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9W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精品多篇】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一

此刻已經看完這部片子一個多小時了,但是情緒還是不能平靜,還是很堵得慌。片子裏的血腥、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折射……都給我的心靈強烈的震撼!總有那麼幾個片斷,我都不忍看,下意識的把頭別開。很佩服斯皮爾伯格,他找的切入點都令我感觸頗深……

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我的家室、自我的生活!他們也會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生活片斷和我們的是那麼相似!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受害。

當瑞恩和隊長在談論和哥哥們在一齊的生活時,我感到很痛心。從那麼幸福的場景,一下墜落到死亡邊緣,那種對心靈的衝擊力,連我這個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吧~其實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明白你在哪天會突然消失,畢竟時光還有那麼多你留戀的東西啊~或許很多人咒罵那個不敢開槍的傢伙,若是他敢在關鍵時候開槍,可能就不會釀成那麼慘的杯具了,但是,這也是最真實的地方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時候!

都説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我的殘忍,是啊!若是他們不放過那個德軍,他們的隊友就不會死在那人的槍下了。可在戰爭中,沒有誰對誰錯,成王,敗寇!

此刻,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淨化一次心靈,真好……我期望成為英雄。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二

電影開頭就是,老瑞恩帶着自己的家人來到米勒上校的墳前,向他的靈魂祈禱。自從俄馬哈搶灘成功後,總部就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犧牲的消息,便下令讓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在半途中,他們幾個都慢慢的走向死亡,但是經過艱苦的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找到了瑞恩。但是,讓人疑惑的是,米勒一行人沒有立刻走開,而是他們決定和瑞恩留下來共同守衞橋,不過最終米勒上校還是死了,但是臨死前還不忘叮囑瑞恩要好好活地下去。

是啊!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往往使平凡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們也會聊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事情和我們平常談論得是那麼相似。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牽扯進來一起受害。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戰爭不光是政治的延續,它也會給我們所有的人留下不同的記憶,有的驚慄,有的慘烈,有的悲痛,有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給人們帶來最多的是難過。

他給她疼愛,給她保護,給她寵溺,給她她想要的一切!隨後傳來她一串銀鈴般的笑聲。説實話,我不想因為我的關係,而讓你的生活無秩序,我希望你有自己的生活,以前是,現在是,以後更是。某一天,我在逝去的歲月裏審視自己,忽然發現,我竟然淡忘了那些曾經淡忘不了的傷心,承受了那些曾經承受不了的痛苦,習慣了從前習慣不了的生活!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三

還記得他們放走的那個德國人嗎?最後反過來被他所殺時那種悽迷的眼神到底想説什麼呢?這就是戰爭,沒有所謂的仁慈嗎?

恐怕人人都會在那個士兵躲在樓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戰友已經快被敵人殺死的時候而近乎憤怒了吧!再我們眼裏,他懦弱的近乎無恥,在他自己看來,他可能也會痛恨自己吧,因為直到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們和他自己,才同時如此清晰的通徹了他的內心。

這便是戰爭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強烈的對比才能更深刻的彰顯人性。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那些平日裏隱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層的東西,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面對戰爭之時,會有怎麼的表現呢?這是一個很讓你恐懼的問題,因為有時候我會發現自己竟然會感到底氣不足!

瑞恩,這個八條命換來的年輕士兵,並沒有令我們感到失望。正義勇敢的他的內心也在經歷着痛苦和掙扎。不單單是失去兄弟的痛苦,還有對為了救他回去而犧牲的幾個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無法去扭轉什麼,因為大家已經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計任何代價。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轉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來和這羣熱血男兒共同作戰。這不是魯莽,而是一種高於生命的責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後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義,不單為自己,還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個忠魂。這將是貫穿他一生的動力。直到他頭髮花白的時候,仍然會為這些動力和自己的堅持激動的熱淚盈眶。

最後,當米勒中尉無力的躺在那,一槍一槍的射向敵人的坦克的時候,我從他即將熄滅的眼睛裏,甚至看不到一絲的絕望。直到最後的一刻他都在堅持,這種堅持往往能創造奇蹟。

轟隆震天的坦克爆炸聲和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是一個昭示希望的開始。

其實奇蹟不光是電影中才有的神話,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贖》裏告訴我們的一樣: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了希望。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奇蹟了。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四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戰爭片,它讓我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生命的價值。

