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個晝夜觀後感 優選12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5W

【導語】

四個晝夜觀後感 優選12篇

四個晝夜觀後感 優選12篇 由本站會員“浪仔”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四個晝夜觀後感篇2:四個晝夜觀後感篇3:四個晝夜觀後感篇4:四個晝夜觀後感篇5:四個晝夜觀後感篇6:四個晝夜觀後感篇7:四個晝夜觀後感篇8:四個晝夜觀後感篇9:四個晝夜觀後感篇10:四個晝夜觀後感篇11:四個晝夜觀後感篇12:四個晝夜觀後感

【正文】

篇1:四個晝夜觀後感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講述了1961年,周恩來總理革命老區伯延考察調研,在四個晝夜與當地村民發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讓我看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求真務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細緻入微的工作作風。

觀影結束後,讓大家深刻地領悟到如何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僅有不折不扣地貫徹和實踐羣眾路線,才能更好地解決“四風”問題,更好地實現為民務實清廉。大家紛紛表示,結合自身工作崗位,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自覺的行動,進取投身於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提振精氣神,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改善工作作風,努力提升服務羣眾的本事和水平。

篇2:四個晝夜觀後感

四個晝夜觀後感1500字

近日觀看了《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這部影片講述了新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總理來到河北邯鄲伯延公社,用四天四夜時間走村入户,深入進行調研的感人故事。刻畫了周總理深刻踐行着黨的羣眾路線,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光輝形象,同時也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感人的政治課,觀看後筆者思潮起伏,觸動頗多。

一、形式主義害死人

伯延公社是革命老區,周總理在該公社調查目的是要解決社員是否要保留“公共食堂”的問題。如果調查不到真實狀況,黨中央就不會有正確的決策。村主任郭鳳林為了隱瞞真相,搞了一系列形式主義:把平時愛説怪話的“落後分子”關在郵電局後屋;威脅該村幹部不能説真話;甚至妄稱自我生性耿直的父親死亡等一些虛假信息來欺騙領導……總理到伯延後,看到的是歌舞昇平,聽到的是一片頌歌,吃到的是雞鴨魚肉。但他老人家明察秋毫,一步步揭開了村幹部“善意”的謊言,最終了解到當地羣眾生活的真實情景,郭鳳林這個原先受羣眾愛戴的“郭傻子”也幡然猛醒,最終承認了錯誤並道出了實情。

“形式主義害死人”!其危害不僅僅在於部分村幹部裝腔作勢、有名無實,還在於它使政策變了味、工作走了樣,致使實事泡湯、好事辦砸,進而演變為官僚主義。當然真的為百姓研究,想聽到真話也不難,總理他老人家不是聽到了麼關鍵看你是不是真正為百姓解決實際問題。影片中,經過總理向毛主席如實彙報真實情景,第二天就在全國率先解散了第一家公共食堂,這些都是我們多麼需要學習的和借鑑的,僅有如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才能真正為人民謀福利!

二、撲下身段搞調研

周總理之所以能夠了解到伯延公社的真實情景,靠的是真心、真情、真誠。靠的為人民服務的堅定信念,他一進鄉村看到樹上的葉子都光光的,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總理心裏始終懷着對百姓無限的關愛,觀察才會異常敏鋭。他善於從細節着手,搞調研時對歡送的幹部羣眾説:“只要有一個問題沒搞清楚,我就不會離開!”,從他給帶病教課的小王教師穿鞋,到去“難纏户”二挺家串門,一步步剝開伯延公社的“廬山真面目”,這給大家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和強烈的心靈振憾!

總理在處理伯延村幹部犯錯誤時也沒有隨意懲罰,而是用了另外一種十分高明的方式,結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周總理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和善於捕捉細節、去偽存真的敏鋭洞察力,對今日的我們搞調查研究工作具有深刻的啟迪作用。從本影片中能夠看出要真心為百姓辦實事,只聽彙報永遠是有水分的,僅有真正撲下身段搞調研,多聽聽基層員工呼聲,幫忙基層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到達調研的真正目的。

