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從謊言開始的旅程》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52K

目錄

《從謊言開始的旅程》讀後感
第一篇:讀《從謊言開始的旅程》有感第二篇:《不再孤單的旅程》讀後感第三篇:教師的旅程讀後感第四篇:學校是一段旅程讀後感第五篇:《老師的謊言》讀後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讀《從謊言開始的旅程》有感

讀《從謊言開始的旅程》有感

一直以來,我對“心靈雞湯”的書籍都有點小小抗拒,覺得滿紙大道理教你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改變自己獲得成功,讓我難以接受。但《從謊言開始的旅程》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小説裏的人生哲理像絢麗的花朵,讓人感覺温暖。

小説的情節很簡單,家住熊本的少年秋月和也有着很強的虛榮心。暑假的一天,從沒去過東京迪士尼樂園的和也對同學説,自己已經去過了。為了籌措路費,和也又對母親撒了謊。一切準備就緒,和也便離家前往幾千裏外的東京。原本規劃好一天的行程,卻因路上的大堵車而錯過了原定搭乘的班機。於是,沒錢回家的和也,踏上了與先前截然不同的生命旅程。最後,原本謊話連篇的虛榮少年,經過這趟“顛沛流離”的奇特旅程而脱胎換骨,他能夠為他人着想,成長的一個勇敢的少年。

與和也一樣,我們總要面對自己真實的生活。1970年生於東京的喜多川泰被譽為日本的“國民導師”,從2014年開始寫作以來,他獨特的文筆深受讀者喜愛,特別是他能在不知不覺中,把很多關於人生的哲理,通過一個場景、一段對話、主人公的一個表情,一點點地導入讀者心靈深處。

在書的最後,喜多川泰寫道:“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在讀過這本書後,願意主動找尋機會與人相逢,並鍛鍊自己與生俱來的‘生命的力量’。”這便是生命的真實吧。

第二篇:《不再孤單的旅程》讀後感

朋友是一項偉大而又可愛的職業。每個人的人生旅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朋友陪你走過辛酸、快樂、無奈、彷徨??不論你是生活在陰暗的角落裏,還是生活在燦爛的陽光下,友誼都是那麼的不離不棄、彌足珍貴。

這是我對朋友一職的理解,通過《不再孤單的旅程》認識到的“朋友”的含義。

這本書沒有記載着一個傳奇人物,亦沒有記載着一篇動人散文,而是由五十個平凡的故事組成。這是五十個存在於真實生活的故事,卻讚頌着我們生命中那些非比尋常的人——兩個完全不同的女孩在滑雪途中建立的畢生友誼;兩個智障兒童之間的温暖情誼;新娘和丈夫前妻的真實友情??

作者把一個又一個故事向我娓娓道來。她帶着我發現了更多真實、珍貴、永恆的安慰與支持。那麼多觸動人心的精力,讓我心中不禁響起共鳴。

光陰太瘦,指縫太寬。嫣然之間,三年時光倉促而逃。畢業季,讓我跟母校分離,跟相處三年的好朋友分開。新的環境讓我感到茫然,害怕孤單害怕陌生。但是一個個朋友給我忠告,給我力量,給我支持,讓我懂得了即使我們不再是抬頭不見低頭見,即使我們不能在彼(本站)此身邊,但我們還是彼此最清楚對方順心與否、快樂與否並無時不刻牽掛在心的朋友。

書中第一個故事是主角通過親自制作的自信瓶來鼓勵好友面對困難時要堅強。她們也是很少見面,卻能瞭解對方得如此透徹。朋友便是如此,有時把你擋在身後為你披荊斬棘,有時會在你身旁為你撐起雨傘,甚至有時會在你身後望着你成功的背影欣然一笑然後跟隨你的腳步默默等待你回頭與他分享人生??

他們總會為你奔波勞累卻不會責怪你把謝謝藏於心中;他們總可以忍受你的不斷打擾;他們總會用命令的口吻要求你保重身體;他們總不介意你因各種事宜對他們的暫時忽略??在我們的生活中,朋友更像後備軍,可總讓我們驚歎的是,朋友總能耐心的等在我們身後給予我們理解。

身邊有一個朋友是福氣,成為別人身邊的朋友更是一種榮耀。

朋友,總能讓我們的人生旅程不再孤單。

第三篇:教師的旅程讀後感

教師的旅程

——讀《學校是一段旅程》有感

“本書旨在引發人們重新認識自我和職業??我希望本書能點明華德福教育的精髓,即它對現在的孩子,以及有幸能和孩子一同成長的教師具有異乎尋常的治療能力。”讀這本書的過程是輕鬆、愉快的,因為我隨着作者一起經歷着豐富的、充滿意義和趣味的教育旅程。而讀完之後,從中所受的啟發也是十分明顯的,其中頗值得思考的至少有三個方面:教師自身的成長過程,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設置,以及作者眼裏神話傳説的非凡意義。在這裏,我僅對教師自我角色的重新認識作更深入的思考。

