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紅色電影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3W

紅色電影觀後感

戰爭是可怕的、是危險的,因為它使百姓們遭殃——讓百姓們失去兒女,讓兒女們失去父母,還有的百姓因為戰爭而犧牲……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閲讀。

 紅色電影《太行山上》觀後感

電影《太行山上》後,感受着血腥慘烈的戰爭場面所帶來的強烈的視覺衝擊,經歷了一遍又一遍的人性正義與邪惡,堅忍與殘暴的激盪,我們重温了六十多年前那段歷史。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保衞這片熱土浴血奮戰,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我們也經受了一次彌足珍貴的愛國主義教育。

這部影片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軍官在奄奄一息的時候,望見一個日本軍官在肆意的殺害我們的戰士時,他努力使自己站起來,舉起手中的刀向那個日本人砍去,沒有想到卻被敵人從後背插了一刀,鮮血猛地溢了出來,他再次倒下,又再次站起,手顫巍巍的舉起,載着八路軍對日本人的深仇,中國人對日本人的大恨,使勁向那個日本軍官刺去。把中國人對日本人的仇恨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我不禁為那位軍官氣吞山河的壯舉所感動,從心底裏為他叫好!因為有了無數個像這位軍官的英雄壯舉,才創造出我們這天的幸福、安逸的生活,這時,我深深地感到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阿!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這些無名的戰士前仆後繼、戰死沙場,就是為了自己祖國能夠和平,為了家人、百姓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他們不惜拋頭顱,撒熱血,艱苦抗戰,誓死保護國家,時刻把國家利益、羣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事蹟讓我們感到多麼驕傲和自豪!

如今我們過着平靜的生活,可誰曾想過美滿的生活是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而許多人卻不好好地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環境。想到我自己平時碰到一些小困難,就灰心喪氣地總想依靠別人。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我就想:“別費心了,明天去校園問問同學或老師不就……”;在家裏,爸爸媽媽讓我幫忙乾點家務活,我也總是厚着臉皮不去做,總想能靠多久算多久,再説爸爸媽媽也拿我沒辦法,只好自己動手了。日久天長,我變得既懶惰又膽小,幹什麼事都沒有信心,比如去年校園舉行大隊會,老師叫我上台講家庭禮儀故事,剛開始我不去,老師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我才上去,結果可想而知,給老師和班級丟臉了……在偉大的八路軍叔叔面前,我是多麼的懦弱和渺小阿!我必須要學習八路軍叔叔勇於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他們將激勵我前進!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輝煌貢獻自己的力量,深信在不久的將來,必須會有一隻叫“中國”的雄獅響徹雲霄,震驚全世界。

回首歷史,我們要銘記;應對現實,我們要珍惜;展望未來,我們要奮鬥。

 《湘江北去》觀後感

湘江水滾滾北去,橘子洲乃是一片葱鬱,只是那故人已逝,朱顏已老。懷想當年,潤之一首: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人生無處不青山。喊出那個年代青年的最強音:不死,求己,堅韌,猛進。恰同學少年,因為心懷天下的鴻志,因為嚐遍民間百姓的疾苦,因為堅信中華名族的復興。孔老夫子説過:苛政猛於虎。湖南有個張敬堯,全中國有個北洋政府,中國黎民百姓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民不聊生,生離死別,慘不忍睹。此乃吾神州此乃吾赤縣

這樣一個黑白不分的年代,一批以潤之為首的愛國青年發起了愛國求真的運動,他們練體魄,讀新刊,充實自己的思想,猶記得他們於嶽麓山下裸身沐雨,引吭高歌,壯懷激烈。救國救民可不是意氣用事,需要武裝思想,於是毛澤東,肖子生等熱血青年到北京求學,經過了與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人的接觸,經過了對馬克思主義的閲讀和思考,他們逐步對救國有了更理性的理解。

毛澤東不再受他人幻想的鼓動,已經能自我控制。透過對李大釗先生贈與的書籍的深刻研讀,加上對廣大湖南農村的社會調查,更加堅強了毛澤東的革命信念,他們反覆思想鬥爭中決定俄式的發展模式最貼閤中國的國情。只要主義真,砍頭也不怕。在影片中,我們還看到了一位秀麗而堅韌的女性――楊開慧。她是毛澤東最堅強而柔軟的後盾。一身紅袍,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在1930年,楊開慧被國民黨捕捉坐牢,應對嚴刑拷打,她堅貞不渝,大義凜然:我死不足惜,願潤之的事業早日成功。這位為中國革命事業獻出生命的傑出女性,很讓我敬佩。

