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時代新人説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2W

時代新人説觀後感【精品多篇】

時代新人説對話戰疫英雄思政課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一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通過網絡的方式觀看90後抗疫英雄們講述他們的故事。抗疫疫情期間,祖國和人民需要之際,他們彷彿一夜之間長大,從家長眼中的孩子變成能擔負民族和國家的希望的大人。他們臨危受命,不懼艱難,擦拭眼淚,為愛出發,他們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了“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在抗擊疫情期間,各地醫務工作者紛紛請戰。90、00後共達到12000人之多,佔援鄂人員的三分之一。他們也曾緊張過、害怕過,但在崗位上他們全神貫注投身工作,不遺餘力捨己救人,他們看似平凡,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他們團結一心為抗擊疫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國家困難之際,勇於奉獻自己,承擔使命,抗疫戰士們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和不懼困難在重大災難面前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讓我們敬佩值得我們學習,更值得那一聲英雄。一聲英雄,一生英雄。看着他們分享的一個一個的抗疫期間的小故事,我們不自覺的就淚盈滿眶。武漢天氣炎熱,很容易出現脱水情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不一會就汗流浹背,十分悶熱,但是他們不敢喝水,因為怕上廁所,只想為患者做更多的事,他們不僅要對抗病毒,還要關注患者的心裏的孤獨感,他們陪病人聊天,開導他們鼓勵他們,甚至送他們東北的吃的,暖心的舉動讓醫患之間更加親密。其實不僅僅是步入社會的人,不少學生也參與了這場戰役,他們做起了社區志願者,為贏得這場戰役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不論是醫護工作者還是志願者又或是其他方面台前幕後的人員,他們都不辱使命的做好了逆行人,用堅強樂觀戰勝了這場戰役。援鄂醫療隊從武漢回來的那天,道路兩旁站滿了送英雄回家的人,還有人手寫書信,並親手交給他們的救命恩人,見字如面,紙上含情,那一句句真誠的話語,無一不傳達着他們的感激。他們身上的龍江精神、抗鄂精神、北大荒精神、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匠心精神。.。都值得我們敬佩和讚揚。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更是我們揚帆遠航路上的燈塔。時代青年永遠讓人熱血讓人熱淚盈眶。時代的傳承由青年人完成,未來的世界將有青年人定義。梁啟超先生的《少年説》説“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讓我們致敬英雄!

“焊”出精彩 篇二

作者:太重集團電焊工人 樊志勤

2011年“神舟八號”飛船發射,這座發射塔架上就有我的心血。

那是2011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通知,塔架翻板突然開裂,如不及時搶修飛船將無法正常發射。而此時距離“神舟八號”飛船發射的窗口期只剩下十幾天,為此,要求我必須在3天內找到問題並處理好。

為了搶時間,那幾天我每天要連續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也就是説,每天要蹲下,保持一個姿勢十五六個小時。我記得,當時戈壁灘的最低温度已到0℃左右,塔架上的風速有六七級。3天后,當我走下塔架的那一刻,看到的是無數雙讚許的眼神,而我想要笑的時候才發現,臉已經僵了。

當年19歲的我第一次拿起送絲機和焊槍的時候,才發現和想象差距太大了。首先這套工具太沉了,而要焊的東西又太龐大了。為了保持操作的“穩定性”,我在家裏練習“蹲”功,雙腿保持不動,右手拿一個盛滿水的杯子,模仿焊接時焊槍的動作,還不能讓一滴水灑出來;為了送絲流暢自如,就連吃飯的時候我都拿着筷子練習送絲的手法……在單位,我一有空,就拿起焊槍,在廢鋼板上練習焊接技巧,一練又是好幾個小時,幾乎每天眼睛都是紅的。飛濺的火星鑽進衣服裏,前胸後背、脖子手臂燙起了一個個的水泡,即使這樣,我強忍着疼痛,繼續埋頭練習。

沒有哪一滴汗水會白流,2012年,樊志勤工作室正式成立,那一刻,我知道這意味着將迎接新的挑戰,攻克更多的難關。

太重研發生產的中國名牌產品,其中有一個部件,原生產工藝材料消耗嚴重,成本居高不下。為了這個瓶頸,我們工作室主動請纓,經過鑽研探索,另闢蹊徑創造了一套新的連接工藝法,不僅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而且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使成本降低了56%左右,僅此一項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1300餘萬元。大家特別自豪,説我們焊出了自己的精彩,為民族工業爭了一口氣!

