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偉大的愛國情《錢學森》精品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26K

偉大的愛國情《錢學森》精品觀後感【精品多篇】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一

《錢學森》這部電影讓我對錢學森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他是一個“寧可回祖國種蘋果”,也不願對祖國坐視不理的男人,他是一個甘為祖國犧牲一切的英雄。是的,他的人生是有價值的。

但是感動與欽佩之餘,我還在想什麼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標尺來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許多老師一直在強調我們要怎樣怎樣努力、怎樣怎樣奮鬥,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社會價值,諸如此類的話。不避諱的説一下,我從來都是很反感這樣的説教的。老師們所強調的社會價值到底是什麼,老師所説的不平庸到底是什麼,是為這個社會做了多少貢獻、還是在這個社會獲得了什麼樣的地位,或者是從這個社會撈了多少錢。一直以來,我都很討厭像俞敏洪這樣的人,在他們的眼中只有像他們那樣才能算是有價值,他説過"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

會的元素,每個角色都需要有人來扮演,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所以你無法評判別人的人生價值。如果每個人都想成為強者,那麼每個人都生活在無盡的競爭之中,這個社會需要有人來扮演弱者,也有人願意扮演弱者。

我這樣的觀點並不是説我有一個消極的思想,相反,我是一個有着積極生活態度的人,我追求的就是成為一棵草。雖然不能像樹一樣,人們遠遠的就能看到我,但是我不在乎,因為這不是我追求的,我喜歡的是草的淡然與寧靜。我喜歡那種平淡的,你也可以説是平庸的生活,但是我喜歡那樣。我沒有什麼很高的追求,我只要一成不變的生活,我只想以後能有一個美滿的生活,我不要什麼榮華富貴,我只要衣食無憂。我只想一輩子做一個老師,一成不變的過我的教書匠生活,我喜歡的就是這份安靜。你或許會覺得它太過平淡,太過乏味,太過無聊,但是,請不要對我下結論,因為這是我的理想,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二

近日,我們在所黨委的組織下觀看了電影《錢學森》,一部感人至深、激人奮發的作品。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長大後當一名科學家的夢想,我也不例外。同時我還有一位科學家作為榜樣,那就是偉大的科學家、控制論的開創者——錢學森。

這部電影真實生動地的講述了錢學森同志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奮鬥一生的感人事蹟。從最初在國外留學、突破重重阻隔回到祖國,到為我國航天事業鞠躬盡瘁,我們不得不由衷地慨歎這位科學家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在這部影片中,有很多情節令我感受很深。他不畏美國政府的威脅與迫害,不為美國良好的生活條件和科研環境所誘惑,立志歸來建設祖國的精神自然可嘉。但最令我感動的是,當錢學森同志給我們國家的研究人員有的甚至可以説只是工農兵講解有關火箭知識時,問大家聽懂了麼,當大家都一致表示沒聽懂時,他回想起了當時在美國講學時對那些人的不理解置之不理,可是在這兒他卻笑着説:“來,咱再講一遍!”。那是何等的精神,之前都不屑給人講這些自認為很簡單的東西,而如今卻耐心地給大家一遍遍重複講解。這是因為他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人民,他把深深的愛傾注於這份偉大的事業,傾注於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錢學森同志把他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

在錢學森先生的耄耋之年,他對夫人所表現出的那種內疚,夫人蔣英所表現出的那種寬容和大度,他們生活上的互相扶持和心靈之間的默契令我淚流滿面。

20xx年10月31日上午8時6分,我們敬愛的錢學森同志走了,他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我們祖國的科學事業,是我們每一位科院人的榜樣。一代偉人走了,可是他的精神永存。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三

看過《錢學森》之後,感到一股正氣凜然在胸,同時也問自己,如果我是錢,能否像他那樣為了redChina放棄在美國優質的生活和研究條件,回來過清苦日子,並且在中國核領域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造出兩彈?尤其是後者,錢學森徒有高級的大腦,但是雙手被中國核背景缺乏的現狀束住,他在面對慘淡現實的時候,應該是何等的無力與無奈?就像影片中,他面對聽不懂他講課的中國技術人員,臉上顯出的表情是受到衝擊、是無比失望,不過,他沒有像對外國學生那樣,高傲地不予理睬,而是打起精神,重新再講一遍。

對於錢學森的毅然回國和回國後的廢寢忘食,我感到一股強烈的愛國情懷和理想主義精神,以致走出電影院後,重新面對外面紛雜的世界,看到現代社會上最多的“謀衣食求利祿的自了漢”(梁漱溟語),也生出了無力與無奈,同時思考:現在這個時代還會不會出現如錢學森般擁有高尚情懷和強烈愛國責任感的奉獻者?

