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好三農工作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6W

做好三農工作的心得體會多篇

做好三農工作的心得體會篇1

鄧小平説過“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可想而知,三農問題是政府工作的重點針對對象之一。在20xx年全國“兩會”上,“三農”問題依然是主要焦點之一。這次兩會中對於三農問題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看完這次兩會對於三農問題的報告後,我們對於以下這幾個主要方面進行闡述。

1.新生代農民工

隨着城市化的發展以及農村各種的發展局限,大量的農民從農村放下鋤頭進入城市尋求發展機會。近幾年,“新生代農民工”這個詞始終在我們的生活中頻頻出現。它與傳統農民工有什麼不同呢?新生代農民工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以後,從學校畢業後就直接進城打工,對農業生產並不熟悉,對農村生活也漸趨陌生;他們成年後的生活環境和就業經歷更多地與城市聯繫在一起,意識和行為已接近於城市人,目前新生代農民給城市造成了很大壓力,同時農業發展也帶來很多壓力,就變成農村裏面又青黃不接,在城市裏面變成了農村農業人士在城市當中遊民也很多,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也是迫在眉睫的。然而新生代農民工對社會保障的需求高於傳統農民工,但他們社會保險參保率仍然很低。政府應從實際出發,建立多層次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封閉型的城市社會保障制度向為農民工提供社會保障的

開放型社會保障的轉變步伐,逐步建立覆蓋全體農民工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將新生代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制度,通過強化徵繳擴大覆蓋面,努力實現應保盡保;提高統籌層次,逐步實現基礎養老制度。有些缺乏專業技術和較高素質的務工農民只能提供低水平的勞務,在務工過程中缺乏競爭力。政府要加大對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投入,實行技能培訓,將就業前培訓、轉崗培訓及在職培訓制度化,使其能夠增加就業機會,且提高工作質量。另外,還要保障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權益,提高農民工市民化的能力。我們不能對農民工持歧視態度,要重視其勞動成果。

2.糧貴也傷民

對於農民來説,糧價是其日夜最關心的事了,它關係着農民的收入問題。糧食價格受着多方面因素影響:自然災害,極端天氣的頻繁、水資源的短缺、土壤的有機質下降,肥力減弱厲害,不可持續、城鎮化對可耕面積的挑戰、石油等大眾商品推高通脹預期,農業往往是對通脹的最後確認,也是補漲過程、因石油上漲帶來的農業所需的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導致的成本增加。從近幾年的糧食價格來看,糧食價格呈上漲趨勢,專家預計20xx年糧食價格還是會持續保持上漲。糧價問題提出繼續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今年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平均每50公斤分別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糧油、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大縣獎勵補助資金。對於糧價大部份的我們就此認為這樣農民的口袋就越來越鼓了,農民就因此開心了。然而,情況不是這樣的。糧食價格的上漲會導致消費者吃不消,甚至會採取另外一種的糧食替代品,從而使糧食產而不售,從而使農民沒有收入,這樣就傷民。在糧價問題上,我們應該遵守市場的客觀規律,視市場而定糧價,而不能盲目提價。

3.農民收入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收入。我們以福建福安農民收入為例,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7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xx年增長了0.92倍;20xx年預計農民人均純收入計劃9532元,增長14%,以此可知,農民的收入正逐年上升,不過城鄉貧富差距還是在拉大。由於這種持續不變情況,從20xx年開始,國家對農民採取了取消農業税的措施,使國家與農民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儘管消農業税對農民增收不會產生較直接的效果,但對農民較低的純收入來説,取消農業税無疑是增加現金流入的一個方面。農業税取消後,農民可自行支配用非農收入交税的那部分資金了,農民的生活也無疑會得到一定改善,農民可以更自由、自主地選擇和從事他們的增收行為。隨着農業現代投入的增加,農業利潤的下降,中央在種糧上進行了直補,還有農機補貼、良種補貼、化肥補貼、柴油補貼,這對於他們的致富並沒有起着多大的作用。中國大多數農民沒有從土地中爬起來,有的甚至一生都在拿着鋤頭,何必如此呢?這或許就是有的農民始終保持低收入的原因。這次兩會上提出農民的增加收入手段缺乏力度,而我們應該就此採取措施。我們要鼓勵農民進行多方面的創收,如在種植、養殖方面,進一步發展鄉鎮企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這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政府應該始終堅持建設社會主義新型農村建設,調整財政政策,加大財政支農的力度。

