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血戰鋼鋸嶺電影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5W

血戰鋼鋸嶺電影觀後感由本站會員“109580461”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血戰鋼鋸嶺電影觀後感

《血戰鋼鋸嶺》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血戰鋼鋸嶺觀後感範文,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範文一

信仰是人精神意義上賴以存在的基礎,是我們平衡物慾的工具,大多數人選擇的是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更容易生存下來的信仰。而如果選擇偏離主流的信仰,我們為了捍衞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註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這條路也會坎坷崎嶇。

看完HacksawRidge我想起爸媽以前總叮囑我的一句話:人不能太怪。雖然多年來一直被這麼警告着,我還是選擇做了一個怪人:內心深處,比起來自社會的評判標準,我更相信通過自我審視得出來的一套理論。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槍林彈雨救了幾十條人命,成為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Doss在他人的眼裏也一樣只是個普通的怪人:身為一個軍人寧願蹲監獄也不肯拿槍。不瞭解他的人只會簡單地把這個信仰誤解為懦夫行為。

每個人不同的經歷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們不同的信仰,各種各樣的信仰又讓我們成為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時候打架用磚頭砸暈自己兄弟後彷彿接受神諭一般正好看到了牆上的十誡之一:不可殺人。長大後他對醉酒施暴的父親舉槍,雖未按下扳機,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氣的可怕。這些經歷讓他堅定了從此絕不碰槍的信仰。經歷的不同多少讓我們成為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嚴格執行自己不殺人的原則,到底要的是什麼,也許他自己也無法説出個究竟。是反對暴力嗎?不盡然。你也許會注意到:其實Desmond並不反對戰爭,並不反對他人殺人。他上戰場做醫療兵雖是救人性命,但實質上也是為殺人的人服務。有段情節更能説明這點,在救援負傷的中士時,Desmond用一塊布拖着中士,一邊自己在前飛奔帶他撤離戰場,一邊讓他開槍射殺追上來的日本人。這有點“救命我來,殺人你去”的態度。可見他理解戰爭的意義,並不絕對反對殺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為這是他自己的信仰。

説起來有趣,信仰似乎並不是理性的,有時候也沒有邏輯,但正是這種不完全理性讓信仰成為了我們自由意志的證明。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剛好夠説服自己一個人而已。所以Desmond並沒有成為向世界宣揚非暴力的聖人,也並不去阻止他人殺戮。“不殺”只是他給自己一個人定下的原則而已(同時也是他作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信徒的教條,但並不矛盾)。這些信念讓我們成為了和別人不同的人,也讓我們感受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隨着社會既定程序運行的一個零件。

我們身在社會中,特別是影片中戰場這樣極端的環境。為了服從秩序,個人的信仰就變得難以捍衞。社會對每個人的行為有預設的期待,軍營更是需要絕對服從的地方,過於縱容每個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導致社會運行的低效,這個道理誰都懂,不過多討論。

但我仍相信社會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們寧願看到那些閃耀着人性光輝卻稍顯離經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個人都道貌岸然地標榜一致的道德標準。內心深處卻各懷鬼胎。我也可以預料到會有一堆熱血軍事宅會在評論區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縱容聖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蹟就是給這些絕對化的論斷一個響亮的耳光。他讓我們看到:即使是偏離主流的個人信仰,仍然可以通過執行者的誠意和努力被主流社會認可。因為這種個人信仰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終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時刻地提醒我們不要忘了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和平。作為戰爭片,HacksawRidge所展現的戰場上宛如地獄般的殘酷氣氛和以往戰爭片所渲染的緊張刺激感是風格迥異的。我相信這種寫實的表現手法就是為了告訴我們:戰場不是一個為了展現英雄主義而存在的有趣的地方,我們只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被迫用戰爭手段來捍衞和平。正因為善良的人們秉持着這樣的信念走上戰場,Desmond的不殺信念才能在夾縫中最終生存下來,也讓他最終有證明自己的機會。

但是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來都不是那麼可以樂觀的事。影片在表現個人信仰與集體秩序的矛盾方面還是顯得有些理想化。其中兩個細節我個人就覺得有點過。一段是全連士兵花十分鐘時間等Desmond做完週六祈禱再發動進攻。一段是在戰局緊張之際Desmond卻堅持讓人幫他取回掉落的聖經。這兩個情節固然體現了Desmond重新贏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過來動搖了集體的價值觀,但從實際情況來説,如果真這麼做,也許會影響戰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覺得這兩點在戰爭中並不是可以向個人信仰妥協的部分。而另一點比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倖免軍事法庭的裁決,其實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戰友的關係。現實比理想還是要殘酷太多,社會發展到今天這一步,並不會給偏離主流的個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間。我們應該意識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維護自己信仰的戰鬥中最終消亡或者屈服,並沒有熬到那個讓自己來得及發聲的時刻。