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當今,人們對國家的責任感漸微,或許只能在面臨重大災害後顯現出來;同時由於不再有“巢傾卵破”“脣亡齒寒”的情況出現,人們對自身的定位往往不再與國家命運相連。作為青年人,我想:如果我們就向這樣的人生目標走下去,如果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不再向往報效國家或回饋社會,而是看到國家和社會的不足後不思改變或無力改變,反去崇敬外界更加發達的環境和美好的生活,爭先湧出國門,那麼我們的國家不僅是用資源為外國培養半成品,而且也將會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我想,每個看過這個片子的年輕人都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抱着自私自利的想法在生活,儘管它可以用“每個人好國家就好”來大義化,另外還要思考是否可以把自身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融合,哪怕只是一點,但也是對我們成長的這片土地的一種回報和推動。

想到龍應台的一句話:“孩子,你是否想過,你今天有自由和幸福,是因為在你之前,有人抗議過、奮鬥過、爭取過、犧牲過。”如果我們意識到現在還算美好和安穩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嘔心瀝血甚至捐軀為國,也許我們就能少點自我,多點大我,為這個國家做點不算驚天動地但也能推動改善的事情。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作文 篇四

電影《錢學森》觀看完後,最讓我記憶尤深的,則是錢學森那一顆愛國報國的赤誠之心。

少年強則國強。面對國內外複雜的形勢,年輕的錢學森於是毅然選擇出國留學,立誓努力學習國外知識和科技,待學成之時,便是歸國報國之日。

是金子總會發光。眾所周知,美國是個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而中國當時國力弱,在國際上的地位不高,華人在國外也同樣不被重視。但錢學森卻在這麼一個歧視華人的國度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和任用。錢學森作為馮卡門的得意門生,青出於藍卻勝於藍,被加州理工學院聘請為終身教授。在噴氣推進研究中心,我看到了他對學術的一絲不苟,嚴格要求。在他的帶領下,美國製造出了首架噴氣式飛機,讓美國的航空事業從此傲視同行,卓爾不羣。

錢學森在美國過着優越舒適的生活之時,卻仍心繫祖國同胞的生活,時刻關注中國國內形勢。錢學森在準備歸國之際,卻突然因莫須有的罪名被美國政府軟禁。面對美國政府的種種不被信任,逆境並沒有打垮他,反而促使他在長達五年的軟禁生活中,開始了對全新科學的研究,年僅43歲又完成了一部鉅作《工程控制論》。同時,在美國的這些遭遇,更加堅定了他歸國之心。

錢學森有着天才般的才能,導致美國軍方對他的歸國進行了百般阻撓。他在美國時擔任過美國空軍的科學顧問,參與過海軍裝備研究,還親手設計了美國第一枚導彈。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抵得上五個師,五個海軍陸戰師或納粹組裝黨衞隊裝甲師。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願意讓他回中國。最後在他和周恩來的多次努力下,中國用11名美國飛行員戰俘終於換回了錢學森一家的平安歸國。

在錢學森踏上歸國航船之時,我深刻記得他與一名華人記者的對話。面對華人記者用英文提出的為什麼不回台灣,要回大陸的刁難問題,他憤然選擇不予回答,最後只回復了他一句中文:中國人之間的對話應是中文!這一句話深深震撼了我的心,人不能忘本,都是中國人,為什麼不説中國話呢!人不能因為自己的種族自己的國家而感到恥辱,你被別人看不起,最關鍵是因為你自己不夠優秀不夠努力,和你的國家你的家境這些無關!

