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W

學習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參考多篇

學習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篇1

繪就偉大夢想新藍圖,開啟偉大事業新時代。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聆聽報告,我們感受到了過去五年我們黨“不忘初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強烈使命感和宗旨意識,同時也對我們未來光輝的前景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這是對青年的鞭策、肯定和激勵,也是對青年的提醒。這是時代呼喚青年承擔自己的使命、時代呼喚青年承擔自己的責任。青年是家庭的頂樑柱,身強體健精力足,承擔着家庭的希望;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潛力大、可塑性強,擔負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重任。作為新一代青年黨員,自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不負心。

海子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意思是以夢想作為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不辜負大好年華。身為一名黨員,當前我們擁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更應自覺踐行“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的觀念,我們應將全黨的夢想作為自己的夢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發展,不辜負自己的大好年華和一片赤誠之心。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我們應牢記宗旨意識,甘當為民服務的“孺子牛”。40年前,總書記從繁華的首都來到條件最為艱苦落後的陝北農村樑家河,從不會做飯、不會幹農活,到鄉親們眼裏能吃苦、愛讀書的好後生,帶領大家修道路、建大壩、辦鐵業社、發展沼氣,讓食不果腹、衣不蔽暖的樑家河父老鄉親能夠吃得飽、穿得暖,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黃大年,大學畢業,他以“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書寫愛國報國之志;在海外的18年裏,他密切關注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在情感上“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回國後的7年,他更是夜以繼日、忘我工作,成為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拼搏至生命最後一息。“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他人生的寫照,更是他不變的初心。今年6月,因為一張赤腳穿舊鞋、在高鐵二等座上專心工作的照片,中國首批工程院院士劉先林在網絡上走紅。劉先林院士幾十年來致力於攝影測量和航測儀器的研究,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他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和勇氣,打破了我國數字航空測量儀器領域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改寫了中國航空攝影測量採用膠片的歷史,推動中國測繪從傳統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跨越式發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們的一言一行無一不深深地影響着我們每一位青年人,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測繪人,我們理應以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奮鬥目標,竭盡所能為百姓謀福利、增福祉。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我們應牢記大局意識,甘做默默無聞的“鋪路石”。陸軍第74集團軍某合成旅“黃草嶺功臣連”車長王鋭,年僅27歲就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入伍以來,他始終胸懷強軍夢想,瞄準實戰勤學苦練,把強軍目標熔鑄到具體崗位上、落實在實際行動中,努力做忠誠戰士、當強軍標兵,多次圓滿完成各項急難險重任務,在平凡崗位上幹出不平凡業績。被稱作“中國麻風第一村”的浙江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一支以12位70後、80後組成的年輕醫療團隊,在這寂寞的山坳堅守10年,精心照顧麻風病人。面對艱苦的條件、有限的資源、精神的壓力和單調的生活,他們守護80多位無親無故的殘疾老人,孜孜以求提升中國麻風病治療護理水平並努力消除疾病歧視。南丁格爾獎、全國麻風防治先進工作者、國家“青年文明號”……一連串榮譽,為這個年輕團隊的堅守作了完滿詮釋。江蘇省測繪工程院地理國情監測分院(攝影測量分院) 室主任董樹秀,在日前結束的第五屆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期間,她白天參加比賽,晚上喂完奶,把孩子哄睡着後再悄悄地跑到隔壁房間備賽。最終在地圖製圖賽項中奪得國賽團隊第一,走到了全國競賽的冠軍領獎台。這些青年模範是我們的學習榜樣,是我們需要更加努力的動力。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崗位和分工,然而每一個崗位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都可以發光發熱。我們應甘當一塊默默無聞的“鋪路石”,放在哪裏就安於哪裏,在平凡崗位上無私奉獻、創造價值。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我們應盡情揮灑青春,勇當不懼困難的“搏擊者”。青春是什麼?陳獨秀説“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於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測繪是一門很嚴謹又內涵深遠的學科,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而測繪人,用雙足丈量國土,靠雙手繪製國圖,我們揹負的責任,再沉再重,不容推脱。朗朗乾坤,堂堂中華,浩瀚青史,燦爛文化。為了這麼美好的祖國,我們測繪青年們應始終堅定的保持着自己的步伐,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學習測繪戰線的優秀傳統,學習國測一大隊的先進事蹟,強化“熱愛祖國、忠誠事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測繪精神。

