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03K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一

今天,老師帶我們看了一部文學電影——《長安三萬裏》。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偉大詩人的身世,以及盛唐時期到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巨大變化。盛唐時期,唐朝一片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但安史之亂後,戰火紛飛,整個長安城陷入一片混亂……

這部電影給我感觸很深。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李白醉酒後,詩興大發,作詩《將近酒》時的想象。想象他和好友一起乘着白鶴,飛入星河,飛入詩詞的天地,盡情飲酒作詩,感受詩詞的浪漫。

最讓我難過的。是高適因為自卑而有些口吃,讀書也不是很成功,不像李白那樣才華橫溢。但他還有武藝在身,怎料在岐王府為玉真公主表演武藝時,卻被公主嫌棄,被他人嘲笑,就在這時他意識到自己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但他從不放棄,最後成了有名的大將軍,率領軍隊打敗敵人。

這部電影絕不僅僅為我們展示了唐朝興衰的畫卷,還讓我瞭解到了“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聖”杜甫的光輝一生。這真是一部有意義而且有價值的電影。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二

7月8日,《長安三萬裏》電影上映了,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一路上我都很期待,因為我想一睹那些唐代文人墨客的風采,想看看是怎麼樣的李白才能寫出那麼多優美的詩歌、詞曲。

電影主要是講高適回憶他跟李白的種種往事,性格迥異的高適和李白從青年時偶然相識,之後的十年,乃至一生都算是知己了。影片中提到的詩人有很多,如王維、王昌齡、杜甫、孟浩然等等。影片的接近尾聲的時候主要是講高適借用李白教他“相撲”時候的戰術,以假亂真誘騙吐蕃大軍,來了個“甕中捉鼈”,最後吐蕃大軍全軍覆滅,守住了長安。

高適卻沒有貪戀權貴,把戰功讓給了接替他的`下一任將軍。這種高風亮節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李白的性格屬於那種瀟灑不羈的,我很羨慕他的才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出優美的佳句。影片中提到他的詩有很多,比如《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等等。我最喜歡的是《將進酒》裏面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以後我要好好的品味每一首古詩,認真仔細的體會每首詩的意思,多多瞭解詩人當時寫詩的心境。希望我也能像他們一樣能寫出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三

看完《長安三萬裏》,我仍然被其故事內容和精美的畫面所震撼。

故事以高適棄守雲山城為開端,通過老年高適對李白的回憶,壯美的大唐盛景和高適、李白、杜甫等詩人們的深厚情誼緩緩出現在觀眾面前,最後畫面一轉,演出高適利用計謀巧妙奪回雲山城的故事。

整個故事體現出了詩人們的豪情壯志以及唐詩流轉千年的。經典魅力,通過對高適一生經歷的描述,我更加了解了高適是個什麼樣的人。原先只是停留在他是詩人的層面,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邊塞詩人中的“邊塞”的重量。他胸懷國家,抱負遠大,一生都在追求保衞國家的機會,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有為國貢獻的理想,並不懈努力。萬萬不可玩物喪志,沉迷外物,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四

你或許以為唐詩只是一個符號、一道試題、一個虛無縹緲的歷史,然而,對於那個時代,唐詩卻是一段人生、一份情誼、一顆赤誠的報國之心。——題記

唐詩是千年時光構建的家園,詩中有奇幻美景的瑰麗,有偶遇知音的欣喜,有功名不就的悲涼,有出世入世的無常……我們在唐詩的滋養中長大,從牙牙學語到志學之年,從中年滄桑到耄耋老人,無不能從唐詩中找到獨屬於自己的一份情感寄託,唐詩內涵之博大藴含情感之豐富猶見一斑。因此,當電影《長安三萬裏》的百度簡介呈現眼前,唐朝巨星高適、李白、杜甫躍然眼前時,我便產生了深切的慾望——帶着孩子一起走進這段歷史。

安史之亂爆發數年之後,吐蕃大軍攻打西南,大唐節度使高適棄雲山城,退居瀘水關,長安城岌岌可危,持節監軍程公公到來,與高適的一番對話,拉開了劇情的大幕。兩條線索貫穿其中,一條是三時辰等待軍機,一條是數十年知己往事。電影長達167分鐘,從高適的視角還原了李白的一生,畫面時而唯美動人,時而兵刃相見,雖為動畫,但高科技的創作,絲毫不影響人們的代入感。以下盤點印象最深的兩點:

