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課外書讀後感心得感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5W

新版課外書讀後感心得感悟

一篇文章,可以找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最新課外書讀後感心得感悟,歡迎閲讀!

最新課外書讀後感心得感悟1

有一段日子心情很浮躁,在朋友的推薦下我初讀《菜根譚》。看書名對它並沒有太多的好感,如何就用“菜根”為題呢?甚是不解。讀過才知道它的魅力,喜歡它工整的對仗,非詩非詞卻有着詩詞一樣的朗朗上口;喜歡它温暖的語句,親切如長輩的諄諄教誨;喜歡它優美的意境,雲淡風輕清泉山上。

書中句句是經典,印象最深的便是“有木石心,具雲水趣”。我一直認為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在於它有生命力。它在不同的時代有着不同的意義,對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啟迪。“有木石心,具雲水趣”,就像一股清泉,洗滌了心中的灰塵,讓我的世界瞬間變得清晰:一個做學問的人,應該有木石一樣的定力,任外界風吹雨打或是百般誘惑都不能妥協,守得住實驗室耐得住孤獨與寂寞才能在專業上有所突破;一個人還要有遊山玩水閒雲野鶴的閒情,在週末的時候不妨親近自然放鬆自己。

總之,我們既應該有敬業的精神,也應該有高雅的興趣。另一句“拂心莫停手”,則像是對“有木石心”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我憑自己僅有的古文知識理解為:在心煩意亂的時候也不要放棄。作為一個研究生,已經比不上本科時的輕鬆,無休止的試驗和龐大的數據,處理起來不免天昏地暗頭暈腦脹。雖然開學不足三個月,我已經領教了實驗的魔力。

一次次的失敗確實很打擊人的積極性,無可奈何的時候總想找個地方大喊或者大哭一場。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不能只感歎時光易逝,更重要的是要成熟。“拂心莫停手”,這句話春風化雨似的潛入我浮躁的心靈,一切塵埃落定,失敗了,給自己一個鼓勵的微笑,不就是從頭再來嗎?我可以,我可以平靜的認真的更加細緻地從頭再來。

“閒時吃緊,忙時悠閒”,就是對以上兩句的補充了。研究生的生活並不像本科時那樣規律,不僅僅需要上課還有很多的項目等着我們完成。這就造成了“時忙時緊”的假象。閒的時候沒有課也沒有項目,搖曳在美麗的校園彷彿過着度假般的生活。這句話警示我們,清閒的時候更要給自己補充理論知識。“書到用時方恨少”,何不閒時着手多讀書來減少這種沒必要的“恨”呢?而忙的時候,我們又往往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努力學習是正確的,但在這樣的緊張時期也要學會放鬆自己,哪怕是一個深呼吸。在忙碌的學習工作中要始終給自己保留一個悠閒地空間,那是一個可以補充精力和能量的地方,是生命的加油站。

“木石”和“雲水”是一種學業和生活兼容的生活態度,《菜根譚》告訴我們的不僅如此,更多的是人生哲理,比如一個人的修養。

最新課外書讀後感心得感悟2

忘不掉的是鄉愁,回不去的是故鄉,最初在書店看到這本書,就被這句話深深吸引着,何況作者還是著名作家格非,在讀書的過程中,經常是看了一會再放下,就這樣輕輕淺淺的讀着,這本書能激起讀者回想起故鄉的那時,那人,那景,心存依戀與不捨,在讀到“母親突然出現在明麗春光裏,遠遠的向作者走來”。激起讀者對逝人懷念的親情,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的故事很簡單,一個算命先生的兒子,一個改革開放前後的村莊,一個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起伏中生存的故事,村裏男女老少的命運穿插着男主人公的身世,小時候在村子裏孤苦伶仃,無依無靠,青年了離家投奔母親,老年了,隨着命運的洪流一步一步回到自己的故鄉。

文中多次出現打動人的地方,直擊人心,就像“假如,真的像你説的那樣,偏裏趙村重新人煙湊集,牛羊滿圈,四時清明,豐衣足食,我們兩個人,你還有我。就是這個村莊的始祖……到了那時候,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將重返時間的懷抱,各安其分,到了那個時候,我的母親將會出現在明麗的春光裏,沿着風渠岸邊的千年古道,遠遠的向我走來”。讀到這裏,眼淚不禁留下來,想起我童年的時光,一幕幕席捲了我整個內心,往事像電影一樣重複着,開心快樂難過樣樣皆是經歷。

