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我的觀後感多篇600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6W

我的觀後感多篇600字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説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我的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我的觀後感1

按照段8月份政治學習計劃的要求,我們組織車間幹部、職工看了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該片共分: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計7集。通過觀看學習我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

因為這個夢想,凝聚和寄託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它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一種共同期盼。三個“我堅信”:我堅信,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我堅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週年之時,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會實現;我更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會實現”。中國夢是民族復興夢,三個“我堅信”,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對實現夢想的渴望,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對夢想的宣告,顯示了中華民族對夢想的執着。

在片中説起近代的中國,從鴉戰爭開始,大清國的天朝夢就碎了,國門被列強的船堅炮利打開,自此中國開始了一段最讓人痛苦,最讓人心痛,最讓人不能忘記的噩夢!但是中華民族從未向噩夢屈服,中華民族始終堅信這噩夢終會醒來,會出現新的開始!一顆夢想的種子悄然種下,等待萌發的時刻。多少英雄,多少勇士,開始了尋找打破噩夢,尋找新的強國夢。

從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自救,到戊戌變法的政治改革,再到辛亥革命的共和國,中華民族從未放棄過,但是確失敗了,他們為後來的勇士鋪開了一條新路,新的希望。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歷史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從北伐戰爭,到全國抗戰,到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深深植於人民羣眾中,汲取人民的力量,為人民做實事,得民心。

古語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從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無疑是中國人每一步的跋涉,離成功更近了,當中國人用短短35年的時間,全方位地推進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以及國際化進程。中國幾代人的強國夢,就要實現了,做為一名中國人、一名鐵路系統的職工,我也無不感到驕傲自豪。沒有夢想的民族是沒有歷史的,因為他們早已被歷史湮沒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在面對最痛苦的時期,我們頑強抗爭,我們發奮圖強,我們的中國夢不再是遙不可及。中華民族一定實現國家富強、和平、和諧,民族復興的夢想!

我是一名基層車間的支部書記,我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把車間的安全抓好,承負起現階段管思想的重任,為鐵路建設出一份力,也為我們共同的中國夢增添力量,即使我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的合力是無限的。

我要以“三嚴三實”不斷要求自己,完善自我,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最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最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努力作為。只有同心共為,人人想發展之事、人人盡發展之力,才會凝聚起強大合力,推動哈局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實現再次騰飛“哈局夢”和個人、家庭幸福夢。

我的觀後感2

這部電影描寫的是虛擬與現實的生活,裏面的主人公楚門從一出生開始就成為一個電視長劇的主角,而他自己卻渾然不知,他以為自己在像普通人那樣生活,可事實卻不是,他身邊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父母親、妻子、朋友、同學、同事等都不過是導員為他找來的專業演員,而他身邊所處的環境也一樣都是虛擬的包括日出、日落、大海、城市、海洋、打雷、下雨等等。

裏面的電視劇導演從某種程度上説他很有創意,因為他打破常規,不按照一般的拍戲規則來拍,而是將裏面的主人公在不告知他的前提下把他放到戲裏面來,為他創造一個世界,讓“全世界”都圍繞着他一個人轉,這種純自然的,毫無做作的電視劇自然能吸引廣大的電視觀眾,這是一般電視劇不可能達到的。

然而導演的這種做法卻這是讓人難以接受,他在不徵求楚門的統一的情況下,為他擬造了一個世界,並強制性的把他置於其中,完全不顧及楚門個人的感受,完全不尊重楚門的人權自由,當代是法律的時代,他的做法按説是違法的,他侵犯了楚門的人生自由權。應該受到譴責。他無權決定別人的一生,他的這種做法完全是把自己理想的世界強加在楚門的身上,實際上他在在楚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把他殺害了。

所幸的是在他覺得"生活"乏而無味的時候,一位被導演稱為患有精神病的金髮美女出現在了楚門的世界裏,或許是因為可憐楚門這悲慘的一生,或許是電影劇情發展的需要,這位美女的出現稱為他一生的轉折點,因為她是僅有的一個提醒他的人,將他從這個虛擬的生活中叫醒,並使他最終覺悟,努力掙脱,去找尋真正的世界、真正的生活。

在電影結束的時候,楚門是覺悟了的,他對着攝影機,真的向“上帝”罷演了。導演恐慌了,他將失去觀眾,他竭力挽留楚門,告訴他離開了導演控制的世界是很危險的,但楚門還是走出了那扇門,走向那個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説不管那個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不在乎。他要找回那個失去的自我,那個自足圓滿、自由自在的本性。因為只有在那裏才有真正的屬於楚門的世界。

我的觀後感3

我原以為痛苦與感動就是給別人做牛做馬和幫助別人做幾件事,但當我看了《叫聲媽媽》這部電影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痛苦與感動。  在影片的開頭就有件讓人痛苦的事:一對夫妻恩愛無比,但丈夫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生命,已有孩子的妻子又患上了癌症,絕望之時,妻子不得不將剛生下的女兒蘇亞男送給一位素不相識的姥姥,看着女兒的身影慢慢遠去,媽媽縮在地上抽泣,顯得悲痛萬分、無比絕望。是啊,有什麼能比失去親人、骨肉分離更痛苦的呢?

