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活着電影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3W

第一篇:活着(電影觀後感)

活着電影觀後感(精選多篇)

活着

—————《特洛伊》觀後感

男人是戰爭的犧牲品,女人是男人的犧牲品;男人征服不了世界,女人也馴服不了男人。我不崇拜飲血的英雄,並且鄙視一切以各種藉口組織形成的邪惡勢力,尤其是交戰雙方。

阿喀琉斯,不論他是為生命的榮譽而戰,還是為布里賽伊斯的愛情放下屠刀,又或者為帕特羅克洛斯的親情重新拿起武器,説到底,都不過是為他自己當下的追求(也可稱作慾望)所作出的一種臨時性選擇。這個世界的大錯誤,是由每個人自以為合情合理的小錯誤融合而成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陰差陽錯,命中註定。但是,其實命中從未註定,只是人性古今中外一直大同小異,所以,歷史驚奇地相似,因為太過相似,人性演變成了自我安慰自我開脱的命運。

赫克托爾,被動地主動交戰的悲劇英雄。理智告訴他,不能為了帕里斯和海倫兩個人的愛情賠上整個特洛伊;情感驅使他,哪怕是犧牲自己也不能放棄父王和兄弟。等到大勢所趨,既然不能阻止風雨的到來,就只能盡力為自己所愛的人遮風擋雨;預知大局已定,既然不能扭轉將成事實的乾坤,就只能選擇視死如歸併慷慨就義。等到昔日的英雄成為對手的刀下亡魂,英雄的逝去就是對這個悲慘世界最好的懲罰和警告。

布里賽伊斯,特洛伊之戰中,最純潔神聖的精神領袖。所有憑美貌而產生的一往而深不可自拔的愛情,説到底不過是兩隻美麗的畜生先顧 1

影自憐後惺惺相惜,所以,海倫和帕里斯的愛情再驚天動地也給不了我任何感動和美麗;當布里塞伊斯滿頭亂髮深受羞辱卻懇求阿喀琉斯不要為了她傷人性命時,我覺得任何一個男人如果不被她征服那就證明他不是真正的男人而只是男性。男人們毀滅了世界,女人們卻義無反顧堅持不懈地教會男人放過這世界;如果男人依舊冥頑不靈蠢蠢欲動伺機而發燒,世界就會將他們自己的血液凝固成冰砸得他們遍體鱗傷像動物一樣哀嚎。戰爭永遠是惡性循環的代名詞,無論在戰爭之前加上怎樣的修飾語,都改變不了人吃人的本質。

人們常常談論,戰爭如何殘酷又是怎樣毀滅着人性。人性是什麼?戰爭從來都是人們自己挑起的,所以戰爭從來沒有毀滅過人性,而只是體現了人性的一面,或者説發展了人性的另一種可能。只是,世界那麼亂,天災那麼躥,風雲還來不及預測,人又何苦為難人?與其宣傳戰爭的危害,不如靜思己過 ,有過則改,把所有的美德變成稀鬆平常的對白。

至於此,只想説,人要對人好。得到的終會失去,失去的不再回來。人的追求永遠無止境,可是這世界上的所有東西不過都是暫時借給人類用一會兒而已,一輩子之後,當初赤裸裸地來了,那時也得赤裸裸地走。人對一切外在的執着從來無意義。

不要像男人那樣活着,也不必像女人那樣活着,人只需像真正的人一樣活着。對人好一點,再好一點,然後這個人,也可以包含着自己。2

第二篇:《活着》電影賞析觀後感

學院:體育系 專業:社會體育專業班級: 11-1 姓名:王丹 學號:541114010118 《活着》觀後感

《活着》觀後感

“人活着,就比什麼都強,我們都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你可不能去尋死啊!”福貴站在門外,拉着一臉落魄失魂的春生説出這句話。重看《活着》,多了份鄭重的蒼老,增添了許多沉重的思考。《活着》無疑是張藝謀最好的一部作品,這其中大部分功勞有人認為要歸功於餘華,但其實電影和小説有許多的不同,尤其是結局,電影最後是一家團圓,而小説最後卻只留了福貴一個人活了下來,其他所有人都死光了。小説更殘酷,而電影在這一點略顯的給予了人些許的希望。

