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校共建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6W

家校共建心得體會多篇

家校共建心得體會篇1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應該保護它,不要污染它。為了保護好地球,爸爸為家裏訂了個“低碳”生活的計劃,這個計劃從去年夏天開始實踐。

記得去年夏天,因為經常開空調,空調遙控沒有電池了。當我拆了電池準備扔時,爸爸搶了我手上的電池便説道:“女兒,你幹啥把電池扔了?”

我連忙跟爸爸説:“爸,那電池用不了,把它扔了。”爸爸瞪了瞪眼説:“你知道嗎,一個鈕釦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裏,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並造成永久性公害,明白嗎?”我撓了撓頭説:“爸,你到底在説什麼,我一句都聽不懂。”

爸爸搖了搖頭,垂頭喪氣地説:“連這一點都不懂,都不知道你怎麼讀書的。就是説,廢舊的電池應該扔到廢舊電池回收箱裏。”我點了點頭,笑了起來。

爸爸覺得定的計劃,家裏沒有人行動起來。便想了一條妙計,在電腦上貼了張小紙條:“離開始時,要關閉電腦”;在廚房門上,貼上:“節約用水”;在電視上,貼着:“節約用電”。

有一次,我衣櫃裏有的衣服舊了,打算扔。這時,媽媽走過來説:“女兒,不要把舊的衣服扔了。要環保,可以把衣服以舊翻新。”我回答:“但是那些衣服很舊,很骯髒啊!”

媽媽笑着説:“可以洗乾淨,然後製造成新產品呀!”聽了媽媽的話,我嘗試着這樣做。

我先洗乾淨晾乾後,因為我幾次失敗,相信這句話“失敗乃是成功之母”。終於成功了,做了一個筆袋。

媽媽説:“真好,其實低碳生活還可以做許多。”我興致勃勃地點了點頭。

我們全家人討論起來,決定這樣做:以後凡有人不環保,我們全家行動起來,告訴、勸解人們不要這樣做。但願這個世界環保起來。

環保起來吧!行動起來吧!珍惜每一滴水資源,珍惜每一張紙。把廢舊電池投在回收廢舊電池箱裏;把舊了的衣服做成嶄新的書包、筆袋等……我相信只要全世界行動起來,這個國家會再次綠色起來!環保吧,珍惜這個地球,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家校共建心得體會篇2

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後果模式的行為規範,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國外一些成熟的經驗,比如有的國家對幼兒園至5年級學生,以及5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分別設定了60類和62類禁止性的行為,其規定極其詳盡,包括推碰他人、投擲物品、向他人吐唾沫,等等。同時,每條規範都設定了學校的多種指導干預措施,以及可以適用的處分,比如學校教學員工予以告誡、逐出課堂、勒令停止、開除,等等。

由於校園欺凌事件涉及較多學生,在案件的處理上,學校應該佔主導,同時應該賦予學校一定的懲戒學生的權力。在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框架下,對一般的校園欺凌行為,有必要找到一些合適的、有效的懲戒與教育相結合的措施,讓學生更有規則意識、校園更安全。

立法問題之外,更為普遍也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學校不希望法律的過多介入。出了校園欺凌事件,不到萬不得已,學校很少會選擇報警求助。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中,久而久之,校園似乎成了法外之地,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反而成為滋生校園欺凌的温牀。

除了懲戒威懾,我國法律在預防校園欺凌、構建校園安全保護網方面也鮮有作為。中國小生因為社會經驗匱乏、身心發育不健全,遭遇暴力欺凌時往往缺乏應對、處理此類問題的能力。如果社會不能提供幫助,不能消除被欺凌者的心理恐懼,那麼校園欺凌的陰影就無法徹底掃除。而要做到這一切,就必須通過立法的形式將校方和有關單位的救護責任標準化、法律化,讓管理不善、監護不周者承擔輕則民事、重則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家校共建心得體會篇3

今年4月是第33個愛國衞生月,我從媒體上了解到了:今年愛國衞生月的主題是“文明健康 綠色環保”,號召公眾從我做起,推進污染減排,踐行綠色生活,為建設生態文明、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力量。在我看來世界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重視和人人都要從我做起的事情了。近年來,我發現政府對環境問題也有一系列的倡導和規定,並且投入了大量資金為市民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生活環境。

就拿我所在小區來説,休閒中心區的一角豎立着一個帶有廣告的燈箱,最為巧妙的是它的下方還設計了一個長方形小窗口,左邊寫着:綠色環保袋;窗口上方寫着:温馨提示:人手一個,自覺遵守。小窗口右側有一個標誌,旁邊寫着:綠色生活,從我做起。燈箱右側面一個小窗口邊有一個電池標誌,寫着電池回收字樣。這不僅讓我感到綠色環保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之中,而且它還在無時無刻地提示着人們從我做起。

與此同時,我還注意到常路過的街巷馬路邊上增添了嶄新的分類垃圾桶。新裝上崗的分類垃圾桶就像是綠色健康的小衞士,它們在默默的提示着人們自覺遵守環保理念,使人們慢慢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綠色健康生活習慣。我在想,政府和社會都在倡導健康生活環保的理念,作為普通的市民百姓也要自覺積極地加入到這個良好的行動中來。

