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1W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1

他是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是中國第一個核動力裝置的主要設計者,也是秦山核電二期國產化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他的名字寫進了英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是享譽世界的“中國核潛艇之父”。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核動力科學家,革命先烈彭湃次子——彭士祿。

2017年10月25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五號樓慶功廳隆重舉行了“何樑何利基金2017年度頒獎大會”。彭士祿和黃旭華二人榮獲該基金的最高獎項——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囚犯娃娃”終於來到延安

1929年,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農委書記的父親彭湃犧牲,那年彭士祿四歲,而母親蔡素屏英勇就義於1928年。

失去雙親的彭士祿為了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被送到老百姓家裏寄養,在潮安、金砂鄉一帶,窮苦農民冒着殺頭的危險護衞着他,先後輾轉幾十户人家,最後被送到潮安縣彩塘區地下黨的祕密交通站。1933年,潮安縣委書記叛變,8歲的彭士祿被國民黨作為“小政治犯”抓捕入獄,得意的國民黨曾登報並刊登照片,特以醒目的標題“共匪彭湃之子被我第九師捕獲”以示慶功。

1935年,彭士祿囚禁釋放後回到潮安,淪落為乞丐,繼續寄居羣眾家裏。翌年夏天,不滿11歲的彭士祿再度被捕。這一次由地下黨組織安排祖母周鳳通過彭湃的戰友將其營救出獄,此後彭士祿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門學習和生活。直至1940年,周恩來派副官龍飛虎找到了彭士祿,經桂林到達重慶。

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士祿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周恩來見到彭士祿時凝視了一陣子,親切地拉着他的手説:“終於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繼承你爸爸的遺志,好好學習,努力工作。”

15歲的彭士祿來到了延安。這個童年顛沛流離,吃百家飯、穿百家衣、姓百家姓的少年,自此在革命隊伍中經受鍛鍊,茁壯成長,於1945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成功使中國首個核潛艇駛向大海

20世紀50年代,在與父親相仿的年齡,彭士祿到蘇聯留學。從此,彭士祿與核動力這個神祕的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蘇聯打下堅實的核動力知識基礎,孕育了中國核動力事業的優良種子。

1958年中國研製核潛艇工程上馬後,這項工程和研製原子彈一樣被列為國家最高機密。當年中國曾寄希望蘇聯給予核潛艇研製技術援助,但蘇聯沒有答應。此後毛澤東便表態:“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在如此決心下,彭士祿接過了此項任務。核潛艇研製涉及23個省市,2000多個單位,4萬多台設備,哪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影響到全局。

1967年8月,聶榮臻給周總理彙報後,中央軍委以“特別公函”方式,發出了核潛艇研製進度的動員令。核潛艇研製大亮綠燈,生產開始恢復。彭士祿感歎地説:“這是特殊年代的一場特殊戰役,為使核潛艇搞成功,中央有決心,周總理親自抓,聶老總衝鋒陷陣,我們做好具體工作。”這一年,彭士祿被任命為核潛艇陸上模式堆基地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

1970年7月,周恩來、聶榮臻、葉劍英等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聽取彭士祿等人對核潛艇的研製工作專題彙報。周恩來聽得非常仔細,並作出重要指示。彙報結束,周恩來特意握着彭士祿的手説:“小彭,記住,你姓彭,你是海豐人,永遠不要改姓換名!”

1970年8月30日,中國第一座潛用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首次達到設計滿功率。接着彭士祿投入到造船廠負責核動力裝置安裝、調試、運行,夜以繼日,廢寢忘食。通過三年的試驗和試航,1974年我國自己研製的國之重器核潛艇正式交付海軍使用,釀造了中國“核動力”雄渾壯麗的輝煌。

核動力領域的“墾荒牛”

彭士祿被譽為我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墾荒牛,從潛艇核動力,到秦山一期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到秦山二期核電站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汗水。

1983年初,彭士祿受命擔任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籌建的總指揮。他在不到15平方米的蛇口招商局的房間裏,早晨吃方便麪,中午吃祕書買來的快餐盒飯,埋頭在桌上親自計算了100多個大亞灣核電站的主參數。

他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快馬加鞭地幹,在兩年內就完成了修路、修建淡水庫、徵地移民、施工用電、破土動工等工作,並組織與外商進行各種技術、經濟談判。香港中電公司港核投的董事長石威廉先生在一次與我國國家領導人會見時説:“與你們談判最難的對手就是彭士祿,他太強了,技術、經濟都懂。”

