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1500字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4W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1500字多篇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1500字範文1:

3月5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成功召開,這對全國人民來講,是一件喜事,更是一件盛事。人們期盼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會出現哪些好事大事。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期盼,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感受。愚人就個人學習完今年國務院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後的幾點感受與大家交換一下,僅以淺薄見識,以表關注。

第一個感受是,整體而言,在文章篇幅上,較往年而言,大有縮減,實的多,真的多。在語言上,充分體現了平民化、大眾化、樸實化的特點,用老百姓的話説老百姓的事,説人民羣眾關心的事,講對人民羣眾有用、能解決題目、造福子孫後代的話。在會議時間安排上,有了很大的縮短,真正體現了開短會、開精品會、開務實會的會風新面貌。

第二個感受是,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中心政府今年的力度很大,讓人民羣眾看到了希看,有了盼頭。讓廣大黨員幹部更加堅定了決心,更加建立了信心,始終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同船共濟,攻堅克難,實現小康。比如報告中,在講到扶貧開發的題目上,有這樣一句話:“我們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當愚人看到這句話時,很受鼓舞,振奮人心,更是震動了我輩的靈魂。由於貧困致使的落後,再由落後致使思想上的閉塞、經濟上的滯後,以致於造成文化、教育、衞生等社會公共事業方面的巨大差異,終究致使對下一代成長的影響愈來愈大、愈來愈深,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刻,我們必須要克服它,獲得終究的成功,實現全面小康。

第三個感受是,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方面,政府決然是果斷有力的。報告中講到:“海洋是我們寶貴的藍色國土。要堅持陸海兼顧,全面實施海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環境,果斷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大力建設海洋強國。”這表明政府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上的決心和信心是不可動搖的。經查看一些資料獲知,比如:我國海域總面積達350多萬平方千米,總生物生產量為1200多萬噸,可供捕撈生產的漁場面積約280多萬平方千米,海洋生物質源高達20000多種,還有大量石油、自然氣等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誰會不垂涎欲滴呢?只有加強我們的海洋氣力,才能更好地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維護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與人民一起共建海洋強國,

第四個感受是,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方面,報告中充分體現了中心政府的決心:我們要果斷打擊一切褻瀆國家法律尊嚴,挑戰人類文明底線的暴恐犯法,確保廣大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共同建設平安中國。這也是對雲南昆明發生的3.01暴力恐怖事件嚴重譴責,進一步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要永久站在一起,要切實把加強社會治安綜合管理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第一名,和人民一起共建美好家園。

第五個感受是,在對待周邊外交題目上,中心政府的態度是強硬的,聲音是洪亮的。“全面推動周邊外交,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維護二克服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決不答應開歷史倒車。”在歷史眼前,我們必須要端正態度,堅持自己的態度和原則,決不答應任何人往顛到黑白,擾亂視聽,玷污歷史的清白。特別是80後的我們,更應當時刻銘記歷史,牢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肩負起應有的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奉獻出自己的聰明。

總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多個“第一”,説實話幹實事,不空洞不用套話,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打折扣。真正體現了新一屆政府是為民服務的政府,是為民務實的政府,是為民清廉的政府,是為民高效的政府,更是把人民羣眾利益至上的政府。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1500字範文2:

兩會年年開,時勢各不同。今年兩會最重要的議程之一,就是審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翻開《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映入眼簾。你的期待,我的關切,“以人民為中心”謀劃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由是成為本次兩會的關鍵看點。

逾百萬名網友參與的人民網“兩會調查”中,“社會保障”“居民收入”“醫療改革”,成為目前排名前三的熱點話題。網絡民意的集中流向,反映了當下社會的普遍關切:如何讓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如何充分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呼應公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應當充分體現在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裏,體現在會場內外互動、討論的細節中。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起步之年,各項改革都進入“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攻堅期,謀民利、惠民生需要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下予以整體考慮、綜合推進。尤其要看到,今年我們既有“四個沒有變”的整體經濟良好形勢,也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風險和挑戰,會給造福於民帶來一定壓力。“合軍聚眾,務在激氣”,正因如此,才更加需要通過兩會這個“中國式民主”制度平台,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提振發展精氣神,從而為奔向全面小康提供重要的牽引力和推動力。

