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7W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多篇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篇1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西安市第四醫院推出“七天工作制”,醫院各診療科目全天候、全方位為患者開放,為確保“七天工作制”的順利推行,該院行政後勤及其他輔助科室同步開放。同時,與門診配套的輔助科室,如化驗檢查等科室也實行輪班錯時服務,醫院藥房通過輪班或延遲下班制度,解決門診醫師與藥房同時下班而導致患者無法拿藥的問題。這一制度一經推出便收穫無數好評。

“七天工作制”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可以均衡醫療資源,提高服務效率,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二是可以有效分流患者,減少人員聚集;三是可以解決了部分患者節假日的就醫需求。

毫無疑問,這一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普通羣眾,尤其是上班族。過去,醫院也和其他單位一樣,別人上班我上班、別人下班我下班,上班族要是生病,就得在自己上班時請假去醫院看病,而週六週日醫院一般只有急診科室開門,值班醫生也比平時要少,這給患者看病帶來諸多不便,老百姓對醫院的作息制度一直很有看法。可以説,西安第四醫院推出的“七天工作制”,是對羣眾合理訴求的一種迴應,好評如潮也在意料之中。

其實,該推行“七天工作制”的何止醫院?如水電煤、郵政、電信、婚姻登記中心、公證機構、户籍管理、車輛管理、交通事故違法處理、出入境管理、就業促進中心等單位,都應該探索推行“七天工作制”,把方便真正讓給羣眾。

在這方面,不少地方都進行了積極的嘗試,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2009年,江蘇宜興車管所就實行“七天工作制”了,2011年5月,河南鄭州的8家單位也試水“七天工作制”,上海各區縣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也於2012年年年底前實行每週“七天工作制”,陝西省總工會窗口也於2016年推行“七天工作制”。

“七天工作制”雖然是西安市第四醫院為配合疫情防控推出的一項便民改革,筆者以為這一做法應該在面上推廣。它不應只是抗疫期間的一項應急舉措,而應成為日常推行的一項工作制度。

推行“七天工作制”既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到人員安排、調班輪休等制度設計,在醫院等服務行業人手緊張的語境下,推行“七天工作制”的難度可想而知,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服務行業的領導職工心裏裝着羣眾,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再大的困難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篇2

應對前所未有的衝擊,要有高瞻遠矚的謀劃和精準有力的部署。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全面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會議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從“六穩”到“六保”,釋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號。

增強底線思維,為有效應對衝擊把脈定向

受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前所未有的衝擊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消費、投資、出口等出現下降,就業壓力明顯加大。

3月份以來,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但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衰退程度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中央審時度勢,在‘六穩’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六保’,更強調兜住底線、守好基本盤,更強調增強底線思維,為應對疫情衝擊、推動經濟平穩運行把脈定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李承健説。

近年來,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經濟環境,中央適時提出“六穩”,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外部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的情況下,中央進一步提出“六保”,具有極強的針對性。

“疫情導致居民消費受到抑制、投資活動放緩、外需顯著萎縮,使得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壓力加大、居民收入放緩、財政收入下滑等問題凸顯。”李承健認為,提出“六保”,體現了中央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對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充分估計的責任和擔當,是堅持底線思維、着眼全局的關鍵部署。

疫情衝擊不可避免,攻堅克難事在人為。事實上,從中央到地方,從政策出台到落地實施,很多方面體現了“六保”要求,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使得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

3月份,中國經濟主要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展現出巨大韌性。

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

3月份,工業產出規模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全國貨運週轉量和客運週轉量同比增速比上月分別加快9.9和14.3個百分點;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至5.9%。

應對疫情催生並推動了新動能快速發展——

一季度,網上會議、線上交易、在線教育等促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3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智能手錶、3d打印設備、服務器、半導體分立器件等電子類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可以預計,下一階段經濟會延續回升改善、持續向好的勢頭。”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説。

彰顯深刻內涵: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六穩”,就業為首。“六保”,首要的仍是保居民就業。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關鍵是兜住民生底線——

保居民就業,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羣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真金白銀”援企穩崗,“點對點”組織返崗,發揮“雙創”積極作用,更多采取市場化手段促進重點羣體就業創業……疫情發生以來,圍繞保居民就業,一系列政策精準有力、密集出台。

保基本民生,要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貧攻堅力度,復工復產中優先使用貧困地區勞動力,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貧攻堅任務;要完善社會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確保羣眾基本生活。

