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專業羣建設發展和教學成果獎培育專題講座的培訓的總結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4W

為做好我校“十四五”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完善高水平教學質量工程項目遴選和教學成果獎培育機制,提升我校“省級高職雙高工程”建設成效,我校特邀請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專家到我校開展以專業羣建設發展和教學成果獎培育為主題的兩場專題講座,聽完專家全面系統的講解分享,受益頗深,現將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關於專業羣建設發展和教學成果獎培育專題講座的培訓的總結

一、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現實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把職業教育擺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指出發展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並針對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辦學方向、辦學格局、育人機制、價值追求、輿論導向等做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從現實意義看,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經濟社會聯繫最緊密,既是教育、也是經濟、更是民生。在我國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構建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振興實體經濟,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打造我國未來發展新優勢意義重大。

二、應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實挑戰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隨着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城鎮化、國際化進程加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着生源多樣化、教育信息化、辦學國際化等諸多現實挑戰。從國內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並且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由大眾化階段進入到普及化階段,特別是2019年高職百萬擴招實施以來,職業學校生源類型進一步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如何為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訴求的學生提供個性化、定製化、多樣化教育服務,成為現階段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內部挑戰。從國際看,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格局的轉變正加速我國優質產能“走出去”,伴隨產業變遷與轉移進程,職業教育必須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為中國企業海外生產經營培養符合其用人標準的本土化人才。職業教育如何融入世界職教話語體系,梳理“中國經驗”,制定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標準,形成“中國方案”,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國職教品牌,是全球化發展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外部挑戰。

三、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的實踐方略

人民羣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是新時代我國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進入新發展階段,這一矛盾將進一步突顯。辦好公平有質量、類型特色突出的職業教育,基點是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戰略定位,路徑是夯實基礎、補齊短板、深化改革、激發活力,目標是通過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為經濟社會增值賦能。

(一)提質:提高職業教育發展質量

所謂提質,至少要從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治理水平三方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結構質量的核心是完善體系建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是推進“三教”改革,治理質量的核心是構建多元參與的質量治理格局。

1.提高結構質量

結構包含了組成整體的層次、比例以及組合關係,具體到職業教育,其結構質量就是看體系縱向層次、橫向比例以及與不同教育間的相互關係,能否支撐縱向貫通、橫向融通。在縱向層次建設上,要鞏固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高質量發展專科高職教育、穩步推進本科職業教育試點,推動形成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功能定位準確的職業學校體系。在橫向比例上,應將職普比放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中來謀劃,從政策要求向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過渡,通過辦好公平有質量的職業教育,在質量上與普通教育大體相當;通過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使接受職業教育與接受普通教育的機會成本大體相當;通過優化政策環境,使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與普通教育培養的人才社會待遇大體相當。在相互關係上,要加強制度保障,一方面,使各層次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過程貫通銜接,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另一方面,推動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相互融通、協同發展。

2.提高培養質量

職業教育吸引力不強的根本原因是培養質量不高,具體表現是學生成長收益不高、獲得感不強。推動職業教育質量革命,教師是主力軍,課堂是主陣地。首先,教師雙師雙能是先導。職業學校應以培養“雙師型”教師、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學創新團隊為重點,一方面要提高教師雙師素質,在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優化雙師結構,推動固定崗流動崗相結合、校企互聘兼職的人事管理改革,開啟校企人員流動“旋轉門”。其次,教材建設是基礎。職業學校應適應學生特點創新教材形態,同時強化教材內容的應用性與實踐性,及時將產業行業發展新要求、新標準、新工藝、新方法等引入教材。再次,教法革新是途徑。職業學校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適應生源多樣化特點,一要深化學分制改革、實行彈性學制,制訂個性化、多元化培養方案和學業生涯規劃,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教學制度;二要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對接職業標準和企業真實崗位工作過程,探索模塊化教學、項目化教學等組織方式,提高教學實效,着重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全面發展。

3.提高治理質量

提升治理能力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質培優的行動保證。治理和管理最大的區別在於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的。職業教育是跨界的教育,政府、行業、學校、社會都是職業教育的治理主體,提高治理質量,首先要理順利益相關方的權責關係,構建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學校自治、社會監督的質量治理格局。在政府層面,應強化宏觀管理,完善職業學校辦學質量考核機制,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建立健全辦學質量考核結果運用的長效機制。在行業層面,應建好用好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升行業舉辦和指導職業教育的能力。在學校層面,應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校內規章制度體系,健全職業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深入推進職業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切實發揮學校質量保證主體作用,將內涵、特色、高質量內化為一種行動自覺。在社會層面,應健全學生、教師、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參與的學業考核評價體系,發揮專家組織和第三方社會機構在質量評價中的作用,完善職業教育質量年報發佈制度。

(二)培優:培育職業教育特色品牌

所謂培優,就是要打造一批職業教育發展的樣板和品牌,着力提高職業教育辨識度、認可度和吸引力。

1.以高地為載體,打造職業教育區域品牌

發展職業教育的主責在地方,進一步落實地方主體責任,是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關鍵。在國家財税體制改革,特別是撥款方式變化的背景下,《行動計劃》提出實施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建設行動,按照東部提質培優、中部提質擴容、西部擴容提質的思路,開展整省試點和城市試點。整省試點側重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模式。城市試點側重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打造職業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樣板。通過高地建設,調動和保護省、市、校三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改革同向同行、信號不減,各地因地制宜、比學趕超的工作格局。

2.以學校為載體,打造職業教育學校品牌

學校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最基本單元,學校辦學質量直接決定了職業教育質量。近年來,我國先後實施示範(骨幹)校、優質校、“雙高計劃”等項目,建成了一批國內一流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羣),總結出扶優扶強、示範引領的成功經驗。《行動計劃》延續以往做法,在學校和專業建設方面,全面改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遴選一批優質中職學校和優質專業,增強中職教育吸引力,推動落實職普比大體相當,為學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提供多樣化選擇;紮實推進國家“雙高計劃”,遴選一批省域高水平高職學校,建成一批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和技術技能創新平台,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3.以國際化辦學為平台,打造中國職教國際品牌

紮根中國、融通中外是教育對外開放的根本遵循。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需要擴大職業教育對外開放,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再提升,加快培養國際產能合作急需人才。一方面,要以“魯班工坊”建設為載體,推動職業教育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探索“中文+職業技能”的國際化發展模式。另一方面,要探索師生互相交流、研修等合作項目,引進融合輸出符合本土化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資源,共享中國職業教育模式,提升中國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

通過此次講座培訓,我深刻體會到,“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是新時期黨和人民對職業教育的殷切期盼,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職業學校提出的硬核要求,做好專業羣建設發展和教學成果獎培育是重要保障的一部分。隨着職業教育各項制度的完善、推進及深入實施,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將會更加完善,職業教育類型特徵更加凸顯,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辦學活力不斷增強,發展質量持續提高,不斷煥發出更加強大的生機與活力,作為職業教育的一份子,我將不辱使命,勤奮工作,努力探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