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正能量》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86W

第一篇:《正能量》讀書筆記1000字

《正能量》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多篇)

拜讀了這本《正能量》,讓我感受頗多。這本書告訴我們,想很多很多,如果去做,用表現這種張力的形式去做,就會讓能量變成積極向上,成為正能量。相反,不去做,一個勁的不用行動而只是用思維在自己的腦海裏打轉轉,就是一種負能量,讓這種負能量籠罩,那麼一個人就會消沉下去。

全書語言文字淺顯易懂,很少有深奧的或者含義複雜的語句和名詞。我原來讀過佛洛依德的夢的解析,實在是生澀難懂。而這本書,就如同一個親切的老師,面對面的對你竊竊私語,用的都是大白話,所舉的事例都是信手拈來就能做到的。

快樂指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為了提高你的快樂指數,將這種微笑的方法應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去吧。畫兩張你開懷大笑時的自畫像吧,提醒自己經常微笑。其中一張自畫像畫在a4大小的紙上,另一張畫在5釐米見方的紙片上。儘量把自己畫得幽默、快樂一些。將大的畫像掛在家中顯眼處,小的畫像放在錢包或錢夾中,讓它們時時提醒你記得微笑。催生正能量,就是那麼簡單。

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們把兩個高爾夫球球座分別放在實驗參與者的兩道眉毛間,然後讓他們做一些面部動作。其中一組實驗參與者要通過擠眉頭等方式讓兩個高爾夫球座相碰,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不悦的面部表情。而另一組實驗參與者要確保兩個高爾夫球座分開,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更加中立的面部表情。

這類實驗中最有名的,恐怕當屬德國研究者們的實驗了。實驗參與者中,一半要用牙齒保持一支筆水平固定(面部形成微笑的表情),另一半要用嘴脣銜住筆(面部形成皺眉的表情)。保持球座分離、用牙齒咬住筆的實驗參與者們頓時感到自己變得快樂起來。一次又一次,研究人員證實了萊爾德實驗結果的真實性以及詹姆士理論的正確性。行為真的能夠影響情緒,因此,就如“表現”原理所示,人們有可能隨心所欲控制情緒,激發內心的正向能量。

真實情緒的回憶帶動了實驗參與者生理上的變化。比如,生氣時人心率提高、體温下降,快樂時心率降低、體温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當實驗參與者作出相應的面部表情時,生理上的變化也是如此。當他們作出恐懼的表情,他們的心率迅速提高、體温下降;當他們臉上掛着微笑,他們的心率降低、體温上升。

不管你屬於哪個社會階層,也不管你從事何種工作,正能量都是你所渴望的。《正能量》這本書不是簡單枯燥的説教,而是具體實在的案例和訓練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受益,比如“肌肉的魔術”這一章,讓我們以肢體語言來增加自己的毅力,用dsd(做點不同的事)進行一系列練習,比如説,一天不看電視,寫一首詩,走不同的路線去上班,這些簡單的方法會在改變自我養成良好習慣方面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將這些細節堅持下去,説不定哪天就會突然發現,我們不再是那個僅僅麻木重複自己舊行為模式的人,而是變成一個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對身邊的環境作出反應的人。對我們來説,這簡直就是個魔法,當我們這樣做時,正面的能量、驚奇和喜悦,會源源不斷地迴應我們!

第二篇:正能量讀書筆記

《正能量》讀書筆記

機電—白林

閲讀這本書,是從疑惑、好奇和心中無限的期待中開始的,還沒開卷,便被書名所打動—《正能量》,到底什麼是正能量?怎樣獲得正能量?又怎麼樣才能運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隨着閲讀的一點點深入,跟隨着作者的文字,我內心彷彿也變得越來越光明與積極起來。

書中所説的正能量,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通過種種數據,理查德.懷斯曼嚴謹又趣味十足地向我們闡釋了偉大的“表現”原理,運用“表現”原理激發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們產生一個新的自我,讓我們變得更加自信、充滿活力,破除了我們過去秉持的“性格決定命運”、“情緒決定行為”等認知,更好地去指導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工作中,我們需要正能量來不斷激勵自己。儘管有時辛苦,有時沮喪,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工作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如何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發揮自我的正能量,實現自身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就拿自己來説,在崗位上工作將近10年,感受頗多。技術員工作瑣碎且繁雜。雖然這項工作看似不太起眼,卻需要時刻繃緊神經,花費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去完成,不能耽誤,更不能有差錯。壓力當然是有,責任也很重大。正因如此,就更需要自己抱着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緊迫感與使命感,不斷學習業務知識,不斷總結工作規律,不斷向自己提出更高地要求。只有抱着這樣的態度,才能

促使自己不斷地進步。這中間必定會經歷痛苦,如果把工作的壓力和挫折,轉變成了負能量,經常抱怨,越説心情越差,負面的情緒堆積最終會爆發,耗盡身體的正能量,負能量蔓延開直至影響到周圍的同事和家人,如同病毒傳播一樣。但要是換個視角,當看到自己的勞動收穫成果,看到每一個公文的順利辦結,看到每一個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看到每一點一滴進步的不易取得,都激勵着自己用更昂揚的鬥志,更飽滿的精神去迎接下一個更大的挑戰。我想,這也就是一個不斷積聚正能量來激勵自己更好工作的過程吧。