做好三農工作的心得體會篇2

此刻,我的心已經激動不已了,終於等到這一天了,這具有重要意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終於要開展了!華巖鎮,我們將要去的地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是貧困的山區,還是普通的小鎮?還有,華巖的父老鄉親熱情嗎?他們會歡迎我們嗎?在那裏,我們的活動可以順利完成嗎?困難也好,艱辛也罷。我們帶着的。始終是希望與夢想!“以科技文化服務社會,以學習實踐鍛鍊成才”,用自己的知識為華巖的明天添一份力,我相信,我們去的地方是美好的,我們去了之後,她將更加美好!

筆錄之一:

村小城鎮化建設的典範——西山村

7月12日上午9時許,重慶工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材料服務隊一行19人來到華巖鎮西山村進行“農村小城鎮化建設”調研活動,西山村村委會萬村長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同我們進行了座談交流。

在近一個小時的座談中,萬村長風趣幽默、侃侃而談,他詳細地給我們介紹了西山村的發展現狀。從“人多地少”的劣勢條件到“以發展第三產業為主導”的思路,從“農村二元結構調整”到“農村小城鎮化建設”的構想,無一不體現着他的種種先進理念。他切實可行的工作規劃,務實嚴謹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召着我們。西山村村委會深刻領會了國家的相關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使得西山村的城鎮化建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成為華巖鎮乃至九龍坡區的典範!免費

座談會中,我們的服務隊成員們就“西山村發展現狀與前景”、“西山村在開展‘小城鎮化建設’方面的經驗”等問題與萬村長進行了交流。透過西山村的現狀,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到“小城鎮化建設”的相關政策及實際執行情況,從而圓滿地完成了關於“小城鎮化建設”這一主題的前期調研任務,也為我們此次暑期“三下鄉”總任務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筆錄之二:

關注“三農”大型户外宣傳活動

7月11日上午8:30,重慶工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材料服務隊在華巖鎮舉行了“關注農業、關注農村、關注農民”的大型户外宣傳活動。我們向廣大羣眾發放中央“三農”政策相關資料、詳細地解讀中央“三農”問題的相關知識、並開展了有關“三農”政策的問卷調查等活動。

此次宣傳活動場面非常熱烈,在我們發放宣傳資料的同時,廣大羣眾主動諮詢相關知識並配合我們做問卷調查,而我們也熱心的給羣眾們進行講解。在此次宣傳活動中,我們發現,華巖的廣大羣眾非常關心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三農”問題的政策,他們通過電視、報紙、雜誌等宣傳媒體,瞭解了部分內容,而我們的宣傳活動則成為他們全面瞭解“三農”、關注“三農”的一個全新的載體。一位熱心的農民説:“感謝上面(中央)對我們農民的關心,也感謝重慶工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為我們送來了‘三農’政策的相關資料,希望以後可以多搞一些這樣的宣傳活動!”——這是我們農民朋友的心聲,更是我們此次活動想要達到的效果。

雖然一個上午的宣傳活動非常辛苦,但是能真正為我們的農民朋友帶去一些實際的幫助,做一些實在的事,這才是我們的收穫!

