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9W

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精彩多篇)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1100字 篇一

井岡山山高林密,地勢險峻。1927年秋,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人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這裏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因而井岡山被稱為“革命搖籃”。這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孕育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濺灑過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是中國的聖地。

一山一精神,一水一文化。井岡山紅色文化,就在這山水之間。高聳的黃洋界紀念碑,大氣的井岡山雕塑園,莊嚴的烈士紀念堂,豐富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舊居舊址,歷史遺蹟,比比皆是,每到一處,都流傳着當年老紅軍的英雄事蹟,聽着導遊生動的描述和講解,彷彿把我帶入了那段艱難的革命歲月,車上響起了激昂有力的革命歌曲,車外是五百里井岡,高山迭影,漫山遍野都是鬱鬱葱葱的綠色,時時可見深山處有白霧升騰,恍如仙境。

井岡山—革命山—旅遊山—文化山,被提名為天下第一山。“四面重巒疊障,五溪曲水縈。紅根已深植,今日正繁榮”。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訪問井岡山時對井岡山發展的評價。如今的井岡山,依舊是一塊紅色的土地,但更是一個綠色的寶庫。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井岡山紅色文化的氣息,摸一摸黃洋界的迫擊炮,似乎聞到了當年的硝煙;坐一坐大井的讀書石,感悟一下偉人的博大胸懷;嘗一嘗紅米飯,咀嚼不朽歲月的艱辛;走一走紅軍小路,才知勝利來之不易。而井岡山紅色文化的靈魂----井岡山精神,就在這不知不覺中悄悄潛入了我們的心靈。

觀山有感,觀景有得,置身於井岡山獨特紅色文化的氛圍之中,深刻的感受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兩年零四個月,但卻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凝聚中華民族之魂的井岡山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和這條道路,伴隨和指引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從此走向勝利,走向成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從井岡山燃起的星星之火,燃遍了祖國大地……。

通過敬仰於領悟以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的靈魂受到了革命的洗禮,煥然一新。在我們心中,那顆早已種下的愛國的種子,在走上井岡山的教育基地後,便逐漸的成長起來。彈指八十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井岡山變得更加現代化,沉浸在古老的革命傳統中,顯得更加的濃厚。我們也像毛澤東同志那樣“猶記當時烽火裏”,更奈何“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我們又一次受到了深刻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黨員們都留下了一張又一張難忘的照片,要把井岡山青山綠水帶回去,把革命先輩的精神帶回去,井岡山的紅色之旅,不僅讓黨員享受到山光水色,清新空氣,更洗滌了思想和心靈。警示我們在今後平凡的工作崗位中,要好好珍惜、求真務實、紮實工作,一定要發揚紅軍的光榮傳統,弘揚井岡山精神,以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二

東風吹,戰鼓擂,在慶祝祖國__週年生日的禮炮聲中,20__級麻醉學系以一種異常的方式向祖國告白,為祖國慶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承革命先烈奮鬥精神。

邁着堅定的步伐,同學們用腳步重温先烈們的抗戰的足跡,用心靈感受將士們鬥爭的槍聲。這些殘壁斷垣上的累累彈痕,就像屈辱的傷疤牢牢地刻在孱弱的近代中國歷史上。

第二站我們拉到了日俄監獄,這是關押先烈們的地獄牢籠。在那裏,有2.4平方米的暗牢,有浸透同胞鮮血的絞繩,有讓人皮開肉綻的刑具,更有埋葬囚徒的屍坑。一走進這晦暗的建築,壓抑束縛之感便將我壓的喘可是氣來,難以想象,革命先輩們在這暗無天日的囚籠度過一段怎樣的生命最終時光。

活動的最終一站,是萬忠墓。應對全副武裝的侵略者,愛國愛家的旅順人民沒有坐以待斃。他們英勇的反侵略,反屠殺壯舉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閃耀着崇高的愛國主義光芒,他們的凜然正氣,將彪炳史冊。

