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抗戰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1W

抗戰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抗戰電影觀後感300字作文 篇一

我喜歡看一些抗日影片,如:《閃閃的紅星》、《地道戰》、《雞毛信》、《小兵張嘎》……今天,我有機會看了一遍,我深深地被張嘎智勇雙全的風格所吸引,熱愛祖國,寧死不屈的精神所感動。

《小兵張嘎》這部影片主要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布林的一個調皮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了替奶奶報仇、救出老鍾叔,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的故事。

鍾亮叔叔被捉走後,他又遇到另一位八路軍,並且被推薦去加入隊伍。

路上,他誤把偶像羅金保當漢奸,雖然鬧出了笑話,但顯示了他的執着和愛國;到了部隊後,有一次與胖墩打架,咬了人,羅隊長關他關禁,只要他承認錯誤即可,可是張嘎硬着頭皮就是不説話。

後來張嘎又幫忙燒燬了“鬼子”的炮台,立了大功。

最後,部隊終於消滅了所有“鬼子”,張嘎也終於如願當上了偵察員!

抗日戰爭電影觀後感 篇二

《百團大戰》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為了紀念反法西斯抗戰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__週年拍攝的一部電影。它真實地為我們展現了1940年8月20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娘子關、西營塢等地與日軍殊死戰鬥的戰爭場景。百團大戰歷時5個月,參戰兵力105個團,約20餘萬人,殲滅日偽軍46000餘人,繳獲各種槍械5900餘挺,各種炮50門。這次戰役遲滯了日軍南進的步伐,鼓舞了中國民眾抗戰的士氣,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影片中,在彭德懷將軍和左權參謀長的正確指揮下,八路軍的戰士們置生死於度外,為了打敗日本侵略者,為了祖國與民族的安危,拿起槍衝向戰場,他們是無畏的勇士;在鄉親們和戰友面前,他們又是可愛的“傻瓜”, 為了救一個鄉民劉柱子衝進了硝煙,為了救一個炮彈旁受傷的戰友梁山撲上前去……正是他們,捨生取義,拋頭顱,灑熱血,中國才能打敗日寇,獲得民族的獨立。

戰場上硝煙瀰漫,英雄們前仆後繼,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不禁感慨萬千:英勇的前輩們,我為你們自豪,我向你們致敬!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民族的振興,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要繼承你們的遺願,奮發圖強,天天向上,讓中國這頭雄獅昂頭屹立在世界東方!

看抗日戰爭電影有感 篇三

他們,是冀中平原上一羣普通的抗日軍民;他們,面對敵人的兇狠殘暴堅貞不屈;他們,用中國人民特有的智慧、勇敢譜寫了一曲偉大的抗日傳奇,他們,就是電影《地道戰》中英勇無畏的抗日英雄們。

影片《地道戰》講述了1942——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進行“大掃蕩”時,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巧妙地利用地道英勇打擊日本侵略軍的故事。鬼子有精良的武器,燒、殺、搶、掠,喪盡天良,他們殘忍地殺害了敲鐘報信的高老忠,但是,堅強的中國人民沒有因此倒下,因為這裏有他們——英勇頑強的戰鬥英雄們。

他們勇敢無畏。在一次大掃蕩中,敵人派了兩百多人來到高家莊,準備將高家莊的人趕盡殺絕,游擊隊員們毫不畏懼,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

他們充滿智慧。他們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並且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絡。而且,地道的設計很周密,易守能攻,當敵人來掃蕩的時候,冀中人民就鑽進洞裏,讓日本鬼子撲個空。日本鬼子想辦法破壞那些地道,用火攻,水攻,放毒……種種惡毒的辦法想盡了,但冀中軍民巧妙地想出各種方法一一化解。他們變防禦為進攻,先把敵人引進莊來,然後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人在明處,我們在暗處,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鬼哭狼嚎。

長約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着的神兵們充滿智慧的計謀。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機智勇猛,最終贏得勝利的?我想是他們必勝的信心,是他們機智的頭腦,是他們團結的力量。正如片中高傳寶揪着小鬼子的衣領説:“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蹟,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是的,中國人民雖然沒有先進的武器,但我們有無窮的智慧,有英勇的鬥爭精神,有永遠燃燒的愛國熱情。所以,不管敵人多麼強大和殘忍,勝利最終還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民。

