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朝花夕拾無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2W

第一篇:《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無常讀後感

讀《朝花夕拾》有感

前不久,我讀了《朝花夕拾》,書中記述了魯迅先生童年和青年生活的十個片段,雖然有些語言不好理解,我仍是看的津津有味。全書中,我最喜歡的片段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玩耍的情景,“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讀着讀着,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自然風景。百草園中的一個小孩子和昆蟲玩耍,採摘野花野果,冬天又與玩伴捕鳥??多麼和諧。

《阿長與<山海經>》寫了與保姆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她善良、樸實而又嘮叨、迷信、“滿肚子是麻煩禮節”的性格特點。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不好,讓“我”吃了許多苦頭。她也懂得許多禮節,讓“我”很不耐煩。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她偉大的神力使“我”有了特別的敬意。當阿長得知我喜愛<山海經>時,她到處尋購,為“我”買來,讓“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作者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讀完了《朝花夕拾》雖然一些文章我還是似懂非懂,但我感受到了它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的童年故事,體會到了魯迅對舊社會各種規矩的厭惡和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

讀《神祕的世界》有感

《神祕的世界》這本書中包含了科學的各個方面,從古代的文明,到自然界的奇特現象,再到人體自身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從遠古到未來,許許多多已經解開和還沒有答案的神祕事物,都在這裏彙集了。

有一篇文章叫《潛在能力之謎》,文中講述了幾個人超越了自身和人類的極限,做出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一位澳大利亞人能把一匹馬扛在肩上爬過32級台階,還能背躺在地上託舉一塊木板,讓一頭大象從上面經過;俄羅斯的一位國際象棋大師亞歷山大·阿廖欣,他能複述出他以前下過的每一盤棋??這聽起來是有些不可思議,但人體確實在某一方面可能會具有超凡的能力,也許經過發掘,你的身上也有什麼不同於別人的地方。

我們的“老祖宗”也是具有很大的智慧的,例如在公元前27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間,在埃及建造的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高度146.6米,用了大約六百五十萬噸的石頭建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即使用現在的高科技技術也要花費很多的人力、時間才能建好,更別説是在那麼古老的年代了。而且金字塔內還設置了種種機關、暗道,這些複雜的東西,是怎麼建造出來的呢?科學家做了各種研究,都還沒有發現一種能通過各種質疑的方案,也許,這個謎團就要等我們這一代人來解開了。

這本書讓我增長了很多知識,但它也讓我知道了:世界上還有許多問題要等待我們去解答,很多事情還要我們去發現,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爭取為人類作出貢獻。

第二篇:《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

今年寒假,在整理我那些舊書的時候。偶然間,在書櫃的一個角落,我看到一本破舊不堪的書。撿起一看竟是魯迅先生唯一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恰巧閒來無事,便讀之,遂作此文。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由於此書僅有十篇文章(加《小引》和《後記》共十二篇),便在一下午,將其看完。晚上,在睡夢中細細品味。書中那一個個栩栩如生人物,令我久久難以忘卻。阿長、藤野先生、範愛農等等等等。

在這幾個人物中,魯迅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裏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脱脱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還有幾個人物,也難以讓我忘卻。一位是範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不是很好。原因是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後,範愛農竟滿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範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他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除了其中的人物,《朝花夕拾》還耐人尋味,便是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百草園裏的童年,令我十分羨慕。他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回想自己小的時候,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事蹟。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扳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

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説不上來是什麼。好像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像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已經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或許這只是一個夢吧。

高二(12)班

張魏亮

第三篇: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

看過《朝花夕拾》讓我體味到,有種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温情。 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心痛起來——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他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裏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魯迅在此篇中更着重的描寫,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為目標,着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

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以筆作槍,字字擲地有聲,這本《朝花夕拾》,雖是回憶性的散文集,但絲毫沒有改變它的風貌,對於作品中所指出的舊中國的弊端,我看過後觸目驚心,過去的日子

裏,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太多屈辱的歷史,慶幸我出生在祖國富強的今天,身為未來棟樑的我,怎能不為了祖國而去努力呢?我下定決心,努力奮發強我中國。

總而言之,魯迅其實是在眾多的作家羣中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他敢罵,罵苟延饞喘、陰險狡詐的人,罵貌似中庸的偽君子;他敢論,論國民眾生的劣根本性,論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劇之源。這就是魯迅,一個大膽的作家。

第四篇:《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

寒假中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魯迅的文筆細膩、真摯、感人,令人感到猶如沐浴在春風之中,沁人心脾。

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令我不禁拿自己活和魯迅先生的生活來做對比。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説是人間比地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平民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但是魯迅先生家境不錯,才能過上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而閏土雖然家境不好,但是懂得尋找生活之中的樂趣。

如今,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許多,不用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便開始幫父母出去賺錢養家;不用住在漏水的木頭房子裏;不用每天都要餓着肚子??雖然我們很滿足於現在這樣衣食無憂的生活。

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裏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説過??那些神化的神話故事倒是聽説過幾個,可是現在怎麼想卻都想不起來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用想。我們南方根本就不會下雪,我是多麼憧憬可以去北方看雪啊!現在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真的是枯燥乏味。

與我們在學校中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或許要難過上許多

倍。但是,認真地去想一想,能在百草園嬉戲多年,未免也是件好事,他們能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比起我們現在的一些“死讀書”好多了。現在中國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引發不了我們的興趣,我們大家都是死記硬背,記住了,但不是自己的東西。我們都學得很累,很累。我們已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樂趣,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快樂。

第五篇:朝花夕拾讀後感

童年的回憶

讀完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説話的語調和邏輯都與他是一個步調,這也許是深受大文豪的影響吧。單説這書名就已引起我的興趣,魯迅先生在晚年回憶過去,並把回憶錄編成了一部書,我非常想從書中瞭解這樣一個大文豪的“早晨”究竟是什麼樣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吸引了我的目光。

兒時的魯迅在百草園裏渡過了一段快樂時光,他與昆蟲的愉快玩耍,與植物的親密接觸,都給他的童年增添抹不去的歡樂。魯迅兒時的“玩伴”在我們現在看來卻微不足道,對我們來説,這些事物根本無法引起我們的興趣。就是在那樣的一個時代,那樣簡陋的園子,那些簡單的生物,卻孕育着一個孩子美好的童年,一種難以忘懷的幸福回憶。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童年的魯迅,和眾多孩子一樣活潑可愛,那股孩子氣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最好的體現。

我們正處青春年少之際,和兒時的魯迅一樣愛玩,愛鬧,但我們卻不像他那麼自由自在。且不説學習壓力,就算有時間放鬆,我們也會把精力放在電腦、電視上,根本沒做到真正的身心放鬆,甚至更累。與魯迅不同,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遙遠,我們所追求的事物越來越複雜,所以我們很難體會到真正的快樂。也許這話説的有些極端,但我相信,

青春年華是最值得回憶的事情,把握青春,就把握了一生的幸福。

童年的回憶,是每個人一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