時代新人説對話戰疫英雄思政課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三

20__新年之際,本應是闔家歡樂,燈火闌珊的景象,然而,無聲地一槍卻在武漢打響,劃破了蒼穹,響徹了每一位中國人民心中——疫情爆發了!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戰鬥的參與者,尤其是奮鬥在一線的“戰士”,他們是“天使”,是“逆行者”,是“最美的逆行者”。

我們能看到,年已八旬的鐘南山院士毅然奔赴抗疫一線,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勢開始了與新冠病毒的抗爭。“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鍾老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武漢一定會渡過難關,不禁紅了眼眶。耄耋之年卻依舊把祖國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為後輩青年詮釋了使命與責任的真正意義。

我們能看到,一羣90後的年輕人身披白衣逆行而去,拯救萬千人民於疫情之中,成為眾人口中的“英雄”。但這世上,哪有什麼天生的英雄,只因為有人需要,才有人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他們的身上留下了防護服的勒痕,汗水浸透他們的脊背,他們只一笑而過,繼續投入戰鬥。他們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的延續,他們是我們學習的目標。

我們能看到,每個人都在默默支持着這次“戰疫”。村支書的花式管控,愛國華僑買空各種物資送至疫區,熱心志願者主動為醫院和警局提供幫助。.。.。.全國人民與海外華僑同心協力,共度難關,這種精神是需要我們延續下去的。

通過學習此次思政課,我不光看到的是感人事,更看到的是那種大無畏的精神,他們像是光,照亮了病人的心房。黑龍江省八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共1554人,他們都是英雄,他們都需我們尊敬。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不應光聽到,光看到,還應要做到,學習前輩的先進精神。在此次疫情中我們很難做到實際的貢獻,但我們可以響應黨的號召,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在家中足不出户好好學習,繼續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以及專業水平,把自己培養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優秀人才。

建國70週年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宣講活動心得 篇四

中國,泱泱大國,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化國家。它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它歷盡了數不勝數的悲涼與歡喜,它彙集了中國人民偉大智慧。

中國,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國家,我熱愛我的祖國!每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每當耳畔響起雄壯的國歌聲的時候,我的心就隨那激盪的聲音一起沸騰。我彷彿又聽到了那莊重的聲音,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揮動巨手,一時間祖國山河一片紅!

2018年的寒假,是我思想上的一個騰飛。因為,我閲讀了《我為祖國點贊》一書。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心潮澎湃,澎湃於中國正以一個文明型國家崛起!讀完之後,我激動萬分,激動於中國在改革開放的短短40年裏,前進的步伐竟然這樣快,這樣穩!我為祖國點贊!

世界因文明而存在,我國的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正像書中所説:一個民族的復興,必須有文化的復興作為積澱、作為支撐。作為一個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大國。中國,無疑是新世界的領軍者!中華民族的文化獨樹一幟,從《詩經》到《楚辭》;從仁、義、禮、智、信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的軟實力——文化自信,將影響着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我的學校一機三小是“尚美三小”,學校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育,老師帶領我們讀經誦典,在一次次的文化薰陶下,我們健康成長,我們懂得了“孝老敬親”,我們知道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學會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在“尚美三小”的校園裏,處處洋溢着經典之風。我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我為祖國點贊!點讚美麗中國。當我遊覽於碧藍的大海邊,我的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當我駐足於天門山頂,將祖國美景淨收眼底;當我漫步於鳳凰古鎮,恬靜與喧鬧相得益彰;當我置身於蘇州園林,感歎祖輩們的能工巧匠;當我行走於烏鎮小徑,看江南風情無與倫比;當我登上黃山之巔,豪氣滿懷蕩然於胸;當我駐立於天安門廣場,我不止一次激情唱出我們的國歌!

我為祖國點贊!點贊奮進中國、點贊綠色中國、點贊圓夢中國!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祖國的騰飛不斷奮進!

時代新人説學生觀後感: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篇五

尊敬的各位領導、戰友們: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讓青春燃燒》。提起蝴蝶,我總會浮想起它在花叢間翩翩起舞的美豔。我知道蝴蝶的生命是短暫的,從它蜕化成蝶,到它枯萎,只不過幾個小時。雖然生命如此之短,但因為它的美麗,我們都知道它的曾經存在。

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説過這樣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這是一句永恆的真理。時光易逝,如同平緩流淌的河,在不知不覺間,慢慢的流逝了。生命如此珍貴,讓人忍不住地問:人活着空間是為了什麼?為什麼而活?讀過魯迅先生有這麼一句話:“有的人活着,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着。”於是,我又問自己:我活過了嗎?我是不是還活着?