落實有力,發展才有含金量。回望黨的以來民生建設的巨大進步,或許不難理解,為何有外國民眾會發出“學中國把錢花在民生上”的感慨:2011年到2014年,累計減貧5221萬人,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的人口總量;2015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人均預期壽命預計比2010年提高1歲;截至去年末,全國96%的縣城實現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連通……然而,正如所説,“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成績屬於過去,未來只會垂青永不停步、勇於進取的探路者。讓幸福的陽光照射到每一個角落,尤須增強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憂患意識與緊迫感,在怎樣打通全面小康“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上多做謀劃,多下苦功。

系統改革,發展才有持續性。以農村精準扶貧為例,無論是實現貧困地區7000個建制村通硬化路,還是推進農村物流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要害都在於通過協調謀劃,讓貧困人口連上生產、消費網絡,進入整個社會的分工系統,從而共享改革紅利。從消除信息聯通障礙,到協調解決改革推進難、落實難,補齊管理短板、提高部門運行效率,着眼於完善整個社會治理系統工作的轉型升級,改革舉措才能早落地,見實效。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從羣眾視角來看,判斷政府工作好不好,服務到不到位,最主要的就是看承諾兑現了沒有,生活改善了沒有。正因如此,那些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幹家的幹部,總是能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和支持;那些遇到“複雜問題”先算百姓利益大賬的改革,也總是能收穫羣眾的點贊和口碑。同樣的道理,當今年兩會這個政治生活的窗口,再次與時代風雲際會的大窗口重合,代表委員們更需要展現自己“為民代言”的智慧、決心和勇氣,彙集眾智,凝心聚力,奔向“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小康。

“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以百姓之心為心,唱出民情民意“真聲音”“好聲音”,方不負代表、委員身份背後的萬千期待。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1500字範文3: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既是對過往一年的總結,又是對新的一年的目標展望,而連接這一年又一年的是政府作為公共權力行使者的責任。憲法第九十二條規定:“國務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的是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而不是像往年一樣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做政府工作報告”,這個轉變是對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憲執政的響應,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的明確信號。

依法治國首在維護秩序,包括治民和治官兩個方面,都以責任為基礎來確定行為邊界,治民是政府作為規則提供者對平等主體的個人和組織行為邊界予以確認,治官則是為權力行使者劃定行為邊界,兩者不可偏廢。傳統王朝統治是人與人不平等基礎上的“以法治國”,其重點在於官治民,治官與治民並不統一,甚至激發出民間以“官不聊生”來克服“民不聊生”的怨憤。當代中國,官和民皆為平等的公民,其差別不在身份而在職業分工,治民與治官要靠“依法治國”來平衡,重點則在民督官,以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來抗衡權力腐敗的可能,維護權力的正當邊界。正因為如此,警示權力不可任性,正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的應有之義。

依法治國次在政府承擔有限責任、依法用權。權力基於責任而生,法治政府首先在於明確政府責任。無限責任政府不是法治政府,公共權力不在於管得面面俱到,而在於管得準、管得住。面面俱到看似全能,實則無能,權力瘦身不是政府權力的削弱,而是政府權力的歸位和在重點領域監管和服務責任到位的第一步。任何政府部門都不得法外設權、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都傳達出有限責任政府動真格的強烈信號,權力瘦身,政府權力依法做“減法”,減出的將是一片激發市場活力、社會活力、創新創業的新天地!對於有限責任,各級政府就要切實履行,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不作為,實則是對無限權力的眷戀和對有限責任的迴避,依法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恰是治庸治懶的利器。

依法治國終在增進民生福祉、使人民受益。法是行為之度,其影響深遠者在於因尊法而守法的價值內涵。社保、教育、醫療、住房、環保等各項民生是公民的社會權利所繫,也是政府責任所在,民之疾苦與民之權益都是政府全面履職的關節點,政府全面履行責任是對全社會法治精神的最好引導,大道至簡,責任優先,政府履職、公民履責,民族富強、國家復興,盡在其中矣!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1500字範文4:

兩會年年開,時勢各不同。今年兩會最重要的議程之一,就是審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翻開《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映入眼簾。你的期待,我的關切,“以人民為中心”謀劃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由是成為本次兩會的關鍵看點。

逾百萬名網友參與的人民網“兩會調查”中,“社會保障”“居民收入”“醫療改革”,成為目前排名前三的熱點話題。網絡民意的集中流向,反映了當下社會的普遍關切:如何讓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如何充分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呼應公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應當充分體現在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裏,體現在會場內外互動、討論的細節中。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起步之年,各項改革都進入“啃硬骨頭”“涉險灘”的攻堅期,謀民利、惠民生需要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下予以整體考慮、綜合推進。尤其要看到,今年我們既有“四個沒有變”的整體經濟良好形勢,也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風險和挑戰,會給造福於民帶來一定壓力。“合軍聚眾,務在激氣”,正因如此,才更加需要通過兩會這個“中國式民主”制度平台,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提振發展精氣神,從而為奔向全面小康提供重要的牽引力和推動力。