做好三農工作的心得體會篇3

做好“三農”工作 “基”不可失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強調,要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為基層幹事創業創造更好條件。會議為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樹立了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穩住農業基本盤、築牢“壓艙石”,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要抓基層,把支部建設好。“欲築室者,先治其基。”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鬆則大廈傾。治國安邦重在基層,而“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層組織,切實做到哪裏有羣眾哪裏就有黨的工作、哪裏有黨員哪裏就有黨組織,哪裏有黨組織哪裏就有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要優化組織設置,要按照有利於加強黨的領導、有利於開展黨的組織生活,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實現支部有效覆蓋、黨員有效管理,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基層陣地都高高飄揚。

要強基礎,把人才培養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要使基層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關鍵是要選好“領頭雁”,縣委書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要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要按照“思想政治好、能力素質好、遵紀守法好、道德品行好、羣眾基礎好”等條件選好村“兩委”成員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同時,要加強村“兩委”幹部後備力量建設,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開闊視野,提升能力。要落實鄉村幹部各項待遇,確保人才留得住、成長好。

要固基本,把制度落實好。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再好的制度不執行也等於是一紙空文。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制度不斷完善,總體進入有規可依階段,但在實際執行中,仍然存在有規不依、落實不力的問題。要嚴肅黨的組織生活,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黨的組織生活基本制度,切實防止表面化、庸俗化,推動組織生活正常化經常化。要健全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制度,做到一般事務定期公開,重大事項隨時公開,保障黨員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要落實聯繫服務羣眾制度,做好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歷史不會因為願望而改變,只會因為行動而改變。明年是建黨一百週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傳統農曆牛年。我們要保持昂揚鬥志,不做慢吞吞的“蝸牛”,要做不用揚鞭自奮蹄的“黃牛”,腳踏實地、任勞任怨,用實際行動書寫“三農”工作的嶄新篇章。

做好三農工作的心得體會篇4

我國農村改革開放多年,要想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就必須要重新認識我國農業和農村,全面瞭解國家對農業農村的現時和長遠政策,根據當前國際國內農業農村發展情況,重新確定各地區的農業農村發展方向,改變舊的傳統思想,以科學發展觀和改革創新精神尋找到適合本區域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機制新措施,推動農業農村的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一、要想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必須瞭解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形勢

30年的改革開放,農業在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越加突出,城鄉差別逐漸縮小,農業與工業緊密融合,國家對加強農業農村發展政治體系和財政支持體系近期遠期政策已具完備,多予少取放活長期不變的政策、多項直補政策和農村轉移支付的穩定落實,給農業農業農村發展帶來了生機,發展農業農村的機遇已來臨,農業農業農村發展的黃金時期已經到來。

二、要想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必須瞭解國家支持農業農村的各項政策

近年來,為了加快解決"三農"問題,國家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我們不但要了解其政策的內容,還要了解出台這些政策的歷史背景和意義。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制定符合我們發展,具有市場競爭力,又具有優勢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項目,從而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目前國家支持農業產業主要是具有影響力、帶動面廣、經濟效益快的產業項目。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業等特色農業項目,具有資源優勢的農業產業。我縣已獲得扶持的一村一品項目村僅35個,利用資金300餘萬元,只佔全縣農村的%,一縣一業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

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興起,成為國家扶持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個重要渠道。20xx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户、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這些新型主體解決了"誰來種地",解決了"人"的問題,提高了種地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現代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加了農民務農收入,體現了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對儘快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村農業的快速發展有積極意義。

三、要想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必須瞭解本縣農業農村現狀和優勢

多年來,農業農村發展很不平衡,現狀是:雜、小、散,無規模、無特色、無品牌、難以持續發展。農村建設上守舊僵化缺乏主觀能動意識,無規劃、無起色、無追求。地區自然優勢比較優勢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特色農業產業沒能發展起來,領導幹部思想守舊缺乏創新意識,農民經營意識淡化缺乏經營觀念。

我縣山多川少,全縣92%為山區,發展規模農業受到很大限制,而且耕地面積只有24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只有16萬畝,人均播種面積不足7分地,這樣的農業基礎,要發展必須要樹立創新思想,將我們的區位、資源優勢發揮出來,發展都市農業、郊區農業、現代農業、特色農業。

20xx年,我縣按照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縣實際,提出農業產業化三年振興計劃,即圍繞一個目標、堅持兩個轉移、依託六大產業、統籌五化推進,全面提升我縣農業產業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條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路,為推動轉型跨越發展、建設美麗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支撐。

圍繞"一個目標":即實現農民收入翻番目標;

堅持"兩個轉移":即積極引導和鼓勵工商企業向農業產業轉移,()由資源依賴型向綠色生態型轉移;

