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驚魂序曲好看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22K

第一篇:驚魂序曲好看觀後感

驚魂序曲好看觀後感(精選多篇)

驚魂序曲好看觀後感

小弗萊迪·海默長大了。

還記得他在電影中靈動、聰慧、乖巧的形象。

一年前的美劇《驚魂序曲》第一季中,小海默的表現,就是令你看着他長大。他仍然有着迷一樣的氣質。十五、六歲的少年,在遇到憤怒的事情時,意識會瞬間喪失,從而爆發出驚人的力量——他可以殺死自己身材高大的父親,卻又渾然不覺。母親是唯一知情而又替他抹去痕跡的人——她帶着他離開了熟悉的環境,來到一個新的地方,經營一家旅館。單身母親帶着兒子,艱難可想而知。母子的關係非同一般。小海默弱小的身軀裏始終有一個強大的意念——保護母親不受傷害,而母親因為對他的病態有着格外的擔憂,所以更是時時處處關愛着他,甚至令觀眾感受到了一種壓迫的窒息。各種的衝突、巧合、懸念,使得安靜旅館裏故事橫生,驚悚連連。

一對在外人眼裏柔弱無助的母子,構成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強強殺人二人組——兒子屢屢於無意識中殺死欺負母親的人,母親則將各種罪證隱藏或毀滅,並以她獨特的迷人風韻周旋於各種人物關係當中。線索的交錯隱現、人物精神層面的鎮定與慌亂,都令劇情瀰漫緊張、灰暗的神祕氣息。

小海默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他殺人完全無意識,也就是説他的行為不受意識控制,可以免於承擔行為的責任和後果。那麼,他是否濫殺無辜呢?他的殺機緣於憤怒,他的憤怒便格外關鍵——那些激起他憤怒的人和事,幾乎都是罪責深重的。當然,從社會規範的評價體系來看,個人在體系之外,永遠無法代表一個體系實施正義或邪惡的宣判。

小海默的行為是客觀存在。觀眾發現,即便是無意識的犯罪,他的無意識裏也充滿着嚴密的自我保護的智慧,並且,這種智慧正在向着覺醒的方向演變。而他的母親,在用盡心機和手段之後,也漸漸露出了疲態。母子正向着更深的犯罪滑落。

隨着小海默的長大,他意識的被動覺醒——母親的擔憂正引起他的追問和思索,觀眾似乎可以看到,一個無意識殺人的少年,正在向着有意識的殺手成長。

千頭萬緒已經顯露。母子的智慧和運氣,能幫助他們在陰暗之路上走出多遠呢?帶着期待與欣賞,追看第二季吧。

第二篇:《孤島驚魂》觀後感

《孤島驚魂觀後感》

這個暑假我與阿姨和她的女兒一起到電影院觀看了由楊冪

和陳小春主演的恐怖電影《孤島驚魂》。看完後令我受益匪淺,回味無窮。

電影主要講述了,在一次“生存遊戲”中彭非、依琳與其

他六名隊員聚在一起,在電視台主持人及攝影師的帶領下前往遠離塵世的孤島。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百萬美元的鉅額獎金。金錢讓他們從登上游船那一刻起便開始針鋒相對,卻不知危險已經悄悄降臨。

離奇的翻船、濃霧籠罩的海灘、充滿陷阱的叢林,無數死亡的徵兆預示着這絕不是一場 “遊戲”。可是金錢的誘惑已然超過了死亡的威脅,遊戲比賽變成生死逃亡,唯一的避難地方卻是一所廢棄的麻風病院,裏面暗藏玄機的金塔每一次破裂都會有一個人離奇死亡。奇怪的事情源源不斷,恐怖籠罩整個孤島。

最後其他人全死了,只剩下依琳一個,她卻發現彭飛其實並沒有死,一切全都是他搞的鬼。最終,依琳終於逃出了逃出了彭飛待得地方,而另一場考驗正在等着她······

在《孤島驚魂》中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楊冪扮演的依琳。依琳為了不讓大家看不起她,堅持要去參加“生存遊戲”,憑着她的勇敢和智慧終於活了下來。而我最討厭的就是彭飛,因為他為了那九個金鼎,把所有知道藏金鼎的地方的人全部殺死,真是太可惡了!