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物,必定是將自己的生命開採得最充分的人。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站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不在於他得到了什麼,而在於他奉獻了什麼,在於他如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是中華民族之夢,也包含着無數測繪人的夢。廣大測繪人努力拼搏、攜手發展,加快實施“構建智慧中國、監測地理國情、壯大地信產業、建設測繪強國”的發展戰略,用豐碩的成果讓中國夢更加燦爛絢麗。而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更要牢記“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深刻含義,在困難前始終保持一種敢做善成的勇氣、一種逆勢而上的豪氣,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優良的作風做好各項工作,無愧於自己肩負的神聖使命和責任。願我們都能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將個人夢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結合起來,用青春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歷史的美好人生,共築屬於我們的中國夢!

學習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篇2

“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軍人,保護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我的職責,哪裏需要我,我就在哪裏。”大年八年級一大早,岐山縣青化鎮人民政府46歲黨員、退役老兵__就跟隨包村領導深入包抓村,開始了逐户摸排、防控宣傳工作。

排查完外地返鄉重點人員後,他又“閒”不住了,騎着他那輛老式二八自行車穿行在村裏的大街小巷,車把上一邊掛着一桶漿糊、另一邊掛着一個大喇叭,喇叭裏循環播放着疫情防控各類通知,走到村民聚集處,他還不忘喊上一嗓子:“老叔老姨!來看看這上級的通知!疫情嚴重,把口罩都帶起來!快回家待着,別再出來串門扎堆了!”在顯眼處的牆上刷上幾刷子漿糊,貼上疫情防控的緊急通知和疫情防疫科普知識。

“同志,你好!請出示身份證,配合我們進行登記檢查。”“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儘量減少出行。”

從1月31日開始,他的“戰場”又轉移到青化鎮孫家村收費站卡點,得知鎮上同志要去收費站值守,他第一個報了名,“一測二問三登記”,趁着沒有車輛的間隙,轉身熟練操作起消毒器具對卡點周圍進行噴灑消毒。

初春的寒風凜冽,每一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7點,連續11個小時,他一向堅守在崗位上,協助警察做好登記、勸返工作,連續多天下來,臉上佈滿了口罩和眼鏡的勒痕。每一天回到單位宿舍都已經是晚上了,他還不忘繞到單位庫房,背起消毒器具對機關院子、宿舍樓道等公共區域消一遍毒。忙完了這些,他才鬆了口氣結束一天的工作。

當問起__是否需要換人輪崗,勸他歇一歇的時候,這位46歲的退伍老兵嘴上就是那一句話:“嗨!沒什麼!此刻疫情這麼嚴重,為羣眾站好崗,這不就是黨員和老兵應當做的事嗎”

學習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篇3

近日來,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在社會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他被讚譽為“當代愚公”,並榮獲“時代楷模”稱號。或許“黃大發”對一些人來講僅是一個普通的名字,但是對於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的村民來説,黃大發就是一個“奇蹟”,是點亮貧困山區人民羣眾希望的“一盞燈”,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一面旗”。

黃大發曾擔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從上個世紀60年代起,他就帶領全村幹部羣眾,歷時30多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這條渠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發渠”。隨後,黃大發又帶領全村幹部羣眾,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飯,過年才有米湯喝”的貧困面貌,用實際行動展示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不忘初心、不畏艱難、不辱使命。