教師應是真實的觀察者。

學校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其中之一就是教師是觀察者。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更全面、更深入地瞭解學生,從而選擇適合學生個體的教育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而教師觀察學生的時間、方式、場所都是靈活多變而非固定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課間遊戲時,師生的交流對話,都可以成為教師觀察學生的時機。正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追求對兒童的積極研究,在任何時刻教師都要有意識地去努力。”教師若沒有積極的意識,若沒有積極的努力,資源縱使就在他眼前也體現不出價值。所以,我想,教師只有做個“有心人”,才能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才能發現觀察的意義所在。

教師應是成功的合作者。

本書從頭至尾都能體現出合作的意識。合作使教育活動中人的關係變得更為密切。首先是教師與家長的合作。華德福學校的教師在一年級開始之

前就積極家訪,有意識地與家長建立聯繫。在華德福學校教師的眼中,家長是積極配合教師的,是樂於合作的,給教師提供的幫助是必要的,對教師也充滿了信任並寄予了期望。而教師從中所獲得的是一份愉悦的體驗。其次是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孩子們有許多情感和想法需要分享,我經常感到教學中真正的藝術是和學生的合作。”比起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意義也許會更豐富,合作的內容會更廣泛,合作的方式會更多樣,而給教師帶來的挑戰也就更大。師生之間的合作不僅是共同完成一次學習、活動,更是一次情感與想法的分享,是一次相互的引導與啟發,是一次相互的傾聽與交流。對教師而言,如何能與學生成功地合作,正是作者眼中的“教學的藝術”。最後是教師團體的合作。作者在這裏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視角:教師合作團體的努力是兒童教育經歷的一部分。教師之間的合作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重要條件,直接影響着教師成長,同時也間接影響着學生,對兒童的發展同樣有重要價值。

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的名字,因為不知道這是一段什麼樣的旅程。在閲讀以後,我瞭解了,教師在這個旅程中經歷着不曾有的成長與變化,並形成對自我和所從事的職業新的認識。

不得不説:學校是一段旅程,處處都是一段旅程。

第四篇:學校是一段旅程讀後感

學校是一段旅程讀後感

《學校是一段旅程》是一本薄薄的小書,書中記載的是一位班主任老師和他的學生共度八年的教學中所經歷的故事。這位教師在帶領班級同學成長的過程中,雖遇轉變和挫折,但是他巧妙運用華德福教育的理念,最終還是獲得了教育的成功。

書中的故事都很短,但是很真實,很生動。看到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深切關懷,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教師教學生畫一條直線和曲線。想象一下,教師往往會在黑板上畫出直線和曲線,並告訴學生哪條是直線,然後學生便在自己的本子上依樣畫葫蘆的聯繫。但是書中的這位教師並沒有採用傳統的方式,而是讓孩子們沿地上的直線,曲線走動,用濕海綿在黑板上畫,用想象中的蠟筆在空中畫。最後,經過直觀的感受後,經過許多次的練習,才開始在紙上畫。注意,華德福學校的教師教學生畫直線和曲線並非教學大綱上的要求的不得為之,而是為了學以致用,為了通過畫線條來塑造和改變空間的目的。同時教師還通過學生畫線的方式,觀察和認識了學生對大地和自身之間的定位問題。認識到哪些孩子是膽小躊躇的,哪些孩子是活潑外向的。對細節上的把握,在更深層次上了解和理解他的學生。但是看到這段文字描述時,我突然看到這樣一個事件。説的是一位博士看不懂水錶上的讀數,原因是他看得懂印在數學課本上的乘法符號,但是他卻把水錶上的的乘法符號僅僅看作是一個“叉”。我想這不單純地是知識遷移能力的問題,而是我們教育方式上的問題。太注重於哲學上的思辨,學理上的探究,卻很少考慮到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和改造世界。理論和實踐上有嚴重的脱節。同樣的,現在的教科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課本上增加了很多的插圖,但是很多老師只認為是課本變得花花綠綠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他們卻沒有深究這些插圖背後的意義。

讀罷《學校是一段旅程》後,我深切地意識到,“以人為本”的教育是最佳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但是“以人為本”的教育還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沒有被具體化的。教育是各個學科知識的融合貫通後的智慧,同時也是需要科學理論的支持。

第五篇:《老師的謊言》讀後感

歷史教學如何如何避免謊言

——《教師的謊言》讀後感

一位美國的中學生曾發郵件給《老師的謊言》一書作者詹姆斯·洛温,説:“我實在太喜歡你的《老師的謊言》了。我一直在用你的書從教室後排向我的老師發難。”被學生髮難是老師的噩夢,但教授給學生如果不是真相而是謊言,這樣的噩夢恐怕難以避免。作為一名歷史老師,告訴學生真相是基本的職責,但教師的教學要以教科書為依託,那麼教科書內容的真實可信便尤為重要。教師除了熟悉教材外,怎樣盡最大可能避免説出“謊言”,這是所有的歷史老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什麼吸引了我們

