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長安三萬裏》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1W

電影《長安三萬裏》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影《長安三萬裏》觀後感 篇一

首先要説的是,一定去看,但,就是看,不要跟着電影背詩,就安安靜靜的,夢迴唐朝!

我歷史太不好了,印象中的李白好像總是風流瀟灑遊歷四方廣交朋友肆意享受着如神仙般的日子,直到看完這電影外加米果同學的註解,才知道,原來大唐是那般的大唐,李白是那般的李白,所以下面這九圖,沒有選什麼絢爛的畫面,而是摘選了電影中出現人物羣像,淺聊一下我的觀後感!

首先,用高適串聯整場電影,我的感覺並不強烈,雙男主之一的高適畫面極多,對我卻是份量感蠻低的一個存在,他的出現,在我理解更像是李白相反的鏡像,好學,堅持,傳統的他從李白身上汲取了很多能量並貫穿他的人生始終,歷史待考但這大抵是電影想表達的感覺。李白的身邊則從不缺朋友,所以對高適幾番的怠慢,灑脱的李白是不會有什麼愧疚感的,一個超正統,一個頗不羈,這種反差感會讓人思考,哪個才是人生的正確答案。

每一朝每一代的歷史背景雖不盡相同,但人性的原始感是相同的,獲得認同,成就事業,獲取功名,留名青史,還是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但階級跨越從來都是橫亙其間的一大難題,即使像李白杜甫這樣才華橫溢的人物,也無法改變當下的意識形態和歷史滾動的車輪,也許鮮有個例,但絕對鳳毛麟角,對於普世大眾,沒有任何參考價值。千軍萬馬搶過獨木橋,整個社會奔赴同一種價值觀,讓胸懷高遠意氣風發的李白認了慫,讓開朗活潑憧憬美好的杜甫抑了鬱,無奈之下,苦中作樂,是一出出可悲的命運演繹,而當下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不也正是如此一般,電影的。高潮當屬李白高聲吟誦《將進酒》那段,看得我也唏噓不止,那一幕幕飛天神闕,大鵬巨鯤,都是醉酒中他們腦海裏憧憬的神界幻象,極樂淨土。古人鬱悶了尚可以相聚飲酒作詩,潦倒了互相寄宿解困,再不濟卸甲歸田隱居山林,從此遠離世事喧囂紛擾,自給自足,修身齊家。可現在的我們呢,去無可去之處,只能捲去又捲來,終日往復循環。

長安三萬裏,描寫更多的還是社會和人生現實的歷史映射,絕不僅僅是一部頌揚唐詩的文學娛樂片,所以我不樂見集體跟着銀幕誦讀什麼牀前明月光和千里江陵一日還,希望大家能從更深一些的視角去感悟電影所傳達的用意。電影中的每一個配角也都被結合歷史儘量真實的還原了出來,比如瘋瘋癲癲的張旭,靦靦腆腆的王維,喬裝打扮的“裴公子”,愛才善舉的玉真公主,衞忠衞國的哥舒翰,甚至黃鶴樓裏的店小二和高適身邊的小書童,都演繹出了專屬於自己的個性與風格。

長安三萬裏還像一部旅行大片兒,麼麼剛從歌舞昇平繁花似錦的揚州回來,也到了李白口中的二十四橋和折花拾香的大明寺,如長安(西安),鬆州(阿壩松潘),江夏(武漢),重慶(三峽),潼關,夜郎,宣城,濟南,成都等地,也都有幸跟隨着李白詩歌的腳步,一一打卡過了,這些與李白的生平有着千絲萬縷關聯的地方,正是我們祖國大美的河山畫卷。片尾字幕也將這一卷長畫展開,用全國不同的方言誦讀全唐詩的華美詩卷,詩歌裏的風景和人生無疑是精彩的,詩在,書在,長安就在!

電影《長安三萬裏》觀後感 篇二

昨天,媽媽帶我、妹妹和姐姐一起觀看了《長安三萬裏》這部電影。看完這部電影,令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李白那爽朗乾淨的笑。

青年時,他和高適有了一次偶然的相遇。當時高適正在吃乾糧,突然有兩個人騎着馬從身後衝了過去,把高適的乾糧撞到了地上,高適正準備撿乾糧,不料身後追來了一個少年,竟説他是賊,偷了自己的馬和錢財。高適趕緊為自己辯解,那個青年知道真相後,繼續追趕,高適也跟了上去,看見那個青年和另外兩個人打了起來,三下五除二除掉了一個,還有一個,他正準備刺殺那個青年,在千鈞一髮之際,高適把自己的長槍一扔,射中了,救了青年一命。

青年很感激,互相介紹後才知首那個青年正是李白。李白讓高適一起去城裏找一個朋友求取功名,沒想到李白的朋友閉門不見,氣得李白把劍拔了出來,一邊亂舞,一邊憤憤地説:“有眼無珠,有眼無珠。”嚇得眾人紛紛跑開。李白舞了一會兒,就把劍放回劍柄裏,居然仰天長笑了起來。這一笑,我聽出了李白麪對困境時的瀟灑與樂現,也聽出了他對世道的無奈和對自己懷才不遇的自嘲。

