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多篇

教師讀書心得 篇一

寒假走進蘇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語文教師的素養。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踏過教學的腳印,回眸,卻發現,當一切的西方“後現代”改革渲染我們的課堂時,驀然,教師的專業素養卻成了我們面對的高山。

對於語文老師而言,專業素養意味着什麼呢?

我以為,語文教師應當成為“語文的化身”。這裏的“語文”應是“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語文的方式,不僅僅指語文課區別於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更是指用語文的方式來思考、來感悟、來表達,敍事、隱喻、抒情、對話,乃至一聲問候、一句評價。那課堂上的分分秒秒,語文老師不僅僅屬於自己,他就應當成為語文。是否還可以這樣説,如果以前我們説“我是教語文的”,那麼,我們今天應説“我是用語文教人的”。若爬過這座山,達到這境界,語文教師的素養必須提高。

有人這樣評價我們語文教師:視野不寬——知識貧乏,學識單薄、乾癟,以本為本,拘泥教材,搬教參,對答案,不善舉例和比喻,不善聯繫和聯想,不能對課文知識進行有效擴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開;底藴不厚——缺乏見解力和創造性,智慧疲軟,人云亦云,教學沒有深度和厚度;修養不足——育人乏術,責任心似乎挺強,藝術性卻很差,貌似很優秀,其實問題多多,自我感覺良好,反思能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學生活乏味,類似套中人,心靈缺乏陽光,難與學生交往溝通。

君不見,語文教學的原點不在上課的老師形象怎樣的迷人、課件怎樣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設計多麼精彩、教學佈局怎樣的巧妙,以上這些都可以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輔助加以彌補。然而,衡量一堂課的好壞,依我看,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學科本位的價值獲得,二是教育學的含量。這兩者恰恰要靠教師的學科專業水準和教育教學能力來引導幫助學生完成,而前者卻是前提。

在清華附小,對於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我簡單地概括為兩句話:第一、解讀教材的功夫,第二、課堂教學的功夫。然而如何培養這素養,讓教師所受的專業教育和積累下來的專業經驗,溶於教師課堂上的言談舉止之間,成為教育的機智和情懷,為學生的成長引路、照明,成為能夠在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能夠吸引學生熱愛語文的強有力的磁場,這或許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深思。

於是,每一位立志“用語文教人的”語文教師,是否就應當以一顆為師者應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課堂、自己的專業素養?

專心行走於課堂間——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直接體現自身專業素養的方式莫過於在課堂上的行走。一名語文老師是否至少應當具備這樣的條件,才能夠有勇氣行走於語文的課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從這些年來的成長經驗中提煉、總結而成的,在此基礎上,才能談素養的藴藉和提高。我要求清華附小的語文教師,就從這些最基本的素質談起,我們的學生從清華附小畢業時也努力要做到這幾條。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二

讀書能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通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通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每天都會翻上幾頁的是畢淑敏著的《愛怕什麼?》。她以心理學家的目光和作家的筆法,針對當代中國人紛繁驛動的心,寫下了那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散文。看着一篇篇娓娓道來的散文,猶如自己的內心沐浴在清新的風中,盪滌得一如雨後的新葉。作為一名老師,繁瑣的工作,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常常有些讓人喘不過氣來,精心讀着這本書,正如書名所説,愛怕什麼?於是,極力地吸收着書中的營養,告訴自己,活得好一點,快樂一點,善良一點,健康一點,光明一點……很喜歡其中一篇的書名《魚在波濤下微笑》,那麼讓我在陽光下微笑,更是希望在平時,因為我的努力,我的學生們在陽光下微笑……

書桌上《做一名有專業尊嚴的教師》、《聽竇桂梅老師講課》這兩本書是關於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的。因為看過竇老師的講課視頻,一下子就被她的課堂和她的人所深深吸引,她的課堂教學智慧、細膩、甚至是唯美。佩服她對文本的解讀,對學生的引導,從她的課,她的講座,甚至是每一個細節,展現出的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無限魅力。因此,認真讀了這兩本書,內心裏甚至偷偷地奢望自己也能成為竇老師一樣出色,不是因為可以出名,而是因為這樣老師學生會喜歡,因為這樣的課堂孩子才會沉醉其中。認真琢磨竇老師的文字,彷彿能置身於當時的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中,促使我也不斷反思我的課堂。我震撼於這段文字:“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教師不或缺的精神底子”……所以,竇老師能夠超越教材,她的深度備課這一理念也伴隨着這段文字,深入我的內心。竇老師的課堂,竇老師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的心,有智慧,有激情,有詩意,所以有魅力。我想,這就是我前行的目標。

