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年“最美大學生”觀後心得感悟新版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2W

2020年“最美大學生”觀後心得感悟新版

在最美麗的年華,為祖國,為人民付出最寶貴的青春,不怕苦,不怕累,這就是最美的人擁有的模樣,總是在很多時候默默無聞奉獻着,那麼你知道2020年最美大學生觀後心得該怎麼寫嗎?為了方便大家,共同閲讀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2020年“最美大學生”觀後心得感悟最新5篇,歡迎閲讀!

2020年最美大學生觀後心得【篇一】

是走還是留?2020年1月22日,原定完成最後一個門診就返回家鄉的武漢大學第一臨牀學院2018級博士生趙東,聽到新冠肺炎具有“人傳人”的特點,退了火車票留漢,“危險時刻更應與病人在一起”!

趙東主動請戰去光谷院區與科室老師們一起接收、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120多個日日夜夜,趙東忘記了時間,奮戰一線。

其中一半的時間,趙東還為武漢市兩個小區的居家隔離羣200多人提供在線醫療諮詢服務,社區居民線上親切地稱呼趙東為“小趙醫生”。

當趙東在一線全力以赴時,南京醫科大學2018級博士生倪傑隨着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在2月13日這天來到武漢。

“讓我來試試,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這是倪傑的口頭禪。重重口罩下頭暈胸悶,汗濕衣襟,雙手脱皮,護目鏡壓得眼眶周圍傷痕累累。

但“看着患者經過治療轉危為安,我心裏會特別高興,我們來的目的就是讓患者健康地走出醫院,迴歸平靜生活。”倪傑説。

倪傑和趙東在前線戰疫爭分奪秒,清華大學醫學院2015級博士生單思思在後方實驗室攻堅克難。她説:“早一秒拿到抗體,就能多一分戰勝新冠肺炎的把握。”

生產抗體、檢測抗體功能、進行動物實驗,上千次的重複實驗操作,每天基本都是24小時連軸轉。在無數次的失敗後,單思思和團隊成員解析了病毒與蛋白結合的關鍵結構,成功分離和評估了200多株抗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及其編碼基因,目前已經進行動物實驗,接下來將開展人體臨牀試驗。

“我想讓更多的研究成果走出實驗室!”單思思仍然在為這個目標繼續拼搏奮鬥。

2020年最美大學生觀後心得【篇二】

從小就喜歡海洋世界和船艦的李海超,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轉變成事業,2017年留在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他放棄了所有的週末和節假日,每天奮鬥在實驗室十餘個小時,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Jacobi-Ritz法的迴轉類結構振動聲輻射理論。

經過長期深入研究,李海超在導師指導下帶領團隊所研究的方法,已初步應用於方案設計階段我國某水下裝備振動噪聲快速仿真評估,為艦船裝備論證決策提供了一定支撐,用自主創新的力量助力國防。

李海超研究大海,聞健服役西藏。聞健來自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工程1701班,2014年入學,2015年就報名參軍,攜筆從戎,志願去西藏服役。

那年,國際形勢突變,聞健所在的連接到命令趕赴邊境線,他接到的任務是到最前線護衞國旗。接到指令,寫好遺書,荷槍實彈,時刻準備上戰場。

30多個日夜,他和戰友衝在最前,在國境線上挺起脊樑,護衞國旗,保衞家國,他們寸土不讓。

高原上寒風凜冽,沙漠裏酷熱難耐。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智卓曾在2016年夏天帶領八個同學來到沙漠,這裏遠比想象中的荒涼、貧困。白天治沙,頂着烈日,提防沙暴,晚上卻只能住在臨時紮起的帳篷裏。

五年治沙,腳步從未停歇。在治沙過程中,劉智卓還提出了梭梭樹嫁接經濟作物的治沙循環新模式,把肉蓯蓉種植和防風固沙結合在一起,既能防風固沙又可實現經濟效益。

不僅治沙,劉智卓還是上海交通大學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在雲南洱海,劉智卓傳遞知識,幫助困難學生,被當地人稱為“板扎老師”(“板扎”當地語是“靠譜,能幹”的意思)。

和劉智卓一樣,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生李莎也是一名支教團成員,生前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國小支教。

“龍勝一對一”愛心助學項目中,她主動請纓,前往最偏遠的三門鎮。那裏路途遙遠,從縣城到家訪學生家中,車程要一個半小時,加上徒步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翻山越嶺。在學生和隊友眼中,她成為勇擔當甘奉獻的“莎姐”。

如今,李莎把寶貴的生命留在了她為之奮鬥的土地上,但她的事蹟卻鼓勵着更多青年學子參與這場“青春接力”,投身西部建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力量。

2020年最美大學生觀後心得【篇三】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追夢路上,大學生們加強品德修養,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努力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保持勇於奮鬥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努力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他們中,有見義勇為的崔譯文。2019年3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裏,崔譯文晚自習後和同學小樑結伴回宿舍。經過操場時,一名男子企圖對小樑行兇,崔譯文用自己瘦弱的身軀緊緊護住小樑,自己卻身中8刀。