今天,幸福的我們雖然已經遠離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但是,我們永遠敬仰用鮮血換來美麗江山的英雄們。《地道戰》給我們的精神永存我心,永不磨滅。

抗戰影片觀後感 篇四

它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它是抗日戰爭中最光輝燦爛的一頁,它是中華不屈靈魂中不朽的篇章,它就是《血戰台兒莊》這一不朽的歷史。它再現了中國軍隊在李宗仁的指揮下,在台兒莊阻擊妄想進攻徐州的日軍。在這20天的意志與耐力的抗衡中,中國軍隊懷着殺敵報國的志願,靠着驚人的拼搏精神,最終取得了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

當日軍對台兒莊的中國軍隊發起猛烈進攻時,飛機、坦克、大炮等武器一齊指向我軍陣地,炮彈帶着呼嘯滿地炸,子彈帶尖叫滿天飛,叫喊聲響徹雲霄。在敵強我弱、援軍遲遲未到的情況下,駐守在台兒莊的中國軍隊已傷亡過半,可是戰士們依然堅強的支撐着,那一張張血肉模糊的臉上依舊展現着堅強的意志,那一雙雙深遂的眼睛裏依舊閃爍着愛國的光芒;那一顆顆火熱的心燃燒着反抗的怒火。一批批戰士倒下了,但他們的靈魂卻沒倒下,並且激勵着活着的戰士更加英勇的殺敵,最終我軍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因為回顧戰爭,所以我們珍惜和平”。今天的安定和諧、繁榮富強的中國,誰能説不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不會忘記這一民族之魂。《血戰台兒莊》就是他們的一枚勛章,它將永遠伴隨着革命先烈的英靈,伴隨着永不逝去的`歷史,伴隨着那面鮮豔的五星紅旗

抗戰電影觀後感 篇五

看了這部影片,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升。

這些英勇的平原兒女們,憑着一種信念——民族精神,在家鄉的土地上為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與敵人鬥智鬥勇,用自己的智慧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當風雲突變馬英被捕時,蘇建梅等人截糧車,毀電線,拔炮樓,讓敵人誤以為馬英仍在城外;在壯丁訓練所馬英與地下工作者鄭敬之密切配合,救出馬大娘,借敵人之手除掉漢奸吳胖子,馬英等人也脱離虎口。更讓我敬佩的是抗日戰士的意志。當蘇建梅被捕時,敵人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這些都未能摧毀蘇建梅的意志,面對揮起的鞭子,面對那一件件令人不寒而慄的刑具,蘇建梅仍面不改色,對八路軍的任何情況隻字未提……

反之,那些漢奸和日寇更令人痛恨之極,他們的言行正與抗日戰士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蘇建梅與蘇建才同時被捕,面對美色的誘惑蘇建才心意訪惶,終成了叛徒……

抗戰電影觀後感 篇六

90後的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不曾經歷戰爭,只能從書本影視上了解一點戰爭歷史,最讓我喜歡的戰爭題材是抗擊外來侵略者,尤其是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機智勇敢,壯烈不屈,蕩氣迴腸,可歌可泣。

電影《鐵道游擊隊》,就是抗日戰爭的一個縮影。1956年拍攝的《鐵道游擊隊》,雖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是,50年代能夠拍攝出如此佳作,實屬不易。而今觀賞,依然扣人心絃、引人入勝。難怪父輩們反覆觀看,喜愛有加。

電影《鐵道游擊隊》,是根據同名小説拍攝的。小説《鐵道游擊隊》不是憑空杜撰的故事,而是發生在抗日時期的真實傳奇。鐵道游擊隊,是從百姓中走來的抗戰特種隊伍,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棗莊微山湖一帶為主要區域的抗日武裝。其傳奇般的英勇事蹟及影響,在全國及世界留下光輝篇章。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鐵道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鐵道游擊隊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隊長,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鐵道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截列車、打洋行、毀鐵路、炸橋樑、與日偽展開殊死搏鬥。令日偽聞風喪膽。鐵道隊還成功護送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等領導人以及千餘名抗日將士過境。被肖華將軍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棗莊和臨城的1000多日軍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遊擊武裝投降。這是有史以來軍事受降中十分罕見的一幕。

