習氛圍必定是十分濃厚的,教師必須是帶頭讀書學習的,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種言傳身教。愛讀書、有學養的教師,往往都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讓學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學生就是在老師的薰染下愛上讀書的。很難想象,一個不喜歡讀書學習的教師,能培養出愛讀書學習的學生。

讀書能提升教師心靈脩養。讀書不僅僅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能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教師是社會上最大的一個知識分子羣體,雖然待遇較差,地位一般,但是社會看教師的眼光卻很高。人們往往把教師看作是有學識、有文化、有修養的人,無論説話做事,都得高標準,嚴要求,不能跟社會上的人一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一句話,讀書能夠使教師的靈魂變得高尚而偉大起來,這樣的教師,自然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讀書能讓教師博學多才,悟性提高。新課程改革,對教師駕馭課堂的潛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教學不能再跟以前那樣照本宣科,一味地講解教材,而是要師生互動,要聯繫實際生髮,擴展。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貯備,更要有很好的悟性,這天的讀書體驗就是明天的課堂實踐。只有教師書讀多了,知識面廣了,領悟潛力強了,在課堂上才會如魚得水,遊刃有餘,課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紛呈。這樣,學生就會在享受中快樂學習,教師就會在享受中簡單施教。

讀書能讓人持續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話的確有道理。工作累了,讀上一段,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這種感覺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難比擬的。當你對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話產生深深共鳴的時候,你會覺得讀書竟有如此的魅力,竟是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心浮氣躁、雞腸狗肚、名利薰心的人是幹不好教育工作的,但是,如果讀書不斷,不良的思想氣質是能夠改變的。

讀書的好處當然很多,我個人認為,對教師而言,還是就應有所選取的。除了就應讀一些文學方面的名著外,更就應多讀一些專業方面的書籍。文學書籍要讀名家名著,經典名著經歷了歲月的淘洗而流傳至今,凝聚了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讀來能夠陶冶思想情操,給人以更深的啟迪。專業方面要有所提升,首先要走近大師,讀陶行知、葉聖陶、蘇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論著作;其次要熟悉當下一些實力派教育專家,如李希貴、張文質、魏書生、於漪、朱永新、肖川等人的著述;再次要學習教學名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如李鎮西、竇桂梅等人的教學隨想。當然,讀書是教師的個人行為,應根據個人的愛好和個性有選取地閲讀。相信,讀名家的書,肯定會受益匪淺。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個相同的愛好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有許多人愛書如寶,手不釋卷,因為一本好書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真的期望我們的老師都能喜歡讀書,讓讀書來提升我們的品質,促進我們成長。

新語文教師心得體會篇5

x月x日上午,我在縣x高中參加了20xx年xx縣國小教師全員能力提升的培訓,本次培訓旨在提高我縣國小教師的師德修養、專業知識、課堂教學能力、課題研究能力等,切實提高我縣國小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技能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水平。通過傾聽xx專家、優秀教學能手教師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

為了豐富語文課堂內容,大量非語文的東西源源不斷地湧進了語文課堂,語文課彷彿成了綜合課,似乎承載了太多非語文的東西。很多語文教師被當前紛繁的語文教壇混淆了語文本色。而要使語文課堂真正堅守語文本真、追求教學質效,做到返璞歸真,靜下心來想想,我認為:在恰當運用多媒體習得有效知識的同時,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充分朗讀,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盪,喚醒童心童真。

語文學科是基礎工具性學科,母語是民族之魂,國家之根,智慧之泉,創新之源。從小打好學習母語的基礎,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至關重要。

1、教學內容簡單。特級教師薛法根在課堂上遵從三個“不講”:學生已經懂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讀懂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還是不懂的,不講,留到以後再講。要達成這一教學境界,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淺出上做文章。

2、教學環節簡潔。一些語文教學課堂,因為教師組織得不嚴謹,使得教學環節互相脱節;也有的是花樣迭出,環環相套,頻繁更替,使學生應接不暇。其實,教師在課堂上要惜時如金,珍惜時間,就是珍惜學生的生命。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去掉非語文的東西,即使是語文的東西,也要突出重點。語文課也是要“洗”的,要努力讓課堂洗練、利落,這樣才能讓孩子學得紮實、有效。

3、教學語言簡明。教師的引導、過渡、講解和評價的語言要力求精練、簡潔、準確。我們母語經過千百年的錘鍊,其特點之一就是可以用最簡潔的話表達最豐富的內容,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力避羅嗦、雜亂,追求條理性、啟發性和藝術性,讓學生置身於優秀的文化氛圍中。

