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最美鐵路人發佈儀式觀後感600字以上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58K

2020最美鐵路人發佈儀式觀後感600字以上

他們奮鬥在鐵路工作基層一線,有的潛心鑽研高寒高鐵操縱方法和作業標準,填補了世界相關技術領域空白,他們是最美鐵路人,看完最美鐵路人發佈儀式,大家有什麼話想説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最新2020最美鐵路人發佈儀式觀後感600字以上,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最美鐵路人觀後感600字以上一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鐵路幹部職工努力在建設交通強國中當好先行者,在2021年春運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27日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鐵路人”的先進事蹟。邢雲堂就是其中一位。

奮鬥不止的追夢人,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行內傳説級人物邢雲堂,火車駕齡足足24年,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他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對標停車誤差不超過20釐米,安全駕駛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100多圈。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十幾歲時,第一次見到火車就對它情有獨鍾,懷揣着開火車的夢想,考進了瀋陽鐵路機械學校,圓了童年的夢想,成為了一名火車司機。他始終相信,人生只有走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心鑽研,追隨時代的步伐一路向前。在追夢的道路上從未停止過,從一開始的東風系列內燃機車到韶山型電力機車,再到今天的高鐵動車組,跨越了一道道坎坷,經歷了一個個考驗,哪怕前方風雨兼程,依舊初心不改。

滿懷憧憬,奮力追夢。夢想催使着他不斷的前行,2007年,34歲的邢雲堂被選派到西南交通大學學習高鐵理論知識,這也將開啟了他的新的追夢路。追求夢想的道路並不是那麼平坦,一路佈滿了荊棘,他並沒有放棄,依舊迎着風勇敢的奔跑。2008年,哈爾濱鐵路局首次開行進京動車組列車,他忠於自己的崗位,敢於擔當,坐在駕駛室,手握操縱手柄,踏上了新的尋夢之路。2012年,迎來了我國第一條高寒高鐵動車組聯調聯試,新線路、新接觸網、新型號、新車體,這對他來説又是一次新的挑戰。他日夜都奮戰於自己的崗位上,憑藉自己多年的駕駛經驗和不斷的鑽研學習,克服高鐵在極寒天氣運行的困難,同時也收集了高鐵在極寒天氣下運行的珍貴數據。他敢於探索創新,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解決了動車組在冬夏温差70攝氏度下安全運行的世界級難題,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邢雲堂已經從獨當一面的“大將軍”成長為傳道授業的“總教頭”,不負年華,實現自我,創造了價值。我們要將這種美德傳承下來,在交通強國的偉業中當好先鋒,用實際行動鑄就鐵路的輝煌。

2021最美鐵路人觀後感600字以上二

摘要:46歲的邢雲堂,火車駕齡足足24年。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他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

邢雲堂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

三棵樹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動車組司機

曾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路首席技師

鐵路工匠等榮譽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1年 瀋陽鐵路機械學校

內燃機車乘務專業

1995年 哈爾濱機務段機車乘務員

2007年 取得動車組駕照

成為黑龍江省第一代高鐵司機

2008年 值乘哈爾濱鐵路局

進京動車組列車

2012年 參與哈大高鐵開通前聯調聯試

2015年 參與哈齊高鐵開通前聯調聯試

2018年 參與哈牡、哈佳高鐵開通前聯調聯試

46歲的邢雲堂,火車駕齡足足24年。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他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

對標停車一把閘,誤差不超過20釐米,他成為業內傳説級人物。

24年來,他駕駛列車安全走行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100多圈。

從獨當一面的“大將軍”成長為傳道授業的“總教頭”,邢雲堂在高寒高鐵上奮力追夢,成就夢想。

夢起:啥時候車速能翻一番?

震撼!十幾歲時,第一次見到火車的感覺,我依然記憶猶新,當時我就想,要是能開火車該多好!