因此作為少數閃現了信仰光輝的個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為人傳頌。這樣的壯舉需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氣。對Desmond來説,信仰和紀律的鬥爭就已經夠激烈了,生命只能遠遠地排在後面。所以當上尉問他你能為這場戰爭做什麼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經準備好了獻出生命。上尉告訴他:你的命沒法幫我們打贏這場戰爭。但我想説:他救回來的那些命可以。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範文二

美國片一直擅長聚焦於某個角色去闡釋人性的內涵。《血戰鋼鋸嶺》雖然也是另類的"英雄主義",卻着實振憾到了我。美國很少拍歷史戰爭片,此片應該算是經典。從述事方式和節奏都控制到位,戰爭場景復原感強烈,拍攝角度鮮少夾入政治觀點,中心思想與故事脈絡十分清晰。戰爭場景烘托出的情感是:感動、善良、正義。弱化了對立感,雖然畫面十分殘酷,給人一種撕裂的疼痛與恐懼,卻無法升起仇恨。只有深深的疼惜…

這些都不是我要談的重點,我想聊聊影片中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第一個片段,是多斯在打鬧中誤傷了他哥哥時,父親與母親的不同反應。我們能感受到多斯望着牆上圖片時深切的悔意,那是他第一次面對生命。試想,如果那個時候他父親的鞭子真的抽打在他身上。估計我們見不到後來那個拯救生命的英雄了。真正的善能引發善,泄憤的父親只會收穫一個反抗和充滿憎恨的孩子。我很敬佩母親對待這件事的智慧,她能感受到孩子內在的懺悔,並且在那個時候不僅是安慰和撫慰,而是告訴她對待生命的正確態度。在強烈的情緒下,語言便成為強大的武器,可以摧毀一個人。也能強悍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正面語言,是多麼重要的一門功課!

母親的回覆是:他不是憎恨我們,許多時候他是憎恨他自己。八九歲的孩子雖不懂這些話語的內涵意義,卻也在他心裏種下了一個叫做"理解與善意"的種子。在他後面被戰友熟睡時羣毆,他的反應上有看到如出一轍的對戰友的理解與善意。的.確,沒有經歷過戰爭,怎麼能理解一個在戰爭中死亡線上趴出來的人?戰火的創傷,比任何生命中的疼痛都更甚。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你不知道未參戰前的他有多好。"多斯母親這一句又隱含了戰爭的兇殘,多斯父親雖活着回來,卻已經讓自己的靈魂死在戰場。多年來,一直生活在戰爭的創傷中不能自拔。

第二個鏡頭,是多斯在法庭上。他看着法官真誠訴説自己的信仰:"現實世界已經支離破碎,我只是想努力拼湊一些自己的完整。難道這也有錯嗎?"法官聞此言都有些動容,多數來源於家庭的教育與母親的愛。他的支離破碎更多來自家庭的體驗,母親的温暖善良和帶着心靈創傷的父親。一戰的疼痛在這個家庭裏久久不散,支離破碎。母親的價值觀被嫁接到他身上。

第三個境頭,他在戰火紛飛中。不顧自己生死,透支體力的拯救生命。那一個信念一直在支撐他:求求你,讓我再救一個!他把所有的痛苦,都化作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不是對自己,而是對所有人。所以當他對敵方日本人施藥時,聽到"山上還有個神精病一直在救人,還救了兩個日本人下來…"時我禁不住落淚。被這一份對生命的平等與尊重深深憾動…沒有分別心,沒有評判的愛。同時,升起一種羞恥感,為自己的那些小情小愛,小情緒感到羞愧。我們能為這些事煩惱,實際上是因為我們生活得太幸福,才能有時間去折騰。生命那麼脆弱與無常,去愛一切生命吧!

美國片對人性的解析真的是深刻露骨,卻不顯生硬。人不是生而為善或惡,成長中的各種體驗造就了一個人的內在世界。而外在世界,則是他原來思維模式的體現。而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去了解自己呢?