電影《鐵道游擊隊》劇情簡介:抗日戰爭時期,一支由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帶領的鐵道游擊隊,活躍于山東臨城、微山湖一帶的鐵路線上。他們破壞敵人的運輸交通,牽制敵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屢建奇功,當地百姓稱之為“飛虎隊”。日本侵略軍小林部隊及其特務隊長岡村視飛虎隊為心腹之患,千方百計進行圍剿。劉洪在戰鬥中負傷,得到寡婦芳林嫂精心照料,兩人產生愛情。

不久,日軍前來偷襲,劉洪、李正指揮有方,大敗岡村特務隊。日軍惱羞成怒,四處燒殺,肆意報復。被激怒的劉洪欲在微山湖上與日軍正面對陣,幸虧李正趕來及時勸阻,飛虎隊實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卻因此負傷。飛虎隊休整後,力量壯大,在與岡村特務隊的激戰中,全殲敵人。可是芳林嫂在執行偵察任務時卻遭敵兵逮捕。不久,抗戰勝利,李正傷愈歸隊,率隊赴臨城阻遏xx黨軍隊。北上,救出了芳林嫂,並迫使小林殘部投降。

電影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充滿了豪情和浪漫,洋溢着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贏得了廣大羣眾的喜愛,在全國傳唱幾十年而不衰,家喻户曉。時至今日仍讓人心動不已,具有着極強的感染力。

欣賞電影《鐵道游擊隊》,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國家興旺,匹夫有責;抗日救國,不分老少。由鐵路工人、小攤販、礦工和流浪者組成的非正規部隊,在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組織紀律性,明確了打鬼子救中國的歷史使命。其次電影情節曲折、險象環生,扣人心絃、引人入勝,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機智勇敢,捨生忘死,展現了中國人民的良好品質。這其中,我認為團結就是力量,也正是因為團結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調一致的號令,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看了這部紅色革命電影,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學習,掌握本領,才能服務人民,報效祖國。

抗戰電影觀後感 篇七

在反映抗戰期間各種題材的電影和影視劇中,我們總可以看到眾多的偽軍和漢-奸,他們比日本鬼子還要可惡,還要無恥,抗戰影片觀後感。他們為日本鬼子出謀劃策,為掃蕩打前站,他們幫助日本鬼子消滅抗日的游擊隊,殺起骨肉同胞比日本鬼子還要狠。日本的飛機大-炮對付不了“小米加步-槍”,訓練有素的日本軍人不以打擊中國的軍事力量為目標,不去佔領主要城市和戰略要地,而是在農村轉來轉去地找八路軍游擊隊。山溝溝裏的“高家莊”挖好了地道專等着日本人去,日本人還真的會去,老老實實地照着指定路線走。去了一次吃了虧還會再去第二次、第三次,排着隊到“高家莊”去送死,鼻子撞到牆上也不知道轉彎。守株待兔的游擊隊挖好了地道可以以逸代勞,一直用下去。這樣的日本鬼子根本用不着正規軍去打,只要“小兵張嘎”就足以對付了。看來整個抗日戰爭只是因為有了太多的偽軍和太多的人當漢-奸,才使問題變得複雜起來。以至於現在有的年青人以為抗日戰爭主要對付的不是日本鬼子而是偽軍,抗日戰爭主要就是逼蔣抗日打偽軍。