1988年後彭士祿又擔任了秦山核電二期工程董事長。如果説秦山核電站的建造成功實現了我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那麼秦山二期,則是我國核電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當時的中國,在工業基礎、建造水平、材料及管理諸多方面均與國際上有很大差距。導致這個採用國際標準、由我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運營的核電站,註定要與艱難為伍,以坎坷為伴。當時,彭士祿仔細地計算了60萬千瓦核電站的主要參數、技術、經濟數據,編制的“一級進度表”得到了美國專家的極大讚賞。為了籌集資金,他與國務院核電辦公室的同志一起,在一週內跑了三省一市……

彭士祿以他獨具的個性、超凡的膽略,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昂揚拍板,將中國國防建設中作出貢獻的、施工技術超羣的核工業二十二、二十三公司,5000人掛在嘉興市的臨時户口,由秦山二期出資,全部落户到海鹽,不僅滿足穩定了秦山核電工程隊伍,解決了歷史上建築施工單位建完就走,滿地遊離的困境,為工程建設者提供了固定的生活家園。這是幾代人沉甸甸的囑望,一份責任擔當。

高度的責任心、倔強的精神,使彭士祿克服了重重難關,直到最後勝利。

榮譽當屬於核事業人

三十年過去了,正是這支中國核電的建設隊伍在海鹽建起了九座核電機組,現在的秦山已不再有山野的鳥鳴和不奇的峯巒疊嶂,而是變成了中華大地上核電機組最多、堆型最豐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核電能源基地,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人民造福。這支隊伍從海鹽走出去,在中國大地上星羅棋佈地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潔的綠色能源核電站。

中國沒有忘記,人們沒有忘記,與中國核潛艇、核電國產化相伴一生的彭士祿,2017年著名的何樑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評委會全票通過,授予彭士祿科學與技術成就大獎。

彭士祿説:自己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在這項事業中,他和他的同志們一樣,勤奮努力,盡職盡責,做了添磚鋪瓦的工作。“此項榮譽和成績不僅屬於我個人,它更屬於核潛艇人,屬於核電人,屬於核事業人。我已決定將此獎項的獎金全部捐獻給組織,用於獎勵那些為核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高精尖人才,為核事業人才隊伍建設盡一份我的力量。”

從烈士的遺孤到中國核動力科學家,彭士祿歷經風霜雨雪的嬗變,堅忍不拔,為世人所讚賞。這位92歲老人最衷心的祝願,就是: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早日擁有更加強大的核潛艇力量;早日成為核電強國;早日圓了老百姓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中國夢!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2

連日來,老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蹟引起強烈反響。張富清同志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為大家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學習張富清的奉獻精神,在平凡崗位上恪盡職守,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不僅要學習張富清的精神,更應該用張富清精神指導工作,在本職崗位上腳踏實地為退役軍人服好務、盡好責,把黨和國家的温暖送到退役軍人的心中。張富清同志的先進事蹟深深觸動了基層工作人員,要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履職盡責,用實際行動服務羣眾。要以張富清為榜樣,堅守為民情懷,認真履職盡責,把百姓的事當自己的事,把百姓當親人,踏實做好信訪工作。

老英雄張富清在成就偉績後保持低調品行,在獲得驕人功績後保持不驕不躁,在轉業後保持奉獻精神,值得所有建行人學習和看齊。學習張富清精神,保持一顆謙遜之心,戒驕戒躁、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在實處

要把向張富清同志學習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進一步激發黨員幹部不忘初心、履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做到工作完成有信心,政策解答有耐心,服務管理是真心,任務完成有決心,真心實意為人民羣眾服務。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學習心得體會3

近期,總書記對__洋縣籍革命英雄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深深感動於張富清同志一生淡泊名利,堅守初心,為黨和國家付出自己的一生的寶貴精神。突然想起來,這樣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説:我已經把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這個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了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的確,人的一生極為短暫,那麼就應該把有限生命作出更多對社會和人民有意義的事情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革命老前輩的寶貴品格,將是我們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在目前脱貧攻堅進入深水區,做好自己所從事的精準扶貧工作,好好的帶領村上的貧困户脱貧致富,是我的追求和目標,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國家現在的繁榮昌盛,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個像張富清同志這樣的先進人物的默默付出,才贏得了我們在國際舞台上的一席之地。見賢思齊,主動對標,讓自己的青春無悔,砥礪奮進,櫛風沐雨,讓自己的人生更出彩。同時,也應該主動去影響身邊的同事,主動宣傳各種先進事蹟,感染身邊人,讓身邊的同事也一心工作,不要在渾渾噩噩的混工資,畢竟人生短暫,總是要做點對黨和人民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3