1991年,18歲的邢雲堂懷揣着開火車的夢想,考入瀋陽鐵路機械學校內燃機車乘務專業。4年後,他被分配到哈爾濱機務段,如願成為一名火車司機。從駕駛東風系列內燃機車到韶山型電力機車,邢雲堂一直是業務尖子。

待避、慢行……貨車走走停停,有時一等就是七八個小時。邢雲堂坐在駕駛室裏,滿懷憧憬地想:“啥時候車速能快點呢?翻一番就行。”

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實施第六次大提速。通過改造既有線、提升技術裝備水平,京哈線旅客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到200公里。

尋夢:龍江高鐵司機“007”

2007年,34歲的邢雲堂與其他19名電力機車司機,被選派到西南交通大學學習高鐵理論知識。一個月後,邢雲堂“轉學”去了廣州東機務段學習實作。邢雲堂白天上車實習,晚上研究動車組機械構造、電氣原理,每天只有三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經過“魔鬼訓練營”的訓練,邢雲堂和夥伴們如願取得了動車組駕照,成為黑龍江省第一代高鐵司機,他的“駕照”上面寫着“007號”。

2008年1月20日,哈爾濱鐵路局首次開行進京動車組列車,邢雲堂坐在駕駛室裏,手握操縱手柄,踏上了尋夢之路。

我是黨員,我來跑第一趟!

2012年1月,我國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通進入倒計時,迎來了第一台動車組試驗車上線參與聯調聯試。新線路、新接觸網、新信號、新車體,首趟試驗挑戰和困難不言而喻。

聯調聯試時,邢雲堂上緊了“發條”:白天擔當動檢車值乘任務;夜間總結試驗情況,制訂第二天運行方案,收集了極寒天氣下動車組運行的各種珍貴數據。

築夢:高寒高鐵闖“禁區”

哈大高鐵要克服的最大困難,就是嚴寒和風雪。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鐵開通運營,動車組能否在冬夏温差70攝氏度下安全運行,這是世界級的課題。

動車組運行時,車頭捲起的積雪如同一條雪龍湧來,附着在鋼軌上,極易造成車輪空轉、牽引力丟失等問題。在沒有成形經驗借鑑的情況下,邢雲堂探索創新,採取“回手柄”減少50%牽引力和“比例制動”方式控車,解決了這一駕駛難題。

邢雲堂主持編寫的《CRH380B動車組司機作業指導書》《哈大高鐵應急處置指導書》《CRH380型動車組故障處理指導書》等教材,填補了高寒地區高鐵司機作業標準空白,如今成為高寒地區高鐵司機的必修書目。

隨着哈大高鐵的成功運營,黑龍江省昂首跨入高鐵時代,2015年、2018年,哈齊、哈牡高鐵相繼開通。2018年9月30日,時速200公里的哈佳鐵路也投入運營。

邢雲堂一次次地主動參與到聯調聯試工作中。哈牡高鐵全線隧道多,他因地制宜制定隧道行車辦法,建議增加隧道行車、接觸網結冰等應急演練項目,科學制作風險提示,消除雪天隧道內行車安全隱患。

除了日常走班,邢雲堂每月還要在高鐵信息台坐班7次,接聽動車組司機的求援電話、記錄運行信息,他日接打電話近百個,被夥計們稱為“決勝千里”的邢將軍。

追夢:龍江早日迎來複興號

2016年2月,以邢雲堂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在三棵樹機務段掛牌成立。邢雲堂帶着9名技術骨幹攻關高鐵行車安全課題,優化動車組故障處理措施。

強將手下無弱兵,邢雲堂的徒弟中有7人獲得全路技術能手稱號。2018年,邢雲堂的徒弟牟洪亮在全國鐵道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得了動車組司機第一名的好成績。

邢雲堂還有一個夢想

龍江大地上能夠早日迎來複興號

他一定和夥計們攜手並肩

讓“金鳳凰”和“藍海豚”

在祖國邊陲的風雪中起舞翱翔

2021最美鐵路人觀後感600字以上三

1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佈“2020最美鐵路人”先進事蹟。邢雲堂、劉曉燕、於本蕃、阿西阿呷、孟照林、張波、吳亞東、陳志強、周榮亮、亞庫甫·阿沙木都等10人獲評先進個人,武漢站“頭雁”黨團員突擊隊獲評“最美鐵路人”先進集體。“最美鐵路人”是我國鐵路行業300餘萬幹部職工的優秀代表。

武漢站日均到發旅客20萬人次。2020年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時,鐵路成為疫情阻擊戰的重要生命通道,全國三分之一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帶着防疫物資經高鐵抵達武漢站,再由此中轉運至各大醫院。

醫護人員誰來對接,防疫物資誰來轉運?“我是黨員,我先上”“我身體好,我留下”……武漢站的黨員團員們寫下100多封請戰書,彰顯着鐵路人的決心和勇氣。最終,一支33名同志組成的“頭雁”黨團員突擊隊成立了,成為轉運物資和服務醫護人員的“紐帶”。