不忘初心,始終把百姓裝在心裏。入黨時,黃大發就決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到底,當好羣眾勤務員,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在擔任村幹部的幾十年裏,他時刻想着“多為羣眾做點事”,村裏的事情,比誰幹的都起勁。在羣眾大會上,為了調動羣眾的積極性,他立誓“為了水,我願意用命來換”,終於説服了全村百姓;為了讓“大發渠”儘快立項,黃大發穿着單薄的衣裳、穿着破膠鞋,冒雨步行200多公里到縣城找水利部門;為了給村裏砍出一條電線線路,黃大發總是衝在最前面,“衣服都被刺破了”。這些都是黃大發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真抓實幹好黨員形象的真實寫照。

不畏艱難,始終把困難踩在腳下。面對草王壩的大山、絕壁、險崖,黃大發毫不退縮、敢為人先,立志“修水渠”。在第一輪修渠失敗後,一些人開始反對、嘲笑和指責黃大發,但是他從不服輸,相信沒有努力幹不成的事,表態:“這次不把水引來,我的名字倒過來”;當修水渠缺資金時,他號召“想吃白米飯,大家一起幹”,村民們把自家的雞蛋、黃豆、蜂糖賣了換錢,湊錢修水渠;當修水渠遇到技術難題時,54歲的黃大發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是文盲的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一張圖一張圖的學習,最終成了水利專家。在黃大發的字典裏就沒有“難”字,只要想幹、肯幹、用心幹,就一定能幹好,在他身上始終閃亮的是共產黨人咬定青山不放鬆、為民謀利終不悔的精神品質。

不辱使命,始終將責任舉過頭頂。靠着一股衝勁、一種信念、一種責任感,黃大發帶領全村幹部羣眾,在絕壁上鑿水渠,改變了村子“滴水貴如油”歷史。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羣眾展開“坡改梯”,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種滿了稻子、果樹。識字不多的黃大發還認識到真正要拔掉窮根,還是得靠讀書,決不讓後輩們吃二茬苦,正所謂“扶貧先扶志”。在黃大發帶領下,村裏的`國小多次遷址,校舍條件不斷改善。現在僅百餘户人家的草王壩,已經走出了23名大學生,實現徹底挖掉“窮根”,摘掉“窮帽”的目標指日可待。

黃大發這位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卻有着不平凡的事蹟,他是新時期基層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更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時代楷模。廣大黨員幹部要以黃大發為行動標杆,向他看齊,並從他身上汲取不斷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學習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篇4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餘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而她選擇了化悲痛為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帯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播撒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濕潤的:當她暑假天天走那麼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濕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説出唯一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藴含着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為1500多户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為的就是減輕“山裏人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卻洗衣機都沒有。就這樣,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堅定。“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着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為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取作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着入黨時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説,“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

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學習榜樣精神,傳承榜樣力量!

學習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篇5

左__,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最基層的農村教師,卻有一種奮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從一個掃盲教師到拿到大學文憑甚至成為全國模範教師、優秀教師;有一種不為名利所動的高貴品質,寧願放下三次改行的機會,也要堅守艱辛清貧的教育工作崗位;有一顆“不是我所生,卻與我更親”的愛生之心。這些都源於他無私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這種蠟燭精神讓一個普通的名字響徹中國,傳遍教育界,成為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學習了左相平教師的先進事蹟,我感慨萬千,不斷進取,堅守崗位,不為名利所動,愛生如子,這才是最崇高的師魂!同是教師,我深深為自我曾有過的抱怨感到羞愧,為自我曾打罵過學生感到後悔,這一次的學習讓我改變了自我從教的想法,我不再把我的工作當做飯碗,而是作為事業認真去做,甚至當做國家、社會公益事業,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我不再把學生當做獲取績效工資的工具,而是作為花朵去呵護,作為棟樑去培養。

我相信只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左相平教師的蠟燭精神,整個教育界必須滿是輝煌!