經過今日的參觀,我深覺抗戰勝利來之不易,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為一名醫學生,我將謹記習近平總書記“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話語,不斷汲取知識,用實踐回報人民,奉獻祖國!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三

井岡山—革命山—旅遊山—文化山,被提名為天下第一山。“四面重巒疊障,五溪曲水縈。紅根已深植,今日正繁榮”。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1960年訪問井岡山時對井岡山發展的評價。如今的井岡山,依舊是一塊紅色的土地,但更是一個綠色的寶庫。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井岡山紅色文化的氣息,摸一摸黃洋界的迫擊炮,似乎聞到了當年的硝煙;坐一坐大井的讀書石,感悟一下偉人的博大胸懷;嘗一嘗紅米飯,咀嚼不朽歲月的艱辛;走一走紅軍小路,才知勝利來之不易。而井岡山紅色文化的靈魂----井岡山精神,就在這不知不覺中悄悄潛入了我們的心靈。

觀山有感,觀景有得,置身於井岡山獨特紅色文化的氛圍之中,深刻的感受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雖然只存在了短短兩年零四個月,但卻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成功之路,培育出了凝聚中華民族之魂的井岡山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和這條道路,伴隨和指引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從此走向勝利,走向成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從井岡山燃起的星星之火,燃遍了祖國大地……。

通過敬仰於領悟以上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的靈魂受到了革命的洗禮,煥然一新。在我們心中,那顆早已種下的愛國的種子,在走上井岡山的教育基地後,便逐漸的成長起來。彈指八十年,人間變了,似天淵翻覆。井岡山變得更加現代化,沉浸在古老的革命傳統中,顯得更加的濃厚。我們也像毛同志那樣“猶記當時烽火裏”,更奈何“獨有豪情,天際懸明月,風雷磅礴”。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四

5月20日,研究生2113黨總支組織我班同學參觀5261了撫順的雷鋒紀念館。通過參觀4102,使1653我深受教育。由此,也想到了很多,關於過去的雷鋒,關於現在的我們……

在雷鋒紀念館內。我瞭解了雷 鋒的生前事蹟。從雷鋒小時候家裏的小木桶、鐮刀等東西,我看到了一個窮苦孩子的童年。從雷鋒的成長經歷,使我瞭解到雷鋒的思想是怎樣一步 步走向成熟的,精神境界是怎樣層層昇華的。毛曾經説過,一個人一輩子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但雷鋒做到了,這個在舊社會受盡欺凌的孩子,在新社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黨和人民給了他新生的機會,他也用自己的滿腔赤誠來回報黨和人民。

或許是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生來就沒有經歷任何大苦深仇,生活太過安逸,又或許是因為我們的靈魂已被金錢的銅臭薰染的麻木,在現今的社會裏,像雷鋒那樣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在雷鋒紀念館裏有一則報道,是同志在一次紀念雷鋒同志的會議上所講的話,他説,在一輛公交車上,一位婦女懷抱着孩子站在擁擠的乘客中間,孩子在哇哇大哭,旁邊一位青年則安然地坐在座位上裝睡。看到這一幕,公交車上的一位老人感慨地説:“雷鋒叔叔不在了。”當看到這裏時,我的心震動了。同志的這幾句話無疑是在影射現代社會中人的道德滑坡現象。這難道真的是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思想境界嗎?即使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雷鋒這樣的社會楷模,難道我們就連最起碼的尊老愛幼都做不到嗎?“學雷鋒”不過是社會呼喚人類良知的一個口號,很多時候,我們幫助別人並不是為了這個口號,而只是在做人,做我們自己。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五

沐浴着温暖的陽光,伴着微風清爽的吹拂,我們花都工學結合基地300多名同學在學生部領導和輔導員老師的組織帶領下,來到了偉大革命家洪秀全的故居所在地,進行參觀和學習。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着曲折而輝煌的歷史,偉大的歷史創造者以及革命前輩們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新時代中國大學生,學習我國的歷史以及先輩們的革命精神,這成為了我們人生中重要的一課。

