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2023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7W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2023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2023心得體會篇1

“這些天來,細讀各網站、公眾號上有關葉連平的文字,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省優秀教師、當塗縣江心初級中學老師陳宏亮説,為這樣一位耄耋老人不顧九旬高齡,仍然堅持無償家教、無私捐學的責任擔當和矢志不移、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懷深深感動。這束微弱但永不熄滅的“鄉村燭光”照亮了鄉村教育的前路和方向,更樹起了教師這一崇高職業的榜樣和豐碑。

陳宏亮認為,和全國道德模範葉連平老師相比,還有許多地方沒有做到,還有許多地方能夠做到。有人説,教育即“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任周遭環境再喧囂,教師的心必須是寧靜而恬淡的。葉連平老師始終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在寧靜中尋找力量,將一生心血奉獻給鄉村教育,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職業使命和畢生追求。只有教書育人者把心靈歸於寧靜,並堅守這份寧靜,方能尋找到教育的美好和本真。學習葉連平,就要學習他寧靜而恬淡的心境。

敬業是一種對事業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進取的動力。葉連平老師退而不休,心繫教育,將育人工作落細、落小、落實,體現出來的正是盡職盡責的職業操守。而在這一份盡職盡責之中,他也收穫屬於他、屬於孩子們、屬於教育的快樂。辛勤、專注、堅守,這就是敬業的本質,也是教育工作者快樂的源泉。學習葉連平,就要學習他敬業和樂業的精神。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就是葉連平,作為一名老黨員,紮根基層,為農村教育事業無私奉獻幾十載的真實寫照。學習葉連平,就要學習他無私和奉獻的情懷。

陳宏亮表示,正是無數個葉連平這樣的優秀人民教師,他們將一生心血奉獻給鄉村教育,把整個身心都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我們的祖國才由當年站起來,走向富起來,如今邁向強起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站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嶄新起點,將在鄉村教育的三尺講台上,心無旁騖,不改初心,逐夢前行,努力當好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好老師。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2023心得體會篇2

在我們身邊意味着這些人可能是他或者他們,也可能是你或你們,但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評選之所以有意義,恐怕更重要的是在於將“我與我們”也加入到這個行列中去。否則,每年一度的評選與頒獎就只是流一流眼淚、顫一顫心靈或是當作幾個月後中大學聯考作文中的材料多次打磨後呈上考卷——除此之外,感動過後,再無其它——這絕對是一種再無可比的悲哀。能夠被感動,源於靈魂的不懈怠和心靈的不麻木,但這二者並不必然導致個體行為上的改變和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換句話説,在感動與行動之間,存在一個距離。

感動中國評選的意義在於,它每一年都在不斷的提醒我們,即使在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巨大、日夜忙碌的辛勞俱增、自古以來優秀的傳統美德似乎逐漸消失的當下,我們身邊還是好人更多,勤勞、勇敢、善良、堅強的中國人還是會在角落中不經意的觸動我們,使我們明白自我內心中對善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美的嚮往,使我們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可以感動自己時,重新激發起對生活的信心和繼續前行的力量。在這個層面上講,感動中國評選出的每一個當選者,也許不都能讓你覺得感動,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去一一效仿他們,但只要每年的10個人中,哪怕有1個能夠使你心生嚮往與渴慕,願意為世界更美好努力一下,就算沒成功,也有積極且巨大的意義,愛與善從來也不是大而無當,非驚天動地不可的,它是每一個嚮往、渴慕、追尋的念頭、火花,匯聚在一起,才是“大”中國。

感動到行動,存在一個距離。如何將這個距離縮短,不僅僅是一個感動中國評選可以單獨回答的問題。愛與善的傳遞,也許並不像人們一直以來所認為的那樣簡單,否則何以解釋我們每每會留下感動的淚水卻還總是發現頻頻發生的假惡醜呢?縮短距離,必須承認個體的軟弱和不完美,檢討我們自身是不是讓太多的趨利避害遮蔽了愛同類的普世情懷?縮短距離,必須在着手於個體的精神建設同時,盯緊社會環境的引導和政府職責的追問,就像今年的當選者之一高淑珍,在她那個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愛心辦起的殘疾孩子學校事蹟中,為什麼看不到政府相關部門的作為?事蹟中的種種,的確越是艱辛就越是令人感動,但如果相關職能部門真的“及人之幼”,她是不是就能少一些苦苦支撐的艱難,或者讓更多有愛心但無力的人們更敢於出手相助?如果個人的愛心與善行,填補的是政府的缺位,那麼感動之前,更應該有對制度的追問和反思,否則,該管的卻沒管,再多的感動,也必然孤獨。縮短距離,就在於每一個做好自我本職工作的人,再多做一點的那一點智慧;也在於即使不能行善,也決不向惡行妥協的那一絲堅持;

