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69K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多篇】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一

看過李開復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一書後,感慨萬千!在書中,作者結合自身成功的例子,融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從理論的高度上給成功賦予了全面的定義,澄清了社會上膚淺、片面、一元化的“成功”,並對成功的每一個要素進行詳細且富有説服力的講解。在讀的過程中,給我感覺最深的就是這本書的真誠和邏輯性—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博士—難怪!這讓我自始自終感受到一種來自精神世界的啟迪,如同一名虔誠的信徒受到點化般的醍醐灌頂!

毫無疑問,價值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價值觀決定了人一生的命運,決定了每個人在做出判斷時的態度,價值觀包含: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態度會決定一個人的行為:努力學習、人際交流、發現興趣、有效執行、追求理想、合作交流。積極和同理心、自信和自省、勇氣和胸懷,這三對矛盾體辯證而統一。“在積極和同理心之間求得最佳的平衡,參與社會事務時既不能咄咄逼人,也不能因羞澀而畏縮不前”、“既不能因自信而跌入自負的深淵,也不能因為過於自謙而加入自卑的行列”、“既要有勇氣面對挑戰,改變那些我們可以改變的事情,也要有足夠的胸懷接受那些我們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極富激情和理性邏輯的完美結合,這正是我一直追尋的目標!

書中字字錙銖,句句經典,直指核心“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回想起年初時,我也曾有過相似的想法,當時設定的目標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讓周圍人引以為驕傲的人,似乎在向着“Make a difference”努力。現在是檢討目標執行情況的時候了。回顧目標的實現情況,確發現沒有有效地執行、實際的執行與目標的設定存在偏差。讀到此處,頓覺豁然開朗,我身上的弊病所在,即缺乏有效地執行力,正如領導曾經一針見血的指出一樣。想要目標得以有效地執行,必須要具備計劃的能力、追求的毅力、執行的魄力。這三個方面的能力在我身上體現的表面且膚淺,按照作者所述的八個要素分析,我需要制定一份周密的階段性計劃,循環修正計劃並進行差距分析,始終懷有堅強的魄力,高效的利用時間、善用80:20法則,不斷嘗試,增加成功的機會;並時刻謹記“先影響自己,再影響他人,最後才有可能影響環境”,針對不同的場合,拋棄一成不變的領導風格,使用不同的領導力,不斷提升管理的水平。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之間沒有聰明與愚笨之分,有的只是勤奮與懶惰之分;生命的意義亦有多種,每個人的看法亦不同。讓我們求同存異,共同努力做一個勤奮且對社會他人有益、有影響力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二

這學期,當我讀的是《做最的老師》這本書,感受了李鎮西老師的與眾不同,從他自己的身邊的故事舉例説起,真實自然,每一節都讓人感動。

愛學生,説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我們很多老師都是愛學生的,但是為什麼還會不被一些學生喜歡呢?“愛學生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首先就應該要有一顆與孩子一樣的童心”,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許只有童心才能滋潤童心。當我們擁有一顆童心時,我們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學生,當我們有了童心和愛心之後,自然我們就會很容易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塊來分享快樂與煩惱,學生就會把你當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對你的愛自然也就會流露出來,因為學生是最單純、最可愛的,他們也是最容易感動的。我們要愛學生,但是不能憑藉自己的感情只愛那些自己認可的學生,我們應該一視同仁,把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老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和一個微笑就能個一個學生莫大的動力,讓他感受到老師是關心他的,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温暖,作為老師,我們更要注意觀察去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賞識他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優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的一面,而不是盯着他們的缺點和短處,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李老師説得對,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和同學心貼心;因為有愛,才有崇高的靈魂和蓬勃的朝氣。當學生喜歡你的時候,他很自然的也就會喜歡你的課,這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吧。

合上《做最的老師》體會到:做一個有“愛心”的老師很難,教育上的愛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今後,要把自己的愛很自然的貫穿在我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環節。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三

以前也讀過一些勵志的書,看過後總覺得書中説的都是一些空話,只是泛泛的進行了一些要如何做,如何計劃等等的説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忙。讀了李開復《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後,感覺很不一樣,他不僅僅提出了易於理解的“成功同心圓”説,並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很多故事來闡釋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們走向成功之路。

