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培訓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2W

教育培訓課心得體會多篇

教育培訓課心得體會篇1

“英特爾未來教育”起初提到時,給我的第一感覺認為是計算機技術,通過學習,才真正認識到“英特爾未來教育”是教法的更新,是信息技術的學科整合、研究型學習、反思型學習、合作型學習、作品的評價反饋等。

在培訓中,三位教師運用的教學模式,是我在以往培訓中從沒有見過的,對於我是一種薰陶與啟發。學後,我也在不停的對比、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對照本次培訓的主旨“應該有哪些改進”,培訓中教師所提供的多樣分組形式、同伴們的激烈討論、製作作品時同伴們的齊心合作、作品展示時同伴們的反饋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我也感受到這種模式“大人都那麼願意聽,更何況是學生了”。

在教學中,只重視學生的書本知識,已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要求,“英特爾未來教育”將是教學的一次全新變革,在授課中“英特爾未來教育”提倡問題化教學,問題的設計,問題羅列,促使着學生主動參與,同時,在教學中更注重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這是在以往學習中從沒有提過的。

在本次培訓中,給我的第二認識是“英特爾未來教育”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注重學生的技能培養,這其中包括設計計劃、小組合作分工、收集資料、梳理資料、應用資料等技能,教師在課堂中就如同一項活動的組織領導者,具體事宜、策略由學生來完成。

在製作作品時,一定要“先計劃,後操作”這是在培訓中老師反覆強調的,我們在演練中老師也是要求的相當嚴格。通過我們自身實踐也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主要的,通過製作計劃、實施計劃能夠進行自我檢驗,能夠認識到自己在設計中的不足,及時的改進,同時,這一環節也能培養學生做事的條理性。

在活動中,對於學生不懂、不理解的問題,教師不直接給予答案,只是引導學生採用各種方法解決。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無論對學生的心理、智力發育等都是大有益處的。

本次培訓的第三個認識是“英特爾未來教育”在作品展示、反饋方式上提倡用321模式或1對1模式,這兩種模式的應用,起初給人感覺“煩瑣”,但經幾次演練後,感覺到它的真正內涵在於評價者對展示作品的認識程度,而且通過演練後,我感覺這種展示與評價能夠鍛鍊評價者對作品的鑑賞能力及委婉的評價語氣,同時對作者是一種尊重又是一種肯定。

在評價作品時,“英特爾未來教育”注重作品原創性的評價,這一評價大大有利於創作人的思考與創新,摒棄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弊病,很值得提倡。

經過一週的培訓,讓我在教育觀念上有了太多的想法,“英特爾未來教育”將是教育教學史上的全新變革,在今後的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實踐能力為己任,把培訓中學到的技能、模式、思想等應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增強課堂的感染力,使學生能喜歡自己的課堂,促使學生真正的受益。

自培訓開始,我的心絃崩得很緊,生怕進度快,自己錯過哪一環節,完不成作業。所以一天結束後,總感到身體與精神上特別的累,但累的同時,更期待明天的課程。這也許就是“英特爾未來教育”的魅力吧!

一週的學習,雖然覺得很累,但我覺得非常“值”,因為它讓我掌握了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老師的教學態度、同伴們相互探討交流的熱烈場面、小組分工合作的默契等各環節的愉悦氣氛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希望我們還能有更多這樣的培訓機會,讓我們真正的受益!

教育培訓課心得體會篇2

20xx年10月我在學校參加區了由進修學校組織的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培訓學習,主講教師是區進修校李洪亮老師與劉金釗老師。短短几次的培訓,卻給我帶來了思想的一次革新,讓我認識到了未來教育發展模式的強大震撼力,感悟到了教育教學的新理念。

第一天進入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課堂,聽了主講老師上的課,讓我感受到了信息技術的魅力。教育的信息化正督促我們每一位教師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可以用字處理軟件備課,用演示文稿軟件輔助教學,用電子表格跟蹤學生的成績,可以上網查找教學資源並在網上與其他教師溝通和交流。