有了這一點一絲,縮短的距離背後,就是愛與善的花朵,不止於感動而感動不止。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2023心得體會篇3

總有一種力量激勵我們前行,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淚流滿面,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發生以來,億萬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戰“疫”路上的一個個“好人”,一件 件“好事”走進我們的視野,他們的事蹟,他們的名字……感動着我們,凝聚起社會正能量,號召 着我們必有信心和決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護佑生命的主旋律之中,逆行者唱響了戰“疫”的精神讚歌。他叫大家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 武漢,而自己卻坐上去武漢的動車,“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召必戰,戰必勝”……這些平凡人 的不平凡舉動,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愛崗敬業,默默奉獻,從不放棄,正是無數個平凡成就了感 動,他們用實際行動,甚至有些是寶貴的生命,深刻的詮釋着“白衣戰士”的追求和風骨,譜寫着 不同的精神和獨特的優秀。他們同樣是血肉之軀,同樣有牽掛的家人,但是在國家和人民的需要面 前,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不拋棄不放棄,執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職業初心。他們那執着閃亮的人性 光芒,如細雨滌塵,淨化心靈,他們那催人淚下的感動力量,如春雷驚空,振奮精神。這些平凡 的“跡”錄和舉動叫我們怎能不感動,怎能不汲取其正能量,倍增信心去戰勝疫情。 在羣防羣控的大系統中,一線幹部築就了戰“疫”的銅牆鐵壁。“我負責的網格共有989户居 民,每一户我們都進行了排查瞭解了具體情況……”“高兄弟,你要買的東西,我們幫你採購回來 了,這是按照你的需要採購的……”這些簡單的話語温暖人心,給人力量,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一線幹部既是宣傳員又是戰鬥員,既要上情下達又要下情上達,工作任務繁重,但是他們沒有一絲埋怨,面對羣眾的不理解,他們耐心仔細地進行疏導和溝通。一線幹部精準施策,科學防控,對防 控薄弱環節越是加強力量,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一線幹部勇做防疫工作的一顆“螺絲釘”, 做人民羣眾的主心骨,深入疫情防控一線,加強羣眾的防控意識,構築起嚴密的防疫紅線,實現全 覆蓋,無盲區,嚴防疫情入侵。夜深了,他們還堅守在崗位;下雨了,他們還行走在路上……這些 戰“疫”場上的先進“符號”和職業“元素”,怎能叫我們不感動,不為之震撼,讓我們戰勝疫情 的信心和動力倍增。 在團結鼓勁的凝聚力之中,中華兒女書寫了戰“疫”的壯麗詩篇。“抗疫心連心,武漢不孤 單”“隔離病毒,但不隔絕愛”……這些感人的話語總能帶給我們感動,這是億萬中華兒女團結一 心戰“疫”的生動寫照。困難面前,中華兒女的激情、善良、堅強……都一一展現,他們自發捐贈 蔬菜給武漢,他們主動捐款給武漢……他們的崇高,他們的真誠,他們的純粹,讓我們感動。疫情 面前,中華兒女跨越了年齡和性別的範疇,突破了職業和地域的界限,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 制,用一個個平凡的舉動相互感動,相互鼓勵。中國,只有在社會主義的中國,才可以把感動的命 題書寫的這樣的氣勢磅礴,這樣動人。人民,也只有中國人民,才能感悟感動的真諦和內涵,彰顯 着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這樣的精神脊樑怎叫我們不感動,這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將幫助億萬中華 兒女增強責任感去戰勝疫情。 這是一個平凡人感動平凡人的季節。戰“疫”路上你的平凡行動是抗“疫”的初始線和出發 點,讓我們串聯平凡,鑄造合力,增強信心,汲取戰“疫路上的“感動因子”,釋放正能量,為 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2023心得體會篇4

有人選擇優越的大城市生活,她毅然決定回到革命老區;有人喜歡在寬敞辦公室裏施展抱負,她決定用雙腳“丈量”這片貧瘠的土地。她就是廣西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將扶貧當作自己“心中的長征”,帶動全村貧困羣眾戰天鬥地,短短一年多,就有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6月14日週五晚上,黃文秀利用週末回到老家百色市田陽縣農村,看望身患癌症、接連做了兩次手術的父親。6月16日週日晚上,她不顧風雨,連夜踏上返回駐點村的路。她忍痛告別患癌症剛做完手術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羣眾,不幸在途中被突發的山洪奪走了寶貴的生命,時間定格在30歲的青春年華,也定格在最美扶貧路上,她用短暫的一生書寫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崇高信念。