首先,李開復教師闡述了“成功”一詞的。真正含義,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標準有很多種,但最根本的標準應當是:該行為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此獲得最大的歡樂。我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讀了李教師的“成功”後,體會很深,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僅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歡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其次,講述了該如何做才能獲得成功:首先要擺正心態,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是成功的基礎。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引,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再將二者用到追尋夢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等行為方式中,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夢想。在生活、工作中要誠信待人,不辜負別人對自己的期待和信任,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每個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賴,而他人對我們的期待,正是對個人道德修養的一種良性約束,是養成“誠信”習慣的重要力量。

人生態度包括勇氣,自信,同理心,胸懷,自省,進取。態度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境域,這就要求每個人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永保進取向上的態度。在順境中,要善於自省,客觀的評估自己,避免因盲目樂觀而高估自己;在逆境中,要鼓足勇氣,充分自信,用更加主動的態度來改變自己的境域;在處理事情時,要懷着同理心和容納百川的胸襟,待人處世要將心比心,為他人留下空間和餘地,主動反省自己,勇於承擔職責。在人生態度上,我覺得自己在自信和勇氣上還有些欠缺,在開會或其他場合總是不夠自信,有想法可是沒有勇氣去表達,只是被動的等待被要求發言時才説。所以以後我必須會進取勇敢的去表達自己的看法。

行為手段是實現價值觀的途徑。具體體此刻四種本事上,即學習力、有效執行力、合作溝通本事和人際交流本事。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綜合本事素養。此刻一項工作的完成會涉及到多個部門,需要很多的人際交流,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最終實現對工作任務的有效執行。同時發現興趣和追求夢想是行為手段的源動力,一個人僅有擁有夢想才能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果斷的作出人生中的重大決定,沿着自己的成功之路穩步前行。

我覺得它最值得讀的地方是李開復教師結合了中國和美國人思維的精華。並且給了正確的成功的概念和方法。我看過寫不少助人成功和成材的辦法,也許他們寫的不錯,給出的方法也能把人塑造得更好,可是卻無法讓人有模仿的衝動和理由。可是這本書的背後,有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的影子,沉穩、睿智,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開放、善於溝通,有着一個優秀的美國人所具備的素質。他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並且明白如何去做。這種智慧,雖然聽起來簡單,但並不多見。這本書裏面傳統而又開放的思想,應當能與當代中國年輕人一貫的思維找到切合點。

一向覺得自己夠聰明,夠冷靜,李開復教師説的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看了他舉了的那些學生來信的例子:“我的目標就是考清華的研,可我又擔心自己考不上,很迷茫,不明白該怎樣辦?”等等的各種言辭,我最終明白其實我也一樣迷茫,一樣沒有看穿一些東西,沒有領悟一些東西。

做最好的自己,這麼傻的書名,卻成為我讀完全書時真正的信念!

不是每個人都足夠堅定,不是每個人都能完整清楚地認識自己,不是每個人都足夠優秀,不是每個人都成熟到能夠和一個四十多歲冷靜睿智,事業輝煌到如同神話一般的男人比。那麼,為什麼不讀讀這本書呢?讓一雙沉穩的眼睛幫忙你打量你自己,看到你的與眾不一樣,你獨特的優秀和你從來不曾察覺的缺陷。

李開復是聰明的、努力的,也是足夠幸運的。他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傳統又開放的母親,從小便被灌輸了中華的傳統美德,又被送到了美國理解了開放式的教育和薰陶。他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品德卓著,堅定地追求自己夢想的父親,讓他明白了什麼是信仰,什麼是熱愛。他幸運的是他碰到了一個學問出色、品格甚高的教師,即使他的看法和研究方向與教師完全相悖依然不遺餘力的支持他,最終使得他在自己的第一項研究上取得成功。他更幸運的是他遇到的這些人,這些事使得他逐漸構成並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一步步堅定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最終理解,比爾·蓋茨為什麼能成為世界首富了,因為他的目標並不是賺錢。我也能夠理解李開復為什麼能夠取得那麼多的成就了,因為他的目標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成功。尋找一份事業,並且樂在其中,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並且用它來造福世界和人類。

最終,是讓讀者用“智慧選擇成功”,智慧並不是指人的智商,而是主動發現並選擇最完整,最均衡的狀態,以此來獲得成功。當你做出選擇後,就要“輕輕”放下,不要過多的研究,而是用實際行動去完成你的選擇,那麼這就是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書中,經過縝密的邏輯和真實案例相結合的方法,闡述了“人人都能夠成功;我能夠選擇我的成功”這一主題。這本書對於我們青年人選擇未來的道路,在推動社會提高的過程中雕塑出來未來的自己有很大幫忙。最終引用李博士的一句話:“有勇氣來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理解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一樣”,做最好的自己,做歡樂的自己,一步步向成功邁進。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四