看完了《孤島驚魂》後我明白了:人不可以太貪心,也不可以為了錢去殺害別人,正像大家常説的“害人終害己。”彭飛和依琳她那些死去的其他隊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470

第三篇:電影《小島驚魂》觀後感

上上週看了小島驚魂這部電影,説實話,隔了太長時間,情節都有些忘記了。這時候寫文章恐怕有些棘手。只是覺得這部影片的拍攝可不一定説明的是認識論的問題。當我把整個影片搞明白的時候,發現離認識論越來越遠了。索性不去在糾結細節,從宏觀上分析一下整部影片好了。

要和認識論接合起來看這部影片還真不容易。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書上認識論這一張是怎麼講的。

書上認識論主要講了三個問題。第一,認識的本質是什麼,規律是什麼。第二,到底什麼是真理,事物的價值又在哪裏?第三,認識與實踐的聯繫。

憑我的印象,這部影片最可以説的是真理。因為整部影片從頭到尾主人公一直在尋找真相。真相可以解釋一切問題。而錯誤的推斷在遇到與事實的矛盾時後就會不成立而不攻自破。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不可知論與實用主義。

小島驚魂這部電影講述了妮可基德曼飾演的主人公格蕾絲在連續發生的詭異事件中尋求真相的故事。雖然電影導演可能只是想拍出一種恐怖驚悚的效果,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從哲學的層面,認識論的角度重新審視一下這部電影。

縱觀整部電影,主人公得到真相的過程真是十分的曲折。從一開始的根本不信有鬼,到中途堅信有鬼,到之後發現找不到鬼,然後發現身邊的人是鬼,再到結尾發現自己是鬼。每一個階段得出的結論都要被推倒重來,我們的思路也要隨着做一次次的急轉彎,而最終的真相更是出乎人意料。

認識的過程就是這樣反反覆覆。我們分析我們見到與聽到的事實,作出能夠解釋這些現象的判斷,再到現實中去檢驗我們的判斷。當我們舊的解釋不能涵蓋新的事實時,我們會根據新的信息在舊的理論上作出修正。信息量越大,理論被檢驗的次數越多,作出的調整越多,概念、推斷等也就越精確。這個過程就是向真理不斷靠近的過程,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趣的是,同樣的一段故事,在主人公格雷斯、格蕾絲的孩子們、保姆米勒一家人、主人公的丈夫、新搬進的住户看來,想必都是不一樣的。若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我們或可以得到多個不同的版本。

我們只能對我們現有的、已知的事實進行加工,作出判斷,而對那些我們沒有見到的事實,即使它對我們的判斷起關鍵作用,我們也無能為力。設若格蕾絲或她的孩子早些發現了那些墓碑或是照片,抑或她的丈夫在與她見面時就將實情告訴她,或許真相早就大白天下了。就像一首詩寫的“你在樓下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窗前看你”,我們若不是那個全局有所把握的旁觀者,我們很難判斷真實的情況到底是什麼。信息量非常重要。從一個角度説,我們和劇中人一樣,是那個看風景的人,而電影編劇和導演則掌握了全局,通過調節我們聽到的,看到的信息調動我們的情感。、

人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活動既是客觀又是主觀的,同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分析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的價值觀,情感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這種影響既可以體現在客觀認識對象的選擇上,又可以體現於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中。這部電影中,女主人公因為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一直不能夠原諒自己。對於她自己和兩個孩子已死的事實,採取了逃避的態度。她努力使自己相信,那本是真實的記憶只是一場噩夢,對現實的種種怪相併沒有仔細思考。圍繞在老宅周圍的霧,常年不見的陽光,消失的僕人,未至的郵差和神父,女兒反覆的提醒??這些常人很容易注意到反常的細節主人公卻選擇了忽視,使得她離真相又遠了一步。這和她自身對個別信息的排斥十分不開的。