?掬水月在手》是葉嘉瑩先生唯一授權的一部傳記電影,導演陳傳興此前曾策劃拍攝了在兩岸頗具影響力的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記錄台灣最重要的文學家、作家的一生,隨着《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傳》的成功上映,標誌着陳傳興“詩歌三部曲”創作終章。導演陳傳興介紹,為拍攝全景式反映葉嘉瑩先生“歷經磨難又活得光亮的一生”,電影拍攝團隊用時3年,分別在兩岸、香港地區以及美國、加拿大等葉嘉瑩先生出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地方取景,採訪了葉嘉瑩先生的親友、學生40餘位,力圖還原葉嘉瑩先生以弘揚中華詩詞為己任,歷經烽火硝煙、家道變遷,活出如詩一般鏗鏘人生的精神世界。

“她內心中因為有古典詩詞作為支撐,所以歷經磨難依然能夠活得足夠光亮,到了晚年,她還能夠想到用曾經支撐自己走過苦難的古典詩詞反哺我們的民族和文化,成為整個華人世界的一道光彩。”陳傳興説,這是葉嘉瑩先生最讓他感動的人生力量和去拍攝這部傳記電影的驅動力。他希望透過《掬水月在手——葉嘉瑩傳》傳遞一個核心的觀念:中國需要有詩。在任何時代,不管是和平、戰爭、苦難的時代,詩人的存在為什麼都是不可或缺?

“葉老師一直在我的拍攝名單裏”2009年,陳傳興成立行人文化實驗室,策劃一部在兩岸、香港地區頗具影響力的文學主題系列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記錄在台灣、香港生活的最重要的幾位文學家、作家的一生,他本人還參與了詩人鄭愁予和周夢蝶兩集的拍攝。

“葉老師作為‘詩詞的女兒’,她的生命光輝和精神世界一直感召和引領我。”雖然不是學中國古典文學專業出身,但是陳傳興對中國古典詩詞有一種天然的心靈親近。上世紀80年代初,陳傳興在台灣一家書店偶然看到葉嘉瑩先生早期詩詞研究的一部代表作——《迦陵談詞》,從此就書不離身,愛不釋手。“到法國留學時,我把這本書帶在身邊,這次為《掬水月在手》的電影宣發來到大陸,14天隔離期中,我還不時翻看這本書。我覺得每每翻看中國古典詩詞,都會帶給我一種美感,給予我滋養。”儘管此前為拍片,陳傳興多次往來大陸,但此次大陸之行,讓他對大陸、對古都北京收穫別樣的感受。

“我原來不知道北京的鐘樓和鼓樓離得這麼近,這次和朋友一起坐在什剎海一個茶館的露天平台上,秋色濃郁的蘆葦在眼前飄蕩開,好似時光穿梭,我跟着當年的葉先生,穿過什剎海的衚衕,到她的老師顧隨先生家裏吃飯。冥冥中好似天公的安排,讓我跨越兩岸的時光機,來講述兩岸的一段過往,葉老師就是聯結兩岸的一座橋。”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4

12年前,在“談艾色變”的年代,面對高風險的艾滋病監區,他膽壯心雄、直面恐懼,主動請纓,擔起艾滋病在押人員的管教工作,給予在押人員教化改造的希望。

他就是毛卓雲,寧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隊民警、三級高級警長。至今,他累計管教艾滋病在押人員511名,工作零失誤,歸納總結出艾滋病犯管教工作“五心法”,為全省特殊監管對象的管理工作和經驗探索提供有力助益。

昨天下午,毛卓雲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寧波鳳凰劇院舉行,全市700多名民警和輔警代表現場聆聽了毛卓雲的故事。

記者王穎第一個上台,從媒體從業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多次採訪毛卓雲的感受,介紹記者眼中的老毛:高牆裏的一股暖流。