三、羣眾利益無小事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總理把招待自我的紅燒肉分給大夥吃,自我和百姓一齊喝菜湯,吃窩頭。他即將返京時,連弟奶奶用自我的棺材換來一碗拽面。這碗麪表達了老百姓對總理的最高崇敬!周總理在他的四個晝夜裏,走街串巷,深入羣眾的田間地頭、屋裏屋外、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他是偉人,也是普通人,不是百事通。影片中刻畫了這樣一個細節:當總理幫村民栽紅薯秧時,他不懂得紅薯秧要斜着放進土坑裏,也不懂得土埋好後是不能用腳踩的……當他被當地村民糾正後,臉上也難免露出一絲尷尬。但他沒有高高在上,而是俯下身子虛心向農民兄弟學習,甘做農民的學生,更贏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一貫宗旨,黨與羣眾是舟水、魚水關係而不是“油水”關係。堅持“四風”教育,堅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反觀我們農信社的當前工作,就要堅持服務三農、堅持“三大工程”建設,切實改善金融服務,更好地滿足廣大農民羣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真正把農信社辦成三農發展的“錢袋子”、農民致富的“貼心人”、中小企業發展的“驅動器”、金融支持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排頭兵”。當前任務要完成縣級行社達標升級、大力推動農商行組建。工作多而繁重,僅有真抓實幹,認真剖析解決好當前工作中存在的熱點和難點,才能把本職做好。總理用行動再次告誡我們做工作要始終持“謙虛謹慎,實事求是”作風。羣眾利益無小事,僅有真正做到知民情、排民憂、解民難、幫民富,老百姓就會擁護你,因為羣眾眼睛是雪亮的,你心中若有羣眾,羣眾自然就擁護你,羣眾心中始終有桿秤!

篇3:四個晝夜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四個晝夜觀後感!

在四個晝夜裏,我們可能會做一些很簡便的事情,並且很早睡覺,而當我看到周總理的四個晝夜,我不由覺得鼻一酸,嘴微微一抿,因為我親眼目睹了周總理對工作的負責,生活有多麼的簡樸!

回憶像一卷錄像帶,在我腦海中不斷的回放着總理的每個動作,每句語言。

當總理去老區伯延調查的時候,最醒目的,就是完完全全的樹幹,葉子早已不見蹤影。老區黨員謊稱是羊啃的,總理差點信以為真,是一個小女孩拎着一筐葉子,説是人吃的,她媽媽懷孕不能吃,這是給她奶奶吃的。小孩子的話總是最天真的,可這個小女孩説的話卻差點讓我潸然淚下。在想想自我天天吃的大魚大肉,心裏不禁一陣絞痛。

在中午吃飯時,總理看見了老區人民每一天的飲食,一個代食窩窩頭,一碗糊糊就飽了,一車水要人走幾十里路才打回來,沒有牲畜拉,全靠人力。可老區的郭主任把總理請進一間屋子,裏面卻是紅燒肉和雞蛋,總理剛剛邁進門檻的腳,抽了回來。一看到那裏,我又在想,如果這些官不貪一點,讓這些紅燒肉哪怕分一塊給老區人民,我估計他們也顏笑眉開了。

紅糖水竟連姜都沒有,這看似小小的食材在那兒,卻有一年半載都沒看見過了。為了飲食,大家把棉花地改種成了地瓜。周總理親自下地幫鄉親們幹農活,可卻老是做錯,“錯了錯了!是這樣”之類的話是經常出現的,而周總理從不反駁,只是應聲説:“原先幹什麼事都要有經驗啊!”如果換做是我,我會不會去頂嘴,如果在以前,我也不明白,可自從看完這部影片,我就明白,什麼事都要有耐心的去讓別人教你。

記得在郵局後面有一個小房子,關着十幾個人。一次總理去郵局,那兒的人趴門縫在那看,那趴門縫的對他的同伴説了一聲,看,這就是毛主席畫像左邊的那個!他激動不已地説着,比一個遊子見到老母了還要激動。周總理真受愛戴啊,誰要周總理對人都平等呢!

鏡頭切換到農民學校,只聽見小孩子的讀書聲,周總理在門前等了等,進去後,一位名叫汪教師的教師,眼淚瞬間落下,眼中流露出濃濃的情意,這是誰啊?這是任何高尚品質都能在他身上體現的周總理啊!看見打着赤腳迎接他的汪教師,我能感覺到總理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總理彎下腰來,給汪教師穿鞋,可他怎明白汪教師的腳早已腫大啊?周總理又對孩子們講解房檐上“菁菁者莪”幾個碩大的字的由來。周總理是把身份、地位看得很淡的,因為他不會覺得人與人之間有貴賤之分。

周總理生前愛彆着一枚“為人民服務”的勛章,在努力的朝着這個方向大步走着,真真正正的做到了毛主席説的:“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了解放人民,是徹底的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影片快要結束了,周總理當着老區所有黨員説到:“以後如果我不能來,每年也會派人來看望你們的。”這時,旁白説了一句“之後果然是這樣。”

這句話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周總理那種講誠信的優秀品質,還讓我瞭解到了周總理對人民的幫忙與關懷。

咔嚓!影片結束了,我早已不明白淚水流過多少回了,周總理的每個動作,每句話,都讓我記憶深刻。這次觀影,不止使我看到了周總理四天生活的縮影,還讓我能夠學習到周總理那種高尚品質!