有人為自己的名譽、地位活,有人為金錢、利益活,有人為子孫活,有人為上帝活,有人為活而活,還有的人無所謂為什麼而活……而我們,作為一名現役軍人,應該怎麼活?

在年復一年的歲月裏,假如,我們能捕捉鮮花綻放時那一刻的美麗,那麼是不是可以説,我們已經捕捉了整個春天?那麼,我們又是不是可以不必為春天的逝去而遺憾?

回望歷史,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兒女獻出了自己的熱血甚至生命,放眼當代,20多年的改革開放,早已描繪了一幅長長的錦繡畫卷。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20多年,創造了這個讓世界震驚的神話,只因為在這社會進程的每一步裏,凝聚着無數中華兒女的辛勞,從城市到農村,從工人到農民,多少人在默默的耕耘,在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而拼搏奮鬥,揮灑汗水:

水稻專家袁隆平,名滿天下,卻仍然專注于田疇,播撒着希望,只為讓千萬農民收穫那份富足;

我們的英雄楊利偉,訓練時摸爬滾打,飛天時從容鎮定,只為在浩瀚宇宙劃出那一道令世人驚歎的虹,早圓中華民族那已做了幾千年的飛天夢;

孔祥瑞,貢獻着汗水,奉獻着智慧,150項革新,8000萬元效益,這,是工人的成就……

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代表着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是他們用自己那並不高大的身軀,高揚起一杆杆的旗幟,聳立起一座座和諧的豐碑。

是的,他們是英雄,是明星,我們不是。但,我們也有自己的人生舞台。回顧我們自己的隊伍,一路走來,也留下了一段辛酸而光榮的歷史,留下了一段輝煌的旅程,留下了一串長長的名單。時至今日,我們不一定能成為英雄,但至少也要有所作為,在平凡的崗位上留下自己的足跡,讓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最起碼不必為自己逝去的青春而遺憾。

空洞、蒼白的生活留不下任何的痕跡。回想我的軍旅生涯,從軍17年,記憶中最深刻的仍是在新兵連、在軍校跳傘的那一段歲月。因為在那一段日子裏,我灑下了汗水,付出了艱辛。在3個月的新兵訓練期間,是我的老班長手把手的教誨我,使我從一名地方青年轉化成一名合格的士兵;3年的軍校錘鍊,我百鍊成鋼,一步一步登上藍天,在白雲間瓢舞,讓我蜕化成一名軍隊幹部。在這些日子裏,雖然過得很清苦,但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人生最美麗的是活着的過程,而不在於結果。能夠為心中的目標奮鬥過,拼搏過,那麼就不必在意最後的結局,這奮鬥的本身就是一道最美的風景。甘於平凡而不平庸,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心盡責,克盡職守,為部隊建設奉獻自己的才智,這就是作為一名軍人的最好選擇。只要肯付出努力,灑下汗水,每一個崗位都能做出一番成績。把軍隊看作一部機器,那麼每一個崗位都是一個螺絲釘,不讓螺絲釘鬆動,就要兢兢業業,毫不鬆懈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讓機器不停地向前運轉。雖然,我們的成績不能跟英雄作比較,不能跟明星作比較,就跟蝴蝶作比較吧,能在將老的那一肯間,能無愧地對自己説:我愛過,我活過!那麼,還會為逝去的青春而後悔嗎?

當有一天,我們脱下軍裝,走向另一個生活時,能對自己説:我無愧,因為我的青春已經無私奉獻給了軍營,我無悔,因為我的青春已經燃燒。到那時,我們就不必再問自己的青春有沒有價值,也不必再問自己的生活是黯淡無光還是繽紛燦爛。讓汗水為我們見證,讓軍徽折射的光芒為我們見證,我們的青春不後悔。

也許有人會問我,到底是什麼讓我二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了這麼久?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不忘初心!因為不忘初心,才能讓我奉獻芳華二十年依然無怨無悔,才能讓我默默耕耘二十個春秋依然砥礪前行!當青春遇上新時代,我們是如此幸運,能夠用自己的奮鬥見證這個偉大的時代。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理應把身上最鮮活的特質、最執着的態度、最本真的初心灌注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哲人的“詩和遠方”;“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仁人志士的“詩和遠方”;“不忘初心,立德樹人”是我們新時代青年教師的“詩和遠方”。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朋友們,讓我們謹記習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擔負歷史新使命,手握奮鬥接力棒,做一名有情懷、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不忘初心奉獻芳華,砥礪前行不負青春!

