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風孩子的讀後感新版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2W

風孩子的讀後感新版多篇

風孩子的讀後感篇1

讀了司馬遷的《史記故事》,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發達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對我們炎黃子孫的堅毅和智慧崇拜的五體投地,對我國自古以來朝代的興替有了比較清晰、深刻的瞭解,特別是《五帝的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他們都生活在遠古時代,那時既沒有文字符號記載他們的故事,也沒有安定的生活,人們主要依靠狩獵和採集植物果實為生,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後來炎帝發現許多小鳥在地上啄食細小的植物種子。他就把這些植物種子收集起來,種在地裏,收穫之後,煮熟食用,味道香甜可口,又飽肚子。於是,炎帝向人們介紹這種穀物,推廣種植這種穀物的方法。為了耕種方便,炎帝又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了一些農具。從此,這種穀物,也就是粟子開始了大面積種植,人們能夠獲取較充足的食物。為了感謝炎帝對農業的生產發展的貢獻,人們尊稱他為神農氏。

神農氏嚐遍百草,多次誤食有毒的食物,幾乎喪命,幸虧他又找到了解毒的草藥,掙脱了死神的魔掌。為了不讓人們重蹈覆轍,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仍然去嘗試各種植物。最後,他嚐到了一種名叫斷腸草的綠葉黃花植物。這種劇毒植物無藥可救,神農氏不幸去世了。

炎氏之後,有一段時期非常混亂,各地諸侯乘機而起。軒轅氏決心消除戰禍。他修行德政,安撫百姓,整頓軍旅,收復了各地的諸侯。他又在逐鹿擒殺了南方諸侯首領蚩尤,統一了天下。後來,人們稱他為黃帝。

黃帝執政後,仍然不忘天下的百姓,只要發生戰亂,黃帝就去征討,掃平判亂,安撫百姓,幫助百姓解決各種困難。他制定曆法,讓百姓按季節播種收穫;劈山開道,方便天下人往來。他成年辛勤地奔波勞碌,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的居住過。

這就是我們的祖先,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創造,他們的無私奉獻,是我們世世代代的楷模。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長盛不衰,正是因為他們這種無私精神的普照。他們的精神將永世長存,我們也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我們還要把他們的精神世代傳承下去,讓我們的中華民族永遠發達,永遠年青,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風孩子的讀後感篇2

夜深了,一輪明月高高掛在了夜空中,我慢慢地把頭靠在了母親的懷抱裏,一股母愛流進了我的心頭,在記憶的海洋中我看到了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當我捧着這本書,獨自細細品味着母愛的偉大,我忽然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狹小,猶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條帆船,但是內心深處卻多麼的幸福,回憶着童年時光的酸甜苦辣。記得一次競選班幹部落選後我躲在房間裏大哭,母親抱着我輕輕拍着我的肩膀説:孩子你慢慢來,媽媽相信你!這時一股濃濃的母愛湧上心頭。

我甚至看透了作者龍應台內心深處的思想,我明白,我也理解。每當第一次親耳聽到寶寶終於開口叫:媽媽!這兩字時,哪一位母親不是激動地流淚。我之所以這麼理解,那都是來源於小時候第一次抱起那可愛的.洋娃娃時激動的心情。我還覺得龍應台更是一位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一定是幸運的,因為她懂得每件事情都需要慢慢來,不能着急,最重要的是她有着濃濃的母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我很幸運有一位慈祥、善解人意的母親,我很感謝她把我辛辛苦苦地撫養長大,更感謝《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它讓我第一次把以前遺忘的寶石給找了回來,並且永永遠遠地嵌在了我的心裏,抹也抹不去,揮也揮不走。

這時我好想痛哭一場,可我卻始終也流不下一滴眼淚,我想笑,卻笑不出來,這種尷尬的心情,沒有人會感受的到,除了我的好媽媽。

所以我想對您説:謝謝您給我穿的,給我吃的,犯錯誤時您會讓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開心時您會與我一起分享;難過時您會替我分擔,使我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對了!我有一首歌送給您: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最後衷心祝願天下所有的母親:身體健康,青春永在,成為最幸福的母親!