是詩亦是人生

李白在詩歌創作方面無疑是天賦之才,隨口一句便人人傳頌、千古流傳,然而他的人生之路卻坎坷流離。《唐六典》規定:邢家質子,工商殊類不預。也就是説,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嚴禁參加科舉考試的。李白恰好是商人之子,祖上還因罪被流放西域,要想為官只能通過“干謁”(自薦),加之李白自身的性格,這便註定了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

影片在高適敍述的歷歷往事中,還原了李白投奔無門的窮困潦倒、入贅許家的矛盾彷徨、供奉長安的詩酒繁華、無奈入道的艱辛窘迫、流放夜郎大赦天下的狂喜等人生重要階段。然而,人生起起伏伏,李白灑脱的言行、狂放的性格似乎從來不曾改變,無論是好友吳指南去世時“泣盡而繼之以血”的悲慼,還是入仕長安時“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美酒佳人,亦或是流放夜郎大赦時行船上“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狂喜,李白的不羈與浪漫會讓人忘卻他的悲、他的愁、他的恨。

高適則現實的多,小時不愛詩文,每每讀書,書上的字都如蝌蚪般飛舞,讓高適頭暈眼花,他也從來不喜歡李白那歌舞昇平的生活,於繁華之中默默離開,回鄉躬耕苦讀,遊於燕趙時以飽含悲痛之情寫下《薊門五首》,後到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中掌書記。影片最後令人稱奇的是高適以退為進、誘敵深入的戰略,為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奠定基礎,使得高適成為唐代詩人中功業最為卓著之人。影片最後,高適怡情山水,再次吟出李白的“仰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長安如夢裏,何日是歸期”,聊發“長安吶,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會在”的感慨,詩再次與個人的世事沉浮、山河大地的命脈相連。

絕好的唐詩情境化教學

課堂上學唐詩,時代背景介紹得再詳細,對於歷史知識不夠豐富的學生都只是一個環節、一個知識點,很難體會到詩人的心境,然而當電影將歷史還原成一段人生故事,唐詩成了人生的一種感慨,詩的內涵和意境便成了水到渠成的自然。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將進酒》的演繹。李白入朝又被賜金放還,雲遊祖國山河後,人生最快意之事莫過於和三五知己舉杯暢飲。影片的奇幻場面、李白的浪漫主義此時達到高潮。隨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句的吟出,李白帶眾人乘仙鶴凌空而起,飛躍千仞瀑布,直登神仙宮闕。水波滔天、光影熠熠,鶴翔雲天、鯨躍半空,場面之闊大,詩詞之鏗鏘,奇與幻,醉與醒,酒與月,夢與仙,遙遙兩相應。有人到暮年掩藏不住的悲涼,有幾十年天各一方的惆悵,有大廈將傾的危險與無奈。這是李白詩詞的巔峯,亦是電影意境之美的巔峯。誰又能説,這不是一場詩詞的情景化教學呢?

除此,影片雲集唐代詩人大咖:賀知章、杜甫、王維、孟浩然、王昌齡、岑參等詩人時時可遇,讓觀影之人,乃至少年兒童不由得背出他們的三兩名句,即便穿越回唐朝,我們也一定是他們的超級粉絲。

萬里追光之美,千年風華猶在。《長安三萬裏》無疑是美的演繹,畫風之美、詩詞之美、情誼之美、雙線穿插的敍事之美,個人以為很贊、很值得推薦。但前提是孩子不能太小,對唐詩還得有一定的熱愛度,否則,影院中進進出出、坐立難耐的亦是尋常。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五

《長安三萬裏》的火爆,正如這個夏天的酷熱。

起初聽説是一部動漫片,誤以為那是小孩子看的,差點還錯過了。當我含淚從電影院的座位上站起,朋友驚訝於我的情緒。我説,是因為震撼,也是因為盛唐的精神。

這部影片無疑是追光公司所打造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大創意、大製作和大手筆。我甚至覺得,幸好影片採取了現代動漫製作的獨特方式,才能如此最大限度地還原出李白、高適等大唐人物的精神寫意性,才能如此最大可能地凸顯出大開大合的大唐審美,才會如此最大程度地綻放出那個時代的精神詩意,才能如此在歷史存在與藝術想象之間打開“三萬裏”心靈對話的通衢,才能如此照亮那幽微的人性與宏闊的時代。

