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包公觀後感多篇600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包公觀後感多篇600字

千百年來,包拯作為不朽的清官形象,早已越過歷史的長河,為前人和今人,為熱愛中國、崇尚清廉的外國人所敬重。"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包拯出仕時寫的這首戒廉詩,體現為民者願,可作"為政者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包公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包公觀後感1

包公以清廉剛正形象傳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秉公辦事、堅持正義的官員,便常用“包公再現”、“鐵面包公”等話語表示肯定,在自己碰到糾紛或官司之類的麻煩事時,也總是希望能遇到像“包公”一樣的好官、清官。這就是在許多普通百姓心目中存在的“清官情結”。

包公之所以能給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潔的作風外,更主要的正是由於他始終堅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權,敢於不畏權貴,伸張正義。用現在的話説,就是他能堅持做到依法行政。

因此,面對“清官情結”,我們既要看到民眾對官員清廉正義、剛正不阿的外在要求,同時更應該看到這情結背後所隱含的要求領導幹部依法行政、依法辦案的法治意識。其實,正是由於這種意識,才分外凸顯出包公在當今社會依然值得緬懷的價值。

在當前的法治社會裏,我們評價一個領導幹部是否盡職盡責,關鍵是看他能否堅持依法辦事。尤其在今天我們的各項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健全的情況下,如何依法辦事、能否依法辦事更是對幹部提出了挑戰。長久以來存在於人們心目中的“清官情結”,在當今時代其實更應該解讀為要求領導幹部秉公執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結”。

面對包公像起誓,在形式上體現了後人對先賢的崇尚,表現了一種學習的姿態。對於走向和諧與法治的今日中國來説,筆者衷心希望這種學習姿態真的能在全社會化為具體行動,並且深入精髓,領會包公身上真正值得體會的法治意識。

包公觀後感2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台及安徽廣播電視台聯合攝製,反映一代清官包拯鐵面無私、執法如山、親民愛民的紀錄片《千年包公》首映式及新聞發佈會於2016年5月24日上午在包公的家鄉合肥召開。

此次首映式選址在合肥包公園的清風講堂,是十分有意義,清風講堂地處合肥包公園。佔地34.5公頃的包公園,是為紀念包拯而建,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風閣、浮莊等組成。

擔任此次首映禮司儀的是和包公同為安徽人的央視著名主持人周濤,在儀式伊始周濤便表達出了回到家鄉的興奮之情。

包拯生於公元999年,卒於1062年,事隔千年,他的名字不但沒有忘記,而且傳遍了亞洲,走向了世界,成為中國古代賢臣良吏的代名詞,成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十八大以來,國家堅持倡導的廉潔奉公、執政為民的思想,以及反腐倡廉、依法治國的執政理念,《千年包公》順時而生,是包公精神的當代延續與傳承。

《千年包公》歷時一年,奔赴台灣、新加坡、廣東肇慶、河南開封、安徽合肥等多地進行實景拍攝及歷史再現,以大量的素材與文獻立體呈現了包公真實而厚重的形象。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將於5月25日、26日、27日晚8點在央視9套紀錄頻道開播,敬請觀看

包公觀後感3

5月23日上午,廉政文化傳播與建設創新暨“包公杯”經驗與啟示研討會舉行。會議通報了第四屆“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藝作品徵集活動優秀作品名單。中央紀委宣傳部正局級紀檢監察專員閻羣力,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祕書長董耀鵬,中國曲協副主席馬小平;省紀委副書記車建軍,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張志宏等出席會議。中國曲協分黨組成員、副祕書長黃羣主持會議。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汪學致致辭。相關領導、專家學者、曲藝演員和作者在會上作了交流研討。

據悉,由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共合肥市紀律檢查委員會牽頭主辦的第四屆“包公杯”反腐倡廉曲藝作品徵集活動終審結果已產生。在公證員的全程監督下,經過初審、複審、終審三輪遴選,最終產生一等作品2篇、二等作品4篇、三等作品8篇和優秀作品18篇。相關優秀作品還將於5月24日下午在合肥大劇院集中展演。

汪學致説,我們連續舉辦四屆“包公杯”全國反腐倡廉曲藝作品徵集活動,屢創徵稿數量、曲種之最,在全國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向全國人民宣傳了包公清廉文化,展示了合肥建設發展成就和廉潔、文明、高效的新風貌,為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弘揚正氣、鞭撻腐朽,營造“尊廉崇廉倡廉”的社會氛圍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包公觀後感4