洪秀全是近代中國的農民運動領袖,也是最早向西方尋求救國真理的先進中國人之一,他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對中國封建統治和西方資本侵略者的農民運動,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故居洪秀全曾寫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和《百正歌》等革命文獻,號召人們為實現“天下一家,分享太平”的理想而鬥爭,為指導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奠定了理論基礎。

洪秀全故居的所在地,是洪秀全成長、耕讀和從事早期革命活動的地方。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大抪村,佔地面積25000平方來。官祿抪過去是一條窮村,流傳着這樣一首民謠:“官祿抪,官祿抪,食粥送薯芋;烏蠅咬飯粒,追到新街渡。”這首民謠,正是當地農民貧苦生活的寫照。洪秀全的長子幼天王洪天貴福在此出生。故居在清軍“誅九族”時被燒燬,1959年經考古挖掘,在原牆基上覆原,1998年曾維修過。

一踏進洪秀全故居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雄偉的洪秀全銅像。該像是由著名雕塑家樑明誠設計、製作,於2005年12月12日落成的。像高3米,以青銅澆鑄;基高1.5米,用紅砂巖製作。洪秀全銅像昂首朝東,手按劍柄,英姿颯爽,表現了洪秀全反清起義的決心。

故居大門的左邊是“書房閣”——官祿抪的村塾,清軍“誅九族”時已被焚燬,現在的建築是1959年根據文物考古資料復原的,1998年曾維修過。洪秀全7歲在此讀書,勤奮好學,“五、六年間,即能誦讀四書五經、孝經及古文多篇,其他更自讀中國歷史及奇異書籍,均能一目瞭然,讀書未幾即得其業師及家庭之稱許。”後因家貧失學,隨父兄耕種,到18歲時又被聘為該村塾師,任教於“書房閣”。

站在書房閣的門前一眼望去,是一口大池塘,這口半月形的魚塘非常奇妙,不僅能把官祿抪村貌整個倒映出來,還可以看到遠離村子10裏外的丫髻山的倒影。

洪秀全故居中,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立在池塘邊的那棵奇妙的龍眼樹。這棵形狀奇特的龍眼樹,是洪秀全青少年時期親手種植的,距今已有170多年了。在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失敗那年,它被雷電從中間劈成兩半,奄奄欲絕。當時清軍曾藉此殘枝示眾,並揚言“誰敢再造反就像這棵樹一樣遭雷劈死。”,可是這棵樹非但沒有死,反而奇蹟般活了下來,並以它那頑強的生命力長成了一棵青龍體態的大樹。革命前輩謝覺哉與1959年9月到洪秀全故居參觀時曾提詩一首詠贊此樹:“天王理想今全現,掃盡不平才太平;留得千載龍眼樹,年年展眼按分明。”

最能全面和深入瞭解洪秀全及太平天國曆史的景點,就數“洪氏宗祠”了。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領袖們,為組織、發動、領導這場運動,曾嘔心瀝血,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文章和詩篇。這些太平天國文書、太平天國領袖們的詩文以及一些偉人對太平天國的崇高評價文書精選就展示在此祠中,通過這些文書精選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地上天國”的基本思想和美好理想。官祿抪洪姓祠堂,為青砙木瓦結構,三間兩進,廳堂列有祖宗牌位,上書對聯“有嘉應徙楊梅祖德宗功經之營之力圖官祿之基礎,籍花峯貫花邑光前裕後耕也學也恢宏敦煌之遺風”,説明了洪氏世系源流。宗祠在太平天國失敗後被清軍燒燬,後於1911年由洪氏族人修復。宗祠內輔助陳列洪秀全及太平天國的歷史。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六

為不斷強化黨的意識,牢記黨的宗旨,8月24、25日我們赴黃山太平、宣城、涇縣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活動。歷經7個小時車程,首先到達了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我們參觀了珍貴紅軍革命文物實物與圖片,感受到了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戰鬥歷程和崢嶸歲月,透過一件件印滿歲月痕跡的歷史文物原件和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彷彿能看到當年紅軍將士浴血奮戰和粟裕將軍帶領戰士為了人民解放、前仆後繼的壯烈鬥爭場面,心靈深受極大震撼。