《做最好的自己》一書是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寫給中國的青少年,為中國的青少年指明瞭成功的方向。書中寫到:真誠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這句話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須讓他人看到,自己是一個十分真誠和坦白的人。一個人如果願意把自己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坦白地暴露給對方,就能很容易地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書中告訴我們,表現真誠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什麼能夠掩飾真心和誠意。一個虛偽的人假裝真誠,很容易就會被看穿,因為沒有誠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

這本書分成功、價值觀、進取主動、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追尋夢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最終是完整於均衡15章節,很完整的講述了該如何做才能獲得成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引導我們追尋自己的夢想。就比如在學習音樂方面,我該如何去均衡的利用時間,給自己一個計劃,一天練多少時間的琴,抽出一節或兩節自修課的時間,預習或複習功課。當然,在空餘之際,還能夠聽聽對自己有益的音樂。既能夠放鬆心境,更能夠在音樂中獲得很多知識。

《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極好之處便在於,它幫你更好的理清了這個目標,這個過程,好書的魅力便在此,醫治你心靈的創傷,解答你心頭的疑問,給你的頭腦不斷的補充養分,每一個字每句話在我迷茫痛苦猶豫不前時,有力的拉了我一把,我就像乾涸的禾苗都重新獲得了生機其次是自己定位,自己認識十分重要,應當説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連自己都無法認清,還怎樣去認識別人,認識世界,創造世界呢?

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潔淨自己的心靈,做對人類,對社會,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你會收穫最歡樂最幸福的最真實的自己。如果你不具備這種品質和素養,而又沒有意識去努力改善和養成,你就不可能成功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最終明白。做最好的自己,這麼傻的書名,卻成為我讀完全書時真正的信念!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成功的自己,一個最好的的自己。我感激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那麼多。這個暑假也總算是沒有慌度。

做最好的自己,相信您必須會成功!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篇五

最近,忙裏偷閒拜讀了《做最好的自己》,我覺得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勵志書。

這不是一本新書,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這本書對於職場中的我卻變得尤為重要。

這書名乍一看像是朋友之間用於勉勵的極平常的一句話,聽來就像“加油” 或者“好小子,有你的”那麼自然,親切,但細品起來,這書名倒彷彿是藴涵了深刻的道理:誰都渴望成功,但似乎誰都摸不準成功的脈絡;與其裹挾在追逐成功的大軍裏茫然前行,還不如冷靜下來,自己跟自己比上一比。

作者是少數幾位在大洋兩岸都取得過傑出成就的華人科學家之一。與普通科學家或企業管理者不同的是,李開復博士總能在繁忙的科研和管理工作之餘,將飽滿的熱情傾注在對中國青年學子的關懷和教育方面。在此前幾年的時間裏,他親自寫給中國學生的四封公開信文筆親切,説理謹嚴,感人至深,李開復博士親自創辦和主持的“開復學生網”更是成為了無數逡巡和徘徊在學業與生活之路上,渴望追尋理想、贏取成功的中國學子的“心靈課堂”。

2005年9月,李開復博士專門為大學生和青年朋友們撰寫了成功指南——《做最好的自己》,在“真誠”這條貫穿全書的主線上,李開復博士向我們講述了許多影響自己成長或為自己的成功助力的真實故事,也第一次完整、全面地向我們公開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面臨幾次重要抉擇時的心靈歷程。當我讀到他為了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計算機專業而放棄原專業的學習時,我被他追尋理想的經驗與方法所折服和感動;當我看到李開復博士在導師羅傑瑞迪的鼓勵下向着陌生的科學領域堅定前行的時候,我似乎聽到一個成功的科學家用真切的話語鼓勵我説:“嗨,要相信自己,你也可以做到的”;當我從其他資料中獲悉,李開復博士為了決定是否回國創業,竟然使用“利弊對照表”幫助自己尋找真正的理想和目標的時候,我不僅會為李開復博士心中深藏的愛國情結感動不已。

首先, 李開復老師闡述了“成功”一詞的真正含義,成功是多元化的,衡量成功的標準有很多種,但最根本的標準應該是:該行為是否對社會、對他人或對自己有益,是否能讓一個人在自主選擇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並由此獲得最大的快樂。

我記得有位哲人説過: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那就當一條小路;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當一顆星星。決定成敗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於做一個最好的你。