大唐是一段恢弘的歷史書寫,一個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的故事。那個時代的影像、聲音與氣息,而今大多存留於平仄起伏的詩行裏。是的,詩人是大唐的代言者,他們的歌哭就是那個時代的歌哭。

然而,編劇並沒有陷入浩如煙海的詩句之中不能自拔,也沒有糾纏於歷史書寫的線索與框架中不能跳脱,而是別出心裁、獨闢蹊徑,他掠其形而寫其神,從大唐精神的凸顯出發,以李白與高適的至交深情為線索,不斷重回歷史現場,聚焦特定時空和人物細節。如是,他巧妙地將人們業已熟知的大唐標籤、大唐碎片以及從唐朝的詩或詩的唐朝那裏獲取的浮光掠影,全然喚醒,又豁然打通。就觀眾來説,與其説我們感動於李白與高適的情誼,莫如説感動於那個時代精神的飽滿和強旺。電影正是憑藉那些誇張、變形、唯美的動漫方式,酣暢淋漓地再現出早已消失遙深卻又分明還在我們心底的盛唐精神。

影片中,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王昌齡、常建;哥舒翰、郭子儀;玉真公主、吳道子、岺夫子、丹丘生……詩人與將軍、文韜與武略,江南與塞北,紅塵與仙道,一個個都從他們共同的時代走來,恍如風雲際會。

每個人都挾帶着那個時代的精神基因。

每個人物,都熟悉而陌生。而編劇以一語傳神、大道至簡的功力,以浮雕般的。藝術細節,再現出他們各自的態度與風神。

儘管人物塑造存在着主次詳略的不同,但所有人物所透露的精神卻有共同的指向,那就生命意志的奔放、青春勃發的率性,有各美其美個性張揚。

那是兼容幷蓄的時代大美。

在動漫渲染的佈景下,我們感動於暮春揚州的煙花,感慨於邊塞白雪的。凜冽,感歎於詩酒明月的千秋掛懷,知己兄弟的萬里重逢,又感佩那千金一諾、惺惺相惜的詩人至情……

一句話,我們感動於那個充盈着力量和氣勢,大寫着個性與尊嚴,流淌着才華與智慧的盛大時代。

然而,“盛大”在這裏絕不是一個空洞的所指,更不是所謂“正能量”。藝術的可貴在於,“盛大”不只是繁華,而是繁華與它背後的蒼涼。因此,電影裏始終存在着盛大時代下生命的不堪與隱痛。無論是科舉失敗,還是功業未成,抑或是人生虛幻、意義危機,它們都在傳遞出強大而動人心絃的力量。

那是生命的多樣與時代的真實。

得道與建功,享樂與價值,人生進取與生命逍遙,少年與垂暮,始終呈現着巨大的生命張力。

這,才是讓我們看清生命本然,又叫我們潸然落淚的藝術張力。

我的腦海裏印着揚州的落英、流水、小舟與春夜的歌舞,印着胡姬酒店一夜狂歡,印着李白於月下的《將進酒》及詩意的魔幻造境,印着裴十二的劍法、高適的槍法、張旭的癲狂、吳道子的高喊狂呼……那都是曾活在人間真正的“人”的聲息,那是真實的心靈,可以穿過千百年朝我們奔赴而來的“人”的消息。

人與時代,永遠都悲欣交集。我想,值此後疫情時代,大唐的時代精神帶來的或許不只是集體的療愈,更是對一種精神盛大的祈願吧。

活在人間的最高價值是什麼?是活成一個“人”,如李白,如高適,如大唐三萬裏。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六

以前上學的時候,我對高適的瞭解很少,對李白的瞭解比較多,總覺得他是一個肆意灑脱的詩仙,李白的《將進酒》我最喜歡,今天看了長安三萬裏讓我感觸很多,唐朝的這些詩人瘋狂飲酒他們鬱郁不得志而鬱鬱寡歡,我想他們真的是愛喝酒嗎?只能説他們在借酒消愁,讓我感覺他們喝酒中帶有一絲淒涼,長安真的富貴迷人眼。

李白肆意灑脱,高適和他性格恰恰相反。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天下捷徑豈是為寒門所開。今天讓我對高適有了不同的見解。唐朝的偉大詩人尚且如此,何況是才華不比詩人的`.我。

今天的電影時間真的很長,我卻有了不一樣的收穫,無論如何都抵不過那一句,輕舟已過萬重山。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七