至於真理是否客觀存在,我認為沒有必要深究,雖然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

之一。就像杜威和胡適的實用主義學説所説的:“知識只是控制現實的工具,信仰和觀念是否真實在於他們是否能帶來實際的效果。實際經驗重要性強於原則和推理。”只要有用,就可以被認為是真理。

改版

小島驚魂這部電影講述了妮可基德曼飾演的主人公格蕾絲在連續發生的詭異事件中尋求真相的故事。雖然電影導演可能只是想拍出一種恐怖驚悚的效果,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從哲學的層面,認識論的角度重新審視一下這部電影。

縱觀整部電影,主人公得到真相的過程真是十分的曲折。從一開始的根本不信有鬼,到中途堅信有鬼,到之後發現找不到鬼,然後發現身邊的人是鬼,再到結尾發現自己是鬼。每一個階段得出的結論都要被推倒重來,我們的思路也要隨着做一次次的急轉彎,而最終的真相更是出乎人意料。

認識的過程就是這樣反反覆覆。我們分析我們見到與聽到的事實,作出能夠解釋這些現象的判斷,再到現實中去檢驗我們的判斷。當我們舊的解釋不能涵蓋新的事實時,我們會根據新的信息在舊的理論上作出修正。信息量越大,理論被檢驗的次數越多,作出的調整越多,概念、推斷等也就越精確。這個過程就是向真理不斷靠近的過程,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趣的是,同樣的一段故事,在主人公格雷斯、格蕾絲的孩子們、保姆米勒一家人、主人公的丈夫、新搬進的住户看來,想必都是不一樣的。若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我們或可以得到多個不同的版本。

我們只能對我們現有的、已知的事實進行加工,作出判斷,而對那些我們沒有見到的事實,即使它對我們的判斷起關鍵作用,我們也

無能為力。設若格蕾絲或她的孩子早些發現了那些墓碑或是照片,抑或她的丈夫在與她見面時就將實情告訴她,或許真相早就大白天下了。就像一首詩寫的“你在樓下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窗前看你”,我們若不是那個全局有所把握的旁觀者,我們很難判斷真實的情況到底是什麼。信息量非常重要。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我們和劇中人一樣,是那個看風景的人,而電影編劇和導演則掌握了全局。這部電影之所以被評為懸疑片的經典之作,就在於導演亞歷桑德羅·阿曼巴善於運用光線、音效、鏡頭等手段,控制我們的視覺、聽覺,左右我們的判斷,營造出一種神祕、詭異的恐怖氣氛。

人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活動既是客觀又是主觀的,同一件事從不同角度分析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的價值觀,情感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這種影響既可以體現在客觀認識對象的選擇上,又可以體現於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過程中。這部電影中,女主人公因為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一直不能夠原諒自己。對於她自己和兩個孩子已死的事實,採取了逃避的態度。圍繞在老宅周圍的霧,常年不見的陽光,消失的僕人,未至的郵差和神父,女兒似真似假的言論,真實存在的記憶??這些都指向那個令她害怕的事實:這是陰界不是陽間,她已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記得影片女主人公這樣的一段獨白:“這裏移位的只有光,但它改變了一切,令人感到困惑,可以説是難以忍受??只有頭腦冷靜才能堅持下去。我不喜歡無中生有,胡思亂想,明白嗎?” 即使對真相的暗示已經十分豐富了,女主角仍主觀的使自己相信,殺死自己孩子的真實的記憶只是一

場噩夢。 真相就這樣主觀的被認識者從頭腦中抹去了。

然而真理是客觀存在的,不為人的意志所左右。人的的世界陽光普照,鬼的世界濃霧瀰漫,影片中它們都真實的存在着。真相一直在那裏,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手段,便遲早會被發現。當女巫顯靈的那一瞬間,任何對真相的抗拒都是無力的。