這部片子主要講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母親的四個兒子在戰場上犧牲了三個,林肯總統他們派米勒上尉率領一支8人小組前去尋找這位母親的最後一個兒子詹姆斯·瑞恩。期間,韋德和卡帕佐犧牲了。剩下的6個人忍着悲痛繼續前進,終於找到了瑞恩,但6人小組在戰爭中幾乎都陣亡了。

看完這部電影,最忘不了的人就是米勒上尉了,他原本是一名中學教師,但戰爭破壞了他原來的平靜生活。他那一隻顫抖的手總是在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候出現在我們的眼簾,這也代表着戰爭帶給他的痛苦。但他知道士兵的使命感,在他快死的時候,,他仍然想起了自己的任務,因此,他即將去另一個世界的時候,他對瑞恩説:“別辜負大家的期望,好好的活下去!”這讓我無比感動。

影片中那些血淋淋的戰爭場面讓我極其震撼,無數的家庭因為戰爭失去了他們的親人,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是一樣多麼讓人感到幸福的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

拯救大兵瑞恩電影觀後感 篇五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戰爭片,一向我都很少看戰爭片,在某個程度上是因為不能理解那血腥的戰爭場面,而這一部戰爭片,它使我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對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

這部影片主要是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時,米勒上尉率領一支8人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去尋找空降部隊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相繼陣亡。馬歇爾將軍怕這顆獨苗再出意外,使悲痛的母親絕望,於是做出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唯一的兒子送還母親身邊的決定。8人冒着生命危險去尋找一個不知生死的人,迎接他們的將是戰火的洗禮和生命價值的重新認識。拯救的旅程也是一條通往死亡之路,人性在戰爭中受到考驗……

“一隻顫抖的手、一句臨終時的遺言、一個用六個士兵拯救的生命。.。.。.”這三個情結構了火爆的美國進口大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全部主題。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忘記的一個主角,那就是米勒上尉。那一隻顫抖的手,在影片中用了四個特寫的鏡頭來表現這隻手。米勒上尉最初是中學教師,戰爭的不斷升級和擴大改變了他原有的平靜生活。戎馬倥傯,硝煙瀰漫,使他的身體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戰爭的烙印,這種傷痛本身就説明了戰爭的殘酷無情。看完影片我們依然無法得悉他的手是如何負的傷。可是總是在戰爭場面就要一觸即發之前,導演都有意地讓這隻手出現我們的眼簾中。影片中這一隻顫抖的手不是説米勒上尉在戰爭前的心理恐懼,而無非是要説明戰爭給人留下的無法抹滅的苦痛的記憶。

從這一隻顫抖的手,我們能夠看到,戰爭不光是政治的延續,它會給我們所有的人留下不一樣的記憶,或驚慄,或慘烈,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給人們帶來最多的是傷痛。

在戰場中找一名士兵,那簡直比大海撈針還更難,那不僅僅只是漫無邊際的找尋,還時時刻刻面臨的是生命的危險。然而士兵的使命感和戰爭的需要驅使着米勒為完成任務,不惜犧牲自我的性命,用一把小手槍在做着實際上是無謂的抵抗的時候,他仍然想起了自我的任務是把最小的瑞恩從戰爭中拯救出來,能夠安全地回到母親的身邊。所以,當生命即將離去,他哽咽着在瑞恩的耳邊説道: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必須要活下去。這句臨終的遺言,不僅僅影響着瑞恩的一生:“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正直的人”。而我們的觀眾也會因為這句話而更加激起內心對法西斯發動這場戰爭的仇恨,所以在劇中瑞恩是必須要活着回到母親身邊。