風孩子的讀後感篇3

?孩子,你慢慢來》是龍應台的書。

讀龍應台的書從最早讀過的《野火集》到後來的《孩子,你慢慢來》,從最初的言辭激烈、橫眉冷對、萬丈豪氣,到《孩子你慢慢來》的款款深情,凝聚了作為母親的龍應台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台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而正是通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説,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它不是傳統母愛的歌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

“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着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着窄巷裏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這算是一個沉重的開頭。婆婆對孩子的呵斥,也許只是一種對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對孩子的耐心等待,讓我看到了一種對孩子的尊重。作為教師的我們,作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女性長輩之一,作為對孩子們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們,更應該對這句“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有深深的思考和認識。

孩子們的世界,和我們成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也有着屬於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願望出發,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孩子與生俱來,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我們驚奇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質疑能力。再者,孩子們的觀察力又有着他們獨到的一面,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觀察結果,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去觀察這個世界。所以,教師要做好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不添加任何的主觀色彩。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在現代如此快節奏的社會大背景下,人們對人生的態度也顯得越來越急躁,不知是誰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千萬家長整裝待發摩拳擦掌,在這千千萬萬的希望與期待下,孩子們收拾起童心,規範地坐在課桌前,從“你我他”到“123”而後又是“abc”,從鋼琴到小提琴而後又是琵琶古箏,從畫畫到書法而後又是圍棋象棋……林林總總,家長用自己曾經想學的,認為孩子要學的種種課程填滿了孩子的童年。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真的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快,還是反而毀了孩子的天真爛漫,天生的創造力呢?我們何不讓孩子慢慢來,讓孩子慢慢的地學會識字,讓孩子慢慢地與人交往,讓孩子慢慢地觀察世界。而作為一名老師,要去改變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長時間溝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為孩子尋找樂趣,引發他們的興趣卻是一定要堅持實施的,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與耐心,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來給予教育與指導,這樣的教育理念應該更值得推廣。

“我的手還小,請別要求我在整理牀鋪、畫畫和打球時做得很完美。我的腿還短,請你走慢些,好讓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還沒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請讓我自己觀察。我的年紀還小,請拿出時間和耐心向我解釋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還很脆弱,請照顧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責我。”孩子是一個還未完全發展成熟的人,他們需要的是我們更多的關心和耐心。“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那是不是更多的是對我們成人説的呢?

書的最後,龍應台説寫道:你可以説“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回過頭去看第一個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動作太慢,但她卻又能放手讓孩子幫助她,去做這些為客人服務的事情,看得出來,婆婆已經將這個最難的“放手”做到了,這種信任,又是對孩子怎樣的一種尊重啊!

風孩子的讀後感篇4

上學期結業典禮那天,我正要回家,語文老師叫住了我。我不知道是什麼事,心裏有點害怕,以為老師又要批評我,因為我在考試卷子上寫了好幾個錯別字,被扣了很多分。沒想到老師遞給我一本書:“這本書很好看,你帶回去,用暑假的時間看一看。”我接過書,説:“謝謝老師!”然後,就跑了。我很怕語文老師又批評我。跑下樓梯的時候,我才敢看書的名字——叫《我要做好孩子》。

回到家裏,我就開始看書。原來,這本書寫的是一個叫金玲的六年級國小生的故事。她讀書挺用心,可就是考試考得不夠好。語文有時候能考好,有時候不能考好。數學一直都考不好。她媽媽很着急,老是為她的成績生氣。金玲被媽媽弄得很不開心。我想,要是我的媽媽老是這樣生氣,我也會很不開心的。

不過,金玲有一段經歷很神奇。她為了養蠶寶寶,到處找桑葉。找了好久,終於找到一個院子。她看見院子裏沒有人,就爬牆上去偷偷摘人家的桑葉。誰知道,被人家捉住了。捉住她的是一個老太太。老太太向她提了個奇怪的要求:“你要是想摘我的桑葉,那你以後放學了到我這裏來做數學作業,不然我就不給你桑葉,還要告訴你爸爸媽媽批評你偷摘我的桑葉。”金玲怕爸爸媽媽知道她“偷”人家的東西,只好答應了。從這以後,金玲的數學成績就越來越好了。媽媽很奇怪,想弄清原因到底是什麼,就悄悄跟蹤金玲。後來,媽媽弄清了:原來捉住金玲讓她去做數學作業的是一個很有名的特級老師。啊,我要是有這麼有趣的經歷就好了。要是有個教語文的特級老師天天叫我做語文作業,説不定我也會和金玲一樣考得很好很好。

金玲畢業考試考完了,故事也就寫完了。讀到結尾的時候,我的心裏覺得很捨不得——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呢?