落實有力,發展才有含金量。回望黨的以來民生建設的巨大進步,或許不難理解,為何有外國民眾會發出“學中國把錢花在民生上”的感慨:2011年到2014年,累計減貧5221萬人,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的人口總量;2015年,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人均預期壽命預計比2010年提高1歲;截至去年末,全國96%的縣城實現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連通……然而,正如所説,“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成績屬於過去,未來只會垂青永不停步、勇於進取的探路者。讓幸福的陽光照射到每一個角落,尤須增強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憂患意識與緊迫感,在怎樣打通全面小康“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上多做謀劃,多下苦功。

系統改革,發展才有持續性。以農村精準扶貧為例,無論是實現貧困地區7000個建制村通硬化路,還是推進農村物流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要害都在於通過協調謀劃,讓貧困人口連上生產、消費網絡,進入整個社會的分工系統,從而共享改革紅利。從消除信息聯通障礙,到協調解決改革推進難、落實難,補齊管理短板、提高部門運行效率,着眼於完善整個社會治理系統工作的轉型升級,改革舉措才能早落地,見實效。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從羣眾視角來看,判斷政府工作好不好,服務到不到位,最主要的就是看承諾兑現了沒有,生活改善了沒有。正因如此,那些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幹家的幹部,總是能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和支持;那些遇到“複雜問題”先算百姓利益大賬的改革,也總是能收穫羣眾的點贊和口碑。同樣的道理,當今年兩會這個政治生活的窗口,再次與時代風雲際會的大窗口重合,代表委員們更需要展現自己“為民代言”的智慧、決心和勇氣,彙集眾智,凝心聚力,奔向“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全面小康。

“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以百姓之心為心,唱出民情民意“真聲音”“好聲音”,方不負代表、委員身份背後的萬千期待。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1500字範文5:

細讀20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出現最多的是兩個詞,一是發展,二是改革。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帶改革,這依然是“硬道理”“硬任務”。

進入新常態,關於要不要發展、該如何發展,有些人是存在誤區的:一種是“GDP虛無論”,認為生產總值不再重要了,甚至不要GDP了;一種是“換擋焦慮症”,原來的增長方式不靈了,又要治污治霾,又要保持增長,憂心忡忡不會發展了。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根本要靠發展,發展必須有合理的增長速度。不能簡單以生產總值論英雄,不等於不要生產總值;不再追求10%左右的高速增長,不是不要增長。換言之,不唯GDP,絕不等於“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

從現實需求來看,實現提出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十三五”時期全國經濟增速保持一定的增長是基本要求。就拿今年來看,GDP目標從去年的7.5%調整至7%左右,但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的目標沒變,7%左右的GDP增速也是完成就業目標的保障。因此,在經濟換擋過程中,增速不再是惟一績效指標,並不是單純地降低速度,而是要通過降速來實現“優質增長”,也就是“經濟換擋不失速”。

當然,正如有學者説,“基數越大增長越難,現在跟15年前不一樣,那時候增長10%也沒多少錢,現在增加7%也是不容易的。”對於新常態,“認識”不易,“適應”艱難,“引領”更難。在產能過剩、高能耗約束的背景下,如何從粗放發展到精細發展,如何通過轉型切換增長動力,如何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考驗着我們的能力和擔當。

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根本出路在改革。以榆林為例,作為能源型城市,資源價格下跌帶來了很大挑戰,也促使我們加快改革步伐,着力構建新常態下的煤炭交易市場體系,實現了煤炭產業產銷兩旺;實施了一批大型資源深度轉化項目,實現了轉型升級逆勢而上。2015年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榆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05.74億元,在全國能源城市中名列前茅。

把握新常態下的新機遇,根本保障在作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批評的“為官不為”現象,在基層確實不同程度存在,是造成經濟政策難落地、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重要因素。治理“為官不為”,既需要思想覺悟,更需要制度跟進。除了簡政放權,更要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好“兩隻手”的作用,打造“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導幹部“為官不為”的責任。

2015年春節前夕,在陝西考察調研時,提出了“五個紮實”的要求,強調要抓好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我們將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以不懼任何風險的勇氣,敢於擔當的責任感,努力在推進“四個全面”的過程中,讓我們的幹部有更多“存在感”,讓人民羣眾有更多“獲得感”。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心得體會1500字範文6:

2016年3月5日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旗幟鮮明地提出“發展是硬道理”,並將2016年定位為“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改革”一詞在報告中出現80餘次。

穩增長調結構緊要之年

報告看點: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

解讀:“緊要之年”的説法首次出現,表明穩增長是要務,實現穩增長來自向深化改革要動力、向調整結構要空間,推進牽一髮動全身的重大改革。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説,調速度但不減發展勢頭,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與以往不同的增長結構和動力機制,改革需要花更大氣力、有更大作為。

經濟增長預期7%左右

報告看點:經濟增長預期7%左右,考慮了需要和可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

解讀:國家信息中心總經濟師範劍平説,7%左右與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相銜接,如期實現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要從現在開始仍需保持6.7%以上的年均增速。7%左右的速度也將更多地由服務業比重提升、小微企業活力來實現,保證更加充分的就業。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説,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將優化經濟發展質量,讓經濟增長更為持續、健康。

雙中高

報告看點:着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

解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賈康説,進入經濟新常態首先是經濟發展保持“中高速”,就是要速度趨穩,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其次是結構調整優化,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升級。保持一個合理的增長速度,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躋身中高等收入水平,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簡政放權重頭戲

報告看點:繼續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作為改革的重頭戲;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解讀:在過去一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簡政放權成為高頻詞,全年40次會議中22次提及簡政放權。幾年來,國務院已相繼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項行政審批事項。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律師協會名譽會長陳舒説,今年簡政放權作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觀調控的“當頭炮”,將繼續向縱深推進,未來要繼續提高簡政放權的“含金量”,減少政府對權力的“依戀”。同時要放管結合、探索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新途徑新辦法。簡政放權最終是為了給企業鬆綁,為創業提供便利,建立服務型政府。

經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

報告看點:多管齊下改革投融資體制;不失時機加快價格改革;推動財税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改革;深化國企國資改革。

解讀: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表示,改革進入深水區,價格、國企、財税等是最難啃的幾塊“硬骨頭”,必須將改革推向縱深。要着眼於長遠發展的系統重構,必須加強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地,讓改革釋放更多紅利。

區域發展新空間

報告看點:統籌實施“四大板塊”和“三個支撐帶”戰略組合;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

解讀: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宋立表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新亮點和經濟增長新抓手,各地之間通過公路網、鐵路網連接而派生出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互聯網、信息消費、創意文化產業等,都派生出新的投資機會。既要給經濟發展增添動力,也要留下藍天綠水和“鄉愁”。

農業現代化

報告看點:堅持“三農”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解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説,當前,“三農”問題面臨諸多挑戰,核心在於如何用越來越少的土地、水和勞動力,生產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農產品。“農業更強”關鍵靠科技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改善,靠培育更高素質的“新農民”。“農民更富”的突破口是創造條件,轉移農村人口,同時讓農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村更美”則在於既建設農村現代基礎設施,同時保護好農村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

持續改善民生

報告看點:立國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

解讀:民生保障關乎百姓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職責。醫療體制改革加速推進,養老“並軌”改革落地、招考體制改革迅速出台、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等成就有目共睹。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錢念孫説,儘管財政支出壓力加大,但用於民生的比例達到70%以上,這讓更多百姓有更強的改革收穫感。民生保障落實到位,要通過政府簡政放權和構建完善的民生保障網來實現。

鐵腕治污

報告看點: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

解讀: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保局原總工程師包景嶺説,鐵腕治理,一是環保法制建設,二是嚴格執法,三是發動羣眾,四是深入改革。新環保法實施,對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進行修改,這都是加強環保法制建設的具體體現。但要讓法律“長出牙齒”,還要嚴格執法,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同時,動員廣大羣眾監督各種違法排污行為,打一場針對污染的“人民戰爭”。

亰高壓反腐

報告看點: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對腐敗分子零容忍、嚴查處。對腐敗行為,無論出現在領導機關,還是發生在羣眾身邊,都必須嚴加懲治。

解讀: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蔡寧説,這兩年掀起的反腐風暴,充分體現了中央堅決反腐的決心。目前反腐的難點一是腐敗具有隱蔽性;二是在一些地方區域性腐敗和領域性腐敗交織,用人腐敗和用權腐敗共存,查處腐敗任務艱鉅;三是要如何通過制度建設讓幹部“不想腐”。下一步關鍵是要把權力關進籠子裏,依法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