“生命誠可貴”而在戰場上,那一張張長長的死亡名單,是那麼輕易地從報音員的口中讀出。“用六條生命去拯救一條生命”,這樣的生命價值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深思。在影片中,分隊的一些成員的想法也是能夠讓人理解和同情的,“為什麼用我們的生命去換取別人的生命,難道我們沒有母親,沒有兄弟姐妹?我們不是一樣在戰場上拼死拼活?憑什麼他就有這個特權?”這樣的生命價值觀也僅有在戰爭中才可能出現。戰爭是無情的,在戰爭中這樣的情形又何止瑞恩一人呢?可導演的刻意,無非的意圖是:珍惜生命和幫忙他人。在影片中,拯救隊員因為幫忙瑞恩而明白家庭的温暖和生命的可貴,而瑞恩因為米勒上尉和拯救隊而感悟用自我的生命去保護、照顧更多需要拯救和幫忙人們。爆發戰爭對於每個人是不能選擇和左右的,但幫忙他人是自我能夠選擇和作決定的。

《拯救大兵瑞恩》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節和所要表現的蕩氣迴腸的情感外,還有一點就是視覺的衝擊。影片重現了5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底登陸戰的恢宏場面,讓人驚駭的目睹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壯觀宏大的戰爭場面,血肉橫飛的諾曼底戰役,血流成河的鏡頭,讓人觸目驚心,那感覺中還帶有一種惶恐。影片用紀錄片的手法表現了腥風血雨的戰場,震撼人心。

《拯救大兵瑞恩》這一部偉大的戰爭片,它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對戰爭殘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對普通士兵們內心人性的挖掘。戰爭使士兵所遭受的傷痛會留在那些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們記憶中的深處,給他們內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在影片的強烈音響效果中,我們觀眾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樣真實,一樣慘烈,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深思。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作文 篇六

有些電影只配充當茶餘飯後的消遣,有些電影則註定成為記憶的里程碑。

《拯救大兵瑞恩》無疑屬於後者。

戰爭總使人聯想到史詩,史詩十有八 九會描述戰爭。

二戰是人類歷史到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一場戰爭,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首宏大史詩,而諾曼底登陸,則是這詩章中堪可與《伊利亞特》相比肩的段落。

對這一段落人們有理由念念不忘,透過它我們還能觸摸到往日熾烈的氣息,藉以使浸淫於安寧中麻木許久的神經恢復激烈的搏動。但那千帆競進、萬炮齊鳴的恢宏場面畢竟沒有太大意義,畢竟震懾人心的永遠是阿喀琉斯和帕里斯們而非特洛伊木馬或是戰船。

電影被選擇重現史詩是明智之舉,只是終成史詩的又有幾部?

作為“二戰片質量保證”的斯皮爾伯格導演顯然深諳其中玄機。所以他老人家雖然大把大把銀子燒着,一茬一茬特技使着,一片一片血漿潑着,在電影最該出彩的地方絲毫沒落窠臼。全片169分鐘跨度雖大,但他沒浪費一分一秒,抓住時機,三兩個鏡頭換位,幾句活靈活現的對白,一個不經意間的手勢,一曲經典的戰爭絕唱一氣呵成。觀影中,心緒先是從肅穆的諾曼底美軍公墓陡然轉到人間地獄--奧馬哈灘頭,經歷一番痛苦煎熬後降臨畫一般的諾曼底小鎮和原野,幾多生死流轉好不容易定格在瑞梅爾的廢墟中,靈魂得到昇華瞬間再重回故地。故事結束時就彷彿戰爭結束,如釋重負卻又有一絲難言的悵惘,不合實際的念頭不復存在,“一個和八個”的命運傳奇卻常駐心間。抓住了人心並讓人無暇打哈欠的電影絕不多見,無怪乎有人説《拯救大兵瑞恩》後除了斯皮爾伯格自我無人再敢拍二戰,誠哉斯言!

只因戰爭乃是人的戰爭,戰爭電影也是人的電影。大師讀懂了這一點,所以他的電影是活的史詩;庸才沒明白過來,於是就只能套在“搖晃機位”和“武器裝備”上瞎打轉。

“為什麼要讓我們八個人去救一個人呢?”

