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間草木》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23W

《人間草木》讀後感【精品多篇】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一

《人間草木》這本書敍述,很散。但我認為,它是真正的形散而神不散,整本書都給人一種很放鬆的感受。讀上幾頁,你會感到十分的舒適,那是一種愉悦的感覺。

我以前似乎從來沒有讀過這樣的書:大到泰山、天下山水,小到一份小吃。這本書就像我們的另一雙眼,帶我們領略樂山大佛、泰山、伊犁等名勝古蹟。又讓我們洞悉了人間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

整本書讀完,竟覺得意猶未盡。似一杯清茶,回味無窮。這本書不像漫畫書,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而是一種淡淡的風味。讀《人間草木》像是外出進行了一次旅遊。

我在想:為什麼叫《人間草木》?作者寫的,絕不僅“草木”二字吧。但為何只有草木?他寫了山,寫了水,寫了人,寫了食物。又為何是人間之草木。

記得有一句詩,是寫草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字裏行間,我似乎感受到了生命的張力。由小及大,無一不是如此生生不息。“草木”二字,不就是生命的代表嗎?

人間有多少美好?説不清,也數不清。有一句話打動了我的心:“一定要愛着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人間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如今的人間尚存許多美好:一根野草,一朵小花,一坎山丘,都是人間的饋贈,生命的火把。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

誤入世外桃源處,人間春風攬草木。走進自然,有的人會感到心曠神怡,悠然自得,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有的人卻會感到乏味。這是因為他們缺少發現美好的心靈。

《人間草木》告訴我,人間草本皆可令人動容。一花一木一果,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讓人心生嚮往。一座山。食一味果,嗅一叢花,離自然近一點,眼的美好自然會令你動容。

人間草木,是簡單的,是無華的。走進自然吧!那時,你會像那輕盈的芳草,被春風吹拂,隨風搖曳。高樓大廈的冰冷,無法阻擋我對人間草木的摯愛。人間的春風,總會拂照草木,吹進我的心中。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二

寒來暑往,春去冬來,細細回憶起來,初讀汪老先生似乎已經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記得汪老先生筆下的世界那樣靈動,那樣可愛,《人間草木》中的一花一樹都別具風味。

在汪老先生的書中,飄散着清晨馥郁的梔子花香,瀰漫着糖炒栗子甜蜜的香味,充溢着葡萄酒香醇的味道。他似乎很懂生活,也很會生活,懷着滿腔的愛去探索世界,雲南、昆明、成都…在他的筆下,每個城市都那麼温柔迷人,他愛吃、愛旅遊、愛風景,卻不愛遊手好閒,他説:“我不願當什麼’離休幹部’,活着,就還得做一點事。”汪老先生真真切切的在愛着這個世界,愛着山川河流,星辰大海,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觸碰世界。在河岸邊、山頂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留下自己對自然最美好的描繪,在多年以後,人們可能會想到:噢,原來汪曾祺這麼有趣,他的書這麼經典,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嗎?

汪老先生説:“一定要愛着點什麼,恰似草木對光陰的鐘情。”草木眷戀着光陰,汪老先生愛戀着人間。這世間萬物,都值得被愛,愛一直陪伴身旁的親人,愛傾情相助的朋友,愛一顆樹,一束花、一隻鳥,只要心中懷有愛意,世界就不會那麼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於死氣沉沉的生活,為什麼不讓人生更加精彩呢?鳥獸蟲魚、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發現,對世間萬物抱有善意,他們也會回報以同樣的温柔,當世界中充滿了愛,人生就有了意義,這一輩子才不算虛度,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想到那個熱愛生活,努力奮鬥的自己,是多麼可貴的回憶。所以,愛點什麼吧,一草一木中藴藏着繁華的世界,山海之間埋藏着閃爍的寶藏,愛點什麼,這世間萬物。(馮昕悦)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三

汪先生説:“世間最為普通的事物,平中顯奇,淡中有味。”所以他用最温柔的筆觸寫下:“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温暖。我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裏,如花在風中。”便使我覺得:人間温暖,如二月和煦的春風,如三月燕在樑間的呢喃,如四月牛毛細雨潤物無聲。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賞花木的人,憐花木的人;大抵就是先生這般了吧!於是由花及人: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見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我説,花木是上帝送給人類最好的禮物。我是聞着花香鳥語來到這人世間的。“一枝一葉總關情”,所以那亦或是先生對這世界所有美好感情的寄託吧。草木鐘情於光陰,於是有了先生筆下搖曳的花姿,温暖人心的文字。

總是在黑色裏温柔地愛色彩的我們,也開始在色彩裏朝聖黑白。為什麼呀?因為人間有草木,草木有温情,人間忽值得罷!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嗎呢!”