《活着》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瞭解歷史的機會,大鍊鋼,大躍進,大批判,文革,歷史是個死物,它不會説話,但你只要睜開眼睛,就可以看得到,自然也就能從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往往也只有歷史,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因為它真實的,你就算閉上眼睛,也逃不脱這個存在。用我黨的話説,時代在進步,經濟在飛躍,人民生活水平在飛漲,國家力量在幾何級暴漲,可我們卻再也看不到這樣的電影,因為我們已經在繁華的物質生活中忘卻了自己的尊嚴。王小波説,“中國歷史幾千年,沒有幾個人有過自己的個人尊嚴。。。中華禮儀之邦,一切尊嚴,都從整體和人與人的關係上定義,一個人不在單位,不在家裏,不代表國家,不代表民族,單獨存在時,居然不算一個人就只算是一塊肉”。。《活着》裏的福貴又何嘗不是這樣的肉,他放棄所有的尊嚴,低三下四,低聲下氣,一而再,再而三的苟喘偷生,福貴分不清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在做什麼,什麼是革命,什麼是走資派,什麼是尊嚴,他都不知道,這個人,就只求生存。在中國,每個人都在喊着過幸福生活,但卻有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在努力着如何生存,和殘酷的現實做激烈的鬥爭,沒有尊嚴的事情做的太多,也漸漸麻木,以至於後來他自己也想不起來初衷卻只是想過個安穩日子。“我跟着你,只是想過着安穩日子”家珍一直在電影裏重複着這句話,有家,有人,比什麼都好,命運的重重磨難並沒有讓這個家破滅,福貴的家猶如風雨中飄零的浮萍,搖搖欲墜,始終不倒,面對着殘酷的現實,福貴與家珍唯默默承受這些無法言喻的痛苦,撕破臉前的自尊,然後再繼續生活,這是中國人最可笑也最諄樸的道德品質。一直以為,我們的眼裏只看得到自己和身邊的人,再遠一些,就已經看不清楚了,連自己都在找尋尊嚴,更何德何能把別人當人來看呢?都是身體,一具東西罷了。。。

如果我們認為張藝謀人生觀是宿命的,完全是負面和消極的,那是不公平的。《活着》中還是有很多積極的成分的。這我們可以從小説和電影的比較中看出。餘華讓福貴的家人全數死去,似乎讓人感到生活過於殘酷。張藝謀讓家珍,萬二喜和饅頭都活下來,意義十分重大。中國人講究家庭和親情,所以電影中福貴不斷的説老婆和孩子比什麼都好。讓他們三人都活下來,家庭得到了保留,親情可以延續。而饅頭活下來,意義猶為重大。饅頭代表了年輕一代,代表了未來。饅頭活着象徵着生活還會繼續下去。儘管福貴一家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難和不幸,張藝謀還是在影片結尾表達了他對生活的希望,福貴告訴饅頭“日子會越來越好。”

比起小説,電影來,更為讓人心痛的是,那些屏幕上,文字裏的只是六十年前的歷史,不復而返,而現實中,我們生活的年代,依然每時每刻都在上演着這樣一幕幕類似富貴放棄尊嚴,只求生存的慘劇,經濟在飛躍,精神在退步,人與人之間更為冷漠,千絲萬縷根根離不開金錢利益,屁民依然是屁民,混蛋依然還是那個混蛋,所有的尊嚴都在國家,民族身上無窮的放大,而另一方面,人民的自尊卻在漸漸的磨滅,唯一增加的只有那無力的憐憫以及無望的憤怒,《活着》紀錄了歷史的真相,屏幕上的中國讓現時的我們每個人都會陷入到沉重的思考當中,福貴坎坷的一生歷歷在目,無論小説或是電影,都在重述着一個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就只是一件物體那樣的活着。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生活在二十世紀的我們還在為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為錢財而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鉅款,只是為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説,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第三篇:電影《活着》觀後感

關於《活着》主題思想的幾點感受

漢語0902 孔祥昕 1501090205

對苦難的承受力

張藝謀用一隻悲憫和滿溢着黑色幽默的筆,在中國的歷史大背景下,將小人物風雨飄搖、悲歡離合的一生展現出來。歷史濃縮為個人命運,個人的苦難和時代的荒謬像一支悠遠的牧歌,沒有控訴,沒有反抗,沒有埋怨,只是一種隱忍的生活,默默承受,努力生活。《活着》講述了中國人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主人公福貴無論是回答“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等牛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到了”,還是自言自語“活着真好”,更有這一家子為了生活所做的種種努力,都有一種堅韌的向上的力量。