脱貧攻堅收官之年,剩餘脱貧攻堅任務艱鉅;疫情帶來新的挑戰,鞏固脱貧成果難度加大。兜牢民生底線,做好民生保障的意義更為凸顯。

分批下達2020年以工代賑資金56億元,預計吸納約30萬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參與工程建設;階段性提高每月價格臨時補貼標準1倍……

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越是要緊緊圍繞人民羣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兜牢民生底線,把疫情對民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核心是穩住經濟基本盤——

解決就業和民生保障問題,根本要靠發展。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多國經濟出現停擺半停擺狀態,國際經貿往來受到嚴重影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儘快恢復到正常軌道,穩住經濟基本盤是前提。

保市場主體,着力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各類市場主體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是承載居民就業的主要領域。疫情發生以來,不少企業面臨空前經營壓力。從中央到地方,一套政策組合拳集中出台。

保糧食能源安全,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

面對疫情大考,我國生活必需品、醫療物資、電氣水熱等基本供應總體平穩,食品、藥品、基礎工業品、基本公共服務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有序運轉,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全球化時代下,仍要緊繃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之弦,認真研判國際市場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做好生產流通、保供穩價各項工作,確保老百姓(79.600,0.00, 0.00%)的“米袋子”“菜籃子”貨足價穩,確保煤電油氣安全穩定供應。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

“雖然疫情導致部分零部件成本上升,但訂單仍然充足。”聯想移動業務集團中國區製造高級總監齊嶽説,聯想正利用智能技術積極化解影響,最大限度提高交付能力和產品可靠性。

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導致海外需求下降,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給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帶來較大影響。

面對挑戰,以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復工復產;充分運用數字化供應鏈平台強化產業上下游、跨行業協同生產;在開放經濟體系中,打造新的國際合作增長點……依託完整產業體系優勢,我國以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帶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發展。

保基層運轉,確保基層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針對一些地方財政受疫情影響較大,中央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確定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

專家指出,關鍵要立足長遠,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通過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准入門檻,充分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穩中求進,危中尋機: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動搖

關鍵時期,更需增強戰略定力,明確工作指向。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穩是大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要穩中求進、危中尋機。

穩中求進、危中尋機,必須着力在加大宏觀政策對衝力度和擴大內需上做文章。

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會議作出一系列部署。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認為,本次會議在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方面部署更細更深。

“做好‘六保’工作,既要把握力度,也要把握節奏,要跟着實踐走,不斷及時調整。”喬寶雲説,“政府必須在這個時候發揮牽引作用,並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會議把擴大內需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如何擴大內需?會議從釋放消費潛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加以強調。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司長伍浩認為,目前看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等三方面內容。“伴隨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將持續跟蹤研究。”

我國上億户的市場主體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佔據絕大比重,直接或間接帶動數以億計就業人口。可以説,中小企業穩則就業穩、經濟穩。

北京大學教授劉怡注意到,會議明確提出要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這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新形勢下適時提出來的,很有針對性。”她説,“雖然只有短短几個字,但內涵非常豐富,需要財税、商務、海關等相關部門相互協作,研究出台與之相銜接匹配的税制等規則。”

“綜合看,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有較大影響但影響總體可控,沒有也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説,面對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的重大變化,要增強風險意識,保持戰略定力,不斷鞏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篇3

一是“六穩”“六保”是今年的重點,必須紮實抓好。受到疫情衝擊,當前國內外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突出了“六穩”“六保”。我認為,“穩”是目標和落腳點;“保”是前提,體現的是“底線思維”。只要我們守住底線、穩住大局,中國經濟必將走在世界疫後經濟重建的前列、行穩致遠。重慶作為直轄市,要在落實“六穩”“六保”上走在前列,做出示範。

二是做好“六穩”“六保”,關鍵是保市場主體。“六穩”和“六保”均與就業有關。保就業的前提之一,是保市場主體;解決就業關鍵還是看市場主體。目前民營企業解決了80%的就業和90%的新增就業。穩住上億市場主體,才能保住就業。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渡過難關。當前,我市必須要把保市場主體作為推動經濟運行最首要的任務,做好援企助企工作,為經濟回到正軌之後,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希望政府能夠切實抓好政策的落地落實,尤其是税費減免、房租補貼、社保優惠、信貸展期、貸款減息免息、降低企業物流和能源成本、防疫成本支出補貼等新政策、好政策儘快落實,用行動感動企業、用效果感染企業,讓企業家感覺到真正是自己人。