或許你沒有怡人的相貌,沒有動人的歌喉,沒有驚人的壯舉,沒有驕人的成績,沒有 …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也許理想和現實總存在着差距。那麼,面對這些,你是無奈,是悲痛,還是積極進取?我想每一位有上進心的人都是不甘沉淪的。

曾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每天挑着兩隻木桶上山擔水,一隻木桶完好無缺,一隻卻有裂縫。每次主人挑水回到家時,好桶裏的水總是滿的,壞桶裏水卻只有一半,壞桶因此黯然神傷。但是有一天,主人忽然發現,在山路的左側, 也就是壞桶所在的那一邊開滿了小花。而右側卻沒有。原來壞桶一路灑出的水正好被種子吸收,才開出了花朵。有時候殘缺也能創造種美。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 一隻殘缺的木桶,因此,我們又何必自尋苦惱呢? 你只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並獲得快樂,人生不也同樣有意義嗎?

再次回顧哲人那段話,我想,大道固然引人注目,但小路也自有小路的風味: 太陽雖然被人高歌,受人關注,但哪一顆星星不是“太陽”?只不過它距離我們太遙遠罷了,而實際上它或許比太陽更大,更亮。

“21 世紀聯想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獲得者鄧博在一次採訪中説道:“自己所鍾情的大學沒有如願,剛開始心裏有些失落,但很快作了調整。正是在有關方面組織去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訪問登機前,我收到了南京審計學院的錄取通知書。雖然當時不是很理想,但也還是有些感動,在落寞中有一種找到家的感覺。後來到了墨爾本大學,我眼界一下子開闊了許多。我覺得,或許讀什麼大學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應該是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吧!”

在同學們的眼裏,鄧博是:

“一個很低調但又很活躍的人,一個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的人。”

“一個非常善良、很樂於助人,樂於公益活動的人。”

“一個比較自信、敢想敢做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正如李開復説的,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我覺得它最值得讀的地方是李開復老師結合了中國和美國人思維的精華。而且給了正確的成功的概念和方法。我看過寫不少助人成功和成材的辦法,也許他們寫的不錯,給出的方法也能把人塑造得更好,可是卻無法讓人有模仿的衝動和理由。但是這本書的背後,有一個真正的成功人士的影子,沉穩、睿智,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又開放、善於溝通,有着一個優秀的美國人所具備的素質。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且知道如何去做。這種智慧,雖然聽起來簡單,但並不多見。 這本書裏面傳統而又開放的思想, 應該能與當代中國年輕人一貫的思維找到切合點。

以上是我通讀了《做最好的自己》的總體感受。其實,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第8章胸懷——海納百川的境界。

文中運用了許多典型的事例和經典的語言,像“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用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做人的關鍵在於胸懷”、“人的胸懷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出來的,除了有意培養和訓練之外,最重要的事要擁有一顆真誠的心”等等等等,一句句平實無華卻充滿哲理的話不斷的衝擊着我,使我在歎服李開復博士的高見的同時,更加深了對“胸懷”二字的理解。

在我們的平常生活裏,我們每個人都扮演的多個不同的角色,我們是孩子,是長輩,是同事,是同學,是朋友,是愛人,在每個角色圈裏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相處,去呵護每個角色圈的氛圍。然而,人與人之間或多或少地都會存在差異,我們用什麼去維護每個和諧的角色圈呢?答案裏一定包含這樣一個詞語:胸懷。在與家長之間出現代溝時,需要你的胸懷來理解父母;在與小輩出現矛盾時,需要你的胸懷來包容小輩;在與同事、同學、朋友出現摩擦時,需要你的胸懷換位思考,諒解他人;在與愛人意見不同時,更需要你的胸懷緩解氣氛,努力去營造和諧美滿的家庭氛圍。這一切,看起來簡單,説起來容易,可是做起來何其困難?我們每個人都已深深地體驗過。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放棄努力。

李開復希望中國青年讀了此書,能夠成為:

一個運用“成功同心圓”法則均衡自己的價值觀、態度、行為的人;

一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人;

一個既有勇氣又有胸懷,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謙遜,既聰慧又善於表達的人;

一個追尋理想和興趣、終身學習和執行、深諳與人相處之道的人;

一個能夠從思考中認識自我、從學習中尋求真理、從獨立中體驗自主,從計劃中把握時間、從表達中鍛鍊開採、從交友中品位成熟,從實踐中贏得價值、從興趣中攫取快樂、從追求中獲得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