壯年時,李白被玉真公主舉薦進入了翰林書院,他寫信邀請高適去長安。次日高話便應邀來到長安,李白正和岑參、張旭等幾位詩人飲酒對詩。大家都打趣道:“謫仙人,您何不上去作一曲?”於是,李白便拿着琵琶走上木板,一邊彈,一邊唱,唱完又哈哈大笑起來。這一笑我聽出了李白瀟灑脱俗、放浪不羈的背後是一首首隨性而來的名詩佳作。

暮年時,永王三顧茅廬請李白參加永王幕府。李白被永王的。誠心誠意打動了,為永王寫了11首詩,不經意間成了反賊,高適暗地裏讓郭子儀救了李白。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李白最終被流夜郎。就在去夜郎的途中,皇帝大赦天下,李白重獲自由,開懷大笑,不禁吟誦道:“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一笑,我聽出了李白重獲自由的愉悦輕鬆!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李白是個豪放派詩人,他寫的詩總是豪邁激昂。看了這部電影,李白那瀟灑脱俗、放浪不羈的形象更加深入我心,那樂觀自信、爽朗乾淨的笑,終是讓人難忘啊!

電影《長安三萬裏》觀後感 篇三

今天王老師帶我們去看了電影《長安三萬裏》,非常感動。我想寫一篇觀後感,保留、紀念。

這是一篇關於高適的電影,他把他和李白青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度過的時光都演了出來,一絲不漏!

775年,安史之亂正式爆發,主要由於安祿山以三鎮節度使和御史大夫的身份叛變,帶着其他叛國的。人建立了燕國,高適他沒想到安祿山居然是這種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幾年後,李白投靠了永軍,高適很生氣,就想問一問李白是怎麼想的?忽然一陣腳步聲傳進了高適的耳朵,一個穿着白衣服的人被推了進來,喲,這不是李白嗎?高適的書童走上前,拉開窗簾高聲問道:“你看看,江夏都被毀滅成什麼了?你還敢回來,太無恥了吧!”説完,李白就被關進了監獄,想出也出不來了。

之後,敵人又來打仗,唐軍奮力反抗,可是等來的卻是快要全軍覆沒的景象,士兵們累得連氣都不想出了,可是敵人可不管這些,繼續騷擾唐。高適見了這些,忍無可忍,用了李白曾經交給他的'辦法,偽裝到自己都認為是真的地步,帶着程公公把他以前放棄堅守的一座城奪了回來,取得勝利!

這就是我最喜歡,最感動的地方,我懂得了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內涵,知道了永不放棄,一直努力,就可能反敗為勝,取得最後的勝利。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四

昨兒和崽一起去看了《長安三萬裏》。假期嘛,動畫片是一定會安排上的。不只是因為帶娃避暑好選擇,更多的是現在的國漫,越來越好看了,自己也挺喜歡。

每次看完電影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可總是不習慣提筆,或許內心依然覺得逃避寫個觀後感是對上學時期的小叛逆,內心會舒坦吧。直到前陣子看書,葛先生説提筆即可。確實,人的記憶總是有限的,而每個時期的視角也有不同。不斷反思,才能成長。一面是為我,一面也是為娃吧!

整個觀影過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高適的那份孤獨。所以,觀影結束的朋友圈記錄,就一個體驗:“身處繁華,有一種孤獨誰懂”。這是入戲。那齣戲呢?這份孤獨,其實也不需要別人的感同身受。

憨厚正直且有點口吃的高適,第一次去長安,路上偶遇李白。兩個青年的性格區別就刻畫得特別明顯。一個循規蹈矩,一個放蕩不羈。整個劇貫穿下來,性格迥異的兩個人之所以能成為摯友,我覺得是因為高適的。淳樸認真。

第一次分別,各有各的計劃和打算。一年之約,高適的認真對上李白的“失憶”,如果換一個人換一種思維,可能會是:他竟然不記得了,他瞧不起我;或者是:我這麼上心,他沒把我們的約定放心上,他不重視我們的友誼;又或者是:他們這麼灑脱熱鬧,我融不進去,我們不一樣……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然而,因為是高適,他把孤獨換作了成長!他不怨天怨地,不怨自己怨他人,融不進去便不強求。看得見,有失落,但內心又十分清晰,才有了接下來的十年之約。

十年之約,又是一次認真對“失憶”。不論對方如何,他只做好自己這個朋友可以做的事,能做的事。

每一次分別,都是一次困難成長的開始。每一次相聚,又都是一次內心掙扎的蜕變。他的執着,他的堅韌,他的隱忍…只因為他的內心有個一直不滅的燈塔。

高適有一種孤獨,是平凡渺小的無力,是有志不得發的無奈。但其實,這種孤獨是催化劑。唯有伴着這樣的孤獨,不斷的成長,才可以在需要時,抓住機會。

不是每一隻蛹都會破繭成蝶,華麗蜕變。但每一隻蛹都有選擇蜕變的機會。成為耀眼的明珠固然讓人心潮澎湃,但其實,做好普通平凡本真,也是一樣的偉大!