第四篇:電鋸驚魂觀後感終稿

《電鋸驚魂》觀後感

影片簡介:

殺人狂約翰年輕時本是風靡美國的傳奇人物,可晚年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於是去醫院治療,可保險公司為了牟利私自拒絕了約翰接受治療的機會,心灰意冷的約翰在離開保險公司的途中出了車禍,可上天並未奪走他的生命,還給了他重生。從那一刻起他覺悟了,他開始了對世人生命的審判與指引。他覺得這是時代所造成的悲劇,混亂不堪的社會導致了人性的泯滅和對生命的褻瀆,然而必須有個人來提醒世人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了,這個人就是他。他把“不珍惜生命的人或人性有所缺陷者”安排在他設計的遊戲中,並告訴他們怎麼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通過遊戲,只要通過了遊戲就能獲得繼續生存的機會。他企圖讓人們明白生命的珍貴和價值,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説,約翰並沒有殺人,往往是那些人在遊戲中為了自己的生命和利益以殘酷的方式自相殘殺,而約翰只不過是通過遊戲幫助那些人明白生命的真諦。

小組討論:

我們小組主要從人性和道德的角度對犯罪動機以及影片進行了深入思考,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方面:約翰在影片中説的幾句讓人印象深刻也意味深長的話。比如“most people are so ungrateful to be alive. (人活着多半不知感激)”,也許這就是他開始這場遊戲的原因,他希望那些不珍惜生命的人或人性有弱點的人都能夠珍惜生命、感激生命,遊戲只不過是給他們重生的機會,讓他們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還有約翰在錄像最後都會説這樣一句話,“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 ”(生或死,由你自己決定!)。每個人的一生要經歷無數個選擇,而約翰選擇了以一種極端的方式來傳遞他所謂的正義與人生價值——人對於自己還活着應該心存感激。可是當遊戲者聽到這一句話時,感到的是無盡的恐懼和不安,在死亡逼近的那一刻,他們都失去了理性,暴露了人性的弱點,以致走上死亡陌路。其實,約翰的目的不在於殺人,他一直提醒人們按照“規則”來遊戲,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重生。約翰遊戲中所有的遊戲者都是比較頹廢、墮落、虛度生命、浪費生命以及虛偽的人,約翰在一次次遊戲會考察的就是在死亡逼近的那一刻,他們對生的追求。除了阿曼達和高登醫生,沒有人遵守,也就沒有人能倖存。後

來阿曼達違反了規則,也就自己選擇了死亡。

第二方面:從影片中的幾個人物來分析。

影片中約翰為需要改造的對象精心設置了一個又一個的遊戲,逼迫遊戲者做出生與死的選擇。這些選擇往往需要遊戲者遵守規則才能換來生命的權利。那麼我們來看看到底遊戲者被逼迫做出怎樣的選擇,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樣的選擇又反應了何種人性的面貌呢?

首先,第一部的主角高登醫生,他因為對妻子不忠而成為了約翰的改造對象。他本有一個美麗體貼的妻子和可愛活潑的女兒,但是他不知珍惜,仍然走上了出軌的道路。他選擇了年輕的實習醫生而對身邊的妻子置若罔聞。可以説高登醫生是七宗罪裏面“lust”——色慾的代表。高登醫生的本性並沒有達到絕對的惡,在被逼無奈,以妻女為要挾的情況下他也並沒有想要奪去亞當的性命,從這點可以看出,高登醫生是以良心為底線的。在遊戲的最後,他為了妻女截斷了自己的腳,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是達到了約翰的想要達到的效果——教導其懂得珍惜其所擁有的。