專心做一件事情,專心愛一個人,都是一場修行。必須熬住那些寂寞孤獨的時光,扛過各種不被理解的折磨與苦難。如同多斯的信仰……專心愛一個人需要做很多事,專心做一件事需要愛許多人。於是,我想花心一點,專心做一件事:智慧地去愛每一個人。我無法確定能否達到終點,卻可以讓自己一直在路上……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範文三

聽聞多方讚譽,看完之後,果然實至名歸。若是不寫點讚美之詞,實在過意不去。

電影開始正式放映前,便已打出字幕提醒觀眾本片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見此後我立馬提醒自己,看完此片後要去了解下真實故事到底怎樣,不然又會被誤導。畢竟改編之後的故事與真實事件南轅北轍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看此片除了感受梅導打造的視聽盛宴之外,我對核心劇情一直存了半分懷疑的心思,尤其是看到戴斯蒙德以一己之力多次往返在戰場之中救下了好幾十個戰友時,那份懷疑達到了頂峯,然而看到影片結尾的事實真相之後,驚得我目瞪口呆。

真實故事居然還比電影來得誇張和戲劇。一直到現在我都無法想象真實戰場中的戴斯蒙德是如何在如此危險的戰場上救下了那麼多生命。誰能想到這個看似羸弱的普通人竟然能造就這種奇蹟,説他是英雄也匹配不了他應得的讚譽。

整個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前半部分非常自然流暢地展現了戴斯蒙德的成長經歷家庭環境和愛情,尤其是對兩人之間的戀愛經歷發展得如此順利如此美好,格外虐狗。後半部分則展現了戴斯蒙德為堅守自己的信仰而拒絕拿槍,但在戰場上冒着炮火和敵人查殺竭盡所能救下了數十條被困戰場的生命,贏得了眾人極大地尊敬。

影片中導演對戰爭場面的刻畫非常用心。聽説為取得更真實效果還專門炸了一個農場作為影片中的戰場,並不遺餘力地呈現出了戰爭中殘酷乃至恐怖的一面。在剛接近戰場時就看到了一拖又一拖車的屍體從前線運出來,血肉模糊,堆積如山,而倖存的士兵一個個目光空洞,面無表情,好似已經把靈魂葬送在了戰場,離開的只是一具具軀殼而已。還未真正進入戰場,從這番場景中亦可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無情。等正式開戰之後,呼嘯而過的子彈,血流滿地的斷臂殘肢,炮火洗禮之後屍橫遍野的焦土,再配上極為逼真動感的音效,彷彿已把觀眾置身於真實戰場之中。面對漫天的槍林彈雨,怎能不讓全身緊繃心驚膽戰?人的生命竟如此脆弱,在化為戰場的修羅地獄之中不堪一擊。梅導把戰爭的血腥暴力殘忍乃至恐怖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粗暴寫實,打造出一種極其強烈的感官刺激。看完之後,多半會讓觀眾對戰爭也生出了幾分恐懼之感。

除了對戰爭場面的再現,導演對劇情節奏和走向的把握也極為老道,一步步地埋下伏筆,與後面環環相扣。影片開頭兩兄弟爬山的鏡頭暗示出戴斯蒙德體能並不差,難怪他人雖瘦小,但參軍後體能訓練成績反而挺優秀。後來戴斯蒙德和哥哥打架,差點把哥哥誤傷致死。

那麼這部電影導演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呢?除了反戰,我覺得明顯更多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信仰的堅守,尤其是身處困境之時。

當戰爭已經來臨之時,戴斯蒙德無法在家繼續自己的安穩日子,便決意奔赴前線成為一個救人性命的醫務兵。然而這份救人的初衷和他不殺戮的信仰一直都在現實中備受考驗。

影片中當戴斯蒙德運回一個傷員時,另一個醫務兵對戴斯蒙德説你難道不知道傷員要分類,傷太重明顯救不活的就不用救了。戴斯蒙德當即説,都沒救過怎麼知道救不了!(具體台詞記不清了)他對每一個生命都是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珍惜,甚至不分敵友。但這份尊重和珍惜正是基於他對信仰始終如一的堅守。戴斯蒙德剛入伍時面對長官的責罰和隊友的欺負,明知極有可能進軍事監獄也不願拿槍,即使裝裝樣子也不行。因為他很清楚,事已至此,拿槍和殺人已經沒有區別。妥協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他這份始終不為所動的決心着實讓人動容,但在上戰場之前他在眾人眼中也僅此而已。然而,沒想到的是他在戰場上的表現極為驚豔,堪稱奇蹟。當敵人開始反撲,他依舊不願離去,冒着炮火穿梭在戰場之中盡己所能地救下每一個活着的傷員,不論敵友,即使炮火停歇亦是如此。從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堅持不懈,真真徹徹地貫徹了自己救人的初衷,堅守了自己不殺戮的信仰。不僅如此,他在戰場上也暫時成為了戰友們的信仰所在,因為他用行動表明大家可以依靠他,他不會拋下任何人;和他並肩作戰,讓人心安;戰場上有他這種醫務兵,鼓舞人心!