語文是母語課程,國小生學習語言的過程是培養和積累語感的過程。語文學習的基本特色在於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言材料,尤其是通過多形式多用途的吟讀,讓學生感知、體悟言語現象,獲得知識、體驗情感、明曉道理,這是語文教學之“本”,是語文課堂本色化之“本”。語文課最有特色的教學設計是以“讀”為主線,領起並貫通全課。讀,讓學生感知了詞彙,領略了情境,品悟了生活;讀,使課文散發魅力,課堂靈動,孩子愉悦,“細雨潤無聲”,這樣的教學安排突出了語文味,回到了語文課堂的根本上。兒童是一個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獨立的人。兒童有兒童的感動,兒童有兒童的情懷和夢想。課堂上我們應該尊重兒童的真情表達,讓其真情流露。

因此,教學的設計要具有“兒童味”。學生是課堂的主題,我們的課堂教學,其生命就在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如果課堂缺失了兒童精神,忘記了服務對象是兒童,把很多不適合兒童的那種成人對高雅文化的要求錯誤地灌輸給兒童,那隻能加速他們早日失去童年。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實際和認知特點並結合新課程要求,無論是目標的數量,還是目標的難度都要仔細斟酌。不能根據教師個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學目標,那是缺乏課程意識、“生本”意識的表現做好語文教學,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關鍵在於返璞歸真,讓語文課程回到原點,復原其本色,紮紮實實地教,完完全全為學生,這樣,學生才可在樸實的、真實的、有效的語文學習中增長知識和才幹。

新語文教師心得體會篇6

最近,我校組織了國小語文教師集體聽課活動,我聽了東關國小五三班的《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收穫良多……下面我説一下聽課後的感受。

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瞭解,每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感受到了教師們對改進課堂教學的願望,看到了課程改革的新氣象,課堂上師生關係的.和諧,課堂民主氣氛的形成,正是我們研究學習語文方式的真正改進,促使學生語言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課堂洋溢着生命的湧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語文教學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文化的絢麗與中文的無限魅力,並能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課堂充滿着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鮮活的生命在歡唱,在愉悦。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學生感受到了漢字的形體美,語句的韻律美及表達的豐富多彩。執教老師規範的漢字書寫,簡明的板書,聲情並茂地示範朗讀,流暢地分析講解,充滿期待與真誠善意的微笑,無不凸現出愛的真諦。鍾斌老師的課有四個方面的優點:

1、重視了識字新詞,用多種形式識字讀詞,幫助學生掌握生字新詞。

2、以識字寫字為重點,是貫穿於國小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這是一篇詩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課件理解詞語的意思。

3、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讀課文,適合低年級詩歌的朗讀,課文讀的非常充分,藉助課件、板書讓學生試着背誦。

紀曉菲老師的課思路清楚,先用小標題的方法概括了全文講了4件事,然後逐一分析。教學重點突出,處理非常到位。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趙曉蕾老師的課用情育人,教學立足於整體感受及創設情景,表現出一位優秀教師在改革中的勇氣與思考,奉獻出一堂出色的語文課。而且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給大家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二、將先進理念與學科特色結合起來

要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是要付出艱苦的勞動與探索。必須提倡多樣化,在遵循語文教學的前提下,敢於突破,敢於嘗試,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體現了不同的特點,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誦讀、討論、圈劃、設疑等語文學習的方式,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與語文學習方式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教師和學生的一起感悟。鼓勵學生在讀懂全文的前提下,發表自己的見解,但要先理清作者思路和文本的價值取向,有根據的説話,有條理的發散。樹立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三、鑽研教材,遵循規律

語文教學要有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學習過程。教學時,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交流初步感受,並提出問題,困惑,再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生字,感悟做人之道,再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啟發,揣摩文章的寫作方法,最後適度拓展。

鑽研教材,下功夫把握教材,多鑽研,多思考,多研討,多積累。本次語文聽課讓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上應有的活力!我們既要大膽創新,又要繼承和發揚多年來積累的成功經驗。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

新語文教師心得體會篇7

工作之餘,我又一次學習了國小漢語新課程標準。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小語文教研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漢語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包括網上學習)的能力;將聽説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閲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漢語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漢語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閲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閲讀、自主閲讀、探究性閲讀、創造性閲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時代賦予我們的是機遇、是挑戰。我會更加努力,開展時效性強的教研活動,構建和楷高效的漢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