這便是《拯救大兵瑞恩》中八人小組面臨的抉擇。置身於瞬間萬千生命消逝的戰場,他們卻要冒生命危險讓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脱離危險。

生活中類似這般普羅米修斯式的死劫比比皆是,戰爭就是絕佳的例證。它甚至總是忠心耿耿地伴隨着人類的所有成就與輝煌,然後一絲不苟地把它們化為灰燼。荒謬之處就在於,為了剪除這人世間的一大荒謬,我們必須要打着“和平”和“人性”的旗號來繼續荒謬。這似乎有了一點宿命的味道。

執著於這荒謬自然徒勞,要緊的是我們看到,普羅米修斯們始終拒絕選擇逃避對荒謬的挑戰。一切無妨是杯具,但只要那大寫的“人”字不動搖,歷盡恆河沙數的劫難也不會失去那份純真的坦然和期望。更何況,生命與生命之間不負職責的價值比較毫無意義,生命的本能也不會給予人們權衡利弊的時間

“瑞恩對我來説只是一個符號。”

“我們的任務是贏得戰爭!”

“找到他,把他帶回來。”

明白“八個救一個”才是我們人生的真諦,不必要的疑惑就會少很多。

在這部電影裏,“母親”是決不能迴避的命題,這也是戰爭不可能迴避得了的命題。

這兩個字不需要再用多少語言增添分量了,森森“無定河邊骨”對此最有發言權。

八人小組尋找瑞恩並和他並肩戰鬥,瑞恩拒絕回到堅持履行職責,誰敢説沒有母親的呼喚在默默支持?

奧馬哈灘頭,被炸得血肉模糊的年輕士兵,悽慘地呼喊着母親。

瑞恩的母親打開家門,發現自我的三個兒子躺在陣亡通知書上時肝腸寸斷,倒地不起。

田野行進,軍醫韋德不無感傷地念叨着:“想想那個倒黴蛋的老孃吧!”

還是韋德,在雷達站飲彈泣血,彌留之際的話語真切地讓人不忍卒聞:“媽媽,媽媽,帶我回家……”

人們其實從未長大。在母親面前,我們的“成熟”、“豁達”或是“知性”統統煙消雲散。

慚愧的是,我們對待母親的温暖就像對待自我的名字,平時不易想起,提到時才恍然驚覺。

幸好,我們和瑞恩他們感知的那種苦難之間還隔着一層幔帳,在幔帳未被捅破之前我們有足夠的時間。

相信男人都能夠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我的影子。

當然期望自我能是米勒上尉,訓練有素,操守堅定,充滿大愛,最讓人歆羨的是他犧牲時居然都擁有安詳鎮定的表情,恍若天神。

霍瓦斯中士也不賴。身經百戰,愛兵如子,話語不多但句句分量十足,是士兵最佳的後援和精神支柱。死時居然還不忘幽上一默:“我剛把肚子裏的氣兒放了。”

狙擊手傑克森相當令人不捨。吻一吻十字架,上帝借來稱頌一番,扳機一扣血光一閃。八人中數他殺人最準最狠,睡覺時卻比誰都香。雖説是“仗劍之人必死於劍下”,無奈“主在我心中,任誰也沒轍。”

或者憨厚的壯漢卡帕佐,倔強的猶太人梅利士,不聽話的瑞比……哪怕是瑞恩也行,士兵楷模,克盡職守,還有一個怡享天年的結局。

可是最終得承認,除了翻譯厄本,我不太可能會是其他人。

像他一樣懂一點外語濫竽充數,像他一樣手無縛雞之力,像他一樣精神緊張放不開,像他一樣夢想主義還幼稚可笑。他似乎一無是處,對敵人心慈手軟,緊要關頭還不爭氣“尿”了一把,直接造成了梅利士被萬惡的黨衞軍活活捅死。我甚至不敢肯定如果換了是我,最終會否有一槍幹掉“輪船威利”的勇氣。可是這才應當是我,抱着和《陽光燦爛的日子》裏馬小軍一樣的英雄幻夢,骨子裏只是一點葉公好龍的窮酸罷了。厄本的婦人之仁,才是我最能夠依靠的財富,微不足道卻温暖純真,最是靠譜。