大美,在於你初心不忘,踐行使命。我的初心是什麼,每次這麼問自己,黃文秀都會回想自己來時的路。“父老鄉親哺育了我,從山裏走出去的人很多,總是要有人回來的。而我就是那個回來的人。”本領學成,正是回報家鄉的時候,她義無反顧投身到助力家鄉脱貧攻堅戰中,成為了一名“土裏土氣”的年輕“戰士”。帶領家鄉人民過上好日子,是你最初的心願,也是你一生的使命。你做到了。

大美,在於你平凡堅守,無悔奉獻。黃文秀深知基層工作者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只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苦幹實幹,才能儘早實現家鄉人民的脱貧奔康夢。黃文秀也正是這樣做的,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責任,面對村裏未脱貧的103户473人,她重任在心、重擔在肩,用一個月時間,跑遍百坭村所有貧困户。每家每户的基本情況,記了滿滿一本子;同類別緻貧原因做好詳細分類;她手繪了一份全村地圖,每家的住所、困難及發展思路瞭然於心;她以最快時間學會當地方言桂柳話,只為便於與羣眾謀發展、拉家常,點點滴滴,用平凡有限的生命詮釋了偉大無悔的事業。

大美,在於你抱志脱貧,矢志不渝。到了村民家不是直接問東問西,而是脱下外套,要麼幫助掃院子,要麼到地裏做農活,幫他們摘砂糖橘、收玉米、種油茶等等,久而久之,信任建立了,脱貧之計也在實踐中一步一步中探索、總結、改進。修水池、建村路、興產業、結果實。脱貧成效一步一步顯效。短短一年多,就有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黃文秀用實幹助力脱貧,用奮鬥詮釋志向。

你的生命有限,精神永垂,你用一生詮釋了初心不忘、使命不辱、本色不改的共產黨人。大美黃文秀。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2023心得體會篇5

有一種温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他們正在用自己的事蹟行動追逐踐行着中國夢。

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帶來的事蹟也許也稱不上偉大,但他們的執着與堅持把我徹底折服,在他們身上,能看見小草般堅韌不拔的品格。

其中張玉滾的事蹟尤其讓我觸動,張玉滾,38歲,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校長,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稱號。張玉滾大學畢業後,放棄在城市工作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幹起,一干就是17年。學校地處偏僻,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一挑就是5年,把學生的課本、文具挑進了大山。他是這裏的全能教師,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由於常年操勞,“80後”的他鬢角斑白、臉上佈滿皺紋。人們都為之感動,感動的不只是那優秀的品質,還有那無私的愛。

一個平平凡凡的人,經過一點一滴的奉獻,經過日積月累時間的考量,也會變得很偉大。用他們的話説,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的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而張玉滾正在用自己的青春為基,甘願做一顆大樹,一棵去托起孩子們夢想的大樹。我想,最有意義的事情也莫過於此吧!

我們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於追問,而在於行動。作為一名交通青年,用我們一點一點的行動,保障道路的安全通暢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而這條路不僅僅是聯通某個地方,它更是羣眾們回家的路。我們一定會牢記這些精神,把感動的火苗埋在心間,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國感動人物事蹟2023心得體會篇6

她是一隻聽不到聲音的“醜小鴨”,卻依靠頑強的毅力變成一隻令人稱羨的“白天鵝”。她不能像常人一樣交流,卻相繼完成了國小、國中、高中學業,還考上大學、研究生,併成為清華博士。我縣脣語女孩江夢南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今年29歲的江夢南,出生莽山瑤族鄉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學校的老師。在她半歲時,就因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性耳聾,聽力完全喪失。從此,她就一直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裏,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讀脣語和別人進行交流。

在十幾年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她憑藉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順利完成了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全部課程。

一個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為何要選擇遠在北方的吉林大學。江夢南説,一是自己的偶像張海迪也畢業於吉林大學,她説要跟隨海迪阿姨的腳步。同時,江夢南一直有一個“英雄夢”: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終,她選擇了吉林大學的藥學專業。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誰都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因為未來的路還很長。心有目標腳踏實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20_年7月4日,郴州市宜章縣政府會議室,“江夢南勵志事蹟報告會”在這裏舉行。而這一年的9月份,江夢南又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在學術研究的路上繼續前行。

涅槃重生後的江夢南,如一隻心懷大愛的鳳凰,將愛的種子播撒到故鄉。大學期間,江夢南迴到家鄉時,總會到特殊教育學校做義工,探望那些視力、聽力、智力存在障礙的孩子,她以自己為例,鼓勵這些孩子們積極進步,帶動他們融入社會,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別人能做到的,我們同樣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們舉起小拳頭大聲宣誓,他們的身後,江夢南笑靨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