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2W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多篇

【第一篇】:井岡山觀後感

20xx年4月17日至18日,組織部分黨員去井岡山參觀革命的聖地、領略井岡山的神韻。我有幸參加了此次紅色之旅,與其他黨員一起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革命的搖籃,接受革命的傳統教育。

井岡山山高林密,地勢險峻。1920xx年秋,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這裏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因而井岡山被稱為“革命搖籃”。這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孕育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濺灑過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是中國的聖地。

一山一精神,一水一文化。井岡山紅色文化,就在這山水之間。高聳的黃洋界紀念碑,大氣的井岡山雕塑園,莊嚴的烈士紀念堂,豐富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舊居舊址,歷史遺蹟,比比皆是,每到一處,都流傳着當年老紅軍的英雄事蹟,聽着導遊生動的描述和講解,彷彿把我帶入了那段艱難的革命歲月,車上響起了激昂有力的革命歌曲,車外是五百里井岡,高山迭影,漫山遍野都是鬱鬱葱葱的綠色,時時可見深山處有白霧升騰,恍如仙境。

井岡山—革命山—旅遊山—文化山,被提名為天下第一山。“四面重巒疊障,五溪曲水縈。紅根已深植,今日正繁榮”。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訪問井岡山時對井岡山發展的評價。如今的井岡山,依舊是一塊紅色的土地,但更是一個綠色的寶庫。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井岡山紅色文化的氣息,摸一摸黃洋界的迫擊炮,似乎聞到了當年的硝煙;坐一坐大井的讀書石,感悟一下偉人的博大胸懷;嘗一嘗紅米飯,咀嚼不朽歲月的艱辛;走一走紅軍小路,才知勝利來之不易。而井岡山紅色文化的靈魂----井岡山精神,就在這不知不覺中悄悄潛入了我們的心靈。

觀山有感,觀景有得,置身於井岡山獨特紅色文化的氛圍之中,深刻的感受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兩年零四個月,但卻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凝聚中華民族之魂的井岡山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和這條道路,伴隨和指引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從此走向勝利,走向成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從井岡山燃起的星星之火,燃遍了祖國大地……。

通過敬仰於領悟以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的靈魂受到了革命的洗禮,煥然一新。在我們心中,那顆早已種下的愛國的種子,在走上井岡山的教育基地後,便逐漸的成長起來。彈指八十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井岡山變得更加現代化,沉浸在古老的革命傳統中,顯得更加的濃厚。我們也像毛澤東同志那樣“猶記當時烽火裏”,更奈何“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我們又一次受到了深刻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黨員們都留下了一張又一張難忘的照片,要把井岡山青山綠水帶回去,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帶回去,井岡山的紅色之旅,不僅讓黨員享受到山光水色,清新空氣,更洗滌了思想和心靈。警示我們在今後平凡的工作崗位中,要好好珍惜、求真務實、紮實工作,一定要發揚紅軍的光榮傳統,弘揚井岡山精神,以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第二篇】:中山艦觀後感

今年,國家規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消息傳來,立即受到全國各族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同聲讚許與衷心擁護。其中一員的我充分利用國慶長假,實行“風景就在家門口”自駕遊玩,有幸參觀了久負盛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礎——金口中山艦。

啊!這裏的一草一木,這裏的山山水水,令人抬起頭去深情仰望,敞開心扉遐想無限……

憶往昔,中山艦全體將士為保衞大武漢,置個人生死於度外,艱苦卓絕,為掀開中國革命史、奮鬥史奠定了基礎。

啊!這裏是革命聖地的先軀,啊!這裏是紅色革命歷史的搖籃。怎能忘懷啊!多少腥風血雨,殊死奮戰,才換得勞苦大眾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多少先烈拋頭顱、灑熱血,迎來共和國明媚的春天!

中山艦是中國近代史、民國史的一個縮影,見證了近代中國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程。對昨天的記憶誘導我不可抹去,警惕的眼睛永遠不得鬆弛,奮發圖強的精神永遠不能丟棄。警示是機遇,警醒是理智,警惕是責任,這就是中山艦精神這本歷史教科書藴含的深刻哲理。

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而不尊重歷史的人,往往容易重蹈覆轍。在世界這個大競技場上,更需要用偉大的中山艦精神理順和修正與時代不協調的精神狀態,振奮人心、凝神聚氣,弘揚中國正能量,導航引路前進。

偉大的中山艦精神啊,讓我們永遠銘記!代代相傳!肩負着新時期歷史使命的審計人啊,讓我們高舉右手莊嚴宣誓:忠誠於黨,報效祖國,堅定理想信念,熱愛審計事業,瞄準審計“全覆蓋”這條主線,恪盡職守,勇於擔當,開拓創新,不懈追求,為持續穩步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前景更加美好,為祖國的明天更加輝煌燦爛,做出我輩審計人的畢生貢獻!

英烈已經沉睡,忠魂昭示後人。今天,我國之所以設立烈士紀念日,就是要牢記歷那段血與火的歷史,革命先烈義無反顧的抉擇、以身許國的情懷,是愛國主義的真實寫照。

銘記烈士是一種歷史責任,設立烈士紀念日,是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向烈士致敬,讓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英烈永遠受到後來者的緬懷和敬仰。

【第三篇】:毛主席紀念堂觀後感

20xx年11月17日,我和幾個同學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一起參觀了毛主席紀念堂。毛澤東,一個響徹中外的名字,在國內外都具有很深的影響。我們這一代人雖然不長在毛主席的時代,但是他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