想當英雄的男人,該看一看《拯救大兵瑞恩》,英雄本就不是人當的。愛慕英雄的女人,也請看看這部電影,英雄就該和戰爭一樣讓你走開。

猶記得瑞梅爾殘破的橋頭,霍瓦斯中士應對着米勒上尉,柔和的眼神融化在夕陽的餘暉裏:“有一天我們回首往事,會覺得拯救大兵瑞恩是我們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完成的一件傑作。”

不知怎的,想起了希羅多德的《歷史》中那句“享了人該享的福,吃了人該受的苦。”

也許這會是我們在這個精神空虛的年代裏最值得驕傲的光榮?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七

昨天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看的時候十分投入,被裏面的情節深深吸引。今天早上起來之後,腦海中仍然迴盪着電影裏的情景。

總的來説,看過之後,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幾個詞,而且總是不停地閃現,那就是:國家,榮譽,親情,友情,正義,邪惡,母愛,善良,責任,人性。

雖然早就知道説美國人人情差啊,貪生怕死啊什麼的都是片面之詞,雖然以前也看過幾部十分經典的美國拍的反應二戰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還是最深的。當諾曼底海灘上成羣的士兵還沒上岸就被打成蜂窩煤,當幾個醫務兵冒着生命危險在沙灘上搶救幾個可能有救的傷員,並不顧別人的“危險”的提醒,迴應説:“他還有救。”這就是責任。當馬歇爾向幾位軍官念出瑞恩母親已經失去了五個兒子時,幾個久經沙場的硬漢眼裏全都含着眼淚,再沒有一個人對拯救瑞恩提出反對的意見,這就是人性。當軍方的車開到瑞恩家門前時,瑞恩母親當即癱坐在地上,這就是母愛。當戰友們在一場又一場惡戰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時悲痛欲絕,這就是友情,也許超越了友情。當一位士兵在極其危急的時候卻想要救下一個德國女孩時,這就是善良。當瑞恩不願離開陣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又看到了責任。當米勒上尉為了打勝仗甘願冒着危險和犧牲,並深深知道戰爭的意義時,又看到了正義對邪惡的挑戰。當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陣亡的消息時,不管是對的那個還是錯的那個,他們悲痛的反應,看到了什麼是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最後,當美國國旗出現在片尾,輕輕飄蕩,知道了,他們所做的一切,也有一個共同的終極目標——為了國家。

美國政府,體制也正是憑着對個體的尊重和保護,收穫了最大的集體效益。

這些情景中也許很多選擇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輝的東西,卻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拯救大兵瑞恩》觀後感 篇八

在戰爭的硝煙中,你可以預料到傷亡,預料到某人被殺,當你的戰友被機關槍打中臉部時你不會覺得驚訝,你只能繼續……”

也許米勒上尉和他的部下起初在攻佔猶他海灘時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當看到這麼多的戰友倒在血泊中時,米勒的心伴着猶他海灘不斷湧上的血紅色潮水,一起震撼,從那一天起,他的手便開始顫抖,面對死亡,每個人都是弱者。

在拯救瑞恩的小分隊中,卡帕素是第一個犧牲的,難道這真的是對小女孩的憐憫之心導致的嗎?戰爭的殘酷,讓人容不得半點拖泥帶水,面對死亡,他唯一能做的,只剩下將那沾有血跡的書信叫兄弟代寄給父親。

“我不想死!”醫生在臨死前這樣喊着,作為一個醫生,早應習慣了鮮血與死亡,但當他自己面對死亡時,卻像個無助的小孩,不斷的喊着“媽媽,媽媽……”,那一句“我不想死!”,猶如尖刀般刺痛每個人的心,他們之中,又有誰真的想死?