時代新人説觀後感作文 篇六

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無論是20世紀40年代的鴉片戰爭,還是21世紀初SARS病毒,甚至是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肺炎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俗話説,大事難事看擔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既考驗黨員能否真正做到守初心,擔使命更考驗各級領導幹部在急難險重工作中的實際能力和水平。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工作細緻,在防控疫情鬥爭中經受考驗,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衞生防疫、公安交警、交通運輸等部門承擔了最大的壓力,要加強聯合防止、防治與聯合控制工作,保證一線人員的安全防護物資的保證,加強市場供給保障,用最堅定的防控力量辭舊迎新,用最温暖的敬業故事為羣眾守護及保證安全。

對於防疫來説,奔赴在最前線的一定是那些白衣戰士,他們瞞着家人,抗戰在疫情第一線,舍小家為大家。在此刻,他們就是護國的戰士。他們有的人甚至為了穿防護服方便,剪掉了自己心愛的長髮,還有的剃了光頭。戴着護目鏡與口罩,臉上被勒出了印記,被捂出了汗也不管不顧。在網上看到的視頻中,有一位穿着防疫服的醫生,因長時間戴着護目鏡,上面生成了大量的霧,導致電腦屏幕都看不清,他拿着吹風機在吹散那些霧。

這次疫情是一場災難,但更是一場考驗,一次體現我們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機會。現在我們每個人少索取一點,多付出一點,都會為這場戰疫做出貢獻。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時代新人説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稿範文:若有戰,召必回 篇七

今天,我能夠站在這裏與大家一起探討當代革命軍人忠誠於黨的價值理念,深感榮幸。

雖然我們都只是普普通通的戰士,擔負着勤務保障、車輛運輸、警衞執勤等最基本的後勤工作,但正是這看似平凡的崗位卻為我們提供了展示才華、建功立業的廣闊舞台。回想我入伍九年的歷程,充滿着幸運與挫折,灑下了淚水與歡笑,可更多的是離不開黨組織的關心與培養。九年來,我先後經歷了傳達、辦證、巡邏、監控、文化宣傳、電影放映等六種不同的工作崗位。當然,我不能做到像向南林那樣九年六個崗,崗崗叫得響,但我同樣用一顆忠誠的心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我處每年的春節聯歡會,我和戰友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相聲、小品、快板等節目,深受大家喜歡;在院務部和豐台院的籃球比賽中,我擔任的解説工作不僅贏得了大家的認可,還獲得了籃球裁判三級證書;在XX年7月院務部、XX年8月總後軍交部、XX年7月總後管理局、8月首都駐軍舉辦的各類演講比賽中,我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每年春節我院外環境裝飾工程,我與工人師傅冒着嚴寒一起掛燈籠、拉彩旗,一干就是10多天。去年臘月二十七,天氣異常寒冷,早晨起來我發現前兩天剛掛上去的68個燈籠一夜之間竟然被大風吹得所剩無幾,燈杆上僅有的幾個也是依稀搖曳、三扁兩圓。看到這些,我立即組織工人對損壞的燈籠進行修復和重新懸掛,保證了工程的如期完成。正如我創作的歌曲《青春的使命》中寫到:踏進軍營我從不後悔,熾熱的心靈抒寫着忠誠,穿上軍裝我從未流淚,平凡崗位創造新輝煌。

戰友們,其實只要我們每一名同志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奮敬業、紮實工作,以春蠶吐絲般的精神無私奉獻,都能夠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使我們的人生煥發絢麗奪目的光彩。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實踐證明,只有忠誠於黨,才能視黨的事業高於一切;只有忠誠於黨,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只有忠誠於黨,才能自覺履行革命軍人的神聖使命。XX年7月的一個深夜,特勤班接到住户報警稱74號樓內垃圾箱失火。火情就是命令!作為班長,我迅速穿起衣服,帶領全班戰士拿起滅火器就向火災現場飛奔。到達現場後,我讓副班長帶領幾名同志立即救火,其餘同志跟我上樓一户一户的敲門排查,滾滾的濃煙嗆得我鼻子出了血也顧不上擦,直到確認所有住户和易燃易爆物品都已處於安全位置後,才又再次與戰友們投入到緊張的滅火當中。從接警到成功處置,我們總共用時不過20分鐘,全班同志無一受傷,最可喜的是我們成功搶運出了起火點周圍的雜物,避免了更嚴重事故的發生。通過這件事我再次深深的感到:當代革命軍人,只有忠誠於黨,把個人追求融入黨的偉大事業,才能擁有發展進步的廣闊空間,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逝去的是時光,留下的是輝煌。親愛的戰友們,成功的道路就在腳下,讓我們攜手奮進,在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緊跟時代步伐,用實際行動忠誠踐行革命戰士聽黨指揮的錚錚誓言,以青春和熱血續寫當代革命軍人忠誠於黨的時代篇章,讓忠誠閃耀在我們平凡的崗位上!

