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態文明建設與植物園科研工作開展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心得體會

生態文明建設與植物園科研工作開展

——生態文明建設與植物園科研工作開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然而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生態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羣眾的關注點逐步從經濟發展轉移到自身生命健康、生活品質與生存環境上來。保護生態環境、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關係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瞭前進方向和實現路徑。

十九大做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政治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十九屆五中全會又科學謀劃了“十四五”發展規劃,在新時代背景下,想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僅需要提供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更需要提供較多優質的生態產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植物園作為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的一個部分,它可以為動植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和繁殖場所,在固碳、涵養水源和吸收二氧化硫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植物園也是一個城市的生態名片、旅遊名片,是衡量城市生態建設水平的重要指標。同時,植物園的使命是植物的遷地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場所。生物多樣性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人類衣食住行的來源,為食品、紡織等工業提供了生產原料,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因此,植物園對於人類的未來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

成都市植物園自建園以來一直致力於植物的遷地保護和植物相關的科研工作。目前植物園已保存活植物2000餘種。對於鄉土植物“木芙蓉”的科學研究已成為園所一大亮點,我們不僅掌握了木芙蓉栽培、繁殖等技術,還培育出二十幾個木芙蓉新品種。且有的已被用於城市的園林綠化中,為改善城市環境、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一份綿薄之力。在新優特色植物方面,我們已陸續收集莢蒾屬植物50多種,為全國該屬植物種類收集最全的地方,對植物多樣性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要想進一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推進綠色發展”、“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等生態環境理念,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實現“美麗中國”建設,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對於我們的重點科研工作來説,應注意以下內容。一是植物遷地保護和引種馴化方面。為更好地保護更多的植物物種和開發具有特色的鄉土植物,需積極主動地將從書本、互聯網及對外交流學習中獲取新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努力實現植物園所有活植物日常的精細化管理(物候記錄、澆水施肥及病蟲害防治等)和網絡信息化管理。二是芙蓉研發方面。除了進行傳統的新品種培育外,還需引進基因工程手段,多方位地培育芙蓉新優品種;三是芙蓉的推廣應用方面,藉助芙蓉“市花”文化優勢背景,多角度挖掘其應用價值(如藥用、食用等),創新宣傳方式,以擦亮蓉城名片,打造芙蓉文化產業。

在擴大植物園物種豐富度,實現生物多樣化保護的同時,我們的工作還應與植物園科學普及和優美環境建設工作相結合。一方面,科研新成果應及時有效地轉化為科普小品內容,讓市民瞭解最新的植物知識,提升其熱愛植物、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意識。另一方面,對一些觀賞價值較高的珍稀物種進行引種馴化和繁育,用於植物園園庭優美環境建設中。不僅可以有效保護珍稀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還能為廣大羣眾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滿足其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

最後,需關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相關政策和市場導向。目前我們工作最大的難點就在於土地資源匱乏,若是能將植物遷地保護與城市園林綠化結合起來,從廣大市民的實際審美需求出發進行引種馴化和繁育,讓城市所有的街道都成為我們的保護物種多樣性的實驗地。不僅可以解決園所土地資源問題,還能提升城市綠化效果,推進全域增綠,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地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不管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還是建設“花重錦官、綠滿蓉城、水潤天府”的宜業宜居城市,都需要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我們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為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做出園林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