我們來到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紀念廣場與外圍的花圃組成一獻給烈士的巨大花圈;從遠處眺望,紀念廊和名人題字廊高低錯落,形態各異,巨大的紀念碑身高12.36米、寬27米,碑面鑲“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題詞。碑下方為一漢白玉雕刻的花環,環周白色紀念廊內,鐫刻着新四軍軍歌及《皖南事變烈士紀念碑碑記》。碑後為無名烈士墓,墓室四壁鋼筋水泥澆鑄,中間為墓池,池中有潔白大理石石棺,池後是祭壇,壇上燃燒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徵着先烈們革命精神永不熄滅。整個陵園莊嚴、肅穆、凝重。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800字 篇七

這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地方。是遭受列強欺凌,幾經強制易主卻絲毫不改中華本色的地方。旅順,是一個在戰亂中摸爬滾打長大的孩子,是一個飽含血淚歷史的偉大的城市。

今日的黨日活動,我跟隨黨支部來到了這個富有歷史色彩的地方,對三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了細緻的參觀學習。東雞冠山,日俄戰爭戰場舊址。甲午海戰中,中國失去了遼東半島、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日本因俄羅斯帝國控制遼東而加緊備戰,準備爭奪遼東半島的控制權。我不止一次地想象那場戰爭的畫面,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場戰爭,列強為自我的利益互相廝殺,深受苦難的卻是中華兒女,這是腐朽統治下的奇恥大辱。之後我們來到日俄監獄,這座監獄是1902年由沙皇俄國始建,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佔領旅順,從1907年開始,日本在沙俄原先的基礎上,逐步擴建監獄。當我們踏入這昔日的地獄之門,仍能感受到血腥瀰漫,令人窒息。我細心翼翼的每踏出一步,彷彿都能聽到同胞的冤魂在腳下呻吟。當年的黑暗狹小的牢房還在,沾滿鮮血的刑具還在,累累白骨還在……都是無言的控訴。最終我們來到萬忠墓,也就是旅順大屠殺紀念館,大屠殺是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於一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攻陷旅順,對城內進行了四天三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保守估計死難者數字約兩萬人。旅順大屠殺殺的整個旅順成只剩下三十六個百姓,而這些百姓卻是用來收屍的,讓他們親手埋葬這些被日軍殘害的親人同胞們,他們當時的心

境該是多麼的悲痛。

歷史是不能忘卻的,我們也不會忘。而今日,新中國正大踏步地走在復興之路上,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人間早已是一派繁榮富強的氣象,我們的人民軍隊也敢於打敗一切來犯之敵。我想起了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大會上,總書記屹立天安門城樓,發表了重要講話,字字千鈞,每句話都是這個偉大世代的一張生動寫照,他説到:“中國的昨日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日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70年來,中國人民經過自身的努力,腳踏實地地將祖國建設成為如今的欣欣向榮。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當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砥礪前行,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自我的靈魂深處,用初心照亮征程,以行動彰顯使命擔當,為祖國奉獻自我的力量!

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觀後感 篇八

今日,我們文學社的成員一齊參觀了漕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們先排好隊走進二樓的一個房間,開始聆聽一位叔叔講解有關漕湖村的歷史,他説:“漕湖村是一個抗日鬥爭基地,有着許多抗日英雄……”。講解完之後我們又看了牆上掛着昔日漕湖村每位抗日英雄的資料,其中我看見了有位叫俞阿甲的抗日英雄,在那個櫃子裏放着他的遺物,還有革命烈士證書等等。看着看着我心裏不盡一顫,想着那些革命烈士為了我們今日的幸福生活去勇敢鬥爭、不畏犧牲……我的眼淚禁不住的流了下來。還有一位健在的薛惠春爺爺以往也來過我們學校,講述了他當年的抗日英雄歷程。我十分敬佩他老人家用自我的智慧和敵人作鬥爭。此時此刻,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我長大以後要像革命烈士一樣,為我們可愛的國家做出自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