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寫的事情和我們在學校的生活非常像。你也看一看。

風孩子的讀後感篇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能聞出孩子味的烏龜》。看完這本書後,我既很高興,也很氣憤。高興是因為還有人有着一顆童心;氣憤是因為大人總是逼着自己的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使自己的孩子沒有了原本孩子身上的孩子味。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百年一遇的盛夏。一天,笑貓在”夏宮“裏睡覺,突然,來了一隻不請自來,來路不明,背上刻着甲骨文的烏龜。烏龜説,只要生活在有孩子味的地方,心就不會老,所以他活了幾百年或幾千年。有一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一場大暴雨,雨水浸住了”夏宮“,使笑貓和烏龜不得不離開”夏宮“幾天。笑貓和烏龜經過一番討論後,決定去馬小跳家。烏龜跟着馬小跳身上的孩子味準確無誤地來到了馬小跳家。

在馬小跳家,馬小跳給笑貓和烏龜好吃的,好喝的,讓笑貓和烏龜幸福。有一天,馬小跳的爸爸媽媽要出去旅行,把馬小跳交給了姨媽管理。姨媽把女兒杜真子也帶來了,天天把馬小跳和杜真子”折磨“得”半生半死“的,還不如不放假呢!於是,笑貓和烏龜商量着怎麼讓馬小跳姨媽離開馬小跳家。他們想啊想啊,終於想到辦法了!夜晚,烏龜用法力把馬小跳姨媽的嘴腫起來,只要馬小跳姨媽離開馬小跳家,嘴巴就不腫了。馬小跳姨媽為了不讓嘴巴腫起來,只好搬走了。

大人總是逼着自己的孩子做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難道他們忘了自己也度過了童年嗎?所以,希望大人們不要逼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

風孩子的讀後感篇6

在這個暑假裏,我讀了楊紅櫻老師寫的《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

烏龜有個神奇的本領——能聞出孩子味兒,而且在晚上能破牆而入。笑貓會各種笑,會貓語,它還有個祕密山洞。

文中主要描寫了以笑貓(文中的主人公“我”)和地包天、老老鼠、馬小跳、杜真子等,在笑貓的祕密山洞發生的一些小故事。後來,因為狂風暴雨把笑貓的祕密山洞給淹了,他們失去了玩耍的地方。一路上烏龜聞着馬小跳和杜真子身上的孩子味兒找到了馬小跳的家。從此,在馬小跳的家,他們又多了一個歡聚的場所,又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那什麼是孩子味呢?孩子味是指:一個字——純!單純,清純,純真,這些都是孩子味!有童心的人就有孩子味,有孩童該玩的純真童年的人就有孩子味!

讀完《能聞出孩子味兒的烏龜》後,我才知道心老了最可怕了。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比如,我的表哥讀六年級,老師每天給他們佈置了許多作業,練習冊、練習卷也一大堆,考試又蠻多的,壓得他們喘不過氣,我常常聽他説好累啊!很多家長還給孩子報讀了語文、數學等輔導班,額外佈置了許多家庭作業。這樣使他們失去了許多玩耍的時間和自由。

現在的學習競爭非常激烈,過多的學習負擔使他們失去了許多童真,一個個就像小大人。對我們學生來説,學習應該是很重要的。只要我們每天在校認真聽講,課餘安排好學習時間,持之以恆,學習就會紮實,就不用上什麼輔導班,更不用到畢業班的時候才來疲勞轟炸,就有足夠的時間運動,鍛鍊身體、玩耍,保持童真,讓做孩子的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讓我們能永遠保持童心。

讓我做一個有愛心,有好奇心,有孩子味,又天真活潑的小女孩!讓烏龜也能聞到我身上的孩子味兒,帶我一起去遊玩!