中國之革命,任重而道遠。湘江北上,是一個歷史的起點,中國命運的起點。正是湘江邊的一批熱血青年,感情求真,心懷黎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巨浪,堅信正義永存,光明永存。對此,我想起了魯迅的一句話: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近代中國飽經恥辱,有多少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四萬萬人齊落淚,天涯何處覓神州我們為什麼如此只為夢中的神州,只為驅除鬼怪,只為振興中華。所以湘江北去僅是個開始,中華復興之路仍在繼續,你,我,還有千千萬萬的當代青年,加油!

 紅色電影《金陵十三釵》觀後感

學院組織我們看了一場愛國電影——《金陵十三釵》。

整場電影的環境和氛圍都極其壓抑。日本軍人滿南京城的屠殺。它講述的是舊中國弱勢羣體在那個年代的悲慘遭遇:14個教會學生,14個秦淮妓女,一個神父的養子和一個洋人殯葬師,一齊出此刻了一個天主教堂。

這部電影拍的十分細膩,妓女豐潤扭動的翹臀、洋教士與妓女的調情、孟父親壓抑的偉大的父愛,李教官的隱忍痛心,妓女為救女孩不顧生死的血脈情……一切的一切交織在一齊,是一場無聲的控訴。它想要宣泄,想要為所有的期望、所有的愛找一個出口。什麼能夠讓難區人民逃離南京,什麼能夠帶領大家躲避戰爭然而,在那個年代,有的只是殘酷。但是,在那個時代的中國,還有一樣東西:民族情。

從演員上,最讓我稱奇的便是貝里斯蒂安的演技,《金陵十三釵》是先在外國首映的,洋人們對這部電影的反響並不高,因為他們不懂得這種情懷,他們不明白為什麼妓女就比學生低賤,不懂得犧牲,不懂得隱忍。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從一個貪財嗜酒的洋人殯葬師蜕轉成為一個為靈魂祈禱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盡致,看着他為十三釵祈禱的背影,我真的願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願意相信最後的最後,大家都平安無事。

而從資料上,對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十幾個國民黨軍人在即將走出南京城的時候為了保護一羣逃亡的教堂女學生果斷的扳動了槍膛,發生了激戰,學生走了,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卻引來了坦克,十幾個人太渺小了,但是應對敵人的坦克,他們沒有辦法,唯一的就是用人的身體帶着手榴彈去近距離炸燬,一個小編隊,沒有防彈衣,只有浸泡過水的被褥,一條直線,前面的人一個一個倒下,最後一個炸破手衝擊到了坦克的面前,整個場面一向有槍聲在迴盪,教室一片安靜。就是這幾個小人物,沒有人明白他們的名字,和很多軍人一樣,他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這是一種大愛,軍人特有的愛。

這個故事,最讓人感動的是那羣從“秦淮河”躲出來的風塵女子,誰説妓女無情,誰説“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不錯,她們是有自己的私心,進了教堂就找最安全的地方——地窖,但我想,那隻但是是在那種狀況下的本能反應。她們同樣也是有愛的,豆蔻為了為浦生彈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險,用生命與尊嚴做賭注,只為找回缺失的四條琵琶弦……更加可貴的是,這羣被人們一向瞧不起的“妓女”卻個個穿上女學生的衣服代替女學生去參加日本兵的慶功會。她們害怕死亡,更不明白會應對什麼,不明白結局,但是她們卻勇敢地走上了軍車,此時此刻對生命是一種震撼,她們或許有很多未完成的夢,或許沒有機會去實現了,她們是偉大的,正是在大災難面前中國人的抗爭和救贖。這部電影感動了我們,讓我們感到震撼,因為它融入了國家的命運,表現的是民族的精神。

爆炸的炮火中,有秀麗的五色花隨着硝煙飄落,花兒落在地上,牽起一片輕輕的歎息,唯獨不變的是我中國兒女不屈的靈魂。

Tags:觀後感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