長安,一個看到,聽到,讀到都會心顫的詞語。長安,長安,是大唐之心,是文化之都,一個關於長安的故事在這裏展開。

他叫李白,他叫高適,他叫杜甫,他叫王維,他叫王昌齡,他叫孟浩然……一個個家喻户曉的繁星在盛世相遇,書寫了他們的獨特篇章。

如那李白,謫仙人,天真爛漫者,政治上單純,思想上活躍,生活上不拘小節。他的人生“得意須盡歡”,有錢時揮金如土,落魄了自我開解,再得勢便忘了傷疤,人世間的痛彷彿不會給他留下很深的裂痕。他大大咧咧,灑脱浪漫,在人生的路上東奔西突,不改赤子之心。

如那高適,笨拙而真誠,電影真的讓我看到了一個立體別樣的高適,以前我對高適的認知無非是邊塞詩人,寫下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和“將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這些名句。可在電影中,我看到高適的堅持和 真誠,從小笨拙,卻始終懷抱家國,高家的榮耀是他的。一大動力,最終他真的做到了,所謂“唐代詩中人功名最卓著者”,封疆大吏,渤海縣侯,可謂光耀門楣。

電影以詩串起,主線彷彿是講了一部李白傳和高適傳,畫面精彩,古詩回憶殺,尤其是李白誦《將進酒》的那段,想象力超絕,駕着白鶴,乘着星光,在金色大殿,與古今聖賢對飲,彷彿真的要“同銷萬古愁”了一般。

電影中不經意出現的一些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的也可見其用意,裴十二身為得裴家劍法真傳者,卻因是一介女子,報國無門;士農工商的階級差異;世家大族的壟斷與“蘿蔔坑”等等。

“這終南捷徑,卻不為寒門所開。”

寒門若想跨越階級,必付出超常努力,機遇甚至也是必不可少的,若無機遇,可能終其一生都鬱郁,可若是因可能無機遇而不努力,則必定平庸而非平凡。機遇是上限,努力是下限,通過奮鬥,終能走出屬於自己的終南大道。

“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

長安是大唐的長安,是世界的長安,更是每一個嚮往長安的之人的長安。長安不僅僅是一個地名,一個城市,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理念的象徵,長安,長長久久,安安寧寧;長安,多麼美麗的字眼,多麼令人嚮往的時空。能夠長安,是每一個現世人的追求,是大同社會的體現之一。惟願長安,惟願大同。

“詩在,書在,長安便在。”

是詩書,是每一個在長安留下的痕跡,塑造了今日之長安,哪怕那個長安已不在現世,可那個長安卻一直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中,那是一個時代的閃耀,屬於詩的時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販夫走卒,詩從未如此繁榮。那一首首詩篇,讓長安的光芒變得愈發閃耀和永恆。

這部電影固然有瑕疵,故事相對浮誇和流水,但在這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裏,拋棄現實的一地雞毛,跟隨古人慢慢地體會一下久未拾起的古詩,也挺不錯。

畢竟,人活着,總要有點念想,有點浪漫吧!即使不能如李白那般灑脱,也可以在忙碌時看看星光,看看月亮,看看藍天,看看白雲,看看腳邊的草,看看盛開的花,看看每一個可愛而用力生活的鮮活個體。這才是三萬里長安所帶給我們的慰藉,這才是我們平凡生活中的一抹又一抹亮色!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八

這一部電影的開頭是高中丞在城上殺敵,接着程公公來詢問高適和李白的`友誼。青年的高適為得功名便遠赴長安城。在途中,便遇到了去揚州的李白。李白誤把高適當作“小偷”,兩人這才相互結識。隨後兩人共同待在一起幾年,他們一起喝酒,李白還叫高適教他槍法,而他指導高適學習相撲。離別時他們約定一年後在揚州會面。

當高適再與他見面時,李白卻似乎並不知道,但熱情接待了他。這兩個人一個瀟灑帥氣,另一個可以説是沉着冷靜,性格完全不同,卻相處得很好。影片最後,當給程公公講述完時,吐蕃大軍趕來,他們聯手攻破了吐蕃大軍。

安史之亂後,李白被釋放。看完整部影片,我最記憶猶新的是高適最後説的一句話:“只要長安的書在、詩在,長安就在。”

這部電影中主人公高適讓我明白:生活中有不盡的困難,只要努力而為,就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