歸國後的錢學森,立刻受到了陳庚和周恩來的接見。他也立刻明白了,在中國當時一窮二白,一無所有的環境下,他仍需帶領中國人民造出原子彈和導彈,並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國家的國土和人民安全才能得到初步保障。

在造原子彈和導彈的過程中,錢學森遇到了無數的'困難和失敗,可從他堅定的眼神中,我沒有看出一絲因放棄美國優越生活的後悔之情,更加沒看到他面對困難的動搖之心。

電影中有個情節是這樣的:當時國內遭受了連續幾年的大型自然災害,這使得歷史遺留下來的種種問題更加凸現,百姓生活極其困苦艱難。科研人員們因為營養不良都開始出現色盲等症狀,聶元帥在物資匱乏的時期,仍努力運來一車豬肉給科研人員提供營養,而這些豬肉連那些戰士軍人領導都沒有。但在當今社會,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卻越來越少見。有些政府領導人舉着為人明服務的旗號,私底下卻做着剝削人民權益,損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貪慾的私心讓人憤怒,拙劣的事蹟罄竹難書。

研製導彈和原子彈並非一人之力就能成功。在這部電影裏,我不僅看到了錢學森作為科研領導者的卓越才能,更加看到了整個科研團隊的團結努力精神。門外漢的科學院副長張工農夜以繼日刻苦學習研究,最終在重要時刻,提出了關鍵性的寶貴意見。那一刻,張工農讓人簡直刮目相看,驚訝敬佩。在發射東風一號的之前,面對當時惡劣的天氣,讓人無法睜開雙眼的強大風沙仍未影響科研同志和戰士們,他們無所畏懼,在總指揮下有條不紊的做着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在當今社會,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團結以及不畏困難的精神仍是必需的。

錢學森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兩彈一星的偉大科研貢獻,更是對待學術的一絲不苟精神,對待工作的負責鑽研態度,以及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報國忠心。

最後,錢學森回想歸國前面對杜布里奇的挽留,他堅定的回答道:在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國家需要他,他便成功的在中國大地上種出了東風一號這個衝上藍天的蘋果。我想,作為一名中國人,愛國是前提,是基礎,也是最必需重要的一點。試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希望每一位中國人能謹記自己的身份,以國為榮,為國爭榮!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五

有一個人曾放棄優越的環境,回到貧窮的祖國種“蘋果”,他曾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給祖國鑄造了不止一把鋒利的寶劍,他曾在垂暮之齡仍關心着祖國的教育事業。

他就是錢學森,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偉大的愛國者。

“學森學森,學問像森林。”

這是電影裏的一句玩笑話,幽默而調侃,但學問卻不是錢學森的最可貴之處,他最為可貴的是他的愛國的赤子之心,在他的生命中,國家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也與國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錢學森説:“我發誓,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的命運。”所以,儘管人在美國,物質條件豐厚,他仍掛念着多難的祖國,隨時關注着祖國的動態,在遭到長達五年的懷疑和監禁後,他更加堅定了回國的信念,當他的朋友杜布里奇校長問他:“中國沒有航空科技,你回去能做什麼?”錢學森毫不猶豫的回答:“只要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只要祖國需要,我可以去種蘋果。”於是最終他排除了萬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去後,他真的立馬就開始了他的種“蘋果”事業,現在的我們簡直無法想象那是多麼艱難的前行啊,沒有知識,沒有設備,沒有材料,甚至吃飯都成問題,錢學森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帶領着大家摸索前進。

他説:“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會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説:“如果有一天,原子彈投到中國人的頭上,我會後悔的。”

他説:“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嗎,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一個大科學家的信念、驕傲、堅定、不屈不撓,就這樣通過影片深深刻畫在我們心裏。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所有軍人和科技人員跳起來歡呼雀躍時,我們也被這種振奮感染,心潮澎湃不已。

在影片一些細節處我們也發現錢學森為了祖國而發生的一些改變,在美國時,他對待犯了錯的同事,不理解他課程的學生是多麼的嚴厲,還有他不惜吵醒孩子也要修理傢俱發泄不平的舉動,我們可以看到那時的錢學森是多麼自信、孤傲,甚至是固執的,然而回到祖國,他變得温和容忍了,面對沒有基礎聽不明白的戰友,他有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解,這一切的改變,只因為他心中重如山的責任和保護祖國不受侵犯的理想決心。

有人説,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其長度,而在於其質量,擁有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錢老無疑做到了這點。愛國、理想、信念、責任、抱負、堅持、淡泊,錢學森生命的質量正是因為擁有了這麼多可貴的品質而顯得沉甸甸。錢老詮釋了一句話: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他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自己的祖國。

