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拯救切爾諾貝利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1W

拯救切爾諾貝利觀後感精品多篇

拯救切爾諾貝利觀後感範文 篇一

看完《搶救切爾諾貝利》紀錄片之後,觸目驚心,悲慘的現實和嚴重的後果不由讓我陷入沉思。

核能本是一種高效、無污染的新能源,將它用於發電,可有效地緩解當今社會的電力慌。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但核能的另一面似乎比我們想象的要可怕的多了多。從視頻中瞭解到,切爾諾貝利的核事故源於一個反應堆在進行實驗時意外失火而引發爆炸,他的輻射量相當於投在廣島原子彈的400多倍,8噸多的核物質泄露,塵埃飄向世界各地,這不僅奪走了當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全世界的生物也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危害。這個有限的事故,其後果卻依然影響着我們,甚至在事故後28年的今天,可以説威脅仍舊存在着。被石棺塵封住的200多噸的核原料,現在表面也已開始出現裂痕了,甚至説有坍塌等危險,這應當引起我們人類的警惕,我覺得這已不單單是當地政府的事情了,這關係到地球上數億人的健康與性命,它需要全世界的精英共同努力,攜手共戰,採取更好的措施封殺這潛在的威脅,來保證我們這代及後代的健康和安全。

可怕的'核事故給人們造成的心理陰影難以消除,然而,儘管核事業的背後是如此的可怕,但作為新興能源來説,人們看到了它利於經濟發展的一面,就不會因為一次事故而放棄去研究它,但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再一次給我們警示,又在人類的傷疤上撒了一把鹽,讓我們痛之又痛,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反思,

發展核能真的很有必要嗎?隱藏在核能背後巨大的危險人類也算是嘗試到了,真的還要義無反顧的繼續堅持嗎?我們不可否認在未來的十年、或二十年、亦或是上百年,我們有能力可以完全掌控住核能,砍掉它的魔掌,使它不會有任何危險和威脅。但是,我們敢保證在達到這麼高要求的探索階段就不會再出現任何類似的可怕的、毀滅性的核事故嗎?

但就我個人而言,在資源緊缺的當今,發展核能這種新能源是有必要的,我們不能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能因為一次事故而否定了一切,社會總歸是要發展的,我們應當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我相信只要我們合理發展並控制好核能,它肯定是會造福於人類的。但發展的同時,我們還是不能忘記切爾諾貝利等核事故給我們帶來的慘痛教訓,在發展的這條坎坷的道路上,我們必須慎重仔細地考慮到每一個細節,把隱藏在背後各種潛在的危險一一扼殺在萌芽之中。即使讓發展的腳步慢一些也不要緊,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才是最安全、最合理的,有了安全的前提保證,才會有我們今後繼續發展、通往勝利的可能,我也相信,核能的魔爪被人類完全降服的日子終會到來。

總之,核能這把雙刃劍,唯有我們小心駕馭,慎重發展,方能得利弊害,使其造福人類,而像切爾諾貝利等類似核事故不再重演。

拯救切爾諾貝利觀後感範文 篇二

1864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反應堆的爆炸,影響十分惡劣。它不僅在當時給人們帶來了災難,其實我們現在連想想都是心有餘悸的。

在那一次的事件中,我們看到了當時政府的無能,看到了羣眾的無知,也看到了那些無名英雄的奉獻與犧牲。但我們更要想到的是我們怎樣才能避免下一次的核污染,或者是災難來臨時我們能些做什麼。

眾所周知,所謂核污染主要是指核物質泄露後的遺留物對環境的破壞,繼而產生對我們人類的傷害。它的來源有二,一方面是像核電站等的核武器實驗,而另一方面是核武器的爆炸。受到損傷的核電設施將會釋放一些放射性的物質,這些物質將損害人們的器官,使我們的身體狀況下降,增加患疾病的機率,其中半衰期長的物質危害更大。

我們既然生活在這個地球村中,也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面臨這些危害。而我們中國人民應該怎麼做呢?我想這才是我們每次在經歷過不幸後能夠最好避免下一次傷害的辦法。

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來了解核污染方面的基礎知識,並且通過好的宣傳來讓更多的人正確認識到核污染。在切爾諾貝利核爆炸事件中傷害人們最厲害的莫過於爆炸後引起的帶有放射性的粉塵。它們通過呼吸系統來侵入人體,破壞我們的健康。或許我們可以通過戴上口罩來防止粉塵的入侵,穿上相應的防輻射衣也是一個必要的方法。如果當時的民眾稍微有一點警惕,就不會在看到大街上許多穿着防輻射服、到處檢測核污染數據的警官們而無動於衷了。

其次政府可以做好相應的核污染相關數據的檢測並且保持數據的準確與新鮮,定期定點的檢測可能會起到關鍵的作用。另外國家也可針對核污染出台相應的政策,比如災難後的重建與受災人員的健康保護。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們當然有着不可厚非的重大責任。人人都要時刻懷揣着一顆愛護地球的心,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慶幸的是現在核武器使用的限制,也對核污染起到了一定的減少作用。在對核污染防控的工作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應該時刻保持警惕,而不能像當時前蘇聯的政府一樣,不能得到正確的消息,危害得以擴散。

通過這個影片,我們瞭解到當時事件的嚴重性以及事件背後的故事,這也為我們敲了一個警鐘,一個關於我們現在居住地的安全問題的警鐘。

拯救切爾諾貝利觀後感範文 篇三

今天看了紀錄片《搶救切爾諾貝利》,潘多拉的盒子。

看完了,各種想法紛至沓來,一時間難以思考。吃完飯,略作整理,記下一點思緒。

切爾諾貝利的石棺已經矗立了xx年,我直到現在才因為另一起核電站事故,曉得並去了解它。變化遠比一成不變更迫使人注意,這一點上,人不比青蛙更高級。

戈爾巴喬夫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 分享好文他在紀錄片裏説,他沒有及時得到消息,專家團一時低估了危險,無法提交報告。這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如果這些話屬實,蘇聯這些頂尖的專家一方面刻意隱瞞事實,一方面沒有能力獲知事實——這並非無關的兩方面,那就説明這一事故超出了蘇聯人、甚至是全人類當時的能力。人有能力發展核工業,卻沒有能力阻止核危機,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這次福島核電站事故,希望不是在重蹈覆轍。

切爾諾貝利事故,共有五十萬人蔘與搶救,其中十萬軍隊,四十萬平民,遍及各行各業。他們可能沒有被告知真相,他們可能不清楚後果,他們可能並不情願,他們可能後悔了……儘管有着種種可能,他們只是行動起來,搶救了切爾諾貝利,挽救了蘇聯,挽救了歐洲。在真正的崇高面前,一切言語都蒼白無力。

希臘神話中,潘多拉出於好奇心,打開盒子,釋放了邪惡,只留下了希望。神話成了現實,不過潘多拉把希望留在盒子裏,而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