隨後,毛卓雲在市看守所的領導和同事,以及在市公安局大榭開發區分局當民警的兒子,分別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毛卓雲的先進事蹟,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敢於擔當的優秀品格,生動詮釋了一名人民警察不忘初心、忠誠使命的價值追求。

毛卓雲在接受主持人訪談時,也講述了幾個小故事,言語之間表達了他的初心之諾、感恩之情,以及對公安監管事業孜孜不倦的執着追求,現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昨天恰逢毛卓雲的妻子徐愛英的生日。在昨天的報告會上,毛卓雲第一次給妻子送上了生日鮮花,不善言辭的徐愛英只説了一句話:“祝願你平平安安,也祝願所有公安民警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毛卓雲同志是我市公安戰線湧現出來的又一先進典型。”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黎偉挺説,毛卓雲是寧波公安的傑出代表,他的事蹟真實質樸、震撼人心、直指靈魂、可敬可學,是我們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

黎偉挺號召全市公安機關向毛卓雲學習,學習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本色,學習他迎難而上、無私無畏的責任擔當,學習他刻苦鑽研、善學善行的工匠精神,學習他甘於奉獻、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a

董靖莉(寧波市看守所):

他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20__年7月,我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調到市看守所工作。記得報到那天,走到九監區,剛好一個監室的門開着。與其他監室不同,這個監室裏還有一道門窗,是用防彈玻璃隔開的,整個監室散發出濃濃的消毒水味道,這就是艾滋病犯專押監室。

防彈玻璃門裏邊,一位民警正手把手地教在押人員寫字……聽到腳步聲,民警轉過身,40多歲,個子不高,卻身板挺拔,上身的警服已被汗水浸透。見了我,“啪”的一下,來了個標準的軍禮。他就是被所里民警親切稱呼為“老毛”的毛卓雲。

説實在,在“談艾色變”的那時,我是第一次和艾滋病犯近距離接觸,也是第一次知道有個民警每天和艾滋病犯打交道,直面病犯的危險,關心他們的生活,鼓勵他們重生。

在分管艾滋病犯監管工作期間,我看到了多起艾滋病犯或因情緒波動、或因身體不適、或因涉案負罪等,產生和引發各種各樣的極端表現。有一次,一名艾滋病犯情緒激動,用頭撞牆,被帶到醫務室縫針,毛卓雲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兩隻手始終緊握病犯的手,安撫他,最終使他平靜。

事後我問老毛,“你不怕麼?”他回答:“怕,我怕如果不能説服他,情緒不穩定,就會給監室帶來隱患。但,也不怕,我學了艾滋病防護知識,知道怎樣保護自己,我瞭解他,他就是缺乏安全感,我要讓他感到温暖,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想想當初,我還有點怕老毛呢。覺得老毛天天與這些病犯在一起,而且都是近距離,會不會也“近墨者黑”呢?直到老毛以他廣泛紮實的知識汲取、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以及完備科學的規範防護,證明了我害怕的多餘。後來一段時間,我一直對老毛心存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是老毛給了我艾滋病犯監管職責的力量和正確的認知。

20__年10月,經過幾個單位的交流,我又調回市看守所工作,又和老毛成了同事和戰友,似乎一切如往。但我發現,老毛其實還是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分管的監室變多了,從一間到現在三間;他的工作筆記本變多了,記錄的文字達到了十幾萬字;他把艾滋病犯從特殊監室搬到了普通監室,把談話室從工作區搬進了監區,使他們之間再無隔閡;他獨創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悉心幫教艾滋病犯認罪悔過、重拾信心、重歸正途。

令人感慨的是,已到退休倒計時年齡的老毛,那健旺的精神頭沒變,身份和崗位沒變,不計個人安危、名利得失的幹勁沒變,一身正氣又待人寬和的個性沒變,他是我們警隊的榜樣,他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b

謝鋒(寧波市看守所民警):

他是了不起的榜樣

我和老毛是同事,是警隊裏的室友。在我眼中,老毛就像電視劇《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不拋棄,不放棄,盡己之力,用了整整12年,修築起一條科學而有温度的涉艾病犯監管、維穩一方的平安路。

老毛擁有的不僅僅是勇氣,也擁有工作的智慧。患有艾滋病的羅某是涉嫌故意殺人的在押人員,從小習武,生性好鬥,20__年入監所時27歲,力壯身強,是個不服管的刺頭,自然對老毛多有牴觸。老毛想到個辦法,先削掉這個刺頭身上的尖刺,決定同他比賽體能。習武出身的羅某1分鐘做了60個俯卧撐,而當時年近50歲的老毛卻做了80個。經過這一回合,刺頭徹底被征服。