依託"六大產業":即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紅棗核桃經濟林、花卉苗木、畜牧養殖、農業休閒觀光旅遊、林下采摘六大產業;

統籌"五化推進":即堅持建設園區化、發展特色化、經營規模化、管理科學化、運營市場化。

作為基層幹部要充分認識抓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要意義,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關鍵在農村,差距在農村,希望在農村。找準着力點--實現農民增收,有所作為,要在充分利用本鄉、本村的資源優勢上認真研究,拿出具體有效的措施和辦法,要把農業和農村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加大農業和農村工作力度。

做好三農工作的心得體會篇5

莫讓鄉村振興成“獨角戲”

產業興不興旺?生態宜不宜居?鄉風文不文明?治理有不有效?生活富不富裕?鄉村振興的各項指標,樣樣都與羣眾密切相關,事關羣眾的切身感受,羣眾是這場大考當之無愧的“閲卷人”,但鄉村能不能真振興,能否持久振興,羣眾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參與者,也是迎戰這場大考的核心一份子,因此發動好羣眾、組織好羣眾、依靠好羣眾方是取得鄉村振興真正勝利的關鍵。

發動好羣眾,要讓振興舉措與羣眾期盼“同向”。謀定而後動,方向決定出路。在實施鄉村振興的具體謀劃中,各級黨委政府既要關注面上的謀篇佈局,也要關注好細處的落地生根。鄉村振興離不開羣眾的參與、離不開羣眾的認可,發動好羣眾才是振興的關鍵,因此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各項政策、方案、規劃等的制定、推行,都應在羣眾期盼和官方規劃中取最大交集,讓振興舉措與羣眾的期盼“同向”。羣眾願意跟着幹了,有了羣眾的認可和支持,鄉村振興才不是空中樓閣。

組織好羣眾,要讓振興幹部與黨員羣眾“同行”。一人興不是真正興,一處旺不是真正旺。鄉村振興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成效,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關鍵,更是全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既不能當成急於求成的“政績工程”,更不能整成中看不中用的“盆景工程”。鄉村振興要落到實處,就要在科學謀劃的基礎上,用心用情擼起袖子加油幹,黨員幹部要切實發揮好帶頭作用,想在前、幹在前;切實發動組織好羣眾,讓羣眾一起幹,避免鄉村振興只有幹部幹,羣眾一邊看!

依靠好羣眾,要讓振興信心與初心使命“同心”。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必然是一場任務艱鉅、內容複雜、挑戰頗多的大工程,諸如移風易俗、產業改革等在推進中不可避免會遇到諸多曲折和困難,但密切聯繫羣眾,緊緊依靠羣眾依然是戰勝困難、贏得挑戰的不二法寶。黨員幹部不忘初心使命是奪取鄉村振興最後勝利的信念保障,對於普通羣眾而言,同樣需要形成鄉村振興必勝的信心,在落實鄉村振興中始終與黨員幹部同心同向同行,方能加速實現振興。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期,如何推進好鄉村振興是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必須思考和解決的考題,發動好羣眾、依靠好羣眾依然是取得鄉村振興的關鍵,黨委政府的振興舉措切莫脱離羣眾,讓振興變成自唱自演的“獨角戲”!

做好三農工作的心得體會篇6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我積極深入基層聯繫點上開展活動,察民情,解民意,力所能及地為基層幹部羣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一個多月來,通過自己親身下基層、具體為羣眾服務,讓我對我們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觸,對如何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羣眾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帶着使命感真心下基層