整部影片中最可恨的應該是那個忘恩負義的德國俘虜了,天真的厄提姆認他做朋友,米勒在眼睜睜的看到醫生被殺後,仍然沒有違反規則,放了他一條生路。

然而,換來的是什麼?那人又重新回到德國部隊,甚至硬生生的把尖刀刺入了帕加的胸口。

他重新回到德國部隊可以美稱為愛國,但是殺死曾經放自己一命的人又可以稱作什麼呢?第一次面對死亡,他很幸運,但並不知道珍惜,因為他根本沒了解生命的真正含義。

當死亡再次降臨時他就應該明白,厄提姆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厄提姆了,所有人都可以存活,他,絕對沒有資格。

厄提姆,很氣他為什麼這麼懦弱,這麼沒用。

但後來想想,他不過是一個文弱的翻譯員,也沒有真正上過戰場,他只是將人性懦弱的一面暴露了出來,但最後他還是舉起槍桿開向了那個德國俘虜,也許,經歷了這些,他會成為第二個米勒。

最喜歡那個鼻子尖尖的狙擊手,幾乎百發百中,開槍的時候還總是念着“神賜予我力量吧!”“願主在我身邊!”之類的話,感覺他有種佐羅式的大俠風範,雖然外表顯得如此冷酷。

當他發現坦克的炮筒正對準他們時,他首先喊出的是“帕加,伏下!”面對死亡,他想到的還是別人,稱他大俠,當之無愧!

“我只是被風吹倒了!”這是對米高上士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聽到這句話,想笑,卻發現淚水快了一步。

在身中數槍生命垂危時,他還能開出這樣的玩笑,面對死亡,也許只有他如此坦然。

當米勒回頭看到僵硬的躺着的米高時,世界再次無聲……

很多次看到米勒在失去戰友後一個人痛哭,“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不正是米勒在這一刻的寫照嗎?很多次看到米勒的手不停的顫抖,我不知道他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也不知道他要承擔多大的責任,但我知道他也是個平凡人,他説過他想早點完成任務,早點回家和妻子團聚,但最後他還是衝向了坦克,中彈了依然堅持着向坦克開槍,最後,援軍的飛機隨着坦克的爆炸聲呼嘯而來,那是勝利的聲音劃過天際。

“不要辜負……”瑞恩看着奄奄一息的米勒,面對那麼多人的死亡,他唯一能做的只有不辜負他們的犧牲--回到母親身邊。

這樣做值得嗎?用這麼多人的生命換取瑞恩一人的生命,真的值得嗎?瑞恩的母親不能失去這唯一一個倖存的兒子,其他人的母親就可以失去她們的兒子了嗎?即使米勒也只能安慰自己:我每犧牲1個部下,就可以就回10個人,甚至100個人。但這,可能嗎?公平嗎?也許下面這段文字可以回答所有的一切:

“你難道更希望別人的兒子死在泥濘中嗎?你希望我們贏得戰爭,但顯然你又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流血犧牲,這真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心態。

總得有人去打仗,殺敵;總得有人犧牲:如果整個國家的人都是你這種心態,就沒有人會去打仗了,每個人都戴在後勤務部,這個國家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這是二戰的一位美國士兵寫給母親的信,這樣的話,怎能讓一個母親不感到心酸,但也因為有這樣的兒子,她會感到欣慰。人活着,既然選擇了為國家付出,就一定要付出到底,不管對自己是否公平,只要知道對國家有利,那就是一切。

兩個同名同姓都叫瑞恩的士兵面對退出戰場返回家園機會一個涕淚縱橫感激不盡,一個大氣凜然:“我的兄弟沒有死,他們正在和我一起在前線並肩作戰,戰爭勝利後我會跟他們一起回家。”也許,這足以讓米勒和他的部下感到欣慰,至少他們沒有救錯人。到最後,他們並不會像以前那樣抱怨不公,人在戰場上,既然無力改變這種現實,那就只得接受。許多事還等着他們去做,仗還要靠他們去贏,他們想的是這些。

影片最後已經老邁的瑞恩抱着對死去戰友的深深緬懷和對往事的痛苦追憶來到一排排的十字架前,與此同時,響起了營地上悠揚的歌聲,瑞恩老淚縱橫地自問:“我是一個好人嗎……”聯想起當今國際上的戰爭格局,戰爭不管你願不願意,它都是存在的,有形的無形的,以前存在,以後還會發生。

人們願意記住的都是戰爭中的温情以及它的深刻意義,而不是它的殘酷與血腥……

面對死亡,每個人都是弱者,既然無法改變現實,那就接受,重要的是,在還活着的時候,做一個好人,好好活着。當死亡來臨,你不會害怕,因為上帝會給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