篇4:四個晝夜觀後感

1961年5月,正值我國遭遇嚴重困難時期,周總理來到河北伯延公社,在短短四個晝夜裏,夜以繼日,深入基層進行調研的感人故事。其中,周總理深入基層、求真務實、堅持走羣眾路線的優良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本站網友投稿]

周總理的深入基層,是真正的“深入”基層,而不是簡單的到基層、走基層。周總理在國家遭受困難的特殊時期,深入基層調研,對於當時的中國下一步政策的改革和走向,意義重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對於一個決策者而言,要想做到科學決策,首先就要掌握被決策事項的真實情景,也就有了領導同志到基層調研一説。可是,隨着信息傳遞的日益發達,當前一些領導深入基層的時間越來越少,或者走馬觀花的看看,更多地流於形式。他們認為,只要是到了,聽了基層彙報,或者打個電話瞭解瞭解,就完全能夠做出正確的決斷。無論科技如何發達,傳遞的信息總有失真的時候,深入基層其實都是瞭解實際情景的不可或缺環節。而基層彙報的同志不管是出於對領導意圖的誤讀還小團體利益的研究,都會大大降低這種彙報的實際價值,構成調查研究的盲點。即使是到了基層,如果領導沒有腳踏實地的作風和明察秋毫的慧眼,也不能瞭解到真實的情景,從而最終造成誤判和誤決。周總理這種深入基層的作風,無疑是當前一些領導到基層調研最好的“鏡子”。

周總理的求真務實,是接了地氣的務實。到伯延公社以前,周總理就經過身邊的同志,對伯延公社的情景進行了瞭解,從部分應當出現而沒有出現的人員的情景,推斷出這次被調研人員情景彙報可能出現的信息失真,並作了充分的估計,在之後的調研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調整了調研的策略。從進入伯延公社起,周總理就在認真細緻的觀察伯延公務的一草一木,從樹葉的減少,推斷當時人民的生活情景。到伯延公社以後,公社安排了專門的用餐地點和調研路線,刻意隱瞞了一些真實情景,周總理巧妙地繞開這些安排,深入老百姓家中,瞭解老百姓的真實生活狀況。同時,經過與老百姓的交心談心,讓老百姓敞開了心扉,説出了內心的真實想法,讓調研工作真正地接了地氣。經過以上的務實作法,周總理的工作都務到了實處,也找準了當時基層工作的癥結所在,果斷地調整了當時人民公社的一些不當做法,從而使得這個調研起到了實效。

周總理的堅持走羣眾路線,是真正的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和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周總理的調查研究,是為了改變當時國內極度困難的狀況,説到底是為了廣大羣眾。但改變這種狀況的工作方式,則是經過深入到羣眾中間調研,依靠羣眾所反映的實際情景,依靠羣眾們自我的智慧和選擇進行解決。正是依靠羣眾們自我的智慧和選擇,伯延公社成了當時第一個取消公社食堂的公社,也為後面其它區域公社食堂的取消,其它公社制度的改革收集到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人民對完美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總書記的講話,也體現了目前中央高層踐行羣眾路線的想法和做法。而我們的工作,是否真正做了到服務和服從於人民對完美生活的嚮往,瞭解人民對完美生活的真實嚮往是前提,也僅有真正的貫徹羣眾路線才能實現。能夠説,只要真正的紮根於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真心的為了羣眾,真正的依靠羣眾,就能夠得到羣眾的擁護。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正是經過發揮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讓大家深刻地領悟到如何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折不扣地貫徹和實踐羣眾路線,才能更好地解決“四風”問題,更好地實現為民務實清廉。如果大家都能夠認真學習和養成周總理深入基層、求真務實、堅持走羣眾路線的優良作風,我們的羣眾路線工作也就能做得更加紮實,使我們黨的事業具有更大的生命力,使我們的祖國強大地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篇5:四個晝夜觀後感