一杯清茶,一段音樂,徐徐的清風,此時加上一本好書,就有了安靜而又豐富的內心。書,因為有她,我們變得會思考,並充滿着靈性。

每一次讀書便覺得自己的膚淺,於是,將繼續鼓勵自己,每天讀一點,厚積才能薄發。那麼,靜靜看書吧,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三

教師個人閲讀經驗總結人們之所以能在生活中不斷進步,是與他們持續不斷的學習密不可分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的知識是無限的。

知識是取之不盡的。堅持不懈的學習使人立於不敗之地,相反,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就會落後於時代。

歌德説,誰落後於時代,誰就要承受那個時代的一切痛苦,特別是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無法接觸新知識將被時代淘汰,對於我們的教師來説,學習新知識以迎接新的挑戰是不可忽視的,它可以為我們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擁有知識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1、閲讀可以使我們從更高的高度看待問題,從而減少錯誤和彎路

牛頓説,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他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謙遜自然值得學習,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書籍與人類整體的關係就像記憶與個人的關係。

書籍記錄人類歷史,記錄所有新發現,記錄古今歷代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研究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從更高的高度看待問題,不再重蹈覆轍,有更高的起點。

書籍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他們的學習,他們可以找到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他不斷提高自己,這極大地促進了他的個人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

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從零開始,無論人們多麼偉大,無論他們做出了多麼偉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都會停滯不前。這説明了閲讀的重要性。

2、閲讀開闊了視野。

書中的知識包羅萬象。它能開闊我們的視野,使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使我們能更深入地思考。事物之間有着廣泛的聯繫。許多現代實踐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我們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它將不可避免地阻礙我們自身的發展。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把未來不確定的風險降到最低,就像股票持有者應該瞭解當前的政治和經濟形勢,以便更好地分析股票趨勢研究物理的學者必須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取得成就。我記得諾貝爾獎得主在他的演講中曾説過。在復旦大學,現代科學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瞭解所有相關的科學

在這方面,偉大的恩格斯導師是廣泛學習的典範。雖然他只上過中學,但由於努力學習,他在19歲時就能夠用12種語言説和寫文章。參加工作實踐後,他沒有停止學習和研究,因此被馬克思稱為真正的百科全書。

廣博而深刻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準確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幫助。

從經驗中,我們可以體驗到知識的力量和書籍作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強大武器的巨大作用。閲讀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好的老師和朋友可以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書就是這樣一個人,一本好書就像一位好老師。它可以教會你如何做人,為自己和社會做一個有用的人。

書籍可以撫慰我們的心靈,把我們從悲傷和痛苦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書籍可以把枯燥的歲月變成愉快的歲月;書籍將把各種信仰注入我們的頭腦,讓我們充滿高尚的喜悦和思想,讓我們忘記我們的感受,昇華我們的靈魂。

因此,我們應該促進教育的健康發展,支持教育的蓬勃發展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四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説「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啟發:

(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

1,系統思考

2,自我增進

3,改善心智模式

4,團隊學習。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靠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體會。

國小語文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五

作為一名一線的國小教師,在3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肩上的重擔,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涉及內容最全面的一次課程改革。它對廣大教師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從中體會到了課程改革對課堂、對教師、對學生的衝擊,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説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先生説,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教育家高震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説,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

是的,老師,請把美好的笑容帶到學校,把對人與對世界的良好期盼帶到同事們和孩子們面前,像孩子一樣瞪着好奇的眼睛清點知識;把遊戲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快樂的方式引入課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訓詞換成讚美,換成幽默;把那些塵封在角落裏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用你的腳尖輕盈地點地,聽腳步聲在走廊裏擊起快樂的迴響。那些特別的孩子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脱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讓學生靈動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發,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富有實踐智慧教師的明智之舉。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迅速地切入正題。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六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着年輕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國小語文教師》一直與我相伴了好些年。據瞭解,《國小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

《語文教師》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語文教改的先鋒。

閒來無事時,我喜歡拿一本《國小語文教師》細細品讀,在讀這本書時,經常會看到一個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竇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這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國小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範學校畢業,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全國特級模範教師,這裏面有多少汗水。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竇老師講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那她教學的底氣,特別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歎為觀止。下課後大家請教他有什麼良方,那位老師説,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課,僅一個導入環節,就讓人聯想到了,在那楓葉飄落的秋天,一場秋雨沐浴着大地,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着感覺到課本內容是那樣的接近。這些除了竇老師課前辛勤的備課外,肯定還有許多平日生活中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而竇老師就是這樣,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竇老師這種精神,這種永無止境追求教育事業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百年育人的神聖職業!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體會 篇七