望春風是一種呼喚,詩經雲“有風自南,翼彼新苗”自那炊煙裊裊小橋流水的古樸人家走來,是清明細雨,還是七夕花燈,終是格非對中國鄉村文明重換生機的一種期待。格非在格非筆下的村落中,鮮有對國家大家的詳細描寫,多是從村落小事寫起,生活化,細節化,越發親切,動人,不過,那只是半個世紀以來的場景,再見文首摘錄的段落:“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將重返時間的懷抱”一句,雖然竟是輕輕的歎息。但讓我的心情起伏跌蕩,久久不能平靜。

是呀,隨着城鎮的發展,鄉村舉着“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大旗轟轟烈烈地朝繁華城市進發,大量壯年男女外出務工守候在故園乃老幼孤獨,田園荒蕪無人耕;城鄉一體化而致鄉村文明農業文明消失:處處公路處處改造後的人造自然其實不是真正自然,鄉間美麗在於個性野性,而工業製造在於統一便捷,在整齊劃一中失去了個性、舒展、鄉村文明的儀式感不在,儀式感傳承的信仰不在。

隨着時代不停的發展進步,我相信書裏的人沒有真的回到過去,也許這是人長大了以後的回想,也許是一廂情願的把自己留在這片土地的想象。

當我去想象這個故事的時候,他提醒了我,推動我們生活的不是命運本身,而是有一個叫“自己”的人在操縱命運。

如果你喜歡村莊,喜歡上個世紀古老村莊與呼市,喜歡鄉里充滿質樸的生活,喜歡懷戀這一方故土,或許你可以看看這本書,會讓你安靜下來,在風裏,像東南西北四處望望。

最新課外書讀後感心得感悟3

同列四大名著,我們來看看《水滸傳》與其他三著。

水滸三國,關鍵點:歷史。取材的是歷史,寫的是歷史,昇華的還是歷史。都有着強烈如羹湯、渾厚如黃河水的歷史感年代感和現實主義的敍事風格。但不同的是三國的情感主旨是“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千古風流人物也無力與歷史的潮流抗衡,往事越千年只能“都付笑談中”。水滸更想表達“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底層人民在表面繁榮實則危機四伏的社會現狀中不屈的吶喊和不徹底的反抗只能招致失敗的思想。當然殊途同歸,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他人是誰?歷史。

水滸西遊,關鍵點:磨難、體制。不一樣的是,這兩大名著在一個共同的主題上似乎持相對的意見。西遊記最令人稱道的九九八十一難的核心人物是三藏,他在《西遊記》中是由磨難到磨難到安樂的。可是西遊記的核心是悟空。悟空除了早年在花果山享過幾十年福,其餘時間都在受苦,取經過後生活安逸但天性泯滅,不復當年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水滸傳》裏好漢們清一色的“逼上梁山——短暫過幾年理想生活——繼續磨難直到大敗虧輸”。

無論過程還是結局,兩部名著都處在相反的相位——簡直處在兩個相反的維度。對於體制,他們保持了相同的看法:活在體制內,可以保命(妖怪,關勝朱仝等落草官)可以取命或是了無意義(宋江,孫悟空);超脱在體制外的享個太平清閒日子(武松,大唐百姓);脱離並對抗體制者毫無生還可能(方臘,六耳獼猴)。這或許是時代的原因,亂世的人深知隨時可能飛來橫禍,也深知離開體制而反抗不能活命。太平年間一切皆可太平,體制沒必要對抗。

水滸與紅樓,關鍵詞:悲劇。鮮有不同,以小見大。都給封建社會敲響了預言的喪鐘,讀來痛徹心扉,不勝感慨悲慼。若用紅樓夢的語言,這兩部鉅著的差異只是“形”,外在的;而內在的“質”別無二致。正是:顧影自憐人皆謗,當年鐘鼎對高堂。對月徘徊辭成章,鏡水煢孑字斷腸。愁輕縈身揮不去,恨沉錐心澆枯黃。回首半生世無常,拔劍問天誰承殤?

最新課外書讀後感心得感悟4

讀完《窗邊的小豆豆》,我腦海中的問號一直在不斷地擴大。為什麼小豆豆擁有一般人沒有的公德心?

