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馮志遠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37K

教師馮志遠觀後感【多篇】

電影《馮志遠》觀後感500字<二>篇一

電影《馮志遠》真實記錄了馮志遠老師四十二年如一日把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和畢生精力奉獻給了西部邊遠山區的孩子和他所執着熱愛的教育事業。在他雙目失明無法走上三尺講台之後,仍然堅持在學生們的攙扶下為學生授課直至患病癱瘓不能起身,卻仍惦記着自己的學生、自己的講台。馮志遠所教過的學生有一萬多人,可謂是桃李滿天下。但他對自己的生活卻沒有半點奢求,從來沒有為職級待遇向組織上伸過手,這種忠於教育事業,幾十年如一日愛生如子,執着追求的精神,令人震撼!

高爾基説:“誰愛學生,學生就愛他,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自覺,真誠、普遍、持久的愛,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和獻身精神的愛,是人世間的一種極具魅力的特殊之愛。“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對教師靈魂的真實寫照,“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老師就是這樣愛着自己的學生,對學生的關愛勝過對自己孩子的關愛。剝下愛的種子,才能萌發愛的嫩芽,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的呵護學生脆弱的心靈。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要熱愛學生。師愛是師德之魂,教育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

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從這位偉大的教育奉獻者身上學到什麼呢?

《馮志遠》觀後感 篇二

上週三,我和學生觀看了電影,被片中主人公那崇高的人格深深的折服,感動。我想,同樣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馮志遠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二年如一日,默默的為學生耕耘着……馮志遠,一位支教寧夏42載,傾心教化萬人而淡泊一生的師者,用對祖國、對事業、對學生的大愛,凝鑄成高尚的師魂,如一方堅而不脆、拙然如璞的賀蘭石,在歲月風沙的磨礪中,執著地守護着心中那片希望的綠洲。

在馮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教師的光榮,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學生,而自己真正又為學生做了什麼? 同馮老師相比,我們缺失的是真正的愛,是對所有孩子的愛。我們如果像馮老師那樣,多份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像馮老師那樣多一份對學生的。真愛,也許我們的學困生就會減少,我們的課堂就會妙趣橫生,我們的學生就會變得更加可愛。與馮老師相比,我們做的太少太少了,使我找到了自己今後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方向。雖不能像馮老師那樣,將畢生經歷投入到教學中,但會以極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最終能找到自己生命的真諦……

《馮志遠》觀後感 篇三

馮志遠老師從教四十餘年,但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執着的信念和博大的愛心播撒着教育的火種。他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詮釋着熱愛教育、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刻內涵。在馮老師身上,我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崗敬業,什麼才叫做恪盡職守,什麼才叫無私奉獻……

或許有人説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遠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兒,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陰灑在了大西北,與黃沙為伴,與貧窮為伍,生活孤孤單單。可是我覺得:或許馮老師就是為那片黃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價值在那裏得到了體現與昇華。古人説得好: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我自始至終沒有聽到馮老師的一句豪言壯語,但是,我卻分明通過聽失明後的馮老師給學生背誦《岳陽樓記》,明白了他的心跡: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馮老師那渾厚有力的背誦,配着悲愴悠遠的古箏曲,深深地激盪、震撼着我的心,一首蒼勁的《岳陽樓記》,抒盡了馮志遠的心胸寬廣與豪情萬丈!

由此我想,一位在教育事業中默默奉獻了四十二個春秋的可敬的老人,想起了許許多多像馮老師一樣獻身於教育的工作者們,正是如馮老師那樣的平凡而偉大者,才聚成了中華幾千年挺起的脊樑!而我無法不從這許許多多的中國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來中國人的那份堅忍、那份剛毅、那份大愛……正如馮老師,失去親情的付出,沒有索求的奉獻,才贏得了那麼多人的愛戴,才譜就了讓人感慨涕零的奉獻長歌。

《馮志遠》觀後感 篇四

“我要上學呢”,每當我想起影片中那個八歲小男孩張建華的這句話,電影《馮志遠》中的畫面便會浮現在我的腦海中,難忘沙海中年輕英俊滿腔熱誠的馮志遠邂逅小男孩的情景,難忘馮志遠曉之以理走訪學生家長的情景,更難忘馮老師離開鳴沙中學時學生手捧蠟燭與他依依惜別的情景。