2014年4月24日這天,不算很異常,但給我的印記深深。

這天,我本來有多個活動,六個事。一是應約應當去給人家幫忙拍照;二個是隨騎友相約外出騎行;三是約好跟隨鄰居去三道河釣魚;再就是那裏也別去,照看外孫女。

但自從接到單位辦公室小王打來的電話,單位通知4月24日上午9點10分到濟寧影視城團體觀看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掂量來掂量去,決定還是去看電影。因為,自從任城區、中區合併之後,單位召集活動,這算是第一次。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按照單位的安排,看電影才是上策。這樣的話,一來顯得老同志明白,配合單位的工作;二來也是對自我的一次教育,三是能夠到現場接觸下以往在一齊工作過的同事。

這天早飯後,簡單收拾一下,看着時間到了,趕緊避着外孫女偷偷走出屋外。這時候,側耳偷聽着屋內,還是聽到了外孫女的哭喊聲(大意是不讓我出門,讓我抱她)。

從我住處到濟寧影視城大約步行半個小時的樣貌。按照通知精神,9:10前準時到達濟寧影視城大門。那裏已經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羣,人羣裏有熟悉的面孔,生面孔較多。

9:20準時入場,我被安排在了三號廳十排五號。

9點半,電影正式開始。電影名字叫:“周恩來的四個晝夜”。11點,電影結束。歷時一個半小時的電影。

回來的路上,電影故事裏的老黨員郭百歲打江山的執着秉性,村主任好心辦壞事,二廷膽小怕事,而又仗義執言的淳樸勁兒,周總理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最終最終把大鍋飯的鐵鍋踢平,還老百姓一個正常的生活狀態。

人非草木,孰能無睹。看着鏡頭中的周恩來和隨從鄧大姐,要幫忙二廷照看並想收養名叫“永福”的最小的小孩,由於二廷妻子生前有個約定,必須要二廷把最小的自我照看好。周恩來收養未果。讓在場的人心裏都不是個滋味。

周總理人民的好總理。在目前全當開展的黨的羣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開展的今日,看看這部片子,會給每位觀眾,異常是每位黨員,都是一次生動的教育。

四月二十四日這天我選擇了看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還真選對了。

篇6:四個晝夜觀後感

昨日我局組織觀看了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影片講述了1961年,周恩來總理到革命老區伯延考察調研,在四個晝夜與當地村民發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讓我看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求真務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細緻入微的工作作風。從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走羣眾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

我黨建國初期,犯了一些錯誤,走了一段彎路,小時候常聽我奶奶講那段歲月。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經濟領域裏盲目和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高速度的全民大生產運動,出現了浮誇風,1958年的大躍進,在湖北首先放出了一個水稻畝產三萬多斤的衞星,到了廣西,又放出了畝產十三萬斤的衞星。農村實行食堂制,家家户户將糧食交到大隊食堂,在食堂吃飯。將農户人家的鐵鍋、鍋圈、煤錘等做飯用的鐵器全部拿去鍊鐵,説是要大鍊鋼鐵。村幹部派人站在村裏最高處的房頂上觀察,看到誰家的煙囱冒煙,就領着人去翻箱倒櫃搜糧食,並把這家主人綁起來遊街。當時好些人被餓的全身浮腫,甚至還有餓死人的現象。作為基層幹部只是報喜不報憂,使得黨中央不知真情。影片講的就是那個年代大病初癒的周恩來總理來到河北邯鄲伯延公社,在不到100個小時的時間裏,夜以繼日走村入户,深入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農村實行食堂制它是脱離實際、超越階段的,是不貼合民情國情的,是人民羣眾反對的。周總理徹夜總結梳理調研中發現的問題,與毛主席通話彙報情景,致使黨中央毛主席真正掌握了當時農村情景,作出了正確的決定,解散了農村食堂。

由此可見,走羣眾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多麼的重要啊。調查研究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方法,並且是關係到民生,關係到發展,關係到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我們黨的發展歷程證明,什麼時候我們黨從上到下重視並堅持和加強羣眾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黨的決策和制定的工作方針貼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什麼時候忽視羣眾路線,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制定的政策偏離實際、偏離人民羣眾意願,就會導致主觀與客觀相脱離,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會蒙受損失甚至挫折。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有些同志工作作風不實,走馬觀花,不去基層,不去現場,只停留在聽彙報、看資料上,就不能發現問題,發現隱患,問題和隱患就不會消滅在萌芽狀態,致使一些安全隱患由小變大,由量的積累到質的變化,最終釀成事故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這部電影宛如一面鏡子,又似一泓泉水,讓我們都照一照自我,查找一下自我的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以周總理,以老一輩革命家為榜樣,對待工作要一絲不苟,深入基層,掌握一線資料,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僅有這樣,我們才能給介休老百姓一片平安的、蔚藍色的天空。