一位詩人曾這樣説過:“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真實。”儘管有許多醜惡的事物總在身邊,儘管對此我們有那麼多的不自覺,但希望之光卻永不泯滅。明知無論走過多麼漫長的歲月,最終都指向消亡,明知生命有歡樂,更有無盡的勞作與苦難,但仍邁着沉重而踏實的腳步走下去,並儘可能地使這過程充實,輝煌,充滿創造的榮耀。於是,活着就被賦予了無限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來自於生命的張揚,不是來自於喊叫和進攻,而是一種忍受,一種踏實,關於生命的責任,關於庸俗的生活,關於千萬次單調的重複,關於那些巨大的苦難和小小的幸福。

時間的方式

宋代詞人蔣捷有詞《虞美人》雲:“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刻舟中,江闊雲低,斷燕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活着》就是用“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方式來展現福貴的一生。

一切故事都在時間的延宕中展開,也可以説一切都是被時間創造。時間創造了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幸福和痛苦,創造了記憶和感受,創造了生命和激情。就像那首小詩和那個美麗蒼涼的故事“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有説服力,因為它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創造一切。對此,餘華曾説:“《活着》表達了時間的漫長和時間的短暫,時間的動盪和時間的平靜。時間的方式就是福貴活着的方式。福貴一生窄如手掌,但也寬若大地。”

還記得餘華在散文隨筆集《靈魂飯》中的一段話,似乎可以拿來闡釋主題:“我十歲時展望2014年,我顯然是奢侈了|而現在回憶十歲時的情景,我充滿了傷感|這是時間對我的迫害| 同樣的距離|展望時是那麼漫長,回憶時卻如此短暫。”這段話也是在講時間的力量,時間對人的迫害正是在它對生命對人生對世界的創造,時間是意味深長的雕刻家。或許愛與生活不是熱情,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不過是時間,年深日久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一種蒼涼汩汩而來,似乎並不想驚動誰,但這部電影偏就如此震撼着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情分,父親的老態,兒女的墳塋,妻子的背影,孤燈之下的鄉村。這種蒼涼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悲憫的情懷,一種處世的哲學,在主人公福貴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感受到了中國人這幾十年是怎麼熬過來的。“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在影片結尾,當孫子問福貴“小雞長大後變成什麼”時,他不再像當年回答兒子有慶的問題時那樣回答“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

成了牛,等牛長大了,共產主義就到了。”而是由家珍改為“等牛長大了,饅頭也就長大了”。這一細節可以説是導演的一種暗喻:告別激情歲月的宏大理想,迴歸踏實的生活。但這,是對於整個中國而言的。對於福貴一家,其實一直都是在踏踏實實地生活,掙錢養家,生兒育女,洗衣做飯,偶爾唱唱皮影,在簡單的重複中知足的活着。活着,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心態,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活法。

第四篇:電影《活着》觀後感

電影《活着》觀後感

一口氣看完了一個家庭幾十年的風雨變遷,感慨短短的人生路上竟然充滿這麼多的變數,上帝總是設置了種種未知的障礙和磨難讓你措手不及,無從招架,在不斷的沖刷、打磨之下,引發人到底該怎樣的活着。下面我談談我從這部電影中的所得所感。

電影以小見大,從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見證了我們國家從解放戰爭到大躍進再到文化大革命這幾十年的變遷,以及這個年代人民生活的真實生活狀態。

説真的,看完電影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自己太幸運了,生活在這個和平理性,適當自由的年代。然而主人公一家的命運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們經歷了那個紅色暴動的年代,在這個年代,很多人被扣上“走資派”、“修正主義分子”、“黑五類”的帽子,遭到污衊和打擊。電影中也是,昨天還腰纏萬貫的龍二今天就被斃了,昨天還是鎮長的第二天就由於成分問題被撤職察看。昨天還是區長的春生明天就成了走資派。時代變了,人們為了自保都會主動避嫌劃清界限。人情冷暖着實讓人心寒。看着那些“熱血青年”們批鬥那些所謂的走資派的時候,我感到很悲傷,人們的理智去哪了,隨便什麼都可以引發成為口號。羣眾的思想好像被掏空了,上面説什麼就是什麼,精英決策嗎?完全沒有了主見和立場,在這樣一個專制的年代,思想文化是不會有成就的,只是做了某些野心派的利用的棋子罷了。

影片中還有幾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其一是,當鳳霞生產的時候竟然由幾個還是學生的年輕姑娘負責,理由是資格老的教授都被批