讓我們向錢老致敬!讓我們銘記錢學森,歷史也將永遠記得這樣一個可愛可敬的錢學森和他為中國所做的一切!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六

錢學森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他的事蹟為廣大國人所熟知。近期上映的電影《錢學森》重現了這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傳奇的一生,是一部客觀感人的傳記題材電影。下面結合影片劇情的發展闡述我的觀點。

影片劇情正式開始於1947年錢學森在上海蘭心大劇院蔣英個人演唱會後向蔣英求婚的情節。錢學森將蔣英幼時照片帶在身邊,一句“家裏人”感動了這位上海灘的歌唱大明星,讓藝術事業處於巔峯狀態的蔣英甘願隨他去美國。“家裏人”不是亂説的,錢、蔣二人的父親錢均甫和蔣百里是舊時密友,錢學森是錢家獨子,蔣家曾將三女兒蔣英過繼給錢家,所以錢學森是比蔣英大8歲的哥哥,兩人青梅竹馬最終喜結連理。這種愛情是基於長時間親密的感情基礎上建立的,牢不可破,也是錢、蔣夫妻兩62年相濡以沫、舉案齊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加州舉行晚宴時錢學森彈奏鋼琴、蔣英高歌的情景羨煞所有觀眾,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錢學森浪漫的一面。而“超音速飛行之父”馮·卡門教授的“他早已脱離了門生的身份,他在任何一個領域都可以做得很好……毫無疑問,他一定會在學術上超過我”足以證明錢學森是一個奇才。

影片花了不少情節描述錢學森在美國被軟禁時的生活及心理活動,充分表現出錢學森夫婦的愛國情懷。在蔣英探監的最後,錢深沉的一句“我愛你”,蔣含淚迴應“我也愛你”,這個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知道他們是因為都有着一顆愛國報國之心才彼此深愛着對方,單純地因為對方的才華和彼此的呵護是無法產生如此的大愛的,而有家不能回的心情確實是一種錐心的痛。

當羅友來(歷史原型郭永懷)打給錢學森的電話裏傳來梅斯塔納的交響樂《我的祖國》時,愛國之情激發了錢學森的科研熱情,儘管處於軟禁之中,1951年至1954年曆時三年夜以繼日的研究成就了偉大的科學著作《工程控制論》。正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大搞建設的良好形勢使得中國人錢學森興奮不已,認識到自我價值能夠在建設祖國的歷史使命中得以實現,科研潛力完全爆發,才讓這天才科學家攀登至更高的巔峯。

回到祖國的錢學森奉獻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熱創建新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自不必説,聶帥的“朝鮮戰爭把我們的家底打光了,但是,我們會竭盡全力滿足你的要求……”更加堅定了錢學森艱苦奮鬥、報效祖國的決心。結合後面的劇情我們可以體會到建國初期人民無限的建設熱情,見證國家集中人民力量大搞建設的那一個時代的烙印,用普觀天下的視角看,錢學森也是所有飽含熱情的建設者中的一份子。

編劇將這樣兩個細節搬上了熒幕:1.導彈研究中,錢學森在講解一個問題時,一科研人員完全不懂,錢學森又重新從頭講解,對於毫無基礎的張工農也承諾可以隨時答疑;而在加州理工大學時,一美國學生因不懂三個公式的推導過程,就受到他嚴厲的批評。對比兩個情景,錢學森對待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態度截然不同,可以此從側面論證錢學森一直都要將自己平生所學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2.錢學森偶然發現唱西洋歌劇的蔣英學唱京劇崑曲,蔣英解釋自己漢語咬字不清,回國後應唱祖國的歌劇。這兩個細節事情雖小,卻實實在在地影射出夫婦二人骨子裏的愛國之情。第二個細節更是觸發了錢學森根據國情調整研發系統的靈感。

“我曾經發誓,一定要用我的學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是錢學森的豪言壯語,“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是錢學森對待核武的態度。他的話鏗鏘有力,他的話擲地有聲,他的話絕非妄語!