但更加鼓舞人心的是,若是平凡如鄰家男孩的戴斯蒙德也能創造就這種奇蹟,那何況芸芸眾生中的我們呢?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範文四

這就是奇蹟!

聽聞多方讚譽,看完之後,果然實至名歸。若是不寫點讚美之詞,實在過意不去。

電影開始正式放映前,便已打出字幕提醒觀眾本片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見此後我立馬提醒自己,看完此片後要去了解下真實故事到底怎樣,不然又會被誤導。畢竟改編之後的故事與真實事件南轅北轍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看此片除了感受梅導打造的視聽盛宴之外,我對核心劇情一直存了半分懷疑的心思,尤其是看到戴斯蒙德以一己之力多次往返在戰場之中救下了好幾十個戰友時,那份懷疑達到了頂峯,然而看到影片結尾的事實真相之後,驚得我目瞪口呆。

真實故事居然還比電影來得誇張和戲劇。一直到現在我都無法想象真實戰場中的戴斯蒙德是如何在如此危險的戰場上救下了那麼多生命。誰能想到這個看似羸弱的普通人竟然能造就這種奇蹟,説他是英雄也匹配不了他應得的讚譽。

整個電影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前半部分非常自然流暢地展現了戴斯蒙德的成長經歷家庭環境和愛情,尤其是對兩人之間的戀愛經歷發展得如此順利如此美好,格外虐狗。後半部分則展現了戴斯蒙德為堅守自己的信仰而拒絕拿槍,但在戰場上冒着炮火和敵人查殺竭盡所能救下了數十條被困戰場的生命,贏得了眾人極大地尊敬。

影片中導演對戰爭場面的刻畫非常用心。聽説為取得更真實效果還專門炸了一個農場作為影片中的戰場,並不遺餘力地呈現出了戰爭中殘酷乃至恐怖的一面。在剛接近戰場時就看到了一拖又一拖車的屍體從前線運出來,血肉模糊,堆積如山,而倖存的士兵一個個目光空洞,面無表情,好似已經把靈魂葬送在了戰場,離開的只是一具具軀殼而已。還未真正進入戰場,從這番場景中亦可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無情。等正式開戰之後,呼嘯而過的子彈,血流滿地的斷臂殘肢,炮火洗禮之後屍橫遍野的焦土,再配上極為逼真動感的音效,彷彿已把觀眾置身於真實戰場之中。面對漫天的槍林彈雨,怎能不讓全身緊繃心驚膽戰?人的生命竟如此脆弱,在化為戰場的修羅地獄之中不堪一擊。梅導把戰爭的血腥暴力殘忍乃至恐怖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粗暴寫實,打造出一種極其強烈的感官刺激。看完之後,多半會讓觀眾對戰爭也生出了幾分恐懼之感。

除了對戰爭場面的再現,導演對劇情節奏和走向的把握也極為老道,一步步地埋下伏筆,與後面環環相扣。影片開頭兩兄弟爬山的鏡頭暗示出戴斯蒙德體能並不差,難怪他人雖瘦小,但參軍後體能訓練成績反而挺優秀。後來戴斯蒙德和哥哥打架,差點把哥哥誤傷致死。又因為阻止父親時槍走火差點傷人。這些經歷都為他對槍敬而遠之提供了合理的解釋。

那麼這部電影導演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呢?除了反戰,我覺得明顯更多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信仰的堅守,尤其是身處困境之時。