幹部下基層,是給村民帶來麻煩?還是帶來實惠?這是關係到幹部下基層能否受到農民朋友歡迎和贏得良好口碑的問題,也關係到能否樹立良好乾部形象的問題。我帶着使命、帶上行李,不乘專車、不擺架子進駐居委會。我與羣眾一起幹農活,一起在樹陰下吃飯,一起在院子里納涼,一起坐在石凳上嘮嗑,與時大叔、李大嬸拉拉家常、談談瑣事:誰家娶媳婦了,誰家生孩子了,誰家小孩考上大學了,村情村事都在歡聲笑語中得到了解。與羣眾的交談過程中,我細細地品味着羣眾質樸的話語,用心記錄着大家談到的問題。村裏窮、路不好,盼望新農村建設早日解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問題;這兩年農藥化肥價格持續上漲,糧食價格不好,盼望出台農資價格補貼政策,提高農民收入的問題;村國小校舍雖然修建了,但教師力量不夠,教學設備簡陋,盼望暑假後增添師資力量,解決孩子們的上學問題;還有青壯年就業再就業問題,老百姓就醫問題。

二、為民辦實事真情惠百姓

通過開展解民情、解矛盾,解難題的活動,農村不僅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而且要用創新的辦法去做,真正為農民朋友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農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雖然累但快樂着,吃住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了,然而還有很多亟待解決問題。

1、農民最關心的莫過於自家的宅基地和土地問題。由於近幾年來土地政策的變化以及土地掛鈎、土地流轉等一系列涉地政策的執行,有些村民對相關政策理解任有偏差,甚至不理解。57歲的老黨員在xx年土地掛鈎活動中率先搬遷,但因為各方協調出現問題,讓老時的宅基地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在瞭解到這一情況,我立即召開老時、村組幹部、相關對象户,開展面對面對話。經過努力,終於讓老時拿到了久等的宅基地。

2、農村最缺的不是錢和物,而是致富富民的思路。這兩年,在古城村組幹部的組織和帶領下,有的村民從單純的農民變成了工人,在村子裏的板材廠找了新工作,有的農民變成了農村經紀人,成了蔬菜專業種植户或水產品養殖户,村裏也新建了村部,修建了國小,集體經紀也有了相當的收入,正朝着好的方向發展。我積極探索幫扶致富的新路子,以實際行動惠及老百姓。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因地制宜,一方面,引導居委會村支兩委轉變傳統思維方式,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幫助蔬菜種植户改建連片蔬菜大棚。為充分調動農民朋友進行設施蔬菜,大棚蔬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我指導居委會充分發揮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調動村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並且積極聯繫鎮農技部門,為蔬菜種植户帶來的最新的種植技術和相關病蟲害防治技術。

通過這次“三解三促”活動真正讓幹部受到鍛鍊,羣眾得實惠,幫農民增收,促農村發展。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羣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和困難,我將積極搞好服務,為聯繫村辦實事,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發展。我堅信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在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上我們將搶抓機遇,奮力拼搏。

做好三農工作的心得體會篇7

統籌城鄉重點在“三農”,“三農”問題核心在減少農民和富裕農民,富裕農民的基礎在於盤活農業生產要素和農民生活資料。在統籌城鄉發展的大背景下,探索試行以“農村宅基地換城鎮住房、農村承包地換城市社保、林地承包權換股份收益”的“三換”工作,對於實現轉移農民、安置農民、富裕農民的目標,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步伐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實施“三換”工作十分緊迫

1、工業化亟待實施“三換”。圍繞“工業強市”戰略,全市上下正大辦工業,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目前正在重點建設的縣域工業園區13個,規劃用地107865畝,實際開發37185畝,政府實批20xx5畝,缺口70680畝。工業用地指標不足致使許多好的工業項目擱置,嚴重影響工業發展,而農村農家大院和一户多宅現象普遍存在。據國土部門提供資料,農村居民居住點共佔地31.15萬畝,户均達0.49畝。如果户均減少宅基地0.12畝,全市可置換出建設用地7.84萬畝,可大大緩解工業發展和城鎮建設用地不足矛盾問題。

2、農業現代化呼喚“三換”。農業發展方向在於現代化,現代農業必需走規模經營之路。然而,目前農村實行分户、小規模的土地承包經營狀況,導致產業規模小、效益低,農業發展動力日益微弱,嚴重阻礙了農業現代化進程。實行“三換”,讓移居城鎮的農民放棄土地和林權,把土地和林權逐步向專業大户或經營企業集中,以利於更好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率,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二、“三換”的基本思路和重點