其次,第一部中的配角,第二部的主角之一阿曼達,因為無法戒除毒癮被約翰設計進入遊戲。在這一次的遊戲中,約翰讓阿曼達以殺死另外一個無辜的人為代價,換取自己的生命。到底人會不會為了求得生存而去傷害另外的人,高登醫生選擇了“不”,而在阿曼達這裏又給出了另外一種可能的選擇。作為一名癮君子,阿曼達的生活可以説是十分墮落與黑暗的,她嘗試戒毒多次而不能,可見其對生命的踐踏與不珍惜。作為唯一一個從這個遊戲成功逃脱的人,阿曼達繼承了約翰的意志——將生命的繼續視為第一要務,為達到這個目的,不管是他人還是自己的一部分都可以被無條件的犧牲(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於是她毫無猶疑地結束了那個可憐人的生命,獲得了她所謂的“重生”——“大多數人活着都不知道心存感激。但是你不會了,永遠都不會了。”這是約翰對阿曼達通過遊戲後説的一段話,也可以説是約翰犯罪動機的最好表達 ,即用特殊手段教導別人珍惜生命的價值。

第三個角色是第一部裏面的黑人警察:泰普。泰普與他的助手刑是電影裏面的兩個正面角色,他們勇敢並且機智,從細小的線索裏面發現了殺人狂的蹤跡。在殺人狂的老巢,泰普必須做出一個選擇——是拯救人質還是抓住嫌疑犯呢?在這個時候,泰普明顯猶豫了。是出於保護公民生命安全,亦或是立功的目的?總

之在邢的強烈要求下,泰普最後還是將人質的安全置於追捕嫌疑犯之後。我們也許不能批評他什麼,可是他的確曾經那麼的接近兇手,可以去阻止許多生命的消逝,最後都敗給了他的衝動與無謀。

所以從這幾個角色分析來看約翰是想要教育人們珍惜生命、愛惜生命。 第三方面:從幾段約翰對遊戲者説的話中分析。

第一段:“從現在開始,你們要懂得"集體利益"這個概念. 平日裏那套可憐的道德觀指引你們想方設法牟取暴利.今天會好好考驗你們這種庸俗的價值觀.聽好了,五人要齊心協力.五指捏成一團,為了生存完成這個共同目標。

第二段:“這款遊戲設計初衷是考驗你們能否橋接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缺口。”

第三段:“經過這趟探索與希望之旅。你們應該懂得“二人同心,其力斷金”的道理了。”

第四段:“我從來不殺遊戲者,反而給他們生存機會。你冒充正義,在衡量他們生命價值的同時,卻沒有給予他們存活的機會。”

第五段:“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機會!殺人令人噁心!我這有更好、更有效的解決辦法。現在知道我們之間的不同了吧,我的遊戲裏,只要遊戲者遵守規則,就有機會過關。”

五段話中約翰提到了“集體利益”、“信任”、“合作”等人性當中非常重要的東西,他讓遊戲者在遊戲中去真正地體驗和發揚人性中應有的那部分善的東西。約翰是用生死遊戲讓遊戲者審視自己的人生,讓他們認清自己人性中的弱點,通過與死的掙扎來換來乾淨的靈魂。

第四方面:從阿曼達的結局來分析。

約翰最後對阿曼達説,“這是對你的考驗,你的遊戲。我讓你加入電鋸門,我選擇了你,讓你繼承我畢生的事業。但你沒有,我鄙視殺人犯,但你根本沒有考驗他人求生的意志,相反你奪走了他們唯一的機會。”約翰意圖把阿曼達培養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阿曼達設計的遊戲中,經常使受害人完全沒有安全脱離的機會,換句話説就是根本沒有“認識生命可貴”的機會。約翰死前最後的遊戲名義上在測試他人,實際上卻是讓阿曼達接班的最後考驗。阿曼達受到霍夫曼警官的威脅,違背了約翰定下的規則,最終死亡。所以,約翰在遊戲中並沒有想要殺人,只是遊戲者不遵守他設定的遊戲規則,從而死亡。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都