在醫院恢復期間,崔譯文總是堅強地説:“我不疼,真的,一點不疼”。她不忘學習,及時補習功課,還積極關心同學恢復情況,督促小樑進行康復訓練。2020年,崔譯文又拿出見義勇為的獎金為武漢捐款,雖然身體尚未完全康復,卻志願到社區一線服務……“我希望帶給大家正能量。”她平靜地説。

他們中,有帶着病重養父上大學的於婷婷。養父患有肝硬化及布加氏綜合徵等,十幾歲時,於婷婷就擔起照顧患病養父的重任。艱苦的環境,磨練了她堅強的性格和不屈的韌勁。

被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錄取後,她決定帶着養父一起上學,開始了學校、出租屋、醫院“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中午下課後,回家為養父做好午飯再趕去學校上課;下課後,照顧養父吃過晚飯,再趕回學校上課。儘管時間緊迫,於婷婷從沒耽誤過任何一節課,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還加入了公益社團。“經歷挫折後,挺立的樣子就是風骨。我會帶着鬥志,迎接每一個挑戰。”她説。

他們中,有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處的李莎。李莎是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生、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生前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國小支教。她翻山越嶺,走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去家訪;關心班上每一個孩子,打開留守兒童的心扉……

李莎把生命留在了她深愛的土地上,而她的精神將一直延續下去。在她背後,成千上萬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在這場青春接力中不斷奮進。

2020年最美大學生觀後心得【篇四】

“早一秒拿到抗體,就能多一分戰勝新冠病毒的把握!”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單思思一直在科研戰疫一線爭分奪秒、攻堅克難。

單思思所在的張林琦教授課題組,在疫情暴發初期立刻組建了科研攻關團隊,剛放假回家一天的單思思第一個報名,趕回實驗室投入工作。“用成果降服病毒,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責無旁貸!”

加入團隊以來,單思思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裏,生產抗體、檢測抗體功能、進行動物實驗,上千次重複實驗操作,每天基本都是連軸轉。如今,單思思依然在努力工作,運用科學武器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奮鬥。

“我希望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來守護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祖國貢獻青春力量。”單思思説。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海超的志向,則與海洋強國夢緊緊相連。他在科研中緊密圍繞國家高端裝備及國防建設需求,依託學校船舶與海洋工程一流學科,深入開展艦船結構振動噪聲預報與控制研究。“我要堅定信念,攀登科學高峯,譜寫青春的樂章。”他説。

“西部需要我,基層需要我,那我就去往祖國需要的地方!”騰格裏沙漠的綠意,見證着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劉智卓的理想。幾年來,他組織近800人蔘與治沙行動,共製作方格10萬餘個,固定黃沙2000餘畝,植樹3000餘株,“交大林”開始在大漠紮根。劉智卓還推廣治沙新模式,把肉蓯蓉種植和防風固沙結合在一起,助力當地脱貧攻堅。

“我是駐守過西藏的軍人,西藏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聞健動情地説。幾年前,他主動申請去西藏服役。退役復學後,志願服務成為聞健新的“戰場”:軍運會賽場,他是志願者;徵兵入伍,他是宣傳員;到鄉村支教,他是好老師;無償獻血52次,他挽救生命……“我將時刻準備着,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2020年最美大學生觀後心得【篇五】

當疫情襲來,武漢大學第一臨牀學院博士研究生趙東主動留守、參與臨牀一線診治,累計參與接診併成功治癒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0餘例;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倪傑第一時間加入江蘇援湖北醫療隊,剪短頭髮,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60余天;2015年進入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單思思,日夜不眠、爭分奪秒,只為早一點拿出“硬核”的科研成果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學生餘漢明報名成為一名防疫志願者,為武漢市100多户家庭提供買菜跑腿、上門送藥服務……

生活磨礪,青春在逆境中迸發奪目光彩。

照顧患病養父、假期打工掙錢、帶着養父一起踏上求學之路……自幼被親生父母遺棄的於婷婷,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

難題一道道襲來,她卻沒有向命運低頭。考入重慶財經職業學院後,她在學校、出租屋、醫院“三點一線”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優異的成績。

“越是痛苦的東西才會讓人更快地成長,堅韌是我最驕傲的品格。”這是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生、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李莎生前對自己的評價。

這是一個靠勤奮讀書從大巴山走出來的川妹子。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國小支教期間,李莎的自立自強、樂觀向上,讓她很快成為學生們心愛的“莎姐姐”。

2020年5月,李莎在回支教學校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支教路上。

當青春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年輕的生命會譜寫出怎樣激昂的旋律?

2014年考入武漢科技大學,2015年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報名參軍的聞健,主動申請去往西藏為祖國守邊疆、護國旗;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專業2017級博士研究生李海超,自幼嚮往海洋世界,圍繞國家高端裝備及國防建設需求開展科研工作,將個人夢想與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緊密結合;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劉智卓,深入甘肅治沙一線,用所學知識守護祖國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