篇7:四個晝夜觀後感

4月13日晚,基礎學部第四期黨校組織觀看紅色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700多名黨校學員到現場觀看了電影。

影片以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九年級年困難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周恩來總理到革命老區河北省邯鄲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調研,在四個晝夜裏與當地村民之間發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現了新中國一段辛酸沉重的歷史。在近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中,不少同學被感動落淚。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經過觀看影片,同學們不僅僅被總理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動,更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進取要求入黨的當代大學生,要沿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足跡,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篇8:四個晝夜觀後感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一部樸實的歷史影片,將周總理俯首體察人間疾苦的真心、真情與真誠表現的淋漓盡致,不是因為演員的演藝精湛,也不是因為導演的水平高超,而是因為影片中的細節情景都是對總理身上那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的真實再現,而這種精神無時無刻不讓人民羣眾為之動容。難忘四晝夜,一顆公僕心。他始終堅持做真學問、搞真調研、當真公僕。在他的身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再是一句空口號,而是化作真心實意為羣眾解決實際困難的行動。肉體早已化作黃土隨風飄去,精神卻光芒萬丈永照後人。這就是百姓愛戴、萬人敬仰的周恩來總理。

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的如火如荼,有關“宗旨意識”和“羣眾觀點”的討論方興未艾。值此良機,觀看《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這部歷史影片,不僅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教育好處,並且能夠從電影情節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什麼才是真正的羣眾路線,什麼才是領導走基層調研瞭解狀況,什麼才叫“宗旨意識”和“羣眾觀點”,不僅僅如此,還能影響、感染廣大黨員同志在實踐中踐行這些先進理念和指導思想。該影片的多個情節在反覆地震撼着觀眾的心靈,筆者選取其中幾個感人至深的細節談談自我的感受,以期能與大家分享。

紅燒肉前門難進,一碗拽面情更深。兩個相似的門檻,兩種不一樣的情景,兩種不一樣的情緒。總理剛去到伯延時,看到社員為他準備的紅燒肉時,他那條已經邁進屋子裏的腿又邁了出來。想必此時總理的情緒很複雜,看到社員都在弄虛作假,人民羣眾卻在忍飢挨餓,內心反差十分強烈。所以總理的那條腿毫不猶豫地退了回來。同樣是吃飯,看到連弟奶奶做的拽面,他毫不猶豫、大跨步地邁了進去,大口大口地吃開了,這次總理吃的很舒心、很踏實。這兩個情節的鮮明比較,不費一言一語,卻將總理急羣眾所急、反對官僚作風的羣眾觀點鮮明地展示出來了。

心繫百姓動神州,畢生只為濟滄海。總理親自下地與社員一齊插地瓜秧、與社員一齊冒雨挽救正在被暴雨沖刷的地瓜秧、在地裏喝社員盛的水時先倒下去一大半自我只喝了一小口……這些細微之處無不體現着周總理的親民、愛民、為民的宗旨意識。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家遭遇如此大災大難,同時又面臨着蘇聯的壓榨,總理和羣眾們肩並肩一齊戰鬥在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只為了百姓的生活更幸福、祖國的未來更強盛。

理解批評敢認錯,知錯能改不為過。在插地瓜秧子時,有個社員大大咧咧地指出總理的錯誤:不就應豎着插,就應斜着插,插完之後踩得太嚴實,會因不透氣、不透水很快死掉。這時,總理敢於正視並承認自我的錯誤,敢於在實踐中向羣眾學習,把自我也當成羣眾中的一員,徹底地融入羣眾。同時,應對郭鳳林粉飾太平的系列錯誤,卻能看到他的初衷是為黨分憂、為國擔難,看到他過去一向是盡職盡責的好黨員這一面,説明總理對郭鳳林的錯誤能夠持一種客觀、全面的態度。認為他只要不是一錯再錯,錯了之後能夠認識到並且願意改正,便是能夠理解的。