“世間許多事,想想很有意思。”

我透過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師經歷的眼中最樸素、最遙遠、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淵明心中良田美池、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它非張岱心中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與壓鳥的喧嚷與清歡;它是落葉螃蟹螞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樸與幽雅。他有一雙炙熱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無奇之處,洞見了生活最真實無暇的美好。領着我們,觸摸人間草木蟲魚鳥獸的心跳!

“隨遇而安,更輕鬆一些。”

最愛《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師並非體驗昆明雨的恬靜幽雅,也並非經歷青苔石板街的空谷迴音。在他心裏,昆明的雨竟是那麼人間煙火氣。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葉一般濃綠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楊梅竟是如燒得熾紅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已看盡了外面繁華喧囂的世界,卻還是願意與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綠。或許,更是淳樸、簡單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衚衕文化》。北京城的衚衕那麼真實的就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車的“東去!”“西去!”;衚衕房子的舊房檁、斷磚牆;街坊裏道來殺一盤的棋友;各晃着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壓鳥的鳥友;食物也不失撲鼻之香,窩頭,大醃蘿蔔,小醬蘿蔔,滴了香油的臭豆腐,還有蝦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趕得上北海白塔!

“每個日子,都是詩意的成長。”

《冬天》也是頗有情趣的,“雪天,到後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冬天裏,還有什麼比這更温暖人心的人間煙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為人間最平淡無奇的小事呢?

這凡塵,究竟有什麼可以留戀?不過人間草木香。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四

一再拖延下,我終於將這本薄薄的小冊書看完了,歷時起碼3個月。起初的目的本是為了從人間慘事中脱身,也是為了多瞭解些吃的喝的玩的的雜學。沒想到一本看完,雜學相關的內容也就記得個零星半點,沒有受到的啟發多。

因為人間慘事而陷入政治性抑鬱的情緒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從結構之惡,到年初的魔幻現實大災難,加之從前便時有發生的糟糕事,今年的境況不得不説是令人愕然的。(其實生活裏令人愕然的事情還有很多,但這次的神經刺激實在是超過閾值了,神經細胞們一個個戰慄發抖)在這樣的漩渦中,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波及。旅行被取消,回國困難,出門也困難,去年的預定活動被取消,連我期待已久的解剖實驗都做不成了——這還只是像我這樣離旋渦算遠的人了。如果凝望再遠一些,低落的情緒就會隨着靠近而指數增長,掉進深淵。

躲進蝸牛殼裏翻閲這本書,我以為能被川北涮涮椒治癒,被金華的火腿治癒,被“何妨一下樓”治癒,被髮生在昆明的種種小事治癒。結果轉過頭來細細思考,原來治癒我的這些文字生長在一個硝煙多於鮮花的年代。當想到這裏,我不得不感到愧疚——我像一隻肥碩的鴕鳥帶着一雙經不起風沙的眼睛躲在沙丘之下。

這前幾個月,我看完了《樑思成和林徽因》的紀錄片,還感慨説自己也想做一個擁有煙火氣的人,而對於這煙火氣的由來不予以半點關注。結果一句“為人天真,熱愛生活”一巴掌打在我臉上——我感覺我厚重的眼屎好像掉下來了一些。

我看生物學,我看座頭鯨,我看星空,我還看形形色色的人。一直在尋找我所愛,我的小糖人,我的煙火氣。

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也能學會兩隻手並用地划拳,寫得一手好字。

在“閉門不造車”的自肅生活中,我很感激自己選擇了這樣的一本“雜學書”。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五

汪曾祺寫的《人間草木》這本書,這本書分為7輯,分別是人間草木、四方食事、腳底煙雲、聯大歲月、師友相冊、平淡人生、文章雜事。

可買來之後這本書就真的被收藏了,因為自己總有很多理由説自己沒有時間來讀,真是“書非借不能讀也!”上週終於拿出時間拜讀這本書一讀便不捨得放下!裏面沒有空泛的好為人師的大道理,也沒有宏大的人生題材,流淌在字裏行間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愛好,瀰漫着文人的情調。讀他寫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閒情逸致,讀他寫的人物我享受的則是詩情畫意……讓我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筆下描寫的那些植物,仔細讀來真是一種享受,如流水般淨化着浮躁的內心,聯想現在的生活、工作,我們是不是過於匆忙,忽略了生活樂趣了呢?熱愛自然,熱愛植物草木,這是一種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託,古往今來,從來如此。