以往的教學觀念認為,老師教的就該是學生學的,老師教什麼學生自然要學什麼,老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他認為學生不懂的知識教給學生,學生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就是老師所教的知識,這就是教育者長期以來跳不出的思維桎梏。素質教育的呼聲給中國教育現狀敲響了警鐘,也宣告了教師主宰課堂一切時代的結束,未來的中國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讓老師們先享受一下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的真正實惠,只有教育者自己嚐到了甜頭,他們才會去實踐,去運用,去推廣,只有這樣,中國的教育才有出路。也許就是由於頭腦裏“學生被動”意識的影響,剛開始上課時,我對英特爾未來教育還有疑惑,這樣的培訓也叫“培訓”嗎?什麼具體內容都沒有教,這樣的培訓會有效果嗎?經過學習,我自己就可以回答這些問題了,沒有老師一步一步的指導,我卻體會到了嘗試成功的快樂,沒有定勢和條框的限制,我的思維和個性卻可以在更廣闊的領域自由飛揚,沒有了位置的阻隔,我卻可以更好和大家互動交流,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愉快。一句話,在這裏我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近年來。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探究、不斷創新。各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觀念正是在這一大趨勢、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的課程整合,可以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因為信息技術可提供極為豐富的信息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任學生自由地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使他們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夠的信息支持他們的探索和設想,能力和創造力在探索和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信息技術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優於任何其他教學媒體的最顯著的特點是交互性。課件中的交互性設計,可以及時反饋信息,並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個別化的時實指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這些也都是素質教育所必需的。

我第一次接觸了研究性學習的模式,在學習中,我更深地感受到,在教學中實施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並非一項簡單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最重要的一點是它要求教師首先要在理念上有所創新,讓我們從以往的平面思維轉向立體思維,它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前我們給學生提供的只是我們所掌握的知識;整合後,我們要給學生提供的更多是我們以前尚未掌握的知識。我們只有本身掌握蒐集、處理、運用信息的手段,嘗試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讓我們一起進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大門,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巧妙地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打造豐富的學習和建構知識的環境。“學無止境”,在未來的工作中該學的確實還有很多很多。

感謝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讓我有了接觸、感謝兩位主講教師對我的幫助。傳授我實踐全新教育理念的機會,我會把這項技術推薦給我更多的同事和朋友,讓更多的人從中得到的啟示和收穫。

教育培訓課心得體會篇3

10月7日,在國中聆聽了市進修校王老師對教師職業道德新規範的解讀感慨萬千,王老師着重在愛和教師行為的方面進行了詮釋,和教師們互動,在熱烈氣氛中將培訓圓滿結束。通過學習,我談談我自己的拙見。

一、教師是一種普通而崇高的職業

人所共知,中華民族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常把教師比作父母,可見教師的地位之高,多麼的受人尊重。那麼教師為什麼受人尊重呢?因為他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倫理、道德的傳授人。教師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為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鉅、繁重的任務,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試想,把一個幼稚、天然的自然人,培養成有知識、有文化、有紀律、有道德的社會人,是何等的不容易!教師的職業的確是偉大而又神聖的。我們每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培養我們成長起來的那些教師,他們的確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他們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從精神、靈魂上培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教師之所以受人尊重,還因為教師是經師,又是人師。教師是人中楷模,教師職業要求他們“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但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言行一致,身體力行,事事處處做學生的榜樣和模範。

然而教師並不是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而是置身於現實生活中,置身於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如何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一塵不染”,敬業盡職,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就不很容易了,再説教師不是神,愛情婚姻、子女家庭、經濟收入、名譽地位等種種人生瑣事必然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當心情不好時,很容易將內心的煩躁投射到學生身上,有時在教育態度、教育方式、教育語言上的過錯,打碎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學生感到緊張、委屈、怨恨,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造成學生對社會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準則,幹工作要求具備起碼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如果説對教師有什麼特別的要求,我認為,比“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更重要,還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認識和堅定信念,這是21世紀教師素質的最重要的方面。在個人和社會之間,體制和人性之間,國情和人情之間,傳 統和現代之間尋找一種張力,教師就會用自己柔弱的雙肩儘量抵擋一下來自四面八方的擠壓,給學生騰出儘量多一點的自由空間和時間,讓每一位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空間。因此,教師必須時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切實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二、愛與責任

“愛”和“責任”貫穿於“新規範”的始終。時代賦予了“愛”和“責任”新的內涵。古代教育家孔子曰:親其師,信其道。當今教育專家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些都是基於對教育對象本質和特徵的科學認識,對未成年人成長規律的揭示。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需要一個很長的週期,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不僅週期長,而且教育對象之間存在極大的不同,需要很多教師的團結合作。一是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如不同家庭背景、經歷,不同氣質、性格特徵,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秉賦、能力等。二是處於身體發育和成長的不斷變化之中。將一個自然人培養為社會人,培養成為符合社會一定要求的人,責任對於教育者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