這也是包拯流轉下來的唯一一首詩,可謂吉光片羽,卻成為包拯一生為官做人的光輝寫照。這首詩是寫在包拯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州郡守府第的牆壁上的,據《宋史》記載,端州因出產“端硯”而聞名天下,常要向宮中進貢。包拯就任以前的郡守,都藉此機會額外索取,以贈權貴,數量有時超過進貢的數十倍。包拯到任後,便命工匠嚴格按進貢數製作,自己不持一硯歸。包拯死後,宋仁宗親自到包拯家中參加祭奠,看到包拯“居家儉約,衣服器用飯食,雖貴,如初宦時”,更是感慨不已。當時朝廷對他的評價是“識清氣勁,直而不撓,凜乎有歲寒之操”。吳奎在包拯《墓誌銘》中稱其“峻節高志,凌乎青雲。人或曲隨,我直其為。人或善容,我抗其辭。白始及終,言行必一。”北宋名臣歐陽修儘管與他政見有所不合,但對他的品格操行依然敬服讚佩,稱其“清節美行,著自貧賤;讜言正論,聞於朝廷”。

包拯不光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家人、親屬要求也是非常嚴厲的,他在晚年時立家規:“後世子孫仕官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家風》中就説到:“龍圖懿範九州頌,孝肅家風萬世傳。”而對於自己親屬作奸犯科的,包拯也絕不輕饒。包拯是廬州人,他在任廬州知府時,包氏家族的一些親朋故舊以為可以仗勢為所欲為,結果被包拯不留情面地申飭一番。包拯的堂舅犯了法,他親自審訊,重重地處罰了堂舅。京劇有一出傳統戲《鍘包勉》, 就是依據包拯處罰親友的史實所編。

包公觀後感5

放寒假時,我用了好幾天時間看了《包公案》一書,深有感觸。這一本中國經典著作 ,主要講述了包公憑藉着他為人的清廉正直和他的神機妙算,偵破了當時發生在各地許多不同種類的案子。有的案子十分複雜,被包公以巧妙手段並依靠神靈幫助得以偵破;有的案子牽連的人十分重要,也很多,包公也個個依法處置,鐵面無私;還有的人想賄賂包公,為他人或者自己減輕罰刑,包公也一一拒收那些不義之財,依舊依法處置。包公為人清廉正直、不受賄賂、不結冤案、剷除惡官等高尚行為讓百姓讚歎不已。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敬佩的並且最值得我學習的是包公為人的清廉正直了。他十分清廉,家中用具十分樸素。我也學着包公那樣。在家中,父母有些稍微用舊了的東西,也被我拿來繼續使用,直到用到不能用了為止。我現在還在使用的一個鐵皮鉛筆盒,早已是劃痕累累,表面凹凸不平,有人勸我扔掉,可是我還在堅持繼續使用。每次母親燒飯做菜之前,我就會叮囑母親不要做太多飯菜,避免浪費。

包公做人也十分正直,不收受任何人的賄賂,將有罪的人嚴格地依法處置。我也學着包公那樣。有些同學在我創建的 QQ羣中肆無忌憚或大言不慚,甚至盡發不良消息和髒話,我毫不求饒,先是警告 ,後是把他們一一趕了出去。學校裏,有的同學給我一點小恩小惠,讓我做一些對他人不宜的事情,我既不受恩惠,也不做不利的事。因為我的清廉正直,所以我在家中和學校裏得到了一些認可表揚。

其實,生活就像大海,大海中也有陸地,而我們每個人就像坐在一葉小舟上,在海上漂流,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只有為人清廉正直,這葉小舟才不會翻倒,繼續漂流,一直到踏上安全又踏實的陸地。

包公觀後感6

當談到"精忠報國"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岳飛;談到"義薄雲天"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關羽;談到"鞠躬盡瘁"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想起諸葛亮;談到"清正廉潔"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想起包拯包青天。

從小就聽過包公的故事,看過包公影片,從《鍘美案》、《狸貓換太子》、《少年包青天》、《包青天》,影片裏的包公是一個日審陽夜審陰、半人半神的人物,讓人膜拜不已。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進一步深化了我對包公的認識,一千多年前的他,不僅僅演繹在熒屏裏,他的精神更融入到我們的社會公平正義、人民福祉裏。包公為官的清廉與公正,成為後世代代相傳的佳話,也成為千年以來執法執紀者勉勵自身的標杆。

"七彈王逵"、"諫免張堯佐"的故事,稱得上宋朝反貪打虎的典型。1043年,包公被任命為監察御史,就相當於今天的紀檢監察幹部。其時,進士出身的王逵,為官貪虐,民憤頗大,但因其善於結交朝中權貴,屢貶屢任甚至不斷擢升。包公先後七次彈劾王逵,此前六次彈劾後,王逵仍順利轉任,繼續被起用。最後一次,包拯在彈劾奏章中將矛頭直指皇帝:"以王逵所在殘暴、猥濫之狀,彰灼如是,而上下矇蔽,曲加擢用,亦何示警於後哉?"終於,朝廷將王逵罷官免職。1050年,宋仁宗決定任命自己寵妃張貴妃的伯父——聲名狼藉的"昏官"、"庸官"張堯佐為宣徽使等四項重要職務。包公率領諫官上諫,"反覆數百言",言辭激烈以至唾濺君面,直至皇帝將錯誤任命"罷之"為止。2014年3月,在視察河南蘭考的時候,就曾勉勵當地的紀檢幹部,要當現代的"鐵包公".

包公觀後感6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