多年後,被判處死緩的羅某在獄中給老毛回了一封信,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是您在我最危難的時候幫助我、教育我、引導我,讓我懂得了懺悔,懂得了反思,懂得犯了錯就要承擔責任,去面對今後的一切……”

老毛還充滿了對在押人員合情合理有分寸的人性關懷。一次,因為輪派任務的安排,我也親歷了老毛的工作。那是一次牢獄任務。犯人孫某身患艾滋病和肺結核重症,肺結核還在開放期,具有較強的傳染性。4個小時的車程後,到達了監獄,監獄卻因擔心孫某肺結核傳染威脅而拒收。老毛再三協調,輾轉聯繫上杭州一家醫院,才算是解了困局。此時已是晌午,老毛領大家出了監獄,在山路岔口的一家牛肉麪店歇下腳,老闆吆喝:“上五碗麪。”老毛立馬嚴肅地提高嗓門:“不!是六碗!”老闆看了看戴着手銬的孫某和五個民警,恍然道:“對對,六碗!”面端上來了,老毛分一碗給孫某,又給他鬆了鬆手銬,沉聲道:“抓緊吃!”此時的孫某,埋着頭吃麪,眼眶卻是紅的。

當然,工作中的老毛不僅僅只是付出和辛苦,也有他的成就感和開心之事。一次,老毛把手機落在宿舍,突然頻繁響起急促的微信提示音。事後,老毛告訴我,提示音來自一個他組建的微信羣,取名叫“關愛會”,是為出了看守所、迴歸社會的艾滋病人組建的。手機頻繁作響,是一名艾滋病人在長沙找到了工作,欣喜而迫切地想要第一個告知老毛。

我看着老毛,常常會有些恍惚。這是一個平凡的同事,這又是一個了不起的榜樣。他是千萬監管人的典型代表,是艾滋病犯管教崗位上當之無愧的“拆彈專家”,更是初心永志、牢記使命、忠於職守的時代楷模。

c

毛智睿(市公安局大榭開發區分局民警):

理解一種父愛

和所有的小男孩一樣,小時候我眼中的父親就是無所不能的超人。雖然由於軍人的身份,他在家時間不多,但每次回家都會帶給我小禮物,帶我出門玩耍。兒時,用子彈殼做成的掛墜或是飛機,是我在小夥伴中炫耀的最大資本,而那一抹軍綠也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發現父親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會因為我的調皮搗蛋而發脾氣,會有諸多無法排遣的煩心事,也會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和困惑。

我讀大學那會兒,父親差不多一學期會給我寫一到兩封信。我不解的是,通訊便捷的時代,父親為何要採用幾近原始的寫信方式呢?對我的疑問,父親並沒直接回答,而是給我講了一個“傳家”的故事:父親是參軍入伍後在部隊考取的軍校,在軍校就讀時,我的爺爺也是這樣給他寫信的。這是一種傳承。

父親在業餘生活中,更像是一個文化人。他愛好書法,愛好閲讀,喜歡和文化人交朋友,得着空閒就會揮毫潑墨寫上幾幅。練字,能使人專注和靜心,能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而且,從事公安這份職業,面對和接觸的,更多是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如何在充滿負能量的工作環境中保持內心的一份靜氣和正氣,保持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不改初心,有一份文化藝術的寄託,實在是很受用很有效的,這也是父親教給我的。

當年,父親決定接手艾滋病犯監管工作時,我與母親並不知情。直到一天吃晚飯時,母親拿着一份報紙質問父親,問那個照片上的背影、那個報道里的毛警官是不是他的時候,父親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才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慢慢道出原委、説出實情……母親慢慢地接受了父親選擇的工作,只是不時地叮囑他在與艾滋病看管對象接觸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那幾天晚上,我總想起一個以身飼虎的佛教故事,父親的選擇雖然沒有故事中的王子這麼壯烈,但我覺得,他有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巨大勇氣和善意。這令我有一種源於親情的驕傲感。