抗日戰爭主要是打偽軍嗎?當然不是。死在中國的100多萬日本人是死於地道戰和地雷戰嗎?當然也不是。山西省檔案館有一份胡適先生寫的碑文,記錄了抗日戰爭時期華北第五十九軍與日寇在懷柔的一場遭遇戰。中國-軍隊面對強大的日寇毫無懼色,拼死抵抗,打了十幾個小時。367位將士陣亡,400多人受傷,打死日本鬼子346人,打傷600多人。很多將士拖着日寇同歸於盡,大義凜然氣壯山河。這場短兵相接的戰鬥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還不是什麼有名的戰役,淹沒在數以千計的被忽略的戰役中,在浩瀚的歷史檔案中只是因為胡適先生的名氣才被提及,觀後感《抗戰影片觀後感》。現在學生的課本只提到平型關大捷(消滅日寇1000多人)等幾次戰役,連消滅了十幾萬日寇的長沙會戰都沒有,是不會記載懷柔之戰的。但正是這數以千計的像“懷柔之戰”這樣的戰役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為抗戰的勝利提供了保證。也正是這數以千計的戰役重創了日本,使日寇聞風喪膽,膽戰心驚,最後被迫投降。中國-軍隊大多數不是偽軍,也不是聽到日寇來了拔腿就跑的窩囊廢。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他們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看到反映抗戰期間各種題材的電影和影視劇中身強力壯的中國-軍人大都是偽軍,我不知道在座的中國人是怎麼想的,反正我很不舒服。黃埔軍校培養出來的軍人居然不會打仗,還不如農民,那還要辦黃埔軍校幹什麼?中國的軍隊到底是抗日的多還是當偽軍的多?如果是抗日的多,為什麼除了八路軍新四軍之外聽不到其他一百多個軍的聲音?如果是偽軍多,那抗日戰爭的勝利豈不是來得太容易了?用醜化一批中國人來塑造幾個“抗日英雄”,是利是弊,是得是失?不知道導演算過沒有?這種電影能長中國人的志氣,滅日本人的威風嗎?

有一本書,書名好像叫《日本精神》,記錄了日本鬼子追殺狼牙山五壯士的一幕。狼牙山五壯士在與日本鬼子作拼死戰鬥後,為了不讓鬼子抓住,從山頂上跳了下去。他們剛跳下去,日本鬼子趕到了山頂。令人沒料到的是,日本鬼子在山頂上堆起了一個小土堆後全體脱帽致哀。指揮官説這是中國人的英雄,也是日本人的英雄。我沒有考證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它説明日本人真正佩服的、害怕的是致他們於死地的人,這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一致的。

“衡陽戰役”國-軍第十軍苦戰堅守衡陽四十餘日,攻守雙方損失慘重。在日軍攻入衡陽之際,第十軍軍長方覺先投降。對方覺先算不算投降、該不該投降歷史上一直有爭議,我們且不去管他。問題是國-軍第十軍是偽軍嗎?在抗擊日寇戰役中英勇獻身的將士們是偽軍嗎?應該不是!

把日本人懼怕的一大批軍人都説成是偽軍,説成是聞風而逃的軟骨頭、怕死鬼,虛構一些離奇曲折的故事,塑造一個並不存在的高大的藝術形象,添點高-瞻遠矚的豪言壯語,加點談情説愛的佐料,這樣的“抗日電影”,中國人接受得了,日本人會接受嗎?這樣的電影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嗎?對得起九泉之下為國捐軀的300多萬無名英烈嗎?

觀抗日戰爭電影觀後感 篇八

由台灣知名女導演鄭芬芬執導的電影《畹町橋》在雲南省畹町舉行開拍儀式。影片將通過一名遠征軍老兵回國尋親的故事,追憶遠征軍滇緬抗戰歷史。

電影《畹町橋》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遠征軍的滇緬抗日戰場為背景,以一名遠征軍老兵上官青回國尋親的回憶為主線,用上官青與遠征軍連長淩河和當地傣家姑娘玉香3個年輕人在戰爭中的命運、情感,再現慘烈而英勇的滇緬抗戰歷史,追憶入緬作戰遠征軍的功績。

導演鄭芬芬説,這次拍攝抗戰題材影片,與自己以前的風格不太一樣,但是遠征軍在中國抗日曆史上功勛卓著,她希望以電影的視角,講述一個充滿人性內涵和對戰爭反思的遠征軍抗戰、情感故事,讓人們瞭解遠征軍入緬作戰歷史。

畹町橋是中緬兩國交界河上的界橋,於1938年搶修滇緬公路時初建,是當時中國對外聯繫的重要國際交通口岸。1942年,中國十萬遠征軍從畹町橋出境,赴緬作戰,抗擊日軍,在對日作戰歲月裏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創造了輝煌的抗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