一個個客運員、值班員、計劃員變身與病毒賽跑的聯絡員、搬運工,他們手拿肩挑背扛,打通防疫物資運輸通道。76天裏,突擊隊與生命賽跑,接送500多趟動車組,服務1萬多名醫護人員,搶運3萬餘箱防疫物資,沒送錯一人、沒漏掉一件防疫物資,為打贏武漢保衞戰爭取了寶貴時間。

33雙手托起生命通道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林晶 通訊員 孟立 陶誠

“一個艱難的抉擇擺在我們面前:是回家待命,還是冒着風險堅守在鐵路抗疫最前線?我想,如果在這個時候選擇退縮,一定會後悔一輩子。”1月27日晚,代表突擊隊領獎的武漢站值班站長、33歲的賈青青動情地説,當疫情突如其來時,自己和同事們第一時間向黨組織遞交了請戰書,留在車站抗擊疫情。

賈青青沒法為父親守孝,留下母親獨自在家,奔向了武漢站;隊長彭開偉隱瞞着父母趕來……武漢站一個個“頭雁”站出來,為轉運物資和服務醫護人員而留下來,托起了與病毒賽跑的生命通道。

2020年2月1日17時30分,載有某軍區174名醫護人員及大量醫療物資的G4633次專列駛入武漢站。車門一開,突擊隊排成兩列,組成手遞手的“人力傳輸帶”,將總體積達70餘立方米的700多箱醫療物資全部有序卸下,僅花16分鐘,確保沒有一件物資損壞。“這些是救命物資,轉運時間緊,任務重,必須輕拿輕放。”賈青青説,像G4633次這樣專列是少數,多數情況下,載有醫療隊和防疫物資的列車都是過路車,隊員們必須與時間賽跑,在3到10分鐘的短暫停留時間裏,將全部物資搬下來。

賈青青是“接單員”,每天要提前與防疫指揮部溝通,對醫療隊人數、物資、出發地、車次、抵達時間、去往醫院和指揮部等信息瞭然於心,並作出規劃,一個都不能錯。這樣的任務單,她每天有10至20個。從火車上卸下,裝上小推車,再運至貨車,隊長彭開偉領着隊員們拼命幹,顧不上喝口水、歇口氣,胳膊痠疼難忍也不願停下。劉琦是個“大喇叭”,拿着擴音喇叭接送醫護人員,最多一天接送600多人,走了4萬多步,鞋底都跑壞了。突擊隊隊員每天轉運醫療物資100多噸。

2021最美鐵路人觀後感600字以上四

在建設現代化鐵路強國的道路上,中國鐵路人不畏艱險、奮鬥不息,書寫下新時代可歌可泣的奮鬥故事。

矢志創新謀突破

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廣為人知的名字,也是中國高鐵自主創新的集大成者。2012年底,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工作正式啟動。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機車車輛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波,擔任鐵科院集團公司復興號總體技術及核心系統研發項目團隊牽頭人。

牽引系統是高鐵列車的“心臟”。為了讓復興號擁有“中國心”,張波帶領團隊從零開始建立圖形化軟件開發平台,代碼量超過100萬行,集成600餘個標準化功能塊,最終構建起第一套軟件系統。“復興號牽引系統的軟件和軟件開發平台都是自主研發,這為未來技術創新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制動技術則是高鐵列車的“安全閥”。為保證硬件穩定可靠,張波帶領團隊成員深入生產車間密切跟蹤每一個細節。為確保制動安全,他們進行了上百萬次測試。最終,研發團隊突破了時速350公里等級防滑控制技術,制動系統從控制軟件到閥類硬件、基礎制動技術完全實現自主化,真正成為復興號的“安全守護神”。

2017年6月,中國標準動車組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回憶當時情況,張波仍激動不已:“我將勇攀科技高峯,以鐵路人的不懈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光添彩。”

按時自動開車、區間自動運行、到站自動停車……奔馳在北京和張家口之間的高鐵列車擁有自動駕駛的“智慧大腦”。而這背後,離不開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安全控制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陳志強的貢獻。

2017年,中國通號組建高鐵C3ATO自動駕駛創新團隊,陳志強擔任項目負責人。項目從立項到上道試驗只有不到1年時間,陳志強鼓勵大家:“真正的核心技術買不來,只能通過自主創新干出來。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

2018年6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啟動高鐵自動駕駛系統現場試驗。其間,C3ATO系統持續安全穩定運行,以近乎零缺陷的高水平表現通過了專家組數百項細緻嚴格的測試。