要兑現這些豪言壯語,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電影演繹了錢學森在長征系列火箭和核導彈研發過程中的工作情況,其中長征二號的發射遭遇失敗,須知火箭發射是當時中國的頭等大事,而錢學森的內心並無絲毫挫折感,而是積極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這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心理素質,只有精神境界達到一定高度時,才能做到寵辱不驚,才能時刻保持樂觀、始終讓正面情緒支配自己的行動。

在東風二號事故分析會上,張工農準確地分析出了事故原因,對錢學森啟示很大:“在我們創造奇蹟的事業上,雖然沒有那麼一大批名牌大學畢業的科學家,但是我們真的有着一批信仰堅定、願意為共和國國防事業付出終身的理想主義者,我現在信心很大啊!”誠然,張工農本是一位戰士,但沒過多久就成了科學家,正是因為他有着堅定的信念才有此迅速而華麗的轉身。不是錢學森能創造奇蹟,而是全國人民共同的堅定信仰創造了奇蹟,信念決定目標,目標決定行動,人的區別不在於其他,就在於各自的信念是否崇高!

後來有一羣普通戰士要一睹錢大科學家的風采,人民的崇拜是對錢學森最大的鼓舞,也是對他的工作、成就最大的肯定。就在此時,喜悦並沒有衝昏錢學森的頭腦,淚水和笑容同時出現在他的臉上,浮現在他腦裏的是他離開美國前一天時的老師馮·卡門教授,教授推心置腹:“你已經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我以你為榮!”多年後的成功的錢學森仍不能忘記敬愛的老師,不能忘記老師對自己的鼓勵。雖然技術有國界,但是科學無國界、教育無國界、情誼無國界!

影片的最後,當耄耋之年的錢學森因拖累蔣英的歌唱事業向妻子道歉時,蔣英借用丘吉爾母親的例子,並表達自己的心聲:“我們這個國家,可以沒有像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是不能缺少像錢學森那樣的科學家。我願意為此,做出犧牲,這不是遺憾,這叫光榮!”

病牀上98歲的錢學森説:“我認為,人,不但要有科學技術,而且還要文化、藝術……跟、音樂。”這句話強調了文化藝術的重要性,而最後的“音樂”是停頓許久之後説出的,將音樂與文化、藝術並列,我認為,不是因為年老而不講邏輯隨意説出的,而是出於對妻子的無限愧疚……

這部影片開頭和結尾的主角是蔣英,影片雖然名叫“錢學森”,但是蔣英的戲份毫不遜色,錢、蔣二人的命運被牢牢地系在一起。看過《錢學森》的人應該都會被二人的愛情感動,羨慕和淚水是他們愛情帶給我的禮物,讓我明白何為真正的愛情。雖然世間有很多白頭偕老的夫妻,但是真正完全磨合的能有幾對?錢學森夫婦從小生活在一起,想法和見解都差異不大,故能互相理解,即使後來一個搞科學一個搞藝術。我認為,將此夫婦定義為武俠小説中所説的“神仙眷侶”毫不過分。

眾所周知,《錢學森》是在錢學森先生誕辰一百週年前後拍攝完成的,但是有幾人知道就當這部電影公映前一個月,與錢學森攜手一生的偉大女性——蔣英,於2012年2月5日去世。夫妻二人的完美人生將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什麼是好的電影?華麗的場景?炫目的特效?搞怪的言行?《錢學森》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每一個情節都是經典,每一句台詞都很精闢,每一個人物都很飽滿。儘管不乏網友批評作為傳記電影,平鋪直敍是一大忌,但我要説,這就是生活,平平淡淡在是真,於平凡中見不平凡,於無聲處聽驚雷,錢學森夫婦的一生就是這樣既平凡又傳奇的完美人生!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七

錢學森同志於1929年考入鐵道部交通大學上海學校機械工程學院鐵道工程系,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6月考取清華大學第七屆庚款留美學生。1935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獲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先後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二十八歲儼然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這“開掛”的人生早已令辛辛學子望塵莫及,也許是天將降大任,上天並沒有眷顧這位傑出的天才,也正是接下來的苦難,更加堅定了他的初心——“學成必歸,報效祖國”。

1949年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誕生的消息傳到美國後,錢學森因被懷疑為共產黨人和拒絕揭發朋友,被美國軍事部門突然吊銷了參加機密研究的證書,錢學森非常氣憤,以此作為要求回國的理由。1950年,錢學森上港口準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攔住,並將其關進監獄,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5 個師的兵力”。從此,錢學森受到了美國政府迫害,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他一個月內瘦了三十斤左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島上將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學院和妻子蔣英送去的1.5萬美金鉅額保釋金後才釋放了他。後來,海關又沒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書籍和筆記本。起初美方認為那些看不懂的數學公式是間諜密碼,後來經過多方證實,才證明了他是無辜的。接下來在被長達幾年的監控期間,完成了《工程控制論》,又一次震驚了美國,因為他在一個新)本站○(的領域做出了不菲的貢獻。