長安三萬裏電影觀後感 篇五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追光的動畫,也在一部部的追光動畫中見證了國漫的巨大進步。對於《長安三萬裏》,我期待了整整兩個月。今天看了下來,168分鐘,每一分鐘都是如此美麗和珍貴,心裏久久不能平靜。不愧是追光,不愧是國漫巔峯,感謝它不僅給了我視覺上的國風享受,還帶我穿越回到了唐朝,見證了高適和李白的一生。不知是作為語文老師的敏感,還是對文學歷史的熱愛,中間高潮部分讓我淚流不止,那些優美經典的唐詩總會穿越千年來到眼前,再次打開我的心扉。

浪漫的不只有愛情,還有一輩子的好朋友。

我們的人生能有幾個知己?在古代,車馬很遠,書信很長的年代,又是怎樣來維持友情?李白和高適在年少時相遇相伴了一段路,中間因為各自的志向紛紛道別。大鵬一日騰飛起,他們以詩為交。當李白隨性一句和高適相約揚州,高適卻銘記在心,如約而至,儘管那時李白已經小有名氣,身邊也有不少好友,但是他仍然不忘高適,把高適當作最好的朋友。當李白家中突變,顛沛流離,大病初癒後的第一時間,他第一個想見到的人卻是高適。當李白在長安名聲赫然時,仍不忘邀請高適來長安幫助他成就功名。人生譬如朝露轉瞬即逝,他們再次遇見時,李白早已落魄。高適卻不畏朝廷,解救了李白,安頓了李白夫人。他們的友情很短,短到陪伴彼此的時間只有那麼幾次。他們的友情很長,長到彼此銘記了一輩子,守護了一輩子。

《將進酒·君不見》,究竟是什麼打動了我?

《將進酒》在我的記憶中,還是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激憤伉儷的為我們誦讀。今日在見證了李白的一生後,再次誦讀《將進酒》,讓我彷彿身臨其境,置身其中,和李白一起站在黃河邊上,把酒飲歡,感歎人生世事變幻無窮。電影裏這一段可謂是經典、震撼,直擊我心,讓我淚流不止。

當李白在官場失意時,把酒飲歡。酒醉之時,與一行知己高適、杜甫、岑夫子、丹秋生駕鶴昇天,奔向九霄,星光作伴,好友相陪,這個畫面每一幀都是那麼美,美如仙境。我感歎文字的偉大力量,時過千年,經典的文學作品依然穿越時空,打動着我們。“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中央民族大學裴雯教授解讀到《將進酒》,正如追光電影所要表達的意思一樣,李白不只是豪情灑脱,也不是頹廢低迷,他是有着浩如煙海的'憂鬱和憤怒的情緒。戴建業老師解釋到,李白是伴隨高度的自信和徹底的自卑,無邊的歡樂和無盡的憂傷,摒棄富貴與獵取共鳴,曠達放縱與堅定執着,他給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充滿着力量!或許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有一首屬於自己的《將進酒》,儘管我們對待人生有着無盡的憂鬱和憤怒,但是我們總要往前走,總要去追求我們人生的意義。一起須盡歡吧,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都可以有專屬自己的長安夢,都可以綻放光彩。

電影雖然講述了唐朝的由盛而衰,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鮮明的人物色彩。李白、高適、杜甫、王維、李龜年、張旭、丹丘生等詩人,每個人物性格特點截然不同,但是他們都在那個時代綻放了自己的光彩,與詩消遣,與酒美談,成就了一篇篇名作,這無非是一場盛宴。我一直記得我的研究生導師告訴我的“differentisgood!”,是呀,“不同的”就是“好的”,何須去在乎你是否和別人一樣,專注做自己,你就是你自己,你也可以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長安三萬裏,正如唐朝的詩人一樣,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長安,這是我們的理想,是我們最嚮往的地方。三萬裏是我們追尋理想的距離,或許不止三萬裏,或許超過三萬裏,不管路途如何艱難,這是我們此生的追求!

觀看長安三萬裏觀後感 篇六

觀看了《長安三萬裏》之後,真是讓我深受震撼呀!

有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李白:701年-762年,與杜甫並稱“大李杜”。為人爽朗大方、喜交友,愛飲酒作詩。

有氣勢奔放的詩人——高適。高適:704年-765年,與岑參並稱“高岑”。氣勢奔放,奮發進取、蓬勃向上、雄健。

我最最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安祿山起兵造反,使唐朝發生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那時老百姓們真是趕驢的趕驢、逃跑的逃跑,黃鶴樓、王孫公子的府苑宅……都被夷為平地。

那時的高適便英勇地開始偷偷反擊,最後高適趁機把安祿的營帳團團圍住,先放一把大火將他們的帳篷點着了,又將一大堆雪從高處往下扔,而且還連同一棵棵又大又粗的樹幹一起滾下去,把安祿山的軍隊打得毫無反手之力。最後唐朝大獲全勝!

穿越千年的歷史,讓我好像看到了當時長安的繁華、黃鶴樓的高大、李白的灑脱,高適的英勇、王維的高冷……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電影已經結束了,但我的心中卻充滿了自豪、熱血以及感動。……真想回到大唐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