2019年12月30日,時速350公里智能高速鐵路——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實現全程自動駕駛,陳志強帶領的C3ATO自動駕駛系統創新團隊也獲得了當年的火車頭獎盃。

較真碰硬解難題

邢雲堂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動車組司機。他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對標停車一把閘,誤差不超過20釐米。20多年來,他駕駛列車安全走行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100多圈。

2012年,我國首條高寒高鐵哈大高鐵開通在即,迎來第一台動車組試驗車上線參與聯調聯試。平時沉默寡言的邢雲堂擲地有聲:“我是黨員,我來跑第一趟!”首趟試驗圓滿完成。

哈大高鐵要克服的最大困難,就是嚴寒和風雪。黑龍江冬季氣温可達零下35攝氏度,動車組運行時,車頭捲起的積雪附着在鋼軌上,極易造成車輪空轉、牽引力丟失等問題。在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邢雲堂小心摸索,創新採用“回手柄”減少50%牽引力和“比例制動”方式控車,解決了這一駕駛難題。

此後,邢雲堂從零起步,又主持編寫了《哈大高鐵應急處置指導書》等教材,填補了高寒地區高鐵司機作業標準空白,成為高寒地區高鐵司機的必修書目。

蘭州局集團公司蘭州西車輛段輪軸裝修工劉曉燕,雖是“95後”,卻已經成長為崗位能手。劉曉燕隨身帶着一個黑色小本,密密麻麻寫滿了筆記——“自動平衡”“修整座標”等操作要點、重要環節步驟,以紅色下劃線標註,看起來工整醒目。她苦練檢測本領,把滾子、保持架、密封座等軸承零件的70多個檢修限度全部熟記。

漸漸地,劉曉燕的業務技能突飛猛進,多次被車間及段評定為“三星級職工”,還在中國鐵路總公司機輛部鐵路車輛專業貨車檢修崗位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過檢修第一名的好成績,被授予全路技術能手稱號。

辛勤付出保質量

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當“線路醫生”,究竟是什麼感受?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路養護車間副主任於本蕃體會很深。自2006年青藏鐵路開通運營以來,於本蕃就堅持在平均海拔4800米的唐古拉和玉珠峯等地區養護線路,一絲不苟呵護着這裏的每一寸鋼軌。

在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區的一半、極端氣温可達零下40攝氏度的唐古拉地區,於本蕃不僅紮了根,還時刻以“零誤差”的精細檢修標準要求自己,日常線路巡查,他對軌道上的連接螺栓也逐個檢查,每行走100多米,會下意識地用腳踩踩路基,確保線路狀態穩定。

雪域高原砥礪着於本蕃的奮鬥意志。他先後獲得鐵路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火車頭獎章等榮譽。

視線從高原轉向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施工現場,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項目部總工程師吳亞東同樣將“高質量”放在首位。

吳亞東始終奉行“細節決定成敗”。很多到過雄安站的人,都對候車廳和通廊那一排排清水混凝土柱方陣讚歎不已。這些2.7米見方、14米高的大柱子,四角向上託舉着500多道清水混凝土樑,形成一個個漂亮的開花造型。吳亞東解釋,清水混凝土必須一次澆築成型,這對平整度、光潔度、孔眼、線條等都有相當高的要求。為確保施工效果,吳亞東帶領團隊針對雄安站項目中鋼筋構造、混凝土配合比、模板體系以及混凝土施工工藝等進行研究細化,進行了上百種對比試驗,甚至試過用色拉油、液壓油做脱模劑,最終完美呈現出返璞歸真的現代藝術美感。

如今,這192根清水混凝土柱,成為雄安站的一道亮麗風景。

2021最美鐵路人觀後感600字以上五

業精於勤,事成於細

平凡至偉,奮鬥最美

今天,當我們為3.79萬公里的世界第一大高鐵網自豪,為中國自主研製的復興號驕傲,為逆勢增長的鐵路貨運量點贊時,我們不會忘記,中國鐵路蓬勃發展的背後,有一羣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奮鬥者——

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業績,以飽滿的熱情奏響時代強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鐵路人的先行風采、服務本色、擔當品格、奮鬥精神。

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

“最美鐵路人”

高寒高鐵塑傳奇 後浪可期創佳績

2012年以前,位於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曾被貼上“高鐵禁區”的標籤。冬季室外温度可達零下35攝氏度,這種氣候條件下開行時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鐵列車是世界級難題,安全駕駛高鐵列車的標準更是一片空白。