時代新人説我和祖國共成長觀後感範文:身邊的故事——慶祝建國70週年 篇八

作者: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悦虹

回顧歷史,那是一條長河,那是一個傳説;回顧歷史,是秦兵馬俑的高大雄偉,是前所未有的名勝古蹟;回顧歷史,是儒家思想的捨己為人,是善意懂禮的道德之志。歷史的時空隧道,正在慢慢打開。回到過去,回到歷史,一起見證那奇蹟的一刻。

從1949年10月1日中國建國開始,到如今已有七十週年。這七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單一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憑票購買到任意選購琳琅滿目的商品,從單調樸素到顏色鮮豔款式多樣的衣服,從“蝸居”到“廣廈”,從“自行車王國”到説走就走的旅行,從老式“四大件”到新式“四大件”的改變,無一不説明着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落後捱打的中國了,如今的中國富起來了,如今的中國強起來了。

今天,當年輕人在超市選購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很少有人知道,20世紀90年代以前,存在過一個特殊的“票證時代”。隨着改革開放給中國經濟和民生帶來的巨大變化,1992年,中國告別了長達40年之久的票證時代。聽爸爸講他們小時候,平時吃啥買啥都要按照“票”來購買,“票”通常分為吃、穿、用三類,這些票涉及方方面面,五花八門,總之,大多數商品都是憑票供應,想要什麼樣的商品就要用什麼票去購買,對號入座,缺一不可,一些貴重的物品更是一票難求。由於食品物資的匱乏,爸爸説那時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可以吃肉、穿新衣服,而家裏的大人也往往會把肉票布票留到過年才用,食品物資的匱乏導致食品供應的時間僅有幾天,每逢年關,食品供應點就會簇擁着大量憑票購物的人們,購物長隊成為那個年代的一大街景。在冬天,奶奶把白菜、土豆、蘿蔔儲存醃製,以備過冬。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工業和農業的發展,糧食和其他日用商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商品市場逐漸活躍起來。1984年,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證,糧食、豬肉、棉布、食用油等商品敞開供應,價格放開。老百姓的餐桌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品種漸漸豐富,蔬菜、瓜果、蛋、禽、肉類擺上了貨架,粗糧食品逐漸淡出,細糧成為餐桌上的主角。80年代後期,全國實施了菜籃子工程之後,徹底解決了副食供應緊張的局面。到1992年,隨着中國最後的一種票證——糧票被取消後,票證最終結束了它長達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從此告別了票證所代表的物質匱乏時代。

改革開放前,人們穿的衣服色彩和樣式單調,引入眼簾的千篇一律的是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象的形容為“藍色的海洋”。“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那個年代的格言。稍微顏色亮麗一點的衣服根本沒人敢穿,一不小心就會引來指責。當時百姓生活水平有限,衣服的數量也很少。用當時的話講,叫“艱苦樸素”。聽爸爸説那時候只有過新年的時候家裏才會給買新衣服,平時的衣服都是家裏較大的孩子穿小了給下一個孩子,然後下一個孩子穿小了,在給下一個,衣服也是破了在縫縫補補繼續穿。那時小孩子們最期盼的就是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可以買新衣服,買了新衣服的小孩子們都可以高興到晚上睡不着覺。

