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直面內心的恐懼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81K

直面內心的恐懼讀後感精品多篇

直面內心的恐懼讀後感 篇一

恐懼,大概是人類最早體會到的情感。當嬰兒呱呱落地,從漆黑的子宮來到這個明亮的世界,本能地嚎啕大哭,那就是恐懼。儘管如此,我們對恐懼本身還是瞭解得太少。在弗裏茨的《直面內心的恐懼》的一書中,他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瞭解恐懼的窗户。

斷斷續續看完此書,我覺得收穫很大。而且,這本書跟我們所學的人格心理學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在書中,弗裏茨介紹了4種類型的人格: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害怕做自己--憂鬱人格、害怕改變--強迫人格、害怕既定的規律--歇斯底里人格。

其實人在不同的時間段表現的是不同的人格,也包括這4種人格。如果某一種人格過於強烈,那麼可能就會導致疾病,只有把握每一種的度,在多重人格中保持一個恰當的平衡,才能取得內心世界的和諧。

《直面內心的恐懼》這本書在敍述四種關於生命的病症時,也逐一討論了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輕微、嚴重或極端嚴重的心靈創傷。本書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的知識與經驗的理論為基礎,來介紹四種人格的典型特質,不採取宿命論或下斷語的方式來進行論述,而是從人的特質或性情着手,來對恐懼進行深刻的論述,使之通俗易懂。

在書中,恐懼與畏懼這兩個詞反覆出現,但我沒有嚴格區分其詞義,因為這不是本書的重點。有人説害怕死亡,而畏懼死亡也説得通,其中並無太大的異同。通常我們認為“畏懼”是指特定、具體的東西,而“害怕”則指非特定的對象,比較不理性,雖然敬畏上帝與害怕上帝有所區別,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斬釘截鐵。因此,恐懼、害怕、畏懼、憂懼等都是同一個意思。

在這本書中還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內容即一個人的人格的。形成和自己的童年時光有很大的關係。就是一個人的童年對人的影響是很深遠的,特別是父母對自己的影響,可能自己沒有察覺,但是它卻時時刻刻影響着自己。要想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除了要把好的教育給孩子外,自己也需要做孩子的榜樣,這會潛移默化孩子的人格,長遠地影響孩子。

直面內心的恐懼讀後感 篇二

【直面內心的恐懼】這本書在敍述四種關於生命的病症時,也逐一討論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輕微、嚴重、極端嚴重的心靈創傷。人的一性一格氣質是討論時的一個要素,我也把重點放在我們的成長背景上。

本書以一精一神分析、心理治療的知識與經驗的理論為基礎,來介紹四種人格的典型特質,不採取宿命論或驟下斷語的方式,而是從人的特質或一性一情着手;一性一情與生俱來,難以扭轉,只有安之若素。

因此,我之所以是我,並不是因為身一體構造使然,而是因為我對這世界與人生有一定的看法,一定的行為舉止,而這源於我的生命歷程;人格由此鑄成,並且擁有特質。其中不可逆的是我天生的一性一情、童年環境、父母親與老師的個一性一、社會與社會規範,這些在某種程度上塑造出我這個人。書中闡述的人格,若先天因教養者忽視和缺乏良好的示範,致使人格受影響、被壓抑,都可以藉由後來的發展來補綴,使我們的人格趨於完整或成熟,磨光磨亮我們的生命。

恐懼與畏懼這兩個詞在本書中反覆出現,但我沒有嚴格區分其詞義,因為這不是本書的重點,而且我也認為一定要做區分的話,恐怕並不容易。有人説害怕死亡,而畏懼死亡也説得通,其中並無太大的異同。通常我們認為“畏懼”是指特定、具體的東西,“害怕”則指非特定的對象,比較不理一性一,雖然敬畏上帝與害怕上帝有所區別,但也不是每次都言之成理、斬釘截鐵。因此,恐懼、害怕、畏懼、憂懼等都是同一個意思。

這本書是為每一個人而寫的,目的在於幫助大家多瞭解自己與別人,同時要告訴讀者童年這個階段有多麼重要。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重新喚一起大家重視感覺機能,我想,我們可以從感覺中學到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