鬥了,最終導至鳳霞的死亡,這樣的悲劇讓我難以接受,感到痛心疾首。想到了許多知識分子被稱為“臭老九”,很多優秀的學者專家被關進牛棚,受盡凌辱,有的甚至迫害致死。這些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實際就是當時政治的真實寫照。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央的很大幹部,各界知名人士受誣陷的無計其數,在動亂最厲害的時候,最為人民民主專政基石的人民軍隊、公安、監察、法院等受到嚴重衝擊,民主法治被肆意踐踏,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持續不斷的動盪之中。

第二就是鳳霞結婚的場景,結個婚大家唱的還是紅歌,照相還得一人拿一本毛主席語錄,還被攝影師要求把本子舉高點,到底是誰結婚啊,還有二喜對着毛主席像説我把鳳霞接走了,我差點笑出聲來,同時還感到一些後怕,個人崇拜達到這種境界真的是太可怕了,當然領袖的決策如果是正確的,的確應該受到人民的愛戴,但這種愛戴並不是過分的崇拜,甚至是神化。它應該是理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想法。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發展好教育,高度的文明,才不會導致這種集體無意識的慘劇。

經歷了這麼多時代的變遷,一家人的生活不斷的變化,它既是一個家庭的成長,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成長,儘管他在成長初期犯了很多的錯誤,讓自己深受其害,但經歷了這些磨難之後,懂得總結和反省,最終頓悟繼而採取行動去彌補改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成長需要代價,不能只是為了活着,要將磨難轉化為動力鞭策自己珍惜,內心更加強大和從容。

第五篇:電影活着觀後感

電影《活着》觀後感

《活着》是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片,主人公福貴的遭遇異常悽慘。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遭遇,涵蓋着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對死亡的苦笑。在福貴的一生當中,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到兒子夭亡時的悲痛,再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奈接受,影片結尾時吃飯時的辛酸苦楚,個人命運隨波逐流,被歷史牽引。《活着》是跨越年代的較長的一部影片,歷史濃縮為個人的命運。

看《活着》時,我想到了一句話,“當你第一百次跌倒時,請不要忘記前面的九十九次你都站起來了!”我認為福貴的這一生便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家產敗光、父親離世、被拉壯丁的拉去打仗卻成了戰俘、妻子病了無錢醫治、兒子被抽血致死、女兒又聾又啞死於難產,就連女婿、外孫,都死於非命,彷彿那個特殊年代的全部災難都落在了福貴身上。而其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讓一個強魄的人去掉大半精魂。可是福貴在這一系列的打擊後,仍好好的活着,還可以幽默輕鬆的向別人講述他這一生。

福貴的堅強,不同於保爾和牛虻那樣為信仰而生的堅強;不同於司馬遷為實現先父遺願苟活著書的堅強;不同於張自忠上將為了抗日大局忍受“漢奸”罵名的堅強。他只是一個標準的敗家子,普通的壯丁,平凡的農民。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他的堅強更能激勵人心,如周國平所言:“人天生是軟弱的,惟其軟弱而猶能承擔起苦難,才顯出人的尊嚴。”在這個世界上,如保爾等人轟轟烈烈的堅強畢竟在少數,承受着這些平凡苦難的人,始終卑微而又堅強的生活在社會最不起眼的一角!

而每一天,我們的身邊都會有這樣的人:為情所困、為錢所迫、為生活所打擊、為學習所壓抑的林林總總的平凡之人。自以為世界放棄了他們,於是他們也放棄了世界!我想這些人中至少有一半的人承擔的所謂的苦難都沒有福貴一個來的大,(請勿抄襲)而他們走了,永遠的離開了,福貴卻依然愛着自己,愛着生活,好好的活了下去。是福貴沒心沒肺嗎?他在親人離開時的眼淚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那是為什麼呢?為什麼福貴可以那麼孤獨的活着呢?他那樣孤苦伶仃的活着,幸福嗎?我只想説,活着便是最大的幸福!好好活着,或者就是記住:人生最痛苦最絕望的那一刻是最難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結束的最後一刻。熬過去掙過去,就會好開始一個重要的轉折,開始一個新的輝煌歷程,心軟一下,熬不過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85後的癌症媽媽郭雪姣留給了世界兩句話:“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幸福,就是有幸來過,有福度過。”無論夜是多麼漫長,多麼漆黑,熬過了那個點,太陽依舊會升起!也不要去埋怨太陽遠遠看着人間的生老病死,旦夕禍福,因為它千年、萬年不變的光輝,就是為了讓每個角落都有温暖!世界從未拋棄過任何人,所以,像福貴那樣,好好活着,享受着這最大的幸福,熱愛着這最珍貴的生命。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人活着到底為了什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命的終極意義何在?人在很多時候會去思考這些問題,特別是在人生中碰到重大挫折的時候,比如事業陷入絕境、失戀、大學聯考失利、婚姻失敗、重大疾病、失業等等,而最讓人會去思考人生意義的時候,往往是親人的去世,因為至親至愛的離開,會讓我們感覺