工作的時候積極努力,休息的時候,就需要有如本書一樣的發現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會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飛奔,又有欣賞途中風景的收穫。這就是我讀過本書的最大收穫。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六

汪曾祺是很有生活意趣的,他的文章很平淡,但往往帶點奇崛,我喜歡看這種文章。初識汪曾祺,是在做語文閲讀理解的時候,覺得他寫的文章真有意思。後來就去圖書館找他的書看。

那時候才高一,也不覺得時間緊張,圖書館和飯堂離得也十分近,便常常去閒逛。有一天吃過午飯,在圖書館看書忘了時間,匆匆忙忙借了書回教室,到了門口,被班主任一攔,説幹嘛去的呀,我説看書晚了。他説啥書啊,哦,是汪曾祺的《隨遇而安》,好了,進去吧。

這個片段我記憶很深。高中的管理還是挺嚴的,午休鈴打過一刻鐘我才趕到教室,以為會被訓得很慘。結果班主任這麼輕鬆地讓我過了關,不知是看我面相忠厚老實,還是那本書的功勞。關於此事,後來還寫過一段,貼上來,以供一哂:

“午後的圖書館涼風習習,淡淡的墨香讓人沉迷,乍看時間已來不及。急匆匆捲起書籍,慌忙忙下了樓梯。一路滿是歡喜,卻被班主任攔住問題。題是:“這麼晚去哪裏?手上是什麼東西?”看他戴一副黑框眼鏡,滿臉都是笑意,心中實在生不出氣。老老實實遞書出去,是《隨遇而安》汪曾祺。他扶了扶眼鏡,輕笑一聲不提。隨後勉勵幾句,卻是:“快去教室休息,若是下午睡覺,仔細了你的皮。”

我很難捉摸自己和別人關係的遠近,往往便不會主動找人熱絡。

上文的班主任,因其名字中有個“文”字,我們私下就喊他“文兄”。文兄是類老莊般的人物,一切事物均作不在意態。偶爾他會説説年輕時的故事,最為得意的是一次投稿,一次打架。

投稿是説,有一次,他午睡醒來看到某全國作文賽的徵稿通知,渾不在意地抽出兩篇隨筆投了。結果出來,是“都高高地中了”。他覺得太招搖,便只去認領了其中一篇。我至今也不明白這是什麼操作,緣何可以只領一篇的獎。

再説打架,文兄上學約是在80年代末,那時學生還需自帶飯盒打飯,這場架,就是洗飯盒洗出來的。文兄班上一位女同學,洗飯盒時無意灑了些水到某位男同學身上,男同學許是愛惜衣服,許是小心眼兒,不依不饒地糾集了一夥人來班上興師問罪。問罪的結果就是打架,好傢伙,文兄這邊八個人把對方十三個人盡數打進了醫院,還削掉了某片耳朵。

這便是他一直引為得意的兩件事。文兄是個可愛的人,但我在高一分班之後再也沒有同他熱絡過了,我很難捉摸自己和他的遠近,不過我想我能把這些事情記上很長一段時光。

岔開講了一些閒話。我寫讀書筆記,並非十分認真地要講出些什麼心得和感悟,而是想在別人文字的觸動下,自己寫些自己的事情。

我有點在模仿汪曾祺,喜歡一個人的文字,就不自覺地向他那邊靠攏。記得那時候還在仙林,東城匯有家大眾書局,格調還不錯,夏天的冷氣打得很低。那年暑假,我寓居在外,房間裏沒有空調,就在書局辦了一張五十元的卡,可以在前台領個憑證,尋個空位坐着慢慢看書,我覺得那張卡算是一張“冷氣卡”。

那個時候,我常看汪曾祺的《受戒》,一本挺厚的集子,聽汪曾祺講故事,是真的有意思。有這麼一種感覺,像是在夏天的夜晚,吃過了晚飯,坐在庭院裏乘涼時,爺爺搖着蒲扇,慢慢地跟我講話。

這些天斷斷續續看完了《人間草木》,這是一本花鳥魚蟲的集子,説實話,看得不是特別過癮,我以為有許多故事可以看呢。也許是最近節奏比較緊,心境和這本書不配,所以看得不是十分爽快。

不過看到一多半,我體會到了汪曾祺先生的心境。這本集子裏的文章多寫於八十至九十年代,汪先生於九十年代末去世,可知這段時間正是從心所欲的年紀了,也是帶着一種回首往昔的感覺在描摹這些草木。由此可知,汪曾祺十分愛自然,親近草木,因此願意花時間和筆墨來與它們一道説説話。這本集子裏,汪曾祺説自己的文字是刻意平淡的,但又不能過於平淡,因此會夾進一些仿古的句子,造出一些奇崛的味道。這可解了我一個謎團,原來如此,今日始,可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這集子一共有三十八篇文章,其中有許多不像文章,僅是一些草木的簡略描寫和介紹。給我印象深的,有這麼兩篇。