生活中,我們亦需要正能量。正能量的傳染力就像磁場,可以向外輻射積極和樂觀。不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無論經歷怎樣坎坷的生活,內心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始終用一顆温暖的心去面對人生。積極、樂觀、從容、樸素、簡單、寬容、善良……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當你調整心態,用昂揚積極的姿態迎接初升的太陽,擁有正能量的你就是自信、值得信賴的,用自己的灑脱和熱情影響身邊的人與事,正能量幫你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你也能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塑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這是你擁有的無形的巨大財富。

人心中的“能量場”存在着正、負這兩種能量,當正能量不斷被激發時,負面情緒會逐漸被取代,人的幸福感也會慢慢增加。在工作中,重視用積極的心態調整自己,摒棄負面的思想,遠離消極,堅持正向能量,持之以恆,還有什麼困難會困擾我們呢?我想這也是理查德懷斯曼教授撰寫《正能量》的初衷,只有我們每一個個人學會堅

持正能量、充滿正能量,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正能量,國家才會充滿正能量。

點燃正能量,你的改變從現在開始!

第三篇:《正能量》讀書筆記

堅持正能量 人生不畏懼

《正能量》,這是一本難得一見沒有浮誇的心理勵志書,本書作者擁有“英國大眾心理學傳播第一教授”的理查德·懷斯曼。這本書通過描述心理學界大量的實驗,用詼諧幽默的語言,由淺入深地向讀者介紹“詹姆斯革命性理論”。19世紀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的“表現”原理,它顛覆了傳統的“情緒決定行為”的因果關係,倒因為果,認為特定的行為決定了相應的情緒,用通俗表述他的思想:“如果你想擁有一種品質,那就表現得你像是擁有了這個品質一樣。”揭示了什麼樣的行為模式可以影響到人的信念、情緒、意志力,通過一系列的訓練方法,提升我們的信念、情緒、意志力等。正能量;規避自私、猜疑、沮喪、消極的負能量。運用“表現”原理激發出的正能量,可以使我們產生一個新的自我,讓我們變得更加自信、充滿活力、也更有安全感。用這種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像:如果你想變得快樂,那先微笑吧;如果你想變得自信,那先昂首闊步吧。

書中闡述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是有能量的,有正的能力也有負能力。而只有信任、積極、樂觀才是正能量。當你陷身困惑、爭執或消極能量之中時,嘗試通過“變現”的方式把積極的能量轉變出來,你的人生也將會得到神奇的轉變。就如和諧的人際關係,能夠給我們帶來愉悦舒心的工作氛圍。古語有云“投之於木桃,報之於瓊瑤。”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保持善良的品性,以豁達的胸懷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就能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人的工作舒心了而且是人與人之間還會互相傳遞這種“正能量”。

書中同樣給我們一種提示,一個人的正能量可以讓我們變得自信、樂觀、向上,如果一個社會的正能量呢?人可以不偉大,但是不可以沒有正能量。我們需要正能量的鼓舞,為了全社會傳遞我們的正能量,讓這個社會隨處都有正能量。人們的生活更愉悦,人民的生活更和諧。

世界評價宗教的時候通常以是否引人行善、是否為人們謀福利評鑑這個宗教是否為正或是邪。同樣,這本書用簡潔的方式可行的方法激勵我們積極向上,讓每個人都擁有正能量,以此支撐起一個強大的內心,並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讀這本書本身不會讓你具備某種能力,因為它不是技術類書籍,它只是為我們指明方向,讓你知道理論上是什麼,具體的還要考我們自己去實踐,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提升正能量。正如,當我們懶散的坐在椅子裏的時候,覺得疲勞,會不會是因為這樣的姿勢使得我們有這樣的感覺呢?如果我們“坐如鬆”,一副很自信與胸有成竹的樣子,然後,我們的精神狀態就變好了,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這樣會不會給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更多的正能量。這些是身體的小小的技巧,就能使我們產生正能量。如果行為上改變的多一點,我們的正能量會更多一點。最後,與朋友們分享本書封面的一句話:堅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懼!

第四篇:讀書筆記1(關於正能量)

心理學《正能量》的讀書筆記與應用 我經常讀書,但很少寫讀書筆記,常常做的只是在書頁之上,做一些批註,或者做一些摘抄。但做筆記也的確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只是筆記究竟寫些什麼,是否需要一些體例和形勢呢?