生命如此的脆弱和無常,會讓我們思考我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意義何在?在親人去世時,哪怕我們擁有萬貫家財,獲得顯赫名聲,我們都感覺一切沒有意義,我們覺得失去了奮鬥的動力,我們感覺生命如此的脆弱,再多的錢再好的名聲也帶不進棺材裏去,於是我們就想:我們的生命就像流星一般一閃而過,只在宇宙中閃現一條短暫的光芒嗎?

直到我慢慢長大,才對這種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要記住的是,別輕易灰心,別輕易放棄,應向上,應向前,不斷自我從跛,自我調整,自我修正。因為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潛你踏出生命之路。 活着,就要好好活着。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要記住的是,別輕易灰心,別輕易放棄,應向上,應向前,不斷自我從跛,自我調整,自我修正。因為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能潛你踏出生命之路。活着,就要好好活着。

春年少的我們,沒有什麼輸不起,也沒有什麼不敢贏!

不知從幾零後開始,青少年就開始變得憂鬱,迷戀早熟,要讓原本就不夠強大的內心折射出力量,這樣無端的將自己推向成熟,承受着這個年齡段所不該承受的傷痛,經歷着這個年齡段所不該經歷的悽苦。當我們將社會的殘酷誤認成現實時,以為崩緊着神經面對,我們就沉着、冷靜、慎重了?

在父母的教導,長輩們的指導下,只要我們按照他們講的做,就認為自己理智的面對着現實,自己就變得更加成熟?當我們將他們講的當做是一種捷徑而付諸行動時,我們卻忘記了我們也應該經歷那麼一段,那麼一段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傷痛,指責,遺憾,甚至更多,但我更傾心於領略後的感悟,更何況那種面對着失敗有幾分悔恨卻有很輕鬆、坦蕩的感覺以及那種神情,那種心態!

為此我們捨棄並忘記了自己應該有的這段經歷,捨棄了點綴人生的絢爛,捨棄了證明還有另一種結果的機會的奇蹟,也捨棄了一種即使失敗錯過後的感動。所以當有人告訴你説你怎麼怎麼做是錯的時,你沒有必要在乎他,你應該覺着好笑,那只是説明他做錯了。況且,沒到最後,不能斷定這就是錯的!年輕人的前途是無限量的,如果你過早的收起了自己的稜角,你的生活會缺少很多精彩!為此,我們年輕人應該有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執着,應該有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堅持況且,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成功,現在所謂的成功(金錢、地位、權術)不過是按照大多數人的標準衡量的,如果按照他人的意志塑造自己。這樣以後我們這代就顯然的活在了他人的定義中,習慣得不知道這就是牢籠。

有志氣,要有脾氣,有脾氣,要有能力,有能力,就有魅力!因此,年輕人的生活不應該平淡,不應該平凡,更不應該平庸,這個年齡段的我們,需要有日月可鑑的坦蕩,應該有大起大落的快感!

沙漠中令人折服的白楊:生前300年不死,死了300年不倒,倒了300年不腐。所以同志們,如果主人公變了,那就不是你的故事。請找準自己的目標,堅定自己的信念,下定決心,就奮不顧身去闖,去受傷吧!

我承認,我是一個經不起風雨的人,每當遇到困難,每當心裏難受。我就很迷茫,不知道未來在哪裏,也不清楚我活着是為了什麼,

我曾想過,我一無所有,所以以後只能用命去拼未來,或許榮華富貴,或許在中途消散人間……

我恨過,哭過,可這樣,我只能深藏在心底,害怕被人挖掘出來,被人同情或者嘲笑,我明白,我只能依靠自己,所以我當起刺蝟,防備着身邊所有人,直到他們離去,這是我深深的悔。

悔過恨過之後,生活依然繼續,徘徊於迷茫與前進中,渴望時間的流逝,我活着,是因為我渴望一次蜕變,去尋找我希望的奮鬥努力,尋找一份寧靜,去追求我愛的……

我活着,所以我不願放棄活着的權利,即使我不懂得珍惜,儘管我會不知所措,但是,我還是我,我能享受陽光的温暖,能體會秋風的愜意,我能跑步,我可以微笑……好多好多,我慶幸自己是一個正常的人,我有我陪着,即使一無所有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