然而,這部影片呈現給觀眾的並不僅僅在於讓觀眾感受到這種親人離散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懂得了愛不但能使痛苦中的人們感到幸福、看到希望,而且還能激發他們的`鬥志,喚醒一顆顆感恩的心。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收養亞男的姥姥有一個女兒,亞男叫她小姨,小姨為了讓亞男得到更好的教育,送她到城裏讀書,為了生活,她自己卻幹了許多苦活,每天忙個不停,白天上班、送亞男上學,晚上幫人洗車、賣報紙掙錢,還放棄了上大學和出國學習的機會。這種無私的愛,怎能不讓人感動呢?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亞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能幹、勇敢不斷地感動着我,她能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用微笑去面對,並沒有因生活的苦難而放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正如古人所説:“寶劍鋒自磨礪來,梅花香自苦寒來。”而且亞男不但成績好,她還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在做風箏比賽中她獲得第一名,發言時她説道:“這風箏是小時候姥姥教我做的,我從小就被姥姥和小姨所照顧,她們可以算是我最親最敬的人,現在姥姥回農村了,由小姨照顧我,看着小姨每天疲憊的身影,我多想叫她一聲‘媽媽’啊!”  “媽媽”,多麼親切,多麼感人的呼喚,這是亞男發自內心的呼喊,這是發自一顆感恩之心的呼聲!這聲“媽媽”,讓我又想起了這次身邊的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中的許多感人場面,這次地震產生了很多孤兒,可正當孤兒們痛苦、孤獨時,許多善良的“媽媽”伸出了關愛之手,讓孤兒們感受到了他們身邊那些不是媽媽勝似媽媽的人給予他們無私的母愛。

我的觀後感4

近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着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迥異不同,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也讓我這個讀者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面對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他。雖然我無法做到像這位先生一樣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兩個學生同時出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我的觀後感5

人為什麼而活着?人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是餘華在書中的自序。

《活着》這本書太過於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那些鮮活,最終變得死寂的生命,深深地映在我的心上。作者用平靜的近乎殘酷的筆觸詮釋了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書中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驚豔的語言和詞彙,也沒有刻意的煽情,但全書令人感到深沉,令人對生命產生深深的感悟。從初始的淡然到後面的凝重,翻動書籍的手指越發遲疑,期待着一個轉折,讓主人公富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樣的殘酷和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走到最後。

富貴,又富有貴,多好的名字啊。是他父母對他的期望,但他窮困潦倒,厄運相隨。他賭博成癮,地和房契都抵給了龍二,一無所有,但是富貴的妻子卻不計前嫌,他們有兩個子女,一個叫鳳霞,一個叫有慶,鳳霞只做了4年的小姐,因為發燒,成了聾啞人,因為想讓有慶上學,她被送走,卻沒有一句怨言。歡喜的是,她嫁人生育了一個兒子,名叫苦根。不幸的是,她突然大出血死在了醫院……苦根的爸爸活活被鋼筋板夾得血肉模糊,苦根也因為一次發燒吃多了包子,撐死了。

全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慶死的那一章。有慶天真可愛,從小就懂得幹農活,幫父母分憂。也就是有慶的善良,他搶着要給市長夫人獻血,但護士的漠然態度,為了討好高層,幾乎抽乾了有慶所有的血。看到這一段,我的眼淚不禁掉了下來,是對有慶的心疼,也是對護士的行為感到憤怒。就是護士的漠然,八歲的有慶就這麼離開了這個世界。富貴為了不讓家珍傷心,偷偷地將有慶埋了。但家珍終究還是知道了,但她卻沒有拆穿富貴。終於有一天,太想念孩子了,便對富貴説:“帶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吧。”這幾件事無疑是給了他巨大的打擊,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殘忍世界。他親手埋葬了六位至親的家人,我不能想象富貴的承受能力有多麼了不起。

我的觀後感5篇600字

Tags:觀後感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