為民務實搞調研,不聽真話不罷休。總理在寫完調查報告之前是不會離開的,在他還有一個疑問沒搞清楚之前是不會離開的。即使是郭鳳林組織的歡送會也送不走總理。正如總理説的“不瞭解你們的真實狀況,我們拿什麼調整政策啊”他不會被社員的謊言假話所欺騙,不瞭解透當地的實際狀況決不罷休。他明察秋毫,去偽存真,甩開幹部訪貧問苦,結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我赤誠的一言一行感動幹部和羣眾。在不眠的四個晝夜裏,在總理身體力行的感召下,他結交的窮朋友張二廷仗義執言,被關押的“落後分子”羣起響應,郭鳳林等最終幡然醒悟,承認錯誤道出實情。這體現的是一種追求真理、為民務實的調研精神。

總理離開民不捨,盼望總理再歸來。在總理心中,伯延鄉的每位人民都是黨和國家的主人;在羣眾心裏,總理就是為他們解救苦難的活菩薩。記得總理初到村裏的那一刻,每個人都去看總理的情緒都很急迫,有的小孩翻牆越壁去看,被關押的那羣大人從門縫裏搶着看,都説和畫上的一模一樣,一眼就認出來了。總理離開伯延鄉的那天清晨,村口早已被歡送的村民們圍的水泄不通,羣眾和總理握手道別。總理臨別時鄭重地承諾“能來我下次必須再來,來不了,我也會每年派人來”,之後總理切實履行了他對鄉親們許下的諾言。每個人都淚流滿面,不捨而別。從此周總理的足跡便深深地鐫刻在了伯延鄉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歷史就是最好的教材。這部影片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周總理執政為民的樸實行動,愛民如子的感人細節,無時無刻不在感染着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工作實踐中必須要深入羣眾,堅持實事求是的調研精神;無時無刻不在激勵着我們每一位員工,要踏踏實實地堅守好自我的崗位,做到全心全意為客户服務。

篇9:四個晝夜觀後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後人對赤膽忠心、高風亮節仁人志士的評語。幾十年來,每當我們懷念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時,總是用這句話來總結他的一生。周總理是中國的驕傲,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周總理的偉大不僅僅來自於他對中國共產黨、對整個中國的貢獻,更來自於他個人的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作為當今社會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以恩來精神做榜樣,為人師表,敬業奉獻,無怨無悔。

學習周恩來精神,應學習他刻苦學習的精神。周總理曾在他的《一生之計在於勤論》中寫道:“人一生求學,唯青年為最大之時期,基礎立於此日,發達乎將來。”周總理一生酷愛學習,無論是革命戰鬥的硝煙時期,還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繁忙時期,只要有空,他都擠出一切時間讀書,就連在飛機上、火車上他也手不釋卷。周總理這種對於讀書的熱情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正如一句諺語所説:“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作為青年的我們,更應當以周總理的勤奮好學為榜樣,多讀書、讀好書,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豐富自身的內在修養,促進道德素質與文化水平全面發展。總理的淵博學識,歸功於他一生中閲覽的無數書報著作,不僅僅開闊了他的眼界,也提升了其內在涵養。他一向“以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為座右銘。我作為一名教師,這就更需要不斷學習,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應有一桶水。所以時刻都不能放鬆學習,多讀書、讀好書也是我對自我的要求。

學習周恩來精神,應學習他修身律己、慎獨自省的精神。周恩來嚴於律己,勇於自我改造,自我批評,自我約束,“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這一名言,就是周恩來總理修身自律的真實寫照。從學生時代起,他就逐步培養起注重實際、言行一致、實事求是的優良品質。周總理畢其一生嚴格要求自我,始終克己奉公,以他嚴於律己的實際行動,既給黨的各級幹部樹立了光輝榜樣,也在人民心中立起了不朽豐碑。我們應學習周總理這種精神,嚴格要求自我,常常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僅有深刻反省了自我才能正視自我的缺點並努力去改正,僅有徹底解剖自我,瞭解自我,並不斷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做正自我,做好自我。

學習周恩來精神,應學習他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的精神。70年代初,某地連續20多個月沒有下過一場雨,羣眾缺衣少食,連飲水都十分困難。在中央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周總理聽完彙報後,神色十分嚴峻。他説,“解放20多年了,那裏的羣眾生活還這樣困難,我作為國務院總理,工作是失職的,對不起那裏的人民。”周總理的敢於擔當,體現了一個大國總理的偉人風範,更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在大事面前敢於承擔的胸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拿出勇於擔當的精神和勇氣,不以任何理由延誤工作,不以任何藉口推諉,勇敢地承擔該擔的職責,做好該做的工作,真正做到職責上身、工作上心,不講困難、不講條件,迎難而上,全力以赴。