風孩子的讀後感篇7

假期看過這樣一篇文章《美國媽媽這樣教育孩子》,講述的是一位美國媽媽教育孩子的故事,其中一個故事中講述的媽媽,就好像是我們眼中的後媽,對孩子有點“漠不關心”。

這位媽媽的底線:只要沒有生命的危險就行。當孩子掉進小水池時,媽媽看見就像沒看見似的,當孩子從水池中爬出來帶着濕漉漉的衣服又和其他孩子打鬧,美國媽媽還是沒有去關注孩子,甚至沒有讓孩子去換衣服。問其原因:你越是阻攔,孩子越是好奇,大人的阻攔可能導致孩子偷偷地去玩,那時候孩子可能發生危險,當他嘗試掉進水池的感覺並不好玩時,他才會下次注意並保護自己,當他感覺到濕的衣服不舒服時,他才會有意避免下次再發生這樣的事情。美國媽媽重視孩子自己體驗生活,在親身經歷中學會自理,學會自立,學會創新,學會生存。但是中國媽媽首先會連哄帶嚇的制止孩子不要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耍,當孩子掉進水池,中國媽媽們會快步急走把孩子扶起來,甚至還會埋怨水池,給孩子換上乾淨衣服那是每個中國媽媽們必須要做的事。中國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的限止和命令,不準這樣、不準那樣,孩子必須在父母的保護圈內活動,孩子的自主探索和探險都被規定在一定的範圍,所以我們的好多孩子就缺乏一些自主和創新……

故事二説的是一位美國機械工程師竟然不會計口算10.3-5.8等於幾,問其怎樣成為工程師的,雖説數學和其他學科平常考試都不及格,但是可以藉助計算器計算,還有他的爬樹和手工是很棒的,他的爸爸對的要求底線就是:保證一門功課是優秀的就行。所以他有一門自己喜歡的功課,沒有家長的壓力,他對手工越來越有興趣,併為自己成為工程師打下基礎……這時我才相信外國的一個九歲孩子10內的加減都不會,盡然敢説長大要造火車,我不能再質疑……

想想我們自己對孩子教育的底線:各門功課必須是優。要求孩子全面發展,但是孩子的能力畢竟有限,最後顧及不了就成了一個平庸者……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家庭的教育,更有利於培養出創新人才,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家長朋友們應該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開放”的育人環境,讓孩子自由、快樂的健康成長。

風孩子的讀後感篇8

冬日的陽光淺淺淡淡,透過玻璃窗,灑在桌上乾淨柔和。路上行人不多,偶爾會從附近傳出幾聲鞭炮響,節日的城市沒有想像中的喧囂。兒子趴在書桌上寫作業,我倚在桌邊,展開書,心也安靜下來。今天要讀的,是龍應台的《孩子,你慢慢來》。

這是一本記錄作者龍應台的兩個孩子成長的散文,平凡的事件,淺顯的文字,展示着孩子的天真與母親的欣喜。印象中的龍應台是《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裏急公好義、言辭尖鋭,為社會文明振臂疾呼的女中豪傑。而這裏的龍應台充滿母性的温情,活潑温暖的語言,還原出一幅幅温馨的親子畫面。讓讀者看到、聽到、感受到,然後若有所思。

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方法。她用母愛引領孩子認識世界,隨時隨地耐心地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天上的雲、地上的花、路上的車……她和孩子們一起救出落難老鼠、照顧陽台上的“客人”、放飛蜻蜓……她用身教告訴孩子要善待生命,熱愛自然。孩子的教育任重道遠,做母親的有時也有迷惘:要不要讓孩子接受中國文化的傳統教育?怎麼跟孩子解釋“神話、迷信、信仰”的不同?怎樣給孩子講《水滸》中的好漢行為?……母愛滲透在生活中的細微處。母親在耐心地付出,安靜地等待孩子的成長。因為她懂得:愛,首先必須是對幼小生命的尊重,而尊重緣於平等。因為她懂得:他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她會考慮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還很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會去簡單粗暴地指責……這個偉大的母親,不露聲色地給了孩子——善良、正直、誠實、擔當……

“有些經驗,是不可言傳的。”慢慢來的或許不僅僅是孩子,或者説我們還都是孩子。慢慢來,因為成長需要時間;慢慢來,因為享受和品位也都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