一個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不斷的選擇自己的行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和發展,會提出許多新的問題,教師總是面臨新的選擇考驗,教師道德修養也就不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而是要求越來越高,永無止境。所以每一個教師都要長期修養,不斷磨練,做到堅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質修養不斷提高,達到更高的境界水平,適應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育培訓課心得體會篇4

20_年12月1日至5日,我作為高級工程師參加了20_年度綜合工程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為期五天的培訓。作為一名學員,五天時間學完了五門課程,每天安排培訓學習一門課,都是上午8:30-11:30和下午2:30-4:30學習,學完一門考一門。我作為一名企業工作的中層,除了中途請假兼顧單位上的工作以外,能堅持在課堂或利用業餘補充學完全部課程,並順利通過了各門考試。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承辦方吉安技校為本次培訓班邀請了眾多知名校外教育專家,為我們準備生動精彩的講座。雖然培訓老師大多是我大學的國小弟,甚至是國小侄,但我能擺正心態,在課堂上堅持聽完各位教師的授課內容。參加本年度繼續教育培訓,我談談一些心得體會。

一是學有所得,對今後的工作有所幫助。與老師專家們零距離、面對面交流,學習接受到了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感受到一些創新了思路。

此次培訓課程主要涉及《以太網技術》、《綠色設計與製造》、《專業技術人員權譽》、《技術工藝管理》和《當代高新技術》五門課程。從井岡山大學和吉安技校抽調的老師專家陣容強大,內容豐富,針對性強,專業技術含量高,結合實際教學,通過一系列專題講座,為我們綜合工程系列專業技術人員提供教育學習大餐,幫助我們學習新理論、新政策,提升專業技能,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團體協作能力、組織策劃能力。老師專家們深邃的思想,淵博的知識,高尚的人格品質,嚴謹的研究精神,風趣幽默的演講風格,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佩服萬分,驚歎不已,並學有所獲,受益無窮。

短短的五天時間給我們留下太多太珍貴的記憶,這些都要感謝這次培訓的主辦方、承辦方以及協辦單位,感謝給我們帶來這次機遇,提升自身素質,我們堅信培訓班的每一個學員都將猶如點點嫩芽在得到培訓班老師給予的甘露後破土而出!

二是感受到了承辦方吉安技校培訓管理效率。特別是在組織、準備與課堂管理方面體現了較強的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這次為搞好我們這期培訓班,吉安技校上下非常重視,校領導認真籌劃,周密安排教學計劃和保障工作。在培訓前期精心挑選老師專家,精心照料設計課程,不辭辛勞,全程參與班級管理,並經常與我們交流溝通,傳授知識,交友談心,指導我們的學習實踐,瞭解我們的困難,幫助我們解決培訓學習生活等問題,讓我們學得專心,學得舒心。

培訓現場,我們目睹班主任劉祥彩老師身先士卒,總是第一個到達培訓現場。在準備培訓前,親自安裝和測試培訓投影系統,與各科任課老師的銜接與溝通,組織培訓與考試,事事仔細,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培訓期間,負責我們培訓工作的校方李科長和班主任肖助理,也親臨培訓培訓現場,督促檢查。為抓好課堂效率,班主任劉祥彩老師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廣泛傾聽學員意見,多方協調,解決多年難以解決的遺留問題,既考慮學員工作思想狀況及願望,又充分實現吉安技校承辦本次培訓的工作要求,對具體問題有具體的解決方案,並逐一落實。課餘也經常與我們交流溝通,交友談心,徵求意見。

吉安技校工作人員任勞任怨,切實以服務教學、服務學員為根本,作風嚴謹紮實、組織活動周密,展現了很高的業務水平和很強的工作責任心,做了大量教學和服務保障工作,確保了教學活動全程順利、有條不紊,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在此,我也向承辦方吉安技校提了兩點建議,希望能向上轉呈基層心聲:第一:培訓時間能否縮短,課時不夠,可以利用晚上上課。因為我們專技人員大部份屬單位技術骨幹,特別是我們作為企業,難度更大。第二:培訓陣容大,可否增派工作人員,以使秩序更加井然。

最後,再次表示感謝吉安技校為本次培訓付出的辛勤努力,並祝願技校越辦越好!

我們也將把這火種傳播,在各自的崗位上繼續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辛勤耕耘校外教育這塊沃土,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吉安的騰飛奉獻我們的光和熱!