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可以稱得上讀書筆記,為了嚴謹,為了認真,我專門去查了資料,在百度百科,我找到這樣的答案:讀書筆記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

從這句話裏,我只看出筆記有兩點內容:一、摘抄文中經典;二、自家感想心得。 我又看了一些筆記體例,發現讀書筆記寫的十分隨意。只是形式雖然隨意,內容卻也十分貼合書本,利於發揮自己的見解。

《正能量》一書是在2月3日我購於公安新華書店,當時看這本書時,裏面講的大多是心理學的內容,這些內容不像我以前看的書,講的是如何將心理學運用於實際。整本書的中心理論是:情緒與行為是互相影響的;一定的行為必然造成一定的心理,因為微笑,所以快樂;因為逃離,所以害怕。

基於這樣的理論,要向讓自己變得不一樣,只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就好。

這種行為的改變,可以是很簡單,很容易。比如大踏步走,自然會自信些;比如捏緊拳頭,意志就會堅強一些。

所以我開始明白,即便是不開心,也要裝出一種開心的樣子,漸漸的就會開心起來。如果你很害怕,也要裝作勇敢的模樣,也能漸漸的勇氣倍增。這個理論的中心點就在於“表現得彷彿”五個字,行為可以影響情緒,行為可以改變情緒,大而化之,改變行為,就可以改變心情,改變行為就可以改變性格,改變行為就可以命運。

一切的改變,就在於當下行為的一點點不同。

比如走不同的路,或者看不同的書,瀏覽不同的網站,給一個很久不聯繫的朋友電話聊天,去一個沒去過的地方旅遊,等等。

如果用於教學的話,就説明嚴格控制學生的行為,可以改變學生對於學科的認識和情緒。比如上課可以讓學生念題目並回答之,比如上下課讓學生整齊嚴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規矩和紀律。

通過改變行為,來改變學生和教師的情緒,這樣更有利於讓學生喜歡上學習,而不是出於老師的威逼和獎勵。行為的改變,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從內心散發出來,讓我們從內到外聚集到正能量。

行為改變了,我們變得更加自信;行為改變了,我們變得更加有力。

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很多難題,可以歸因於他們非常不靈活、不懂變通,被某些習慣束縛住了手腳。超重者養成了吃得多、鍛鍊少的習慣;吸煙者習慣性地掏口袋點煙;想要發展新戀情的人習慣於去同樣類型的地方,與同類型的人交談。壞的習慣,阻擋了生活原本為你準備的一切正向美好的事物。

在很多時候,我們言行不一。

但行為一定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就像我曾經看過的電視一樣,面具戴的久了,就很難脱下來了。這雖然是反面的諺語,但反面的諺語也可以正面運用,如果是好的面具戴的多了,自然是不能拖下來更好。這充分讓我明白了管仲的那句名言“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

榮辱”。

生存環境決定了一切,外在行為亦決定了一切。此也。

第五篇:讀書筆記1000字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

《堂吉訶德》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紳,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説入了迷,自己取名叫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識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小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作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傷的騎士,把酒囊當作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為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讀《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讀,又覺得書中藴含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本質就是為自己的目標而不顧一切地去追求。在現實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高粱稈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的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為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説及其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着寫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瞭解和研究當時西班牙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習俗的一部百科全書。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鍼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質,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謝謝你訪問好範文)都具有現實意義。相隔四個世紀,仍感動着每一位讀者。

《堂吉訶德》中出現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走向衰亡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圍城》讀書筆記

《圍城》的直接時代背景是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時期。但要理解《圍城》,必須追溯到近代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帝國主義列強大炮軍艦之下,被迫地、卻歷史性地開始了與世界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與西方文明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鋒、碰撞、衝突以至交匯、融合。這種文化現象在一大批留學生——錢鍾書正是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上具體地、活生生地體現出來,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義。

作為一個學貫中西的大學者,錢鍾書幾乎必然地要從文化上來認識“圍城”的精神困境,從而產生深刻的孤獨感和荒誕感,在全書的結束部分,方鴻漸在經歷了教育、愛情、事業和家庭(婚姻)的失敗後,這樣感歎: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的。擁擠裏的孤寂,熱鬧裏的淒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第324頁)。

這裏已經明顯地引入了存在主義哲學的人生感歎。但這種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卻是發生在衰微積弱的老大中國與近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劇烈衝突中的,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幅令人深省的畫面:經過一家外國麪包店,廚窗裏電燈雪亮,照耀各式糕點。窗外站一個短衣襤褸的老頭子,目不轉睛地看窗裏的東西,臂上挽個籃,盛着粗拙的泥娃娃和蠟紙粘的風轉。(第353頁)

還有全書結尾處那隻著名的祖傳老鍾,方鴻漸的爸爸作為結婚禮物送給兒子兒媳的寶貝鍾,每小時“只慢7分鐘”的“很準”的鐘,這會兒已經慢了5個鐘頭的鐘: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第359頁)

有些西方批評家説《圍城》寫了西方文化影響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危機,也有中國批評家説表現了西方現代文明在中國的失敗,從而證明了資本主義文明不救中國的主題。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錢鍾書似乎並不是採取非此即彼的立場,他更着力於嘲諷偽文化人的可笑、可憐和可恥,更多地是要寫出中西文化衝突中的尷尬、窘迫和困境。而從更廣闊的文化意義上來體認,《圍城》更主要的是寫“圍城”困境,其藝術概括和思想意藴超出了狹隘的個人經驗、民族的界限和時代的分野,體現了作者對整個現代文明、現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結着作者對整個人類存在的基本狀況和人類的基本根性的歷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