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吶喊》讀書筆記好句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18W

《吶喊》讀書筆記好句賞析(精品多篇)

吶喊的讀書筆記 篇一

《吶喊》這本書,每一篇都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我無法想象那時人們的生活。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狂人日記》。這篇文章的背景是三年自然災害下發生的。明顯的反應了社會的黑暗與醜陋,人性的可怕,人們往往為了自我的利益而做出心狠手辣的事。在那樣的年代,沒有糧食,人們飢餓到了恐懼。開始人吃人這一可怕的行為。在應對飢餓,應對自然災害時,主人翁的哥哥吃了自我的妹妹,又籌劃着,吃自我的弟弟,就在這危險面前什麼情同手足,什麼親情全拋至腦後,蕩然無存了,剩下的只是自我的利益,只為填飽自我的肚子,只要到達這目的,哪怕不擇手段也則所不惜!

可是社會又何嘗不是這樣,你吃了別人,又怎樣能明白,哪一天別人會吃你。而在當今社會,不是人吃人,而是利益關係,金錢關係。社會的黑暗,為了自我,為了讓自我得到好處,可謂能“大義滅親”不惜手足之情,友情。只為個人己私而貪圖一點點小小的利益。就因為這利益,你還必須是不是提防別人陷害你。

在文章的結束,魯迅寫道:“沒有吃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如今大人們是孩子們的`榜樣,大人們的舉手投足,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為了下一代不再辛苦的生活,為了下一代能有一顆感恩的心,請放棄你們那一點點小小的私利,孩子是祖國的期望與未來!

“救救孩子……”

“救救這個社會……”

這句驚天動地的吶喊,怎能不值得我們好好思索呢?

這整本書,讓我有了對社會的另外一個認識讓我對魯迅先生,更多的仰慕!

吶喊讀書筆記 篇二

假期中,我讀了魯迅的《吶喊》,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課本外的魯迅作品,感觸頗深。其中的幾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發表我的見解。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第一部作品,他用辛辣諷刺的筆墨披露了封建社會“人吃人”的事實。通過吃人者的兇殘猙獰及被人吃者的無助暗示封建社會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壓迫與被壓迫。表現作者對廣大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與憐憫,並希望舊中國的有識之士能團結起來,反對壓迫,創造生機勃勃的少年中國。這一思想也是魯迅寫作的根本目的,他之後的許多文章都以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為主,因此,他也被稱作寫實主義作家。《狂人日記》雖然後來被魯迅本人稱為拙作,但在當時卻驚動文壇,魯迅的作家生涯也就此開始。

《**》在我看來是一篇有意思的作品。故事中人物的名字都以出生時的重量命名,如:九斤老太、七斤、六斤等。不僅表現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暗示了當時農村的衰敗。文中多次出現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話語,正表達了這一點。全篇通過人物的對話及村裏人的變化展現了社會的人情單薄、階級分明與封建禮教對人民的迫害。作者筆下的農村一片悲涼,也許正照應作者此時的憂傷心情,希望建立新世界的迫切願望。

《阿Q正傳》是我最喜愛的作品。小説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小説的開篇就用大量文字描寫標題《阿Q正傳》的由來,隱約便暗示了人物的悲慘結局。這樣一個連名字也沒有的人,無論如何只能是個小人物,一個封建社會的犧牲品。何況阿Q只是舊社會許多人的縮影,他的許多醜陋品質能在當時不少人身上尋覓到。小説中多次描寫未莊人對待阿Q態度變化是一大亮點。阿Q是無名小卒時人人譏笑他,不把他當一回事;阿Q是趙太爺的本家時人們對他尊敬了不少;阿Q被趙家教訓後,人們對他的態度又冷淡起來,甚至有些排斥。阿Q在城裏發了財,與革命軍扯上關聯,人們對他則有些敬而遠之;阿Q惹惱了趙家,他又被疏遠了;阿Q被槍斃後,未莊人就自然説阿Q壞。這些具體表現了人們趨炎附勢的心態,而官僚則只顧自己利益、見風駛舵。《阿Q正傳》影響了無數中國人,至今,我們還能時常聽到“阿Q精神”這樣的詞彙。《阿Q正傳》正是一部有生命力的作品。

毋庸質疑,魯迅是中國歷史上較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至少在當時,他鼓舞了無數青年人蔘與新中國的革命,用文字為良藥治療了許多中國人麻木的心靈。我們應學習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格力量,永遠傳承下去。

名著《吶喊》讀書筆記 篇三

暑假期間,閒暇之際,讀了魯迅先生的《吶喊》,頗有感觸。

《吶喊》中的《藥》給我留下深刻的映像。《藥》這篇文章講述的是老栓的兒子得了癆病,為了救兒子,老栓決定花高價錢買“人血饅頭”給兒子吃,希望能治好兒子的病。老栓秉着自己的錯誤的執念,在茶館賣力工作,只為了得到這個“仙丹”似的蘸着人血合成饅頭給兒子吃,可是最後,老栓因為自己過於封建迷信的思想耽擱了兒子治療,兒子最後還是病死了。老栓體現了一位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但是又是愚昧無知的。這個悲劇的結局則反映了舊社會統治下,人們思想的落後,愚昧無知。