書藉是人類知識的結晶,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強盛民族、進步社會、健康人生須臾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撐。培根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的文字使我們脱離了未開化的狀態。書籍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書藉是人類的知識寶藏。它存儲着政治理論、歷史、哲學、文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儒學、道學等包羅萬象的人類智慧。時代的飛速發展,使我們每個人面臨着“本領恐慌”的危機,只有涉獵書藉寶藏,才能在各種難題和挑戰面前獲得解難題和取勝的錦囊妙計,從而使我們產生辦每件事、思考每一個問題,都有大師在前面引路的感覺,創新思維脱穎而出。

利用一學期時間,我學習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陶行知教育名篇》兩本書的許多篇章,深有感觸。明確了很多道理。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承擔着傳播人類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着橋樑和紐帶作用。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首先,教育事業是一個崇高的事業。教師對美好的事物應保持敏鋭的態度。教師面對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們有純真的心靈、誠實的態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願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負了造化的賜予。教師對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鋭,才會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並因為愛而滿心歡喜。教師要有“赤子之心”。做個很單純、很簡單、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教

師應有獨立思想,讓我經常思考教育問題,思考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將教育活動與人生思索融為一體。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導下,應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學生作為人,是需要灌輸精神理想的,那麼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順乎人性。學生需值得去珍愛,在工作過程中要學會寬容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另一方面,教師在尊重學生時,也要學會合理合法地懲戒學生,所謂“懲戒”,是指通過對不合規範的行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從而避免其再次發生,以促進合範行為的產生與鞏固。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不培養乖孩子。如果我們將一個個乖孩子樹為學生學習的楷模,而必然的報應就是,在這個多元化、個性化的時代,調皮搗蛋的孩子越來越多,而那些當初的乖孩子,將來他們也許就是“弱勢羣體“,匯入茫茫的失業大軍。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多種素質和條件。我認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育人之道,愛心為先。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聖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第二,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脱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

逢源,化險為夷。

第四,要有豐富的學識。有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我覺得不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桶水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開鑿一眼泉,就是教師要終身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程度是驚人的。在教育教學中涉獵的範圍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融匯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保護學生愛問為什麼的好習慣,讓自己的課堂更充實、更豐富。如果教師能做到精通專業,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並善於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就能信手拈來,馳騁自如,找到偶發事件與教學任務之間的聯繫,迅速地切入正題。

總之,通過這一個階段的學習,自己的理論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確了,方法更具體了。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這一次的理論學習必將使自己獲益匪淺。

語文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八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為高尚的智者交談,使人受益匪淺。《做卓越的教師》就是這樣一本充滿智慧的好書。在這本書中,,彭興順大師從“做卓越的教師”、“做幸福的教師”、“做會育人的教師”、“做會上課的教師”、“做會寫作的教師”、“做會當家長的教師”等等方面論述瞭如何做卓越的教師,為教師專業發展指明瞭前進的道路。寒假裏拜讀、品味《做卓越的教師》,我對教育、對教師的工作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

“做卓越的教師”強調:“教育是打造卓越靈魂的事業!”“讓每一個學生都渴求事業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輝煌,這才是我們教育所終極追求的目標,這才是把我們國家和民族引向騰飛和強盛的教育!”能夠從學生長遠來分析研究,真正體現了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要培養卓越的學生,就必須有卓越的教師!

卓越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夢想境界。追求卓越是教師體驗職業幸福的過程,是對人本質的弘揚和價值的昇華。”要想走向卓越,必須自覺從六個方面進行修煉:差異有限,潛能無限;不能離開,好好愛她;勇於實踐,善於積累;博覽羣書,以書為友;沒有最好,僅有更好;加強研究,勤於寫作。書中列舉了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講述了一個個富有哲理的故事,彭教師深入淺出的對這六個方面作出生動詳盡的講解。

“一個人想要自己成為怎樣的人,他就能成為怎樣的人”。“今日做事的態度,決定了明天存在的狀態。”做教師,就要努力做卓越的教師,這不僅僅是教師個人事業的追求,更是更是一份職責,是一份沉甸甸的職責。今後,在自己的教學中,我將會按照書中講的六個方面修煉自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愛我所選終不悔”;多讀書、讀好書,“腹中有書氣自華”,以書為友,不斷豐富完善自我;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更加註重教研與反思,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注意多磨“斧子”,在反思實踐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登新高”,走向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