父親為了更好地做好監管工作,在與在押人員接觸時,不戴口罩和手套,不穿防護服,監室裏發生的種.種危險情況,他從不告訴我和母親,這無非是不想讓我們擔心。他的雲淡風輕,是把對家人的愛深埋心底,是另一種愛的方式。現在,作為兒子,也作為警察,我想我可以而且開始深深地理解他了。

記者手記

老毛是高牆裏的一股暖流

記錄這樣的人民警察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我採訪過不少先進事蹟報告會,這次,第一次從台下採訪改成了台前宣講,向大家介紹我認識多時的採訪對象毛卓雲。

老毛的戰場沒有刀光劍影,卻也兇險無比,他的課堂沒有講台話筒,卻也教化心魂。高牆鐵門,是要鎖住邪惡與流毒,卻並不遮擋他將正心正行的光亮照進人性的黑暗。即使這樣的過程,如行走于堅冰,他也要破冰而行。

自從寧波市看守所設立專門的艾滋病犯監區以來,我就想去採訪,想揭開它“神祕的面紗”。直到20__年,才得到許可,走進禁區,也認識了老毛。老毛質樸、健談,平實的語言裏透着鄰家大哥的親和力,給人很強的信任感。在這堅壁高牆中,他像一股暖流,他那並不偉岸的身軀,總是散發着強大的磁場,有一種無形力量。

我們媒體的報道採寫一開始定位在設立艾滋病犯監管的角度。但幾次接觸,我發現這個被大家親切地喚作“老毛”的質樸警官,才更應成為焦點。

老毛是一位警營裏的學者。在12年的工作中,他幾乎每天都要和艾滋病在押人員談心,每次談話和心理疏導後,他都會將對方的心理反應、情緒變化等記錄在冊,因此也積累了大量的心得體會和研究素材,摸索總結出一套獨特而可操作的“五心法”。他五大本十幾萬字的工作筆記,無論從所耗費心血來看,還是作為可資研究的一手資料而言,都彌足珍貴。

老毛也像一位醫者。他用學到的知識首先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礙,做通了身邊相關人士的思想工作。他更在工作中,為每一名監管對象尋找和研製獨門“藥方”。

老毛還是一位師者,對在押人員,既授業又解惑。比如有一批艾滋病犯是文盲和半文盲,老毛就給他們準備了紙筆和課本,還手把手教他們寫字認字,給他們講道理説文化,監室成了文化補習班。

老毛更是一位善者。病犯對老毛如父如兄如師如友的信賴,稱老毛為“毛校長”“毛老師”“毛爸爸”,無疑是因為老毛的善心和善行。無論是擁抱狂躁,安撫哭泣的病犯,還是陪着病犯盡孝,善心和善行總是相輔相成。而每一次接近病犯,都如同接近黑色的魔障啊。

當然,老毛用時間和實踐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忍者。12年來,監區裏的在押人員一茬茬地換,不換的,是老毛。他很喜歡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你就是專家;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贏家”,這幾乎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踐行初志的最佳總結。

老毛無私無畏、坦誠質樸、真心善行,他也正是千千萬萬普通警察砥礪前行的代表。記錄這樣的人民警察是一個記者的責任與使命。我很慶幸,能認識他,用我的筆記錄講述他的故事。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5

今年63歲的張桂梅是雲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校長。2008年,她用從各方籌集到的資金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專門招收貧困山區的女孩。12年來,已經有1800多名女生從這所學校走出,考上大學,實現夢想。

每天清晨剛過5時,華坪縣女子高中學生們的一天都是從校長張桂梅的喇叭聲中開始的。

5時30分開始,讀書聲就會陸續在學校各個角落響起。這裏的女孩都來自貧困山區,基礎差、會考分數低,要想考上大學就需要付出更多。

1996年,張桂梅的丈夫去世後,她申請從大理來到華坪縣教書,沒多久就查出身患腫瘤,讓她沒想到的是,華坪縣婦聯為了救她發起了募捐。

張桂梅在山區家訪時發現很多女孩早早就輟學在家、嫁人生子,延續着貧困,她想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女孩能夠繼續讀書、考大學、改變命運。2008年,張桂梅在縣裏財政和各方支持下創辦了第一所女子高中。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連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她也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多個榮譽稱號。

現在張桂梅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多種疾病讓她每時每刻都在咬牙堅持,但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

目前,麗江市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籌集資金將用於支持華坪女子高中發展、補助貧困學生。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心得體會篇6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終於在20__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台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台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