三是穩定就業這個最大民生,關鍵在於創新。今年全國就業壓力很大,保住就業,才能保住基本民生,才能穩住民心,才會有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陶然居在疫情期間,通過創新業務開拓崗位、固定用工穩定崗位、靈活用工調劑崗位等方式,幫助集團2萬多員工正常復工,沒有發生一起裁員和減員現象。復工後,陶然居的80%的原材料都是採購對口幫扶的貧困村和貧困户,累計採購原材料近千萬元,讓很多貧困地區的羣眾在家門口就實現就業脱貧。總書記在23日參加全國政協經濟界委員會對新就業形態給予了肯定。今年我們將會積極落實中央明確的就業優先政策,按照崗位需求,儘可能多的創造就業崗位,吸納更多就業。有關部門也要加大穩崗力度,比如,允許企業採取更加靈活的用工制度,及時給予企業穩崗補貼,對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給予一定比例的返還,對企業員工培訓給予全額補貼等等。

希望能夠把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出的新政策和新舉措,儘快高效地落實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去,精準施策,穩中求進,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紮實的基礎。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篇4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六穩”之首,就業穩則民心定、家國安。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統籌推進的戰“疫”方略重要內容,在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還要全力確保就業平穩。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最直接提升人民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注就業問題,堅持把穩就業當做疫情防控的關鍵一戰全力以赴,堅持把穩就業作為切實保障基本民生的首要任務常抓不懈,堅持把穩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毫不放鬆。民生有保障,戰“疫”更有底氣。打好穩就業保衞戰,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隨着脱貧攻堅工作進入關鍵階段,一些深層次的矛盾逐步顯露,精神貧困正在成為脱貧攻堅路上難爬的坡。扶貧最怕什麼,最怕貧困户有“等靠要”的思想,不願意配合脱貧甚至抗拒脱貧。要從思想上引導貧困户自覺摒棄“等靠要”的觀念,樹立志向,依靠自己的雙手來實現脱貧,鼓勵和引導貧困羣眾走出去打工就業。通過入户走訪,在電視台、報紙開設專題專欄,懸掛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引導教育貧困羣眾,激發他們自強不息的動力,充分調動貧困羣眾脱貧的積極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還要從技能上加強對貧困户的培訓,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提高貧困户的就業創業率。根據貧困勞動力文化程度、培訓意願及用工需求等,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組織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脱貧一户”的目標,充分調動貧困羣眾脱貧的創造性。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篇5

“凝聚你我力量。”2020年這個消費維權主題很給力,有三大涵義:凝聚社會共識,發揮消協平台型組織共治力量,推進消費維權機制健全完善;凝聚消費者共識,發揮消費者監督力量,推進消費者參與監督的廣度和深度;凝聚經營者共識,發揮行業自律力量,推進落實經營者第一主體責任。

315消費者權益日,以維護廣大消費者權益為宗旨,每到此時,維權打假更成為社會熱門話題,每年央視315晚會所曝光的假冒偽劣、侵害消費者權益問題令人觸目驚心,也讓人深深思考,究竟怎樣才能徹底消滅消費侵權問題,才能讓央視315晚會變成消費者快樂的享受,而非悲憤的時光?聯想到當前這場戰疫情,其實,屢打不盡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就是存系在社會消費中的“病毒”,就如新冠肺炎病毒一樣“兇狠”“狡詐”。但我們看到,新冠病毒儘管在世界正蔓延,但在我國一場人民戰爭中卻已經被緊緊鎖死,徹底消滅之勝利在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病毒”,與生物界的病毒是何等相似啊!我們有着戰勝sars的經驗,戰勝新冠肺炎更顯示出磅礴的力量,何不能借鑑戰疫的方法打一場消滅侵害消費者權益“病毒”的大戰?完全可以!

一是打好“人民戰爭”。關鍵是要凝聚社會共識,形成維權合力。雖然,“人人都是王海”這句口號在社會上一度叫得很響,但維權難的問題,讓一些消費者不能不退卻,不能不忍氣吞聲,問題就在於維權合力不夠。所以,必須發揮消協社會組織平台作用,匯聚各方面消費維權力量,促進建立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廣大消費者、企業主體共同參與的消費維權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讓“人民戰爭”有力量支撐。

二是打好“阻擊戰”。戰勝新冠肺炎,“阻擊戰”頗顯成就,特別是重要場所和道路口設卡、社區嚴守陣地,經驗值得借鑑,用在維護消費者權益和打假中,就是要創新維權機制、全面履行職責。在全社會倡導和堅持依法維護消費者權益、服務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理念,繼續推進新《消法》的貫徹落實,不斷健全完善相關商品、服務法律法規和標準,要發揮社會機制的力量來遏制侵權問題和假冒偽劣盛行問題,做到聯防聯控、羣防羣控、嚴防死守,決不讓侵權問題肆意橫行。