有篇寫馬鈴薯,汪曾祺有段時期做畫馬鈴薯的工作,這工作有趣,畫完一個吃一個,老先生説自己是吃過最多種馬鈴薯的人,我覺得這話不假。這工作符合一個閒散文人的想象。

有篇寫釣魚台的鐵蒺藜,鐵蒺藜原是拴在樹上攔人的,浪潮結束後就拆盡了,只留下一個還箍在柳樹上:“這棵柳樹將帶着一圈長進樹皮裏的鐵蒺藜繼續往上長,長得很大,很高。”我總覺得這有點象徵的味道,而且有一種温暖和欣慰夾在裏面。

我可能不太喜歡草木,抑或是未到喜歡的年紀。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七

棄浮世繁華,飲淡香清茶。

汪曾祺善於品味生活,善於享受生活。或許是因為平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和太過喧囂的人生旅途,他的心在塵埃中慢慢沉寂下來,最後修養出一種平淡的品性。這種品性早已滲透進他的文字裏,讓他的作品讀起來樸質簡潔,但不凡的精神境界卻能從字裏行間體現出來。

《人間草木》就繼承了這種獨特的氣質。

《人間草木》是他對生活的記錄。生活還是那個生活,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要是重新用一種新生兒一般的好奇眼光來品味它們,再透露自己的真情實感,那就能用“可愛”來形容了。“都説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麼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有人説葡萄不開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顏色淡黃微綠,不鑽進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開花期很短、很快,就結出了綠豆大的葡萄粒。”“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裏的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顯示出過分的、近乎誇張的旺盛。”這些都是真實的敍述,汪曾祺先生用最真摯的語言代替了華麗詞語的堆砌。

除了寫花草,書中還有一些小故事。有閒來無事記錄自己生活的,也有啟發別人獲得感悟的。汪老遊遍山水,所以書中多遊記,謂“行者無疆”。遊記中又有小詩。小詩第一眼看上去並不令人驚豔,偏是多看幾眼才能嚐出其中的真味。“紅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令花。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山下雞鳴相應答,林間鳥語自高低。芭蕉葉響知來雨,已覺清流漲小溪。”

書中最後一章是寫人。他的老師沈從文、他的朋友趙樹理、西南聯大教授聞一多、金嶽霖。這是放在全書最末的懷念。畢竟,花草終究是花草,可以隨時出去逛逛看看,但這些歲月卻是確確實實地回不來了。這裏收錄了汪老對他們的評價和印象,還有記憶比較深刻的小事。想必無論是誰,拿筆坐在桌前回憶過往時,心頭總會湧上一陣陣狂潮。可能是懷念,可能是惋惜,可能是喜悦,但最應該是百感交集。

在這其中,汪曾祺對沈從文的懷念尤其強烈,連他平常愛吃的葷菜、他家中的一盆虎耳草都記得清清楚楚。“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詳地躺着。我走近他身邊,看着他,久久不能離開。這樣一個人,就這樣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難以想象汪曾祺強忍心中苦痛,簡簡單單勾勒出葬禮情景時的壓抑。這份感情誰不能理解呢?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寫人間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花鳥蟲魚,即興偶感,娓娓道來,於不經心、不刻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詩文的經典。”“文中那一幕幕的浮世悲歡,看得人平靜欣喜,又看得人有些淡淡的悵然。”汪曾祺先生的語言樸實無華,但一字一句都發自肺腑。願他在另一個地方,仍能夠撇一身忙碌,賞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八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嗎呢!”

“世間許多事,想想很有意思。”

我透過文字,去感受作者汪曾祺老師經歷的眼中最樸素、最遙遠、最恬淡的美好。它非陶淵明心中良田美池、雞犬相聞的桃花源;它非張岱心中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湖心亭雪景。它是北京人遛與壓鳥的喧嚷與清歡;它是落葉螃蟹螞蚱、山丹丹枸杞槐花的淳樸與幽雅。他有一雙炙熱的眼睛,在生活最平淡無奇之處,洞見了生活最真實無暇的美好。領着我們,觸摸人間草木蟲魚鳥獸的心跳!