周總理身上有我們學不完的優秀品質,但只要我們肯於學習,善於鑽研、愛崗敬業,認真對待每件事,我相信中國的教育必須走在世界的前列。

篇10:四個晝夜觀後感

上週五,公司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觀看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電影結束後,我久久不願離開座位,大銀幕上週總理的黑白相片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這是我們慈祥可敬的周總理,為了新中國成立和強大復興,他付出了畢生的心血。此時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目送銀幕上的周總理慢慢離去,心裏為他默默緬懷。電影雖然結束了,但周總理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描述的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的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全國發生了史上罕見的大饑荒。中央高層為了瞭解真實災情,分赴全國各地調研,以便調整相關政策。周恩來則在鄧穎超的陪同下,趕到河北邯鄲武安縣的伯延公社,進行實地調研。在伯延的四個晝夜,周總理不眠不休,突破基層幹部的層層阻礙,一心想掌握第一手資料。在他獲知饑荒實情後,立即致電中央,取消了大食堂分户吃飯,眾人拍手稱快。因為周總理的正確選擇,饑荒杯具沒有進一步擴大,中國的歷史也從此而改變。

周總理彎腰給因飢餓而腳部浮腫的汪教師穿鞋,雷雨天為田地裏搶救秧苗的村民熬薑糖水,工作到凌晨不得不換上高度老花鏡才能看清字。這一個個鏡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為人民服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領袖人物與普通百姓間零距離的接觸和坦誠的交流對話,是一種自覺置身於羣眾之中、“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這也是這部影片所詮釋的主旨。

這部影片讓我想起起測量中心的領導到一處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會議結束後,領導親切的和一處職工坐在大圓桌上吃午飯,大家一齊聊工作中的問題,家庭裏面的困難,就像一位認識多年的老友,耐心傾聽我們的問題,悉心的一一解答。領導的到來,讓我們感受到中心的關心和温暖,進一步的瞭解了黨的羣眾路線,也給我們日後工作增添了動力。

篇11:四個晝夜觀後感

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我的情緒久久不能平復。雖然那個艱苦的年代已經離我們遠去,可是影片使我深深感到那個時代的勞動人民對黨、國家、人民的純真的愛和執着,那樣愛憎分明,團結友愛,樂觀向上,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期望。也深深的感到我們黨的第一代領導相信羣眾,依靠羣眾,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勇於改正錯誤的博大胸懷。一個個情景讓我難忘、感動、震憾……

影片的背景是1961年的大饑荒歲月,國家面臨着內憂外患,外有蘇聯逼債,內有天災人禍。民以食為天,成為當時最大的政治問題。周總理到伯延公社調研的四晝夜,排除種種“困難”,摸底調查,為制定和調整政策帶給重要的參考。

周總理以誠相待、虛懷若谷的行動,時刻感動着每一個人。在他身上,為我們完美詮釋了老一輩革命家為民、務實、清廉的光輝形象和優良作風。幾個細節不禁使我心靈震撼,當他看到掉光的樹葉,看到百姓的吃食,他不顧大病初癒之軀,同老百姓一齊喝湯糊糊、吃代食窩窩頭;明白挑水要走十幾裏,他在地裏把清水往回倒了大半,自我只喝一點點;暴雨來臨的深夜,他調動人員保護羣眾温飽的期望——地瓜秧苗。他的務實,體此刻不察實情不罷休的工作態度裏。應對郭鳳林的故意隱瞞,幾次三番的催促回到,他堅定調查決心,一寸一户地與羣眾談心,做羣眾思想工作。應對幹部們的諱言,他與二廷交朋友,打開話匣子,批評自我,真誠溝通。應對不吃大鍋飯的羣眾,他沒有片面決定,坐在門檻上了解第一手資料。他的清廉,體此刻捨己為人的生活作風中。剛到伯延的正午,看到基層幹部準備的紅燒肉、白麪饃,他收回了邁向餐廳的腿,門上紅色的“艱苦奮鬥”標語顯得那麼刺眼。看見老太太做的拽面,他懷疑老太太典當了壽材,特地吩咐祕書查實並買回。明白二廷多子女,饑荒年頭難養育,他提出了領養請求。一個個細微的片段,襯托出的不僅僅是周總理偉岸的形象,更是偉人對羣眾至親至誠的情懷。