“築夢高寒高鐵,不能向嚴寒和風雪低頭。”這樣的信念在邢雲堂的心中猶如一顆火種,激起挑戰不可能的鬥志。

邢雲堂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車組司機,也是黑龍江省第一代高鐵司機。

面對高鐵列車運行時積雪附着在鋼軌上易造成車輪空轉、牽引力丟失等問題,在沒有成形經驗借鑑的情況下,邢雲堂積極探索創新,採取“回手柄”減少50%牽引力和“比例制動”方式控車,解決了高寒禁區駕駛高鐵列車的難題。

為了停得穩、停得準,邢雲堂一閘一閘試、一趟一趟練,實現了“一把閘”零對標,被同事們冠以“神閘”的稱號。

火車駕齡26年,安全走行400餘萬公里,相當於繞赤道100多圈,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動車組,邢雲堂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

除了自身做好“決勝千里”的高鐵司機,隨着哈齊、哈牡高鐵相繼開通運營,邢雲堂又承擔起培養下一代高寒高鐵司機的重任。他主編的駕駛教材成為高寒高鐵司機的必讀書目,多年來為高鐵司機授課超過1000課時。在黑龍江,有500多名高鐵司機跟邢雲堂學過技術,他是高寒高鐵司機領域當之無愧的“總教頭”。

25歲,“95後”,年輕姑娘,別以為她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檢修新手,3年前她就成了技術大拿。她就是“最美鐵路人”、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西車輛段輪軸裝修工劉曉燕。輪軸是機車車輛的關鍵部件,相當於人的腿腳。一套軸承30多公斤重,每天檢修30多套,反覆搬動的重量近5000公斤。這對一個20來歲的姑娘而言是巨大的考驗。

為了掌握轉動軸承的力度、確保檢測的精度,劉曉燕連着1個多月端水盆訓練臂力;為熟悉軸承結構、把握故障規律,她記了245頁的軸承缺陷圖譜;為了做好中歐班列日常檢修,她在1個月內弄通了265頁説明書,掌握了新設備的操作方法,提高了檢修效率。“在我心裏,每一個經過我修理的軸承一點都不能差,哪怕是0.01毫米也不行!”劉曉燕就是這樣嚴格要求自己,把輪軸檢修做到了極致。她檢修輪軸的精度可達千分之一毫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1/60。

2018年,在鐵路車輛專業貨車檢修崗位職業技能競賽中,劉曉燕沉着應對、穩定發揮,取得軸承一般檢修第一名的好成績,22歲就獲得了全路技術能手稱號。“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劉曉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崗位上踐行勞動最光榮的理念,讓自己的青春夢想不負芳華。

雪域高原守天路 “慢火車”上踐初心

“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四季穿棉襖”,描述的是青藏鐵路沿線的環境,其中唐古拉區段平均海拔4800米。這裏高寒缺氧、常年風雪,極端氣温能達到零下40攝氏度,被稱為離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區”。

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路養護車間黨支部書記於本蕃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裏執着堅守了12年。每天徒步巡檢線路至少10公里,巡檢時間超過8小時,每走100米,於本蕃就要單膝跪在鋼軌上,俯下身子檢查軌道平順度,目標就是養護線路零誤差。

夏天防水患,冬天防凍害,春秋防火災。於本蕃在青藏鐵路唐古拉和崑崙山經歷過無數次雨、雪、冰雹的襲擊,卻始終堅守線路安全生產第一線。2014年的一個冬夜,唐古拉地區突降暴雪。於本蕃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檢查,在確認是因道岔夾雪無法轉換後,他帶領工友爭分奪秒地清雪,搶通正線後又馬不停蹄地清理側線道岔。寒風裹着冰雪吹打在他和工友的臉上,零下三十攝氏度的低温透過衣服直往骨頭裏鑽,雙腳都被凍得沒了知覺。經過一夜的奮戰,列車先後正點通過。

於本蕃説:“雖然當時累得精疲力盡,但看到旅客在車廂裏微笑着向我們揮手,我覺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條件雖苦不言苦,格拉線上寫忠誠。於本蕃在雪域天路這幅聖潔的畫卷上書寫着新時代青藏鐵路職工光輝燦爛的青春樂章。

如果説高鐵體現了中國發展的速度,那麼“慢火車”傳遞的則是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温度。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列車長阿西阿呷就是這份温度的守護者。阿西阿呷值乘的“慢火車”從普雄開往攀枝花南,穿越國家重點扶貧地區涼山彝族自治州,最低票價只要2元。