而另一篇文《孔乙己》也為我們呈現封建階級統治之下的悲哀。小説描寫了孔乙己不斷參加科舉考試,期待科舉改變命運,但在生活上卻不勤快,自我安慰,生活窮困潦倒,人們對他嘲笑不斷,終日戲謔。終於有一天孔乙己中了,一口老痰卡住,過於激動興奮得了瘋病。通過孔乙己可笑可悲的一生軌跡,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悲哀。

看了《吶喊》,我才明白當時舊社會的封建迷信和落後毒害了很多人,人們在封建愚昧無知的思想統治下害人害己。敬佩魯迅先生用筆為武器,批判當時的落後的思想和無知行為,喚醒了許多人沉睡的思想,人們與封建社會鬥爭,才換來社會的進步。

如今,我們擁有良好的就學環境,不斷的汲取新的知識新的觀點,和社會一起進步。但是生活中仍舊出現一些愚昧落後的現象,比如,許多人因為條件不足或者不想學習進步,接觸不到先進的文化教育,以至於仍保留着以前的封建迷信,保留許多陋習,推崇讀書無用論,那些孩子們經常不讀書或者半途輟學,所以他們的生活卻沒有多大改變。以後,我們要做的還有更多,包括教育和傳統,分辨傳統和封建的區別。

在未來的日子裏,我們除了要好好的活着,還要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好好活着,我們要一起進步。

吶喊讀書筆記 篇四

吶喊!吶喊!中國人民站起來啦!一本《吶喊》,曾經激勵了多少舊社會的年輕人。

出自魯迅之手的《吶喊》,是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是五四運動時期社會人民的真實寫照。“描寫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解除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併為新文化運動吶喊。”魯迅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它揭示了種。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儘管,那個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很遙遠,但看完這本書,我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書中第一篇小説《狂人日記》,描寫了一個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動。這個可憐的人兒啊,深受封建禮教和制度的迫害,對社會甚至是自己身邊的人都有一種恐懼感。它總認為現實是個吃人的世界,認為封建社會是個吃人的社會。儘管,那個社會是不會真的吃人的,但那句“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這篇文章是作者對吃人社會發出的勇敢挑戰,是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槍。

而《孔乙己》則又是一篇抨擊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己,是封建社會中的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在封建統治的毒害下,他只會滿口“之乎者也”,一無所能,不得不做了樑上君子,並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的死去。可憐的他,因窮困成了人們的笑料,因偷竊被打斷了腿,儘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誰會去同情他呢?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這麼走下去。“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是啊,他的債誰幫他來還呢?封建社會欠下的債,又有誰幫它去還呢?辛酸的故事,鞭撻了封建教育對知識分子心靈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吶喊讀書筆記 篇五

年幼時,一直認為魯迅的作品十分深奧,不容易懂,猶如宇宙裏一顆未知的黑洞,摸不着,猜不透。在這個令人懷念的寒假中,我傾聽了這位巨人的心聲,我不禁對他傾慕了,他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豪,真不愧為“民族魂”。

《朝花夕拾》為我展現了一代文豪憂國憂民的心理。他的語言是直來直往,是樸實的,讓人讀下去便一讀到底,手不釋卷。這篇文章,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毫無疑問是一本空前絕後的鉅作。

他是第一個在中國被諾貝爾提名的大作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開路先鋒,在他的世界裏沒有虛假的話語,只有真摯的言談。他的思想猶如當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點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他曾經立志要當一名醫生,醫治中國那些苦難的人民,便到留學日本學習醫學。在日本的那些時光裏,他有了許許多多的感觸:他即使能醫治中國人民的身體,醫治不了中國人民的心靈,中國人民仍然會荒廢懦弱下去。於是,他下定決心,用自己的武器——筆,醫療人民心,刺破舊社會,迎接新中國。

他內心有一個和平、美麗、安寧的世界,那裏沒有金錢、虛榮、地位、貴賤和紛爭,那是一個和諧温暖的地方,人民心心相連,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營造出自己的未來與夢想。不會再有迷信、古板、欺詐、纏足,不會再有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那樣的世界,算不上十全十美,也稱得上十全九美,是一個真正的世外桃源。

在他取得那樣的豐功偉績之後,仍在生活中保持一種平靜低調的心態,以和善的態度來對待他人,此舉動令不少文人震驚與讚歎過。淡泊名利者,莫如魯迅也。舊時代的吶喊,他喊出了第一聲,而且是最響亮的一聲,魯迅是第一個讓我如此傾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