“隨遇而安,更輕鬆一些。”

最愛《昆明的雨》。汪曾祺老師並非體驗昆明雨的恬靜幽雅,也並非經歷青苔石板街的空谷迴音。在他心裏,昆明的雨竟是那麼人間煙火氣。昆明的雨竟是如草木枝葉一般濃綠旺盛的;昆明雨季的楊梅竟是如燒得熾紅的火炭一般的;昆明的雨,竟也是孕育了昆明美味的菌子的。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已看盡了外面繁華喧囂的世界,卻還是願意與草木共享那一片的青綠。或許,更是淳樸、簡單的事情或者地方,比如北京《衚衕文化》。北京城的衚衕那麼真實的就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拉洋車的“東去!”“西去!”;衚衕房子的舊房檁、斷磚牆;街坊裏道來殺一盤的棋友;各晃着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壓鳥的鳥友;食物也不失撲鼻之香,窩頭,大醃蘿蔔,小醬蘿蔔,滴了香油的臭豆腐,還有蝦米皮熬白菜。北京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趕得上北海白塔!

“每個日子,都是詩意的成長。”

《冬天》也是頗有情趣的,“雪天,到後園去折臘梅花、天竺果。”冬天裏,還有什麼比這更温暖人心的人間煙火呢?

草木,何不可以理解成為人間最平淡無奇的小事呢?

這凡塵,究竟有什麼可以留戀?不過人間草木香。

《人間草木》讀後感 篇九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八個字,是汪老的老師沈從文去世的時候,張充和夫婦送來的挽辭中的。“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或許,在張充和的眼中,這幾個字,是頗能夠代表沈從文的一生的,而這我眼中,這幾個字,用來形容汪曾祺先生,也是十分貼切的。

這本《人間草木》,收錄了汪老三十餘篇文章,選擇的題材大都同生活中尋常花鳥草木有關,讀來分外感覺到濃濃的生活情緒,除了這些,還收錄了幾篇寫汪老當年在西南聯大時候認識的那些大師們的生活軼事,描寫詼諧有趣,栩栩如生,簡直彷彿見到了那些大師們本人。

汪老的一生並不舒暢,生於戰時,長於混亂,就算在名聲斐然的時候,也因遭遇那個動盪的年代被打成右派,然而最難得的是,就算遭受磨難,屢屢被人誤會,他也能夠隨時保持豁然達觀的心態,用一顆平淡寧靜的心去認真體會平凡生活的好處,去寫就着平凡生活的動人。

所以有人説:“他的一切都是詩。”

我想,能夠把文字寫得像詩需要非凡的才氣,而能夠把自己的一生都過得像一首詩,則一定需要一顆永不熄滅的赤子之心了。

汪老的文字並不華麗,也不夠驚人,他從不刻意去説理或論教,他只是淡淡地,寫着自己眼中真真切切看到的那些花草—一顆芋頭,一把石頭下壓着的豆芽,紫薇,菊花,還有各種野花;那些鳥木魚蟲—比如北京遛鳥人,香港的遛鳥人,木芙蓉,車前子,瓢蟲,蟬,刀螂;那些最普通的人最普通的事,北京的國子監,衚衕,泰山上的擔山人……

他誠實地記錄着生活中的一切,語言平淡卻又真味,閒閒地翻過他當年在被打成右派時在農場裏寫的這些文字,在某個北京的早晨遛彎時候想到的文字,在後來平反後作為一名作家四處雲遊寫到的文字,在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走在美國街頭寫下的文字,在自己漸漸老去的時候回憶起西南聯大里的青葱歲月寫到的文字……

這些文字沒有一個句子是煽情的,卻不由得叫人感動。

這些文字沒有一個語句在刻意地給人打雞血,卻在不知不覺間讓讀者受到温馨地鼓勵。

比如他説起有個人隨手將一把豆子扔在了石頭下,過了一陣,翻起石頭一看,一羣豆芽竟然將石頭頂起來了。

與此同時,汪老,還非常具有獨特的審美和生活情趣,比如他説人工琥珀不如天然的,“美,多少要包含一點偶然”。説起養鳥人讓畫眉學叫,他説,“畫眉本來的鳴聲是很好聽的。讓畫眉自由地唱它自己的歌吧!”

我想,這樣的思想與面對艱苦的淡然,與汪老早年在西南聯大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印象最深的是,是説起當年在聯大每次躲警報的時候,有位同學,“聽着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合他的冰糖蓮子。”

而後人在議論為何西南聯大在短短几年間培養了那麼多人才時候,只説了兩個字:“自由”。

汪老在此後的幾十年間,一直堅守的,或許就是這樣的從容,和內心深處對自由地不懈追求。這樣的汪老,才能夠寫出如今我們能夠看到的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