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級管理學課程學習收穫與體會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W

高級管理學課程學習收穫與體會

高級管理學課程學習收穫與體會

“生動、豐富、有內涵”是我對《高級管理學》這門課程的評價。X老師通過讓大家閲讀文獻、分析案例、課堂討論、浸入式實驗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傳遞了管理學的邏輯框架、重要思想以及一些前沿的管理理念。短短八節課,信息量卻遠遠超乎想象。從整體上看,課程是按照管理的四項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的邏輯順序展開的。

一、課程回顧與過程啟示

(1)計劃與組織

第一節課相當於導論課,主題是“學習模式與管理範式”。這節課主要講述了研究生與本科生學習方法與模式的差異,旨在讓大家快速進入狀態,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研究,以及研究生需要從心理和行為上做出哪些改變以適應這種不同於以往的學習模式,最後與“管理”層面的問題相對應,引出經典的管理範式,以及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從個人的親身體驗來看也確實如此,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學習模式存在極大的差異,需要我們快速適應。首先是學習主動性方面的差異。在以往的十多年學習過程中,我們更多地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在課堂上講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考試也是這些內容,自己主動搜索知識,發現新知識的機會比較少。而研究生則算是半自主地做學術的學者了,那麼研究能力中自然而然也就包括了主動學習和鑽研新知識的能力,因此學習的主動性必須提高。其次是對創造性的要求方面的差異。到了研究生階段,除了對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結果也是。因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有可視化的成果能夠得以體現,也就是説,我們需要產出一些新的東西。創新是研究價值的一種體現。

學習與管理有什麼聯繫呢?正如X老師在最後一節課裏再次強調的管理範式,他推崇的是基於研究證據的管理,這是一種新的管理範式,可以彌補“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不足。基於研究證據的管理,既可以保證決策是有邏輯、有依據的,又可以通過建立反饋修正機制,為糾錯指明方向。反過來思考,我們在研究生學習過程中需要培養的正是這種批判性思維。通過在主動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分析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到“大膽猜想,小心求證”。 這個過程正是管理中的“決策”過程。在決策中,我們需要注意減少四個系統偏差,分別是錨定效應,代表性啟示,易獲得性啟示和框架效應。因此,我們不能拘泥於已有框架,僅僅關注表層的、容易獲得的知識,過分關注代表性事物而忽視先驗概率,而是要勇於創新,勇於反錨定。

與此同時,無論是學習還是決策,我們都要積極聽取多方意見,在交流中碰撞出知識的火花。就像X老師在課堂上反覆強調的,讓大家多提問。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方案是完美的,找到反對意見後反而有利於發現現有方案的問題,從而能夠提高方案的接受度和執行力,同時明確方案有效性的前提條件,最終使方案起到好結果的概率提高。這一點在羣體決策時十分重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羣體決策不一定會優於個人決策。因此決策者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有把握正確方向的能力,確保決策不出現整體上的偏差,並具有拆解問題的系統性分析邏輯;二是要有好的交流溝通能力,能夠將自己的見解完整、清晰地表達出來,並説服其他成員,以確保好的決策方案得以順利實施。

(2)領導

關於管理中的“領導”問題,X老師帶着大家在第五節課進行了討論,主題是領導的權變理論,以費德勒模型作為引入。費德勒模型認為任何領導形態均可能有效,而這種有效性取決於是否與所處環境相適應,這種“環境”由三個維度構成,分別是職位權力、任務結構和上下級關係。在管理實踐中,領導者就需要時刻謹記這種“權變”的思想,在不同環境中採取不同的管理舉措,這有一點類似於“對症下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同時與基於研究證據的管理範式結合起來就是要始終保留對“經驗主義”與“教條主義”的批判和懷疑態度,以事實為依據,通過“溯因推理”,找到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領導風格和管理範式。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費德勒模型中所提到的關於“環境”只有三個維度,但在具體實踐中,值得引起關注的環境變量可能遠沒有這麼簡單。例如,下屬的個性特徵可能也是“環境”中的一個維度,面對不同性格的下屬,領導者可能也需要採取不同的領導風格,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因材施教”就是一個佐證的思想。但是,這個維度是否隸屬於已有的三個維度,又或者這個維度和其它三個維度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就需要實證研究加以證明。還有,即使是在相同環境下,隨着時間的推移,領導或管理範式也會主動或被動地發生改變,因此,時間是否也是一個變量,從而能夠把領導風格看成一個動態模型?這些也是我個人在回顧本節課程時產生的一些思考。

(3)控制

最後,關於管理的第四項基本職能——控制,X老師用兩節課的時間,分別以“制度”和“文化”兩個主題對其進行了剖析。我個人對此的理解是,管理者往往需要通過制度和文化兩個層面對管理過程加以控制。其中,制度是硬性的,文化是軟性的,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確保了管理的秩序性。但是由於“文化是慢變量”,在管理實踐中,是否還是需要以制度作為主導呢?本科期間,曾經在一位教授的課堂上聽到過“不要用人管人,而是要用制度管人”的思想,至今仍然十分認同。在好的制度下,管理可以實現自動化高效運轉,同時也能讓管理者自身節省很多不必要的精力。例如從課堂上的案例“一個國家的誕生”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美國經歷重重困難,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計,滿足了原本並不聚合的各大州公民關於自由和民主的需求,同時通過三權分立、最高法院法官終身任職等一系列措施,保證了立法、司法、行政的有效性。這些都是制度帶來的優勢,即使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境下,好的制度仍然能夠促成有效的管理控制。

二、總結

八節《高級管理學》課程結束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於“管理”的認識又增進了許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邏輯”與“框架”對思維的重要性,這將對我以後不僅是學術研究,還有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幫助。除了課程的內容,更讓我欽佩的是老師在課堂上的活力,從老師活力滿滿的狀態以及精心設計地課程結構與形式中,不難看出X老師對於講台的熱愛,對知識分享與創造的激情和對學生想法與意見的尊重。“Any idea is valuable”是X老師最常説的一句話,可見老師對於思考能力的看重,這種兼容幷蓄的教學與研究態度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應該始終保持對新事物、新知識的熱情,通過多方交流,汲取多樣化的知識,並樂於創造、樂於分享。同時,對於課堂上由知識碰撞產生的火花也需要我們在日後慢慢消化,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