改革開放後,老百姓的服飾迎來春天。一些西方的服飾開始進入中國,並且形成了一種社會潮流。20世紀80年代穿着“的確良”白襯衫的女青年顯得那麼單純,和那個時代一樣。到80年代中期,城市裏開始流行紅裙子,女孩子們脱去了暗淡的外衣,穿着色彩鮮豔的編織毛衣,留住美麗,一場時裝的革命正在悄然而來。時髦的男青年一邊跳着霹靂舞,一邊穿着喇叭褲、戴着蛤蟆鏡,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時尚”。喇叭褲,包緊了臀部,褲腳管很大,像喇叭,兼具掃地功能。隨後,連體褲、哈倫褲、健美褲、蕾絲裙、中性套裝、露臍裝……各領風騷幾個月。時尚,就是一陣風,是一個時代的印記。90年代以後,中國服裝至少在高端人羣中已經實現了與世界的同步。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也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剛建國時,人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就是走路,那時候物資缺乏,自行車更是少之又少,在靠票購物的時代,就算是有票也難求一輛自行車。人們出去要走很久的路,去親戚家上午出發往往下午才到,交通工具的缺乏和發展落後,更是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因而大多數的人往往選擇不出去。到20世紀70年代末,剛剛從“”中走出來的老百姓,絕不會夢想有一天會開上私家車。40年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永久、鳳凰、飛鴿等品牌的自行車開始風靡中國。那時,有一輛自行車的感覺不亞於現在有輛轎車,騎“永久” 就像開奔馳一樣有面子,而一輛“鳳凰”就像現在有一輛寶馬一樣。

而如今,汽車已經成為家庭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幾乎家家户户都擁有一輛自己的車,汽車不僅可以使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今天的我們,外出可以用共享單車低碳出行,可以坐時速高達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可以坐豪華輪船周遊列國。據《寧夏日報》報道,即使在經濟相對不發達的甘肅固原,從固原啟程,乘飛機飛至銀川出差、飛至西安購物、飛至福州旅遊,當地越來越多的羣眾開始習慣於打“飛的”。交通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正體現了中國的經濟、政治的快速發展,中國富起來了,中國強起來了。

四大件,又名“三轉一響”,是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後出現的一個名詞,指的是當時為各個家庭所希望擁有的四件家庭物品。這四件家庭物品分別為: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及手錶。這幾乎是一個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夠擁有的奢侈品。這“四大件”會讓上了年歲的人如數家珍,在其頭腦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一塊手錶曾經就是她的嫁粧,而一輛嶄新的“飛鴿”或“永久”也許使他當上了新郎。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着憑票供應時代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新“四大件”的誕生:黑白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電子時代的到來極大地豐富和改善了每個家庭的家居生活。

新“四大件”走入家庭後沒多久,就由流行走向了沒落。黑白電視的魅力哪裏比得上彩色電視?錄音機和“家庭影院”放在一起,明顯就相形見絀了。還有家用電話、空調、電腦、微波爐……改革開放進入20多年之後,家電逐步由奢侈品轉變為日用消費品,國內家電進入到消費的黃金期。人們在盡情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也懶得總結什麼“四大件”了。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使人很難從中選擇出哪種商品與你息息相關,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大件”。

從1949到2019,七十年來的中國日新月異。這七十年中,中國經歷過苦難,也汲取了教訓,中國沒有倒在挫折中,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歷練中不斷強大不斷完善。這七十年來的改變,人人皆可所見,這七十年來的中國,真正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我相信往後的祖國會越來越好。

時代新人説對話戰疫英雄思政課觀後感心得感悟 篇九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給明媚的春天蒙上了一層陰影,同時也湧現了無數令人欽佩的人:便利店老闆,“外賣老哥”老計,東港無名環衞工人……他們在疫情爆發期間無怨無悔的付出,向社會傳遞着愛與堅守,他們成為了人們心中當之無愧的英雄。而在我心中最為敬重的英雄就是堅守在抗擊病毒第一線的白衣天使們。

疫情爆發後,武漢成了與疫情的戰鬥的第一線。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們紛紛馳援湖北馳援武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病理科醫生吳小豔、李慧醫生……凌晨四點,他們還在急診室裏救治病人。進入病區,一呆就是幾個小時,穿着重重的防護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長時間工作後,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全身都濕透了。而為了抓緊一切時間救治病人,她們的年夜飯只有乾麪包和方便麪。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們,有一些也不幸感染了病毒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和他們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了身懷六甲的妻子、懵懂無知的幼兒和垂垂老矣的父母。

還有一位醫生最讓我難忘,他就是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教授。張教授得了漸凍症,腿一直在萎縮,生命對於他來説只有短短的八到十年,是絕症啊!即使是這樣,疫情爆發後,他依舊堅持奮戰在一線。三十多天,他和六百萬醫生並肩作戰,每天只能休息兩個小時。一天一個電話打進來,在幾十公里外,他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但好在在醫生護士們的精心治療下成功地出院了。張教授還做妻子的思想工作,讓妻子去獻血,救治其他重症患者,看到這裏我的眼眶濕潤了。

這些以張定宇教授為代表的醫生護士們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我堅信,在這些英雄們的努力和堅持下定能消滅病毒,給我們一片安寧祥和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