《窗邊的小豆豆》裏的一個小故事《放回原處》帶給我驚喜確實不少。主要講了小豆豆最珍愛的錢包掉進了學校的廁所裏。雖説錢包裏一分錢也沒有,但這個錢包本身是小豆豆的心愛之物。小豆豆很是傷心,決定把錢包撈起來,拿來了灑水用的長把舀子,便挖起來了。一下,兩下五下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滲出,從臉頰兩側滴落下來。地面邊堆起了一座小山,便池幾乎被挖空了,可是錢包被衝進了下水道。

此時,上課鈴聲響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如果是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離開。小豆豆還是拿起長把舀子將東西還回便池。又是那豆大的汗珠,小豆豆直到把地面打理乾淨才回去上課。

一個小小的一年級孩子,但她擁有了一般人卻不一定能夠擁有的公德心。

公德心在哪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人為了一時方便,把令人噁心的痰吐在地上;有的人為了少走幾步路,往整潔的街道上倒令人反胃的垃圾;有的人為了省事,把臭氣的污水往清澈的河水裏倒,這些人缺乏公德心!如果不是,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把令人噁心的痰吐在地上?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倒令人反胃的垃圾?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排放臭氣的污水?為什麼不會,他們絕對不會,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家啊。他們缺少的正是公德心。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公德心,這樣我們的大家庭才會更美好!今後的我一定要做一個和小豆豆一樣善良、可愛、有責任心、公德心的人,為我的陽光燦爛的童年再添一筆光彩。

親愛的小讀者們,如果擺在你面前的這本書正是《窗邊的小豆豆》的話,那麼請你仔細閲讀:它雖不耀眼,甚至也不美麗,可是它清新、温柔,使你讀了印象深刻,感想很多。當你乘舟從它身邊掠過駛向書海深處的時候,稍做停留,好好品味一番吧!

最新課外書讀後感心得感悟5

從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臨江仙》中,我不由得感到英雄的故事,將在這本厚厚的《三國演義》中演繹。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他與這本書享有同樣四大名著之稱的是《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水滸傳》在上次的假期中我就閲讀過了。而《紅樓夢》則是以往的假期中我自己抽空閲讀的,《西遊記》是從小耳熟能詳的故事,雖然沒有看過原著,但是電視劇,連環畫倒是看得不少。這次要求閲讀的《三國演義》雖然我以前看過青少年版,但是看了原著才知道原著裏還有更多的精彩片段,而且閲讀原著也是對我的古文能力的一種提升。

三國時代,戰火紛飛,英雄輩出,但誰是英雄?曹操對劉備説,在這亂世中,只有你我二人是真正的英雄。劉備本想以種菜的假象來矇蔽曹操,讓他覺得自己心無大志,想逃過一劫,但是曹操卻説自己是英雄。而劉備身邊的張飛、關羽和趙雲等人,我也認為他們是英雄。張飛雖魯莽,但也是英勇無敵,關羽能夠温酒斬華雄,屢屢立下戰功,趙雲能夠在亂戰中單騎救阿斗。而曹操,是一個一直以來存有爭議的人物,被稱為奸雄,而他是不是英雄?

我認為是的,他在董卓掌權,胡作非為時,能夠勇敢地去刺殺他,他也為天下的統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有不正確的行為,但是誰能説人能十全十美呢?所以曹操也是英雄。只不過可能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而把他寫成了奸詐之人。無疑很多人都喜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我也如此。他總能料事如神,劉備的三顧茅廬讓他深受感動,決定出山。在劉備娶孫權的妹妹孫尚香時,諸葛亮給了趙雲三個錦囊,讓他在必要關頭打開。使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而諸葛亮在後來三氣周瑜,劉備死後盡全力照顧阿斗,輔助他的江山。可惜,阿斗是個窩囊廢,後來司馬遷的一點點好處,就讓他樂不思蜀。悲哉,悲哉!

可以説,《三國演義》上演的是英雄的傳奇,裏面的人物描寫的十分豐滿,故事情節也層層相扣。也讓我明白了人才是多麼的重要,只有懂得如何用人的人,而不是像袁紹那樣自大的人,只想自己稱帝的,才能在亂世中求得生存。曹操就是一個求賢若渴的人,而劉備也是為了求得賢人而親自到隆中,三顧茅廬從而感動了諸葛亮。“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就讓我感受到了為天下大事紛爭的一段永久鮮明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