當戰爭已經來臨之時,戴斯蒙德無法在家繼續自己的安穩日子,便決意奔赴前線成為一個救人性命的醫務兵。然而這份救人的初衷和他不殺戮的信仰一直都在現實中備受考驗。

影片中當戴斯蒙德運回一個傷員時,另一個醫務兵對戴斯蒙德説你難道不知道傷員要分類,傷太重明顯救不活的就不用救了。戴斯蒙德當即説,都沒救過怎麼知道救不了!(具體台詞記不清了)他對每一個生命都是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珍惜,甚至不分敵友。但這份尊重和珍惜正是基於他對信仰始終如一的堅守。戴斯蒙德剛入伍時面對長官的責罰和隊友的欺負,明知極有可能進軍事監獄也不願拿槍,即使裝裝樣子也不行。因為他很清楚,事已至此,拿槍和殺人已經沒有區別。妥協第一次便會有第二次。他這份始終不為所動的決心着實讓人動容,但在上戰場之前他在眾人眼中也僅此而已。然而,沒想到的是他在戰場上的表現極為驚豔,堪稱奇蹟。當敵人開始反撲,己方部隊撤退之後,他依舊不願離去,冒着炮火穿梭在戰場之中盡己所能地救下每一個活着的傷員,不論敵友,即使炮火停歇亦是如此。從白天到黑夜再到白天,堅持不懈,真真徹徹地貫徹了自己救人的初衷,堅守了自己不殺戮的信仰。不僅如此,他在戰場上也暫時成為了戰友們的信仰所在,因為他用行動表明大家可以依靠他,他不會拋下任何人;和他並肩作戰,讓人心安;戰場上有他這種醫務兵,鼓舞人心!

但更加鼓舞人心的是,若是平凡如鄰家男孩的戴斯蒙德也能創造就這種奇蹟,那何況芸芸眾生中的我們呢?

血戰鋼鋸嶺觀後感範文五

得知此影片是很偶然間看了預告片,短短的幾分鐘,瞬間熱血沸騰,尤其是在安德魯·加菲爾德腳踢雷的那一格畫面。雖然這部影片是由真實事件改編,但是內心深處對男主人公的傳奇經歷,還是有那麼一絲的質疑。在加上梅爾吉普森,這位我曾經非常喜歡的演員,接下來就要去影院一探究竟。

在故事的開始,平鋪直敍。道斯成長在一個普通家庭裏,父親是退伍軍人,母親是一位虔誠的教徒,還有一個哥哥。

從家庭開始,父親的第一印象,就是酗酒,打自己的妻子,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只是皮帶而已。父親的鏡頭最多的是墓地那倆段。第一次是自己在墓地緬懷自己死去的兄弟,第二次是向自己的兒子訴説戰爭的無情。墓地裏埋葬的是與父親一起長大的朋友,一起參軍然後失去了生命。父親在得知大兒子要去參軍的時候,向他訴説起了其中的一位朋友。眼中流落的是對朋友的緬懷,表情也是非常痛苦。整體對大兒子説的一席話,我認為想表達的只是,軍裝穿在身上固然很帥,但是戰爭是無比殘酷的,不想兒子將來像死去的朋友那樣悲慘收場。而這時是我開始同情這位父親,雨果·維文把父親的那種頹廢表達的淋漓盡致。而在得知道斯也要參軍,與兒子在墓地有一番交談,也算是父親初次向兒子袒露心聲,在那一幕我覺得這位父親是那麼的無助,同時對他之前的所作所為也消除了芥蒂。而在得知兒子要上軍事法庭,面對祕書顯得侷促不安,在被拒絕一次之後,加上要救兒子的迫切心情,能感受到拿出了一位老兵的尊嚴。而在法庭上,這位老兵帶着昔日的榮譽有點類似懇求的話語,道出了自己為何而戰,也贏的了軍事法官的尊重。通過整理衣角的這些細節,還有説話的語氣。我覺得雨果·維文把這位老兵同時是一位父親給演活了。

而對於母親的印象,最多的是母親對於孩子的'包容,對於丈夫的理解,對於整個家庭的支撐。面對道斯用磚把哥哥的頭打傷,她攔住了要揍道斯的丈夫。得知道斯有喜歡的女生,母親也全力支持。雖然丈夫會對她用暴力,而對道斯也只是説,你不知道你父親以前又多温柔,是戰爭改變了他。這位女人用愛去包容她有戰後創傷的丈夫。

對於道斯的兄弟,沒有太多的鏡頭,有的也只是小時候他哥哥對父親流露出的恨意,還有就是在得知大兒子要參軍,對大兒子的不捨。

關於道斯的愛情,對於戰爭主旋律而已應該算是輔線,也有可能是導演不擅長。除了女主角真的很漂亮之外呢,其它沒有太多的鏡頭描寫。除了一幕,就是女友去監獄看道斯,不小心説出了一句做做樣子,拿下槍。説完瞬間就有非常懊惱的表情,能看得出雖然女友很愛道斯,但是某種程度上對於道斯的信仰堅持還是一定的擔憂。