一個偶然的機會,蔣英在報紙上看到陳叔通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身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錢學森同志決定給這位父親的好朋友寫信求救,為了爭取錢學森等留美科學家儘快回國,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並拍照留念。臉上洋溢着的歸國幸福和在國外受到不公平待遇時的滄桑形成了鮮明對比。

歸國之後,周恩來總理在各方面都給予了錢學森同志親切細緻的關懷,可面對滿目蒼夷,百廢待興的中國,錢學森同志仍是一籌莫展,回到家,蔣英正在學崑曲,正是受到蔣英的啟發,錢學森同志才明白不能用在美國的方法應對中國當今的局勢,他開始耐心給同志們講解知識,一遍又一遍,面對生產用的零部件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工廠能生產出來的嚴峻問題,也沒有當場退縮,與同志們夜以繼日努力工作。終於,1960年11月15日,在聶榮臻元帥現場親自指導下,以張愛萍將軍為主任,孫繼先、錢學森、王諍為副主任的試驗委員會,在我國酒泉發射場成功地組織了我國製造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的飛行試驗。當時錢學森驕傲的説:“這就是他在中國種的蘋果”。

回頭看一眼自己,人的一生,並不像水到渠成的童話,沒有一點點人間疾苦,可凡所際遇,絕非偶然,我們的國家正在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誰説我們不是奇蹟中的一個呢?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八

當影片開始一幕,東風一號發射在酒泉上空,一朵花開綻放。還是依舊很震撼,當一幅幅上個世紀的畫面展現在面前,那些關於中國夢的起點,那些關於歷史的天空,那些關於先輩的努力,貢獻。那些關於錢學森先生的一生,還有恪守不渝的信仰。

這部片子每看一次都會有新的體會,其實早在一兩年之前我曾經走馬觀花的看過一次這部影片。歲月無聲,記憶模糊。能迴旋起了的只有是顛覆我對歷史的看法,以及錢學森先生所展現的偉大格局。

依稀記得,多年以前出現語文教科書上的錢學森先生。倘若回到中學時代我想我一定會從這幾方面來闡述這篇觀後感,有如先生之才華,先生為國家的貢獻,先生所經歷的千難萬險。不再贅言的原因大抵是因為錢學森這個名字早已家喻户曉,早已載入史冊。在華夏大地,祖國的功勛章上早已畫下星光璀璨的一筆。

而先生展現給我們青年一代的是一種怎麼樣的品行,怎麼樣的知行合一,怎麼樣的以己之力報以祖**親。而在這其中我們所能看到的,所體會到的。該怎麼樣用自身實際去詮釋,從而造就一個良好青年的品格。

而再次回看這部電影,我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禮記·大學》裏面有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早接觸到這句話的時候,我一知半解,後來再讀這句話,反反覆覆如叨在側。我想,用這句話來詮釋了錢學森先生的一生恰到好處,確實如此。

知行合一

當看到影片中留美的錢學森先生聽聞祖國百廢待興,迫切想要回國的那種報效祖國的心情,那種遊子待歸的期盼,而受到當地政府的各種阻撓,百般刁難。當那位將軍説出的那句話,不難理解,“一個錢學森先生可以抵陸軍五個師,空軍五個師”。

可見錢學森先生當時之於美國是有多重要。那年先生43歲,再過幾年就是知天命之年了,身處的是資本主義國家,以他的才識,貢獻,重要性,他餘生的生活應該是相當不錯的。但錢學森先生在承載着這些優裕生活的背後,卻是無時無刻想念着生他養他,流淌着同樣血液的祖國。

“我來到這之前我就決定,學成歸國,報效祖國”

――錢學森先生如是説

也同時是這樣做了,當在影片中先生出現在異國他鄉監獄裏的一幕,似乎也能感受到先生當時的心情,上不能報國,下不能歸故。那種期盼,那種將要在為祖國貢獻自己平生所學的激動心情,似乎在那一瞬間有可能變成泡沫。