三是打好“宣傳戰”。這次戰疫情,宣傳的功勞不可沒。科學防疫,天天的疫情信息發佈及廣泛的科學防疫知識宣傳,讓廣大人民羣眾真正掌握了疫情、防疫病毒的知識辦法,所以大家能夠從容對待疫情、正視病毒侵害,做到聽從指揮,同心協力。在消費維權方面也是如此,一方面要堅決打擊侵權問題,另一方面還是要“預防”為主,如引導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莫掉入消費陷阱。當然,宣傳工作一定要到位,特別要注重更多消費教育資源向老年消費者、農村消費者和未成年人傾斜,不斷提升各類消費者羣體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消費維權任重道遠,絕不是靠一個315維權日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我們必須拿出戰疫的精神來維權打假,這對“穩市場”、維護社會和諧,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都有着積極的意義。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篇6

會議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各級各部門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始終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牢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切實抓好省委省政府關於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做好全年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六穩”、聚力“六保”,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要慎終如始、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壓實各方責任,嚴格落實“四早”等措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特別要加強節日期間疫情防控工作,不斷鞏固疫情持續向好形勢,確保疫情不反彈。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善於轉危為安、化危為機,以兩手抓雙勝利實際行動實際成效踐行“兩個維護”。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保衞戰。要牢牢把握持續抓整改不放鬆、不達目的不放鬆的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以更高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有力有效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抓好復工復產及節日期間安全生產工作,強化交通運輸、化工行業及園區、危化品、消防等“一年小灶”“三年大灶”所明確重點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拿出防護欄安裝、“一園一策”“一企一策”、全覆蓋監管、人員密集場所及老舊小區等消防安全、產業轉型升級、壓緊壓實責任、嚴厲打擊違法行為、能力建設等更多針對性強的硬措施,補短板、堵漏洞,標本兼治,確保羣眾生命財產安全。要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落細落實援企穩崗擴就業措施,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高質量完成對口幫扶支援工作。要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全面落實國家戰略,通過建設一批重大科技支撐平台、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推動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體化發展,着力在“高原”上豎起“高峯”,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支撐示範引領作用。

要加快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升級,大力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進一步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增強發展新動能。要只爭朝夕、真抓實幹,一天接着一天拼,一個季度接着一個季度趕,奮力譜寫新時代“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新篇章,為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篇7

現階段,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應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要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要想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淨化政治生態環境是必要的,社會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構建一支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清正廉潔的幹部隊伍,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要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打好脱貧攻堅戰。今年都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年,在這個關鍵的時間點,要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項工作,嚴防思想鬆懈、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出現;要緊扣“兩不愁三保障”掛牌督戰,以“督”促“戰”,從嚴從實整改問題;要瞄準突出問題精準施策,做好剩餘貧困人口脱貧工作;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着力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持續鞏固脱貧成果,完成全面脱貧,並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要達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實做優做強實體經濟;加快完善交通、水利等農村基礎公共設施建設,補齊短板,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紮實做好疫情後的復工復產,落實各項惠企政策,舒緩企業困難,促進產業間的有效銜接,提升優化產業鏈的競爭力;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釋放消費潛力,拉動內需。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嚴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

工作抓落實心得體會篇8

“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力度,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這表明在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還要全力確保就業平穩。

就業穩,則大局穩。統籌做好“六穩”工作,首先就是要穩就業,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無論是企業主還是求職者,目前都面臨不少難題。要持續為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雙線”作戰提供源源不絕的內生力量,就要打好就業“組合拳”。

疫情發生以來,交通運輸、物流、製造等行業遭受一定程度的打擊,勞動者就業也受到了影響,尤其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以及疫區勞動者。就業直接影響老百姓的“錢袋子”,是容不得半點馬虎的民生大事。雖然疫情對文化旅遊、酒店餐飲等服務消費產生一定消極影響,但是網上購物、直播帶貨、網上訂餐等數字經濟新業態仍然呈現出活躍狀態。因此,穩就業可以從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中挖掘新的就業潛能,從“雲經濟”中看到新的就業契機,利用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加快激發新興就業潛力。在就業方面,發揮社會中介和勞務經紀人作用,為企業和務工人員送信息、送服務、送政策,鼓勵用人單位深入鄉鎮、村社直接招聘人員,同時還可以利用“共享思維”,通過借用、平調等方式,讓務工人員不出現“空閒時間”,從而穩定和擴大就業。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社會的“穩定器”。雖然疫情防控阻擊戰還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疫情形勢已經出現積極向好態勢,因此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更要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而穩就業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