觀後思考,始終堅定不移的走羣眾路線,持續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持續青春活力的根本,也是無數革命前輩留給我們新時代黨員的寶貴遺產。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普通黨員,我們務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把為人民羣眾服務做為準則。像周總理説的那樣,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切實解決人民羣眾根本問題。

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持續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電影正是透過發揮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讓大家深刻地領悟到如何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決“四風”問題,去更好地實現為民務實清廉。應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狀況,青年黨員僅有多學習、多思考,認真聽取羣眾的意見和推薦,才能最終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篇12:四個晝夜觀後感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這部影片反映的是1961年,周恩來總理到革命老區xx省xx市xx伯延鎮考察調研,在四個晝夜與當地村裏農民之間發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異常是周總理説過的“四句話”,充分體現了周恩來總理深入實際、情繫民眾、服務羣眾的高尚情懷.

“只要有一個問題我不清楚,都不會離開的”.影片充分展示了我黨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影片對周總理一步步揭開公社幹部“善意”的隱瞞,最終了解到當地羣眾生活的真實情景進行了淋漓盡致展示.周總理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精神和作風不僅僅是該片的主基調,並且對今日的我們具有深刻的啟迪.周總理是抱着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態度來到伯延鎮的,郭風林等同志因為怕給中央添“麻煩”而刻意隱瞞真相,並試圖催促周總理儘快回去的時候,周總理堅定表示,他這次來,不瞭解到真實情景是絕不離開的.周總理一進村,當看到樹上的葉子都光了,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他看到村食堂有紅燒肉時,這種強烈的比較,已讓他察覺到情景的異常.當他發現村幹部和部分村民隱瞞真相時,並沒有高壓批評,而是真誠的與羣眾交心,細緻的做羣眾思想工作,他語重心長的對羣眾説:“朱老總從河南下鄉,劉少奇同志從湖南老家,鄧小平同志從**縣……都分別給在上海調研的毛主席彙報了那裏的情景,僅有我沒有辦法彙報啊.”正是周總理的肺腑之言打開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閘門,紛紛吐出了自我的心聲.

“他們不是沒説實話,他們想的更多的是國家”.周恩來總理經過四個晝夜的調研發現,所謂的老區精神不只是吃大苦、耐大勞、勇於犧牲、艱苦奮鬥,並且即使黨的決策出現了問題,國家面臨巨大困難的情景下,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消極等待、怨天尤人,更不是向國家伸手,而是要為黨分憂,為國家解難,勒緊褲帶去履行國家主人公的職責.影片真實而又巧妙的反映出伯延並不是真空地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浮誇風和共產風也刮到了伯延,老百姓一樣忍飢挨餓,當地的樹葉樹皮也被吃光.可是周恩來帶隊來那裏搞調研時,許多幹部和社員卻為總理的操勞而憂心,不願因自我的困難給總理增加負擔.在這種老區精神的光照下,影片雖表現了困苦和災難,但又沒有陷入悲觀失望,反而貫穿着一股團結起來共度難關的活力.

“心最痛的,就是這個家的家長,職責最大的也是這個家長”.影片牢牢抓住了人民總理愛人民,為人民鞠躬盡瘁這個本質、最突出的人格本質,自始至終用平視的角度拍攝人民總理的一言一行,尤其經過周恩來坐在炕頭、門檻上與社員談心等情景,真實地凸顯出周恩來總理不在人民之上、人民之外,就在人民之中,他就是人民利益和願望的代表,除了人民利益他沒有自我的特殊利益.應對羣眾的困苦首先不是指責,而是檢討自我這個總理沒當好,這個家長沒當好,向伯延的百姓真誠道歉,對犯錯誤的幹部有批評更有理解和愛護,那樣發自肺腑,那樣催人淚下!從平易中寫崇高,越顯其崇高;以自律來寫博大,生動地呈現周恩來想羣眾之所想,解羣眾之所難,為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活的有尊嚴而傾其所有、鞠躬盡瘁.這就是周恩來最偉大而又獨特的人格魅力之所在,這才是真正的為人民鞠躬盡瘁.

影片《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通篇體現着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自省精神,觀看後不僅僅使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大意義,也使我們經過回顧黨克服各種困難、改正自身失誤的過程,更加堅信黨的偉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正是經過發揮藝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讓大家深刻地領悟到如何去“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決“四風”問題,去更好地實現為民務實清廉.

【小編簡評】

四個晝夜觀後感 優選12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四個晝夜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思維很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