但從先生堅定的眼神中,能感受到那種從未放棄的是少年時立下的報國志向。縱有歧路,亦奮不顧身。知行合一,不被眼前的誘惑而放棄自己的信仰,不被短暫的委屈和不確定性而動搖本心,並且堅定不移的嚮往終點的方向用盡全力奔跑。時至今日,我們國家提倡的匠人精神,大抵便是錢學森先生一生的寫照。

誠然在這個信息化時代,能去做一件知行合一的事情不容易,但去做一件一輩子知行合一的事更難。那是先生的品格,那是大家的風範格局。不畏浮雲遮望眼,出發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展現自己的才華為國解憂。

先生奠定的我國兩彈一星工程,直到現在影響這一代又一代人,提高了一代華人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或先生之於國家的貢獻,我們用盡全力也無法企及,望其項背。所感所聞,但能切身的體會到那種信仰,於我們而言落實在生活中,若還沒有“治國平天下之才”,那退而求其次做到“修身齊家”也不失為審時度勢。

信仰和敬意

當看到影片中聶帥等各領導人元首對錢學森先生的敬意,那是對科學的尊重,那種對祖國繁榮昌盛的嚮往。不禁在心裏產生出一種由衷的感動。對於經歷多年戰爭活下來的人,真是大風大浪過來的人來説難能可貴。在沙漠天險前,勾勒出的一道道數學公式,最後真實一幕成為現實,使這個在戰爭的蹂躪下長達百年之久的國家,重新煥發出漢唐泱泱大國的風采。很難想象以當時那個環境,先輩們為之所付出的,所堅持着的。才有了今日之繁榮,今日之強大,今日之中國。

若無信仰,若非信仰,或許我們根本沒有機會,站在高速發展下今天富強的祖國,來表達這份感情和敬意。以史為鏡,也許我們沒有崇高遠大的信仰,也許夢想很遙遠。但在理想的世界立下小目標,秉承先輩之志願,為之努力,為之堅持,為之奮鬥,也是一種對夢出發起點的一種表達。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拿起手機就能看世界一角的時代。或許能讓我們靜下來思考的時間不多,在這個高速前行的時代,再回過頭來看看過去也難能可貴。

而在微信碎片式閲讀的刺激下,能引起我們共鳴的時候不多。而電影下歷史充當的記憶芯片恰逢其時,讓我可以一邊看着電影,也可以騰出手來做點關於實踐報告小筆記又亦或是衝杯茶,廣告時間可看看微信。一切恰好,深刻而又覆蓋。 謹以此向那些偉大的科學家表達崇高的敬意。

―― 後記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篇九

昨晚看了電影《錢學森》,演員陳坤扮演青年、中年時的錢學森先生。

以前對錢學森先生的印象來自於中學時代,知道他是我國的原子彈和導彈之父,是偉大的科學家,僅此而已。

前段時間看了一些院士的故事,有的院士生平中提到了錢學森先生。閲讀過院士們的故事後,才深深的被他們的精神所折服。很多院士是拒絕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到中國從零開拓一個領域,在那個貧瘠的年代,不畏困難,為國奉獻。

錢學森先生在美國已經是著名的科學家,美國為了不讓他回國,想出了各種辦法,包括軟禁,最終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努力下,錢學森先生一家人才回到祖國。

回國後,錢學森先生被寄予厚望,毛主席希望研製出我國的導彈系統。在當時一窮二白的條件下,錢學森先生答應下來,駐紮在荒漠區,不能與家人相見,而且還要克服種種苦難,比如跟蘇聯專家學習時,專家到點就停,不允許延長時間學習和觀察,中蘇環境惡化後,蘇聯專家全被撤走,這無異於釜底抽薪。我國沒有工廠可以生產製作導彈所用的各種零部件;東風2號發射失敗;兩彈聯合發射時面臨惡劣條件等等,我想電影中呈現出來的片段只是整個研製過程中的很小一部分,實際的情況可能要比這更嚴峻和棘手。

影片最後,錢學森先生和夫人散步時,夫人説“中國可以沒有像我蔣英這樣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沒有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正是一代一代的科學家們,將我國的科學力量逐漸發展壯大,國慶閲兵活動上各種武器的亮相,讓國人倍感振奮,覺得祖國強大了,心裏很自豪,愛國熱情高漲。

我們應該學習科學家們的偉大精神,堅持不懈,迎難直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