和其他文明古國相比,中國自古就是一個重視記錄歷史的國家。歷代史書多為官修,統治者們讓人編訂史書不僅僅是為了記錄真相,也有粉飾、宣傳的作用。打開我們的歷史教科書,這些由政府編寫、審定的文字,是否是全面而真實地陳述了真相,沒有矯飾歷史、沒有避重就輕?將歷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中學開設開始於歐美國家,這些國家在歷史教學理論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教學實踐方面也經過了多年的實踐探索。那麼這些國家能否避免歷史教學中的上述現象,公正科學地教授歷史?帶着這樣的疑惑,我仔細閲讀了《教師的謊言》。

二、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教師的謊言》於1995年在美國出版,此後一直暢銷不衰,不同版本總計銷量超過100萬冊。先後獲得“美國圖書獎”和“奧利弗·克倫威爾·庫克斯‘傑出的反種族主義學者獎’”。作者詹姆斯·洛温發現,美國課堂上使用的教科書都充斥着錯誤的信息和短視的見解。針對這一現象,作者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做了客觀的重述,並且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在歷史課上教授謊言的後果是什麼?怎樣避免歷史課堂上的謊言。

打開《教師的謊言》一書,作者在扉頁上寫着“謹以此書獻給所有反教科書而教的美國曆史老師”,態度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立場。本書一個分為十三章,分別是:《被歷史致殘:英雄的塑造過程》、《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真正意義》、《感恩節的真實來歷》、《紅顏人》、《<飄>:美國曆史教科書隱瞞種族主義》《約翰·布朗和亞伯拉罕·林肯:美國曆史教科書隱瞞反種族主義》、《機遇之地》、《看看“老大哥”:教科書是這樣講聯邦政府的》、《不見罪惡:教科書選擇不講越南戰爭》、、《進步是我們最重要的產品》、《歷史為什麼要這樣教》、《這樣教歷史的後果是什麼?》、《結束語:未來的謊言——兼論我們該如何應對》。第一到十一章分別講述了十一個被教科書歪曲或是迴避的歷史問題,並提出了尖鋭的批評。 在第二章:《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真正意義》中,針對美國教科書對哥倫布普片的美化,作者敏鋭地指出了哥倫布發現每週大陸後印第安人的悲慘遭遇:“奴隸貿易與新的疾病摧毀了整個美洲地印第安民族。印第安人在奴役中死去。為取代日漸滅絕的海底人,西班牙人從巴哈馬羣島運來了數以萬計的印第安人。西班牙歷史學家彼得·馬特1516年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巴哈馬羣島‘現在一片荒蕪’。他們吧奴隸塞在甲板下面,為防止他們逃跑,他們緊鎖艙門。在旅途中,奴隸大批死亡,以至於‘一艘船沒有羅盤,沒有航海圖,也沒有嚮導、但僅憑被被扔進大海的印第安人的屍體所留下的痕跡,就能從巴哈馬到伊斯帕尼奧拉島的路線’,拉斯·卡薩斯這樣悲歎道。下一個,就是波多黎各和古巴。”

在第十章:《探索記憶之洞:消失了的近期歷史》中,作者提到近年來發生的歷史事件被教科書迴避的問題:寫道“把一個國家説成是沒有任何罪惡的——比如它總是光明正大地、懷着最好的意願去處理中東地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雙方的問題——只會讓學生變得更加無知,從而使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他人對我們感到厭煩。這類説法還助長了學生的民族優越感

——他們相信我們的社會是世界上最好的,其他所有國家都應該向我們學習。”

三、怎樣避免謊言

歷史教學不應該是為了取悦於某人、某階層,也不應該只是一些細微末節的強調和記憶,而是應該回到它最初的目的:以史為鑑。如果教科書上的內容、教師講述的內容,是經不起推敲的謊言,那怎麼可能讓學生從中得出有意義的經驗?如果一個老師討厭被質疑、不喜歡學生引起辯論,那怎麼能引導學生髮現真相?詹姆斯·洛温提出了避免謊言的幾種方法:第一,我們引導學生關注的話題應該少而精,因為對於現行教科書中數千個話題,學生們不可能逐個找到一手或二手資料去討論;第二,要幫助學生獨立學習,老師不必無所不知,他們可以像見多識廣的圖書館員一樣,指導學生去閲讀各種書籍、地圖,甚至諮詢家人和社區的老人;第三,從現實中發現歷史真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統計現實生活中個種族、性別社會階級、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給人們造成的不同生活際遇,並展開討論,分析原因。

著名學者陳寅恪鼓勵學生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老師是學生精神和思想的重要塑造者,教師對真理的態度必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歷史老師要有發現真相的能力、講述真相的勇氣,才能教出獨立、自由的學生。

j小編推薦其他文章:

《真實的謊言》讀後感

羅斯福的謊言讀後感

遲到讀後感:真誠的謊言

《一百元的旅程》讀後感500字

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