在跨越人性和道德的底線,只是當時關於道德和人性並沒有一個“規則”可以強制人們去遵循。於是,約翰在遊戲中設定這樣的規則,不遵守就得走向死亡。

因此從上面的分析得知約翰實施殘忍遊戲的目的是讓遊戲者珍惜生命。那麼為什麼他要採取這麼過激甚至沒有人性的手段呢?其中約翰的妻子吉爾起着很關鍵的作用。吉爾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她通過較為温和的方式來治療吸毒人員,其中就包括阿曼達。但儘管吉爾懷着非常良好的目的和希望,做出種種努力,但是吸毒人員還是反覆地吸毒,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後來,約翰與吉爾對珍惜生命的看法越來越分歧,甚至於產生了很強烈的對立,這也是吉爾並沒有加入電鋸門的原因。吉爾採取温和方式的失敗使約翰堅定了採取過激手段的決心。就結果而言,在約翰測試了阿曼達之後,阿曼達確實沒有再吸毒了,因此他覺得這種方式是對的,約翰也就繼續了他的生死遊戲。

最後我們從約翰的人格特徵來總結我們對影片的看法。我們認為約翰是偏激的理想主義者和霸道的“神”。約翰選取的遊戲者或者是不懂得感激活着的,或者是在道德底線徘徊的,如吸毒者,罪犯等等。約翰要消除或者説挽救社會上的這些人,説明他頭腦中是有一個和諧的理想國的藍圖的。在這個理想國裏,絕不容許這類人的出現,而現實中,他的周圍充滿了這些有污點的人。於是,為了消除這些偉大藍圖上的污點,朝着理想中的完美世界靠近,他的頭腦中誕生了這個極端的想法:死亡遊戲。因此説他是偏激的理想主義者。説他是霸道的神,是因為他強悍的智商,以及強悍的家底。從死亡遊戲的設計到遊戲過程的把握,約翰的高智商顯露無疑,而從遊戲中使用的道具來看,約翰的家底可見一番,試想要開發並製造這麼多的機關道具是需要不菲的資金投入的。這些都是約翰霸道的基礎。遊戲者無一例外都是被通過暴力或者人身侵害抓來的,約翰是絕對的強勢,毫無商量可言。“規則由我來制定,人由我來選,時間場地我來設定,因為我才是拯救靈魂拯救生命的神”這便是約翰潛意識中的想法。他自認為這些感悟是那些“污點人”所缺乏所需要體會的,而他理所當然要擔當起拯救這些人的職責,於是他便成了一位拯救世人的霸道的“神”。

綜合約翰的這些特徵,我們發現約翰其實是極具人格魅力的。他的動機和願望是好的,即教導人們珍惜生命,但它所採取的形式是不對的。他想要拯救徘徊在道德底線的人,可他採取的手段卻跨越了道德的底線。

第五篇:安德的遊戲好看觀後感

安德的遊戲好看觀後感

星期三晚上晚自習的時候我校組織學生在教學樓前看露天電影,電影名字是《安德的遊戲》。

這是一部科幻片,奧森·斯科特·卡的作品。故事發生在未來,當時地球已經兩次遭遇過蟲族的進攻,國際艦隊認為必須在世界各地尋找天資聰穎的孩童,並在孩童身上裝上監視器,在達到他們所認為合格的條件下將他們送往國際艦隊訓練。安德的哥哥太暴力,姐姐太慈悲,都不適合做星際艦隊的指揮官,雖然智力方面沒問題。而安德就剛剛好,有同情心,不欺負人,還很會揣摩敵人的思想,然後安德就被選上了,接受了魔鬼訓練。

在戰鬥學校裏,安德不但要學習在由學生組成的軍隊裏進行模擬戰鬥,同時也要面對其他學生的妒忌、陷害以及各種其他爾虞我詐的行為。因為他在戰略和領導力上的不世天才,也因為他的教師希望嚴格地測試他,他在戰鬥學校的進階速度比其他學生要快得多。

也就因為安德才使人類在與蟲族的戰鬥中佔領先機,並得到存活的希望。

這部片子特效做的特別棒,讓我們看了都不禁譁然,情節內容也很吸引人。壯觀的場面令我們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