11月14日,我校全體教師學習了盤縣縣教師左相平的先進事蹟後,我感慨頗多,情緒很不平靜,個性是他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範,更使我感動不已。

他從教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鋭意進取,勇於創新,用心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我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並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的高度讚譽。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像左相平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我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他們的身上閃爍着師德的絢爛光輝。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中國小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要在自我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務必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範,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務必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先能夠這樣用心地對待工作和生活,能夠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能夠這樣熱情地幫忙別人……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嗎?能夠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像郭力華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佈滿更多的温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學習了左相平的感人事蹟後,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先能夠這樣用心地對待工作和生活,能夠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能夠這樣熱情地幫忙別人……我很感動,從中學到了很多,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我想我就應用一份真摯的態度去對待,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盡微薄之力。

學習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篇6

20__年3月22日,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在京逝世,享年96歲。作為核工業戰線的一名員工,通過視頻直播平台觀看“時代楷模彭士祿先進事蹟報告會”。

淨化思想,鑑明初心

上世紀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衝破階級的“枷鎖”,成為“中國農民運動的第一個戰士”。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高唱《國際歌》,慷慨赴死。而作為彭湃二子的彭士祿,在經歷了千難萬險後終於回到黨組織的懷抱,在黨組織的培養支持下,成為了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彭湃烈士與彭士祿生於不同的時代,但卻都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彭湃拋棄了榮華富貴的生活,走上革命的道路;和平年代,彭士祿根據國家需要,隱姓埋名數十載,為國家能夠挺起脊樑甘於奉獻一生。彭氏父子的生平事蹟,完美傳承了紅色家風。同時他們的革命精神、獻身精神,以及不畏萬難的鬥志,在這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時代,為年青一代的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當前社會的穩定繁榮來之不易,這是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高速發展,不應成為消極懶惰的藉口,我們要做紅色家風的繼承者,淨化不良思想,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感受頗深,進一步鑑明了新一代共產黨人的初心;作為新時代的核工業人,唯有持續發揚老一輩核工業人艱苦奮鬥,用於奉獻的精神,立足崗位幹實事,方能對得起自己肩上的職責。

通過先進事蹟報告會,讓我對這位低調的核潛艇之父產生了更為強烈的求知慾,系統學習了“彭士祿傳”一書,彭老的生平事蹟,為了國家利益,選擇了改行;為了國家的利益,在一窮二白的條件下開展潛艇核動力裝置的開發;為了國家利益,不斷攻關改進,掌握了核動力裝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統、各專業間的內在關係,成為了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國家強則民強,國家盛則民安。愛國,應作為當代青年最基礎的政治品質,只有深愛我們的國家,才能自覺做到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精益求精,勇攀高峯

尖端科學講究精細嚴謹,但彭士祿偏偏“大膽”。當某個技術上的問題意見不一致,甚至經常發生激烈的爭論。他就對研究人員説“不要吵,做實驗,用實驗結果説話。根據實驗結果,我來簽字,我負責!”

作為一名現場科研技術研究人員,更應該向彭老學習勇於擔當的精神,面對制約生產的卡脖子問題,要善於分析各類數據,以實驗數據為依據,發現制約生產問題的關鍵因素,大膽的提出解決措施。同時要有一個虔誠的態度,面對決策中的失誤,要有勇於承認的勇氣,及時完善改進,利用團隊的力量解決將問題徹底解決;同時在科研工作中,既要做到穩中有細,又要做到大膽創新,在前汲取前人工作經驗的同時,發揚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將先進的技術引進應用於科研攻關當中,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把對核事業的堅守和信念轉化為果敢行動敢於負責的力量。

賡續紅色基因 建功新時代

學習他勇於創新、擔當使命的務實作風,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在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豁得出、頂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彭大膽”“彭拍板”,把對核事業的堅守和信念轉化為果敢行動敢於負責的力量。作為新一代核工業人的我們,為把內蒙古建設成高質量的天然鈾大基地,要賡續紅色基因,紮根於祖國的北疆荒漠戈壁,為核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