目前,世界都在提倡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細細想來這的確是一個極為龐大的工程。解決和完成起來任務是非常重大的。然而,這個龐大工程要落實到我們每一個人的頭上,那麼龐大的工程就會分解到一個個小工程了,這樣實施起來就要容易得多了。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解決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

説實話,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不良生活習慣不會一下子調整過來。所以,要建立起新的低碳減排、健康生活新習慣還需要一個過程。而要養成良好的健康環保生活習慣,我們還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些地談生活小竅門都非常實用,做起來也非常容易有效。我們不妨把這些小竅門貼在家居明顯處,以時時提示我們。

有報道説:二氧化碳給全球帶來的危機,扣動了人們憂患意識的扳機,縱然世界各國仍就減排問題進行着艱苦的角力,但低碳這個概念幾乎得到了廣泛認同。我相信未來世界一定會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下,把低碳生活化為人們生活的自覺行動的同時,到那時一個低碳、健康、綠色、環保的新生活環境就會出現在人們生活中……

家校共建心得體會篇4

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與生物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地球和諧相處。現今的時代中,人類高度發展,對於環境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層,這便使得自然開始得到了保護。但是,環保人士還處於少數,是千千萬萬人中的微不足道的一份。這世界上還有許多的人不瞭解環保,一點一點的做着破壞生態文明的事。而這樣的行動,最終將使地球陷入危機,也使人類陷入危機。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這是網上對於“生態文明”的解釋。沒錯,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這就包含了我們要達到的全部。那麼首先就讓我們瞭解瞭解現在的狀況。人類發展科技,征服自然,使得大自然中的空氣愈發渾濁,臭氧層形成漏洞,而過多的碳排放又導致温室效應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並且形成了惡性循環。被污染的水越來越多,我們可用的水資源越來越少,而森林資源的減少也使得水土流失,水量失衡,例如黃河中間一段就形成了“懸河”。人類捕殺動物,任意使用,於是許多動物陷入數量的危機,形成瀕危的局面。……

如此多的環境現狀,我不相信人們都不瞭解。

我們在幹什麼呢?地球很温柔,地球並沒有思想,但並不代表我們可以為所欲為。如果持續下去,我們所做的一切終會返還到我們的身上。現在我們已經走向懸崖的邊緣了,若再不想辦法停下腳步,那用不了多久就會墜落下崖並且粉身碎骨。而關於星球遷移,很多科學家已經表明,除了地球,目前還沒有在宇宙內找到很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若你是願意在一個條件差得許多的地方生存,那你儘可隨你所想去做。

接着,如果你開始改變心意,你願意為了建設生態文明貢獻一份力量,那麼我告訴你,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我相信每個人都聽過各種關於保護環境的做法,而我也不過是將這些全部重複一遍。首先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節約能源,比如儘量使用可再生資源,一張紙用兩面,多回收資源並將其送去處理,少用空調,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節約用水,正確處理舊電池等等。其次還有保護生態平衡,比如少用一次性用品,不食用野生動物,少用塑料袋等等。除了這些以外就是留心身邊了,多宣傳環保意識,舉報對環保有害的組織,多參加環保行動……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只是看你是否願意去行動。若是有了越來越多的人蔘與環保行動,那麼我們便可以看到生態文明的希望。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我不希望這僅成為一個口號,我希望其能真正號召越來越多的人,並且終有一天成為現實。

家校共建心得體會篇5

儒家學説認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開始只是一個萌芽,而且它隨時會遭到私心雜念和外界誘惑的摧殘。這萌芽要成熟、長大,就需要特別的守護和滋養。提高德性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修養過程。遊戲人生,看起來固然瀟灑,可如此泛泛而過又能找到什麼樣的人生感覺?生命是單程線,沒有回頭的機會。

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單純的冤冤相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現在校園裏出現了校園欺凌,鬧的同學們都人心惶惶。

影視作品、書刊對我們青少年犯罪的誘導作用十分嚴重,在我們身心發育過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較弱,是與非的界限比較模糊,很容易在覺得新奇好玩的心態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這是極需引起全社會關注並着手解決的。

校園欺凌事件雖然發生在學校裏,發生在我們這些學生身上,但這也是社會大環境的一個縮影,全社會都應引起高度關注,並採取相應措施,共同努力,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在校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校園欺凌問題引出一個問題,就是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隻能是你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性的不斷完美。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拒絕校園欺凌!

家校共建心得體會篇6

20xx年5月上旬我校舉辦教學開放周活動,此次教學活動周圍繞“探索課堂有效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主題,以教學觀摩的形式進行了深入探討。觀摩課分國中組和高中組進行。

我參加了國中組的活動,聽課後有以下體會:

一、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着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學生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説敢為。在課堂上教師只有與學生真正地進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學才能切入學生的經驗系統,課堂生活才成為師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三、強調語言的品味與揣摩

我認為要做到有效教學,教師就不得不重視對課文文本的誦讀,增加課堂上學生誦讀的機會,給予同學品味與揣摩語言的嘗試。例如,陳梅葉老師在教學《端午的鴨蛋》時,設計讓學生速讀課文並找出重點段的環節。同時,陳老師重視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從中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致使學生能夠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與文本展開對話,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正確理解和把握。

從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有效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需要教師課後多下功夫,提高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教師要下苦功鑽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