“三換”以轉移農民、富裕農民和城鄉一體為目標,以引導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為重點,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和以人為本理念,對願意放棄“農村宅基地、農村承包地和林地承包權”的農户,探索以“農村宅基地換城鎮住房,保障住有所居;農村承包地換社會保障,保障難有所解;集體林權換股份收益,保障換有所得”的統籌城鄉發展模式。

——用農村宅基地換城鎮住房。按照“控制增量、盤活存量”的思路和“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的基本原則,農民自願放棄宅基地使用權的,由村民提出申請,村委會彙總逐級上報鄉、縣人民政府批准,原宅基地經有關部門核准面積、評估作價後,由國土管理部門收儲到宅基地收儲中心,統一安排使用。經市、縣人民政府批准後,按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政策,既可以到城鎮選擇一定面積的安置房,或到商貿小區置換部分商貿用房,也可以選擇貨幣安置到政府統一規劃區自行建房。不論採取哪一種補償方式,農民均擁有完整產權。

——用農村承包地換城鎮社會保障。農民憑遷入地户口申請手續和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三換”有關證明,到遷入地公安機關進行城鎮居民户口登記。已辦理城鎮居民户口的人員,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養老、工傷、醫療保險和社保等政策,對尚未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但已經參加新農合的人員,當年可繼續享受新農合補助政策。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都要免費為其提供政策諮詢、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就業信息、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進城落户農民子女就近安排入學,並繼續享受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保障其享有與當地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權。

——用林地承包權換股份。在實行林權制度改革後,對不願意放棄林地承包權的農民,可以把潛在的資源轉為現實的資本。即農民把林業承包經營權作為股權,採取入股、轉包、轉讓等多種形式,將林權流轉給產業化龍頭企業、鄉鎮企業或農民經濟專業合作社等經營,林權流轉收益歸農民所有,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益,又促進林業的規模化經營。

三、推進“三換”工作主要措施

1、重點突破。一是突出重點區域。以月河川道為重點,依託安康中心城市西擴和九個縣城及重點集鎮,打造“三換”試驗示範區。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量力而行,優先選擇工作基礎較好,有一定經濟基礎和資金保障能力的鎮、村和農户率先啟動。二是突出重點產業。大力引導進城農民以園區經濟、特色農業、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發展二、三產業。着力培育以清潔能源、新型材料、生物製造、生態旅遊和現代物流為主的新經濟產業體系,為農民進城務工創業提供優質平台。三是突出重點對象。以個體經營户、大中專畢業生和長期在外務工農民為重點,率先實施“三換”,引導其優先進入城市務工創業定居。

2、服務引導。“三換”是複雜的系統工程,應從統籌城鄉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以“三換”帶動全局的重要性,增強服務意識,簡化審批手續,實行“一站式”辦公、保姆式服務,搞好換前、換中、換後的系列服務,為推進城鄉一體化創造良好環境。大力推進城鎮建設,優化城市創業和居住環境,引導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按照農民進城居住社區化、社會保障市民化、生活方式城市化的思路,集中搞好社保服務,全面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實現“户户都有住房、人人都有社保、家家都有收益”的目標。尤其要加強農民進城安居後的後續引導、服務,為農民務工創業定居送政策、出主意、解難題,幫助其限度增加收入,儘快轉為市民。

3、政策保障。實施“三換”要以尊重和保障農民生產、生活發展權益為根本,制定出台一系列具體實施政策,快速引導農民進城務工創業定居。及時建立“三換”利益補償制度和新型農民轉市民制度,有計劃、分步驟推進户籍、社保、公共財政等改革,形成統籌城鄉的制度框架。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實現城鄉一體,促進城鄉人口合理雙向流動,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統籌土地管理和使用,把置換收儲的承包地集中到種養大户、龍頭企業等經營,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善公共財政政策,以城鎮建設為主,把“三換”安置重點作為關注民生、贏得民心的亮點。拓寬農村金融渠道,推行農民單户抵押、户户聯保等多種形式抵押擔保,進一步開拓農村信貸市場,解決農民融資難題。用足用好獎扶政策,創造條件,搭建平台,切實保障城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形成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