我在上中學時也曾聽老師分析講解並熟背過《岳陽樓記》這篇散文,但給我震撼最大令我終身難忘的卻是影片中雙目失明的馮老師飽含激情的那場朗誦,那是怎樣的意境又是怎樣的情懷,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最好的詮釋,我會以別樣的情懷再讀《岳陽樓記》,感受“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懷---

當張建華在病牀前雙手緊握馮老師的手説出“老師,學生不孝”時,我的眼睛潮濕了,這句話飽含着學生對老師怎樣的熱愛和不忍啊!如果沒有馮老師,也許張建華的命運將會改寫,許多人的命運將會改寫。馮老師雖然離開了三尺講台,但他熱愛學生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將永遠鼓舞激勵我們所有的從教者!

電影觀後所感,以期與諸位同仁共勉之!

樑淑琴

《馮志遠》觀後感 篇五

電影《馮志遠》講述的是盲人教師馮志遠40餘載堅守講台的感人故事。馮志遠教師支教邊疆,捨棄妻子與兒子,隻身在外地教書。故事感人至深,在此,我想談一點我自己的感受。

馮老師拋家舍業,紮根邊疆,與黃沙為伴,與艱苦為伍,在一片浩瀚的黃沙上用自己一生的默默付出為自己學生的人生中開闢出了片片綠洲。古人云: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馮老師把邊疆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化成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了那一顆顆會發光的星星。《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只是范仲淹的內心呼喚,更是馮志遠老師人生的真實寫照與至高追求。當馮老師白髮坐在桌前,他是否還記得那個叫張建華的孩子“我要上學呢”的渴求,是否記得調動工作前夜孩子們含淚捧着的煤油燈,是否記得自己慷慨激昂地指揮同學們朗誦《海燕》……我想,在講台上的馮志遠老師是幸福的,和學生在一起的馮志遠老師的是幸福的。

但是,馮老師退休前也曾説到自己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家庭方面,馮志遠老師是極其不幸福的。可能會有人説,為了大愛,馮老師只能捨棄小愛;為了大家,馮老師只能捨棄小家。可是我認為,教師這個職業本來就是要帶給別人幸福,教會別人幸福。我們能要求所有的教師為了學生的人生幸福從而放棄自己全部的幸福與生活麼?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教師只有放棄了自己的幸福才配叫做好教師呢?

很多人將好教師定義為一心為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誠然這樣的教師確實擔得起“人民教師”這四個字,但他們在將自己完全為國家付出時,對自己的家人是不負責任的。而且,馮老師40餘載沒有家人的陪伴,少有感受家庭的温暖,直到退休之後仍舊不得妻兒理解,心中充滿愧疚。讓這樣鞠躬盡瘁,為國家教育事業奉獻

《馮志遠》觀後感 篇六

12月11日上午,學校組織我們去藝都電影院觀看電影——《馮志遠》。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1958年,年僅28歲的馮志遠來到了寧夏騰格里的中寧縣鳴沙中學教書。後來,他又被分配到了較遠的關帝中學。有一天,他在上語文課時突然間失明瞭,但他的心,仍舊被學生牽着。馮志遠以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精神堅持教書育人,直到70歲

那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不得不離開已經教了40多年的講台,住進了醫院。

看了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馮志遠的敬業精神的奉獻精神感動了。馮志遠把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寧夏的教育事業,獻給了西部的孩子們。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他愛教育事業,他更愛自己的學生,他為了教育事業,為了學生奉獻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默默地為學生耕耘着……

想想我們身邊的老師,不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嗎?例如我們的班主任——林老師。她為了學生苦口婆心,磨破嘴皮;她為了學生想方設法,操碎了心;她為了學生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後進生開小灶……一節語文課上,林老師聲道發炎講不出聲來,可她用粉筆寫,用手勢教,用可親的微笑示意,她上得那麼自如,那麼投入,我們的眼睛濕潤了,我們的教室出奇的安靜,因為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感動,充滿了對老師的愛。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讚頌嗎?

老師,謝謝您,您把青春奉獻給了孩子們,孩子們將努力學習,成為祖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