從小在鐵路邊長大,阿西阿呷對“慢火車”充滿感情,更對沿線老鄉有着親人般的情懷。她幫助幫阿婆、阿公背上百斤的土豆上下車,在列車上搭建臨時產房,接生嬰兒數十名;她和同事們精心改造車廂,專門劃出區域方便彝族老鄉堆放農副產品和大件貨物,將“慢火車”建成流動的農貿市場。為了方便沿線鄉親找到自己,阿西阿呷的手機號20年沒有變過。一次,一位彝族阿姐打來電話,説8歲的兒子離家出走了,有人看見上了阿西阿呷值乘的列車。阿西阿呷立刻通知夥伴逐車廂尋找,還逐個車站打電話請求幫忙。後來終於在車廂角落找到了男孩。

“那天晚上,我帶他吃了飯、幫他洗了腳,讓他挨着我睡。第二天安全把孩子交給她媽媽時,阿姐摟着我的肩膀喜極而泣。”服務彝族老鄉,阿西阿呷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

值乘25年,阿西阿呷以“一輩子一趟車”的真情守護着承載大涼山鄉親希望的“慢火車”,守護着萬千旅客的出行路。

貨運增量出實效 鐵路扶貧展作為

2020年,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35.8億噸,同比增長4.1%,強勁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這樣的好成績背後,離不開千千萬萬“孟照林式”的鐵路貨運職工。

孟照林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西車務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長,也是拉動貨運增量的“點子大王”。

董家口南站緊臨世界第六大港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年貨物吞吐量超1億噸,但鐵路貨運量在開站初期並不理想。為落實推進“公轉鐵”要求,孟照林帶領職工熟悉站場、線路,對重點設備進行維修保養,使每列車裝車時間由10小時縮短到2小時;為了拓寬貨源,他帶隊走訪各地企業,制訂“一企一策”運輸方案,陸續發展了20多家穩定大客户。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孟照林緊緊抓住部分客車停運的“窗口期”加大貨運組織力度,主動化危為機穩貨補客。

一天晚上,孟照林接到電話,甘肅酒鋼集團有一批覆工復產急需的礦石因疫情影響汽運受阻,工廠面臨停產,詢問能否通過鐵路發貨。孟照林立即與港口聯繫,用最快速度安排配貨裝車。很快,裝有4000多噸礦石的列車直奔甘肅,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那段時間,孟照林曾連續守在車站1個多月,打通了運輸“堵點”,為企業復工復產解了燃眉之急。

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2020年貨物發送量達1900多萬噸,比上年翻了一番,實現運輸收入14億元。“孟照林式”的忙碌成為鐵路貨運逆勢飄紅的生動寫照。

新疆和田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崑崙山之間,是全國“三區三州”重點貧困地區,也是國鐵集團定點扶貧的4縣區之一。

他是一名鐵路人,卻駐守在和田的貧困村,從鐵路職工變身莊稼漢。駐村6年,他帶領兩個村、幾百户村民摘掉了貧困帽,他就是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駐村工作隊駐村書記亞庫甫·阿沙木都。2015年第一次來到達奎村,亞庫甫就被這裏的貧困刺痛了,立志要全力以赴幫鄉親們解難題,幫達奎村換新顏。

面對乾旱的土地、凋零的莊稼、整村缺水的難題,亞庫甫帶領施工隊,用3個月建成了1500米的防滲渠,解決了185户貧困户1000畝核桃樹的節水灌溉問題,核桃林終於“喝”上了高山雪水。2017年,達奎村核桃產量突破24萬斤,創下歷史之最。他又趁熱打鐵建企養殖合作社,僅這兩項產業一年就能為村裏創收45萬元。達奎村的面貌變了,2018年,亞庫甫又被派到和田的吉格代艾日克村。面對村裏生活困難的富餘勞動力,亞庫甫動員有技術的村民辦企配電箱廠,當年營業額就超過200萬元。面對渴望求知的村民,亞庫甫積極聯絡,發揮多方力量辦起“火車頭”閲覽室,向村裏捐贈書籍、電視和筆記本電腦,還手把手教鄉親們上網,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2020年,鐵路定點幫扶的和田縣12個貧困村全部脱貧摘帽,亞庫甫正是鐵路駐村扶貧幹部的好榜樣。有人説,亞庫甫把“心”種在了這片他奮鬥過的地方,讓鐵路精準扶貧工作在邊疆小村結出了最甜最美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