一進紀念堂大廳正對面就是漢白玉雕塑的雄偉高大的毛主席塑像,我們走過猩紅的地毯,將花獻到主席塑像前面。在千千萬萬束鮮花的映襯下,敬愛的毛主席愈發顯得高大挺拔,使我不禁想到了主席當年“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户侯”的颯爽英姿。默默地,我們深深的向主席鞠躬。當走到陳列主席遺體的大廳,殷虹的地毯中央停放着主席遺體的水晶棺,懷着崇敬的心情注視着水晶棺裏的主席,他是那麼的安詳,又是那麼的消瘦。可以想象出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內是怎樣的嘔心瀝血為人民謀福祉„„我們也一一參觀了其他的展廳,體會到了偉人們為新中國的解放而做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被震撼,一次又一次的動容。直至出來心情還是久久不能平靜。

偉大的領袖雖然早已與世長辭,但他的精神卻會永存。毛澤東思想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對於我們祖國的建設和發展都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我的腦海裏一次又一次的響起毛主席的那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在那個戰爭動盪的年代,毛澤東,雖然剛開始只是個湖南湘潭縣裏一名普通農民的兒子,但是他心懷天下,心繫人民,從在湖南師範讀書起,就已經勵志為祖國崛起而奮鬥了。年輕時代的毛澤東,積極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革命事業而不懈努力。第一次國共合作中,或許毛澤東的地位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但是在遵義會議後,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毛澤東這個人,認可了他的決策,而歷史的事實已經證明他的正確性。在他的帶領下,我們花了八年取得了抗戰的偉大勝利,花了四年時間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領導我們開創了新中國!我記得每每提及毛主席,像我奶奶輩的人總會很激動,或許,毛主席在他們年代裏帶給他們的影響是很巨大的吧。毛主席一生都奉獻給了新中國的開創和建設,儘管晚年略有疏漏,但是過不掩功,功大於過。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尤其是他的毛澤東思想,不管是我們國家還是西方一些國家,到現在都是認真研究,努力學習的好教材。

從毛主席身上,我首先學到的就是身為一名中國人,一名青年人,我們應該有為祖國奉獻的心態,有承擔祖國建設的責任。我們是青年的一代,祖國的建設即將落在我們的肩上,特別是現在我們還是入黨積極分子,更有必要去要求自己達到一個更高更好的水平,把為黨為國的理想轉換為實際。其次,通過參觀完毛主席紀念堂,更加堅定了我加入共產黨的決心,共產黨之所以能得到16億中國人民的擁護,首先就在於他是一個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是一個永葆生機的政黨。一個人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只要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蹟,那麼我們的這一生就是重於泰山的,就是有意義的。習總書記也説祖國的發展離不開青年朋友,所以,我們要頂住沉甸甸的擔子,堅定不移地跟着黨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鬥。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要努力學習黨的知識,將上一輩的努力好好的傳承下來,不辜負他們曾經的努力,這或許也就是作為一名青年中國人要時時刻刻謹記於心的。當然,從毛主席身上,還有好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毛主席的思想、作風也將不斷的影響我,鼓勵我,讓我更加自信樂觀去面對今後的生活。毛主席永遠存在我的心中,永遠是我心中不朽的豐碑!

【第四篇】:李大釗烈士陵園觀後感

金秋十月,迎來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烈士誕辰xx週年(1889-20xx)紀念日。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內的李大釗烈士陵園,那裏松柏掩映、莊嚴肅穆。烈士的碑文銘記着:李大釗同志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的革命前途無限忠誠,他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輝典範。

聽陵園裏工作的老爺爺講,每逢李大釗烈士誕辰日、就義日和“五四”青年節,很多學校都組織師生們來到這裏舉行紀念活動。李大釗為什麼受到如此敬仰?老爺爺告訴我們:“李大釗光明磊落,心地無私,生活儉樸,誨人不倦,是中國人的光輝榜樣。”100多年前,16歲的李大釗在中學裏就立下了“為理想中華而奮鬥”的決心。青年時期,他留學日本,歸國後他完全有條件選擇榮華富貴的生活,卻甘心捨棄一切,投身革命,立志為中國擺脱壓迫,為人民解放尋求一條出路。1920xx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反動派百般迫害,可是他並沒有退縮,而是義無返顧的為革命事業東奔西走,直至1920xx年不幸被捕。李大釗在獄中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最後犧牲在敵人的絞刑架上,年僅38歲。他短暫的一生中,撰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著作和文章,其中,《青春》和他寫下的不朽詩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成為當時青年學生和進步人士激勵自我的名篇、名言。他的英雄本色鑄就的“大釗精神”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難忘的歲月,堅定的信念”。多少像李大釗一樣的仁人志士,在為奪取新中國政權的戰鬥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多少傳承“大釗精神”的英雄模範在為建設新中國的事業中貢獻着畢生的才智。今天,帶着虔誠的敬意站在烈士的墓碑前,我聽到了陣陣松濤裏有烈士們血脈奔流的豪邁的聲音,有他們對新中國的美好禮讚,有他們對後來的人真誠祝願,有他們對理想的執着追求,有他們用生命鑄成的信念。改革開放三十年帶來的變革的春風吹佛着神州大地,一幅和諧、幸福、美好的生活畫卷正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在百年名校西什庫國小,書香校園活動正如火如荼展開,在知識的殿堂裏,在成長的道路上,親愛的老師們正引導我們以李大釗等革命先輩為榜樣,奮發向上,努力學習。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要時刻銘記烈士,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長大後報效祖國。我們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不僅要學習好、身體好,更要知曉“八榮八恥”,儘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當我們年滿18歲時,希望能在成人儀式上以激情高昂的聲音誦讀李大釗烈士震撼世人的“青春宣言”,莊嚴地宣誓:“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秋風徐徐吹來,遊人緩緩移動,烈士陵園空氣中瀰漫着莊嚴崇敬的氣氛。英雄的江山是如此的壯觀,烈士的天空是如此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