教育培訓課心得體會篇5

一、陽光心態,愉快工作

在季秀珍教授的講座上我第一次瞭解到了一個教師是一份承載着重要責任與使命的特殊職業,教師心理健康既關乎教師個人的生命健康和職業幸福,又影響着學生的健康成長。然而,今天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卻愈發突出,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面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無疑成為師德建設的一大障礙,師德問題的背後通常隱藏着某種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擔負着淨化心靈的重任。當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學生成績為主的考評、家長難以溝通等重重矛盾、壓力集中作用於教師身上時,也容易促使教師產生緊張、焦慮、不安、憂鬱等心理感受,長期發展下去,不僅影響教學質量,對教師甚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會產生極大的危害。我想我們的工作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心態。都説笑一笑,十年少,那麼我們何不做一個快樂的老師,擁有陽光心態的教師,才能創造出陽光的課堂,教出陽光自信的學生。

二、接受風雨,做好預防

校園中的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業適應,破壞校園氛圍,反校園欺凌工作任重而道遠。紀林芹老師的課程系統闡述了校園欺凌的知識,包括欺凌的概念界定、發生特點、危害、發生機制以及與校園欺凌有關的國家政策等。身為教師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要更加積極主動,去普及校園暴力帶來的惡劣影響,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廣大學生,杜絕校園暴力,創建和諧校園。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生家長,充分認識校園欺凌所帶來的傷害。作為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人。要對自己負責。自己要努力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要是自己成為一個自己滿意的人。要對他人負責。我們的生活,不是隻有你一個人,而是還有其他人。所以要對他人負責。當今和以後,無論到什麼時候,不該做的事不做,不該説的話不説;認認真真工作,紮紮實實做人,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習,確保校園和諧平安穩定。早期發現,及時干預,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

三、同感共情,合力共育

麼青老師在《創新家校共育途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講到,家校共育的目的是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方面保持一致,把學生培養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劉永勝老師在《新時代,家校協同的思考》中講到,所謂家校協同,就是充分發揮好家庭、學校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培育未來合格的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老師、家長應該怎樣做呢?我認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為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裏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老師們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説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才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為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教育培訓課心得體會篇6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我縣體育與健康骨幹教師的培訓,這次培訓給我提供了一個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通過學習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深入的認識和掌握,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踐有了更清楚的理論依據,為今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開展提供了思想基礎。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積極加強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通過這培訓,使我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身為教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健康第一”是體育教育的宗旨和靈魂,一直以來貫徹到每一項體育與健康教學工作當中去,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發展過程,參與者在智力、情感和人際交往活動中實現着自己的多種需要,並使自己的潛在能力不斷得以發揮。對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他們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其實質是生命活力煥發、生命價值不斷顯現的生動活潑的成長過程。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好奇心的刺激下,滿懷樂趣地參與挑戰活動,親自體驗充滿思想、情感、智慧的活動,並根據自己的興趣、體驗和理解,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生命價值。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教師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教學過程是教師職業的感受和態度、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生命價值的直接體現。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是一個主體性的人,教師的每一堂課都應該是體現他自身生命價值的實踐活動。所以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應該把教學的課堂構建成一個美好的學習環境,不僅體現出原有的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社會價值,而且充分顯現出它的主體價值和內在的生命價值。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學質量的好壞與學生主體精神發揮的程度有直接關係。《體育課程標準》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信任的成長,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因此,評價體育教學課時,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精神發揮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標準之一。首先學生體育教學活動中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活動的內容和方法是否經過自身的肯定和選擇。簡單的觀察方法是看學生體育活動中熱情的程度。應該説,學生如是積極投入體育教學活動,那麼該課便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其次是看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自主意識的表現,主要反應在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把握情況,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和質量,學習的情感狀態和心理投入程度。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把握準確,以自己的自主學習為主,動機明確,活動興趣高,且有愉快的心理體驗,説明教師在該課堂中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應該説明的是,學生主體精神的發揮,是教師施以誘因條件的結果,而學生主體精神發揮的程度如何,關鍵看教師藝術性運用誘因方法的能力。

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教學過程中知識的積累並不是知識的簡單複製,對教師知識積累來講,是教師對學科知識的一種再開發、再創造的過程。首先教師把學科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並通過積極的能動作用而被激活,再對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形成具有自己個性教學特徵的知識。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積累也不是知識的簡單複製,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這種知識來源於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內化活動,來源於觀察、體驗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積累,課堂教學過程中表現為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活動。

總之,上好體育教學課,應當以《體育課程標準》研究的最新成果作指導,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教育發展的需要,它便於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能更好地促進體育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從而有效地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