關於兵營,這段描寫對於道斯來説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兵營是道斯對於內心的一段歷練和對自己信仰堅持的重新認定。從剛開始與戰友非常和諧,在到與史密提的訓練競爭,直到拒絕拿槍開始,一切都變了。史密提出言侮辱,戰友在夜半三更的時候圍毆道斯,在到中士各種刁難,在到隊長直至連長對其打壓。只想讓道斯放棄,退出。其實,理由很簡單無論如何戰友的後背不可能交給一個不拿槍的傢伙來守護。而道斯的心態就從抗爭到憤怒在到平靜的堅持。最後在父親的幫助下,終於作為一名醫護兵上了戰場。

整部電影,時間最長的就是戰場的鏡頭。沖繩島戰役作為二戰最殘酷的戰役之一,在日美共死傷數十萬士兵的情況下,才得以結束。而電影把其中血腥和戰爭場面拍得很不錯,簡單粗暴直接。迎合大眾,滿足了觀眾對於戰爭畫面的想象,讓觀眾覺得戰爭的場面應該是這個樣子。

對於剛踏上戰場的道斯和他的戰友來説,第一次衝擊就是從前線下來的一車又一車的屍體,還有整車帶着毫無生氣表情而言的傷兵。當他們即將爬上鋼鋸嶺之前,海軍炮轟了一遍,史密提面漏忐忑的説了一句,沒人能在這麼猛烈的炮火中活下來。而第二次衝擊恰恰是在這麼猛烈的炮火下,日軍還能在陣地中進行強烈的抵抗。而在戰場上史密提與道斯也打開了心結,可能面對槍林彈雨能一起面對的也只有身邊的戰友。然而,在匆匆佔領陣地的第二天清晨,就遭到了日軍的強烈反撲。道斯,開始在戰場上拯救戰友。當戰友都從鋼鋸嶺撤下,面對史密提的屍體時,道斯迷失了。從電影中不難看出,戰爭的殘酷,能摧毀任何事物,強壯如同“好萊塢”一身完美肌肉線條,到了戰場也變成了膽小鬼。沒有任何的鄙視,因為任何人都會害怕。膽小鬼的話“好萊塢”最後也不能反過頭來去救中士,史密提死在道斯懷裏的時候也還説着自己害怕,然而史密提作戰是那麼的勇猛。

當道斯聽到遠處傳來的一聲“medical“,頓時感受到了信念的指引,開啟了開掛的傳奇經歷。一步一步的邁向滿是硝煙的戰場,一個又一個的拯救着自己的戰友,從容冷靜的躲開偵查的日軍士兵,口中不斷的唸叨在救一個。是信念支撐他完成之一切。當他救了中士的時候,中士都沒想到是救他的是道斯。(當中士對着要過來救自己的好萊塢喊道,別過來孩子,對這個角色就沒有那麼多恨意了)在把所以的隊友救下來的時候,道斯是那麼的疲憊。當戰友用手拍到道斯的肩膀,觀眾也不難看出道斯的脆弱。道斯喊了一句別碰我,因為他還不知道他已經脱離危險。而這一幕,與在兵營道斯被圍毆的時候何其的相似。無論他完成多麼偉大的壯舉,同時他也是脆弱的。而此時面對道斯的一張張戰友的面孔上只有對道斯的敬重。

第二次衝上鋼鋸嶺,是在整個先頭部隊對道斯充滿信念的情況下進行的,直到最後一次拯救戰友用手和腳打飛雷而受傷。道斯被抬下戰場,而被抬下鋼鋸嶺的那一刻我看到的他臉上的安詳。

觀看完整部電影,發現內心的那一絲質疑已經消失殆盡,不會去質疑道斯所做的一切,因為他有足夠多的信仰去幫助他完成這件壯舉。

其實也不需要對比,一部電影能讓觀眾覺得好看覺得感動,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好的。在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影片,在兄弟連電視劇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沒看到一部好看的戰爭電影,無疑血戰鋼鋸嶺是一個好的開始。

另外,我覺得安德魯·加菲爾德真的很認真的在揣摩這個角色,在片尾有采訪故事原型的那段,安德魯·加菲爾德連主人公的嘴角都模仿的很到位,尤其在笑的時候,有種鄉村的感覺。

最後,希望梅爾吉普森能拍出更多好看的電影。

血戰鋼鋸嶺電影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