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理想國》讀後感---與哲人對話(精選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8W

第一篇:《理想國》讀後感---與哲人對話

《理想國》讀後感---與哲人對話(精選多篇)

《理想國》讀後感---與哲人對話

《理想國》的對話體寫作方式讓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們中國的孔子。雖然《理想國》裏思想都是柏拉圖本人的,但是我們不可否認,他作為蘇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觀念受蘇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蘇格拉底的口吻來寫,書中一直把正義作為討論的對象,並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而後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遵循着蘇格拉底“助產術”的尋求智慧之路,所以我們讀來常常感覺就是蘇格拉底本人在辯論。同樣是生活在差不多時代的偉大哲學家,一先一後,經歷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撰寫的、記錄其言行的《論語》,蘇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對古希臘哲學最初探索得以流傳的《理想國》。

國中時就通過一些簡單渠道聽説過《理想國》,心中對“理想國”的定位如莫爾的“烏托邦”,如陶淵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這本書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來源。比起充滿幻想的描繪一個理想社會,這本書更是向我們展現了古希臘那個充滿魅力的辯論時代。由於讀的不夠精細,所以不敢説真正讀懂領會了多少東西,但是卻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學家們最七年級直倡導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邏輯之曲折、言辭之詭祕。曾經中學時代在歷史課上看到那些類似於智者學派的古希臘人熱衷於辯論,在田間街頭、小巷集市運用各種辯論法則,或談笑風生,或面紅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頭土臉的你説我論時,總會對那個誕生最早文明的古國之一,產生無限遐想,所以慶幸在年輕時代還能真正有機會走進書裏,走進那個神祕世界。

“什麼是正義,”這是柏拉圖和格勞孔、玻勒馬霍斯、色拉敍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討論圍繞的中心,“欠債還錢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分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而後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認為一個好的城邦應該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等美德,每個人都是在國家裏執行適合他天性的職務,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觀點一樣,蘇格拉底認為教育可以激發人性裏潛在的能力和知識,而柏拉圖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襲。當城邦裏的統治者、守衞者、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時,這個城邦就具有了“正義的美德”,然後從城邦類比到個人,認為那是“大”“小”“內”外‘的關係,正義的個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對自己友善,同時在某些政治事務、私人事務上,保持和諧的狀態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行為。

正義永遠是快樂的,而不正義反之,王政最好,寡頭政治、民主政體、僭主政體都不如以哲學王做統治者更符合正義的定義。針對社會,討論還涉及了女子教育、兒童的生育與培養等問題,並且含有男女平等的民主輝光,一個國家裏也能夠造就出類拔萃的女人,他們也可以去守衞城邦。“理念”説也是柏拉圖思想的一個重要支撐部分,他認為哲學王應該成為正義城邦的統治者,因為他可以“把握永恆不變的事物”,“永遠酷愛那種能讓他們看到永恆的不受產生與滅亡過程影響的實體的知識”“天賦具有良好的記性,敏於理解,豁達大度,温文爾雅,愛好和親近真理、正義、勇敢和節制。”文中“蘇格拉底”用船長的譬喻説明一個真正哲學家在城邦的處境。

讀到中後部分,我的腦海裏似乎才開始勾畫出“蘇格拉底”所描繪的“理想國,”可是就他自己來看,“只有在某種必然性碰巧迫使當前被稱為無用的那(本站隆重推薦好範 文網:)些極少數的未腐敗的哲學家,出來主管城邦,並使得公民服從他們管理時,或者,只有噹噹權的那些人的兒子、國王的兒子或當權者本人、國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愛上了真哲學的時候,”城市、國家才能完善,才能成為理想國。同時柏拉圖還用一系列的比喻來論證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這似乎也成為柏拉圖哲學的出發點和堅持的原則。於是我也深刻的體會了所謂的“日喻”“線喻”和“洞喻,”柏拉圖建構起了他的理念世界。

關於國家,非得有哲學王不可,於是柏拉圖也極力探討幾何學的重要性,也包括天文學、音樂、體操和辯證法,並且論述了這些的重要程度,他有關這些課程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對我們有很大的借鑑作用。“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是他心目中創建理想國的思想核心。柏拉圖為我們這些後來人描繪的理想藍圖,為19世紀的空想主義者提供了藍本。

一本《理想國》,涉及到了道德、民主、教育、文藝、平等等諸多問題,一系列看似平常的談話,範疇廣泛,信息量大,卻又毫無間隙,娓娓道來,整合而連貫。我想,哲學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學科,不僅是因為先哲們對它的孜孜以求,也不僅僅是因為後來的許多學科就是從哲學分支而來,而是因為它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理論與實踐的精華。深邃的思考、對美好的追求,看待事物的態度、縝密的思維方式等等都與哲學息息相關,我們想要更好的生活,想要看待學術問題的不同眼光,無一不需要我們的哲學功底,需要我們與哲人對話,採擷他們思想的豐碩花朵。

第二篇:與太陽的對話 讀後感

《與太陽的對話——丹陽四大教育家》讀後感

新橋中心幼兒園童玲

最近拜讀了由馬相伯教育獎勵促進會編著的《與太陽的對話》一書,深深感悟到作為一名教師身上所揹負的責任的重大與深遠!

呂鳳子先生説:“教師要成為沒的表現者,要在美的境界中發現道德境界。”他主張“美育”和“愛育”,有了“愛”和“美”,才有“善”和“真”,因此他畢生盡瘁於美育,從不倦怠。我覺得他就是以他這種無盡的愛,無盡的美,無盡的仁,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實踐去完成的。我感慨,我們在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的同時是否也應反思,如何將美育和德育進行有效的結合和實施呢?幼兒的美育是在培養他們對美的事物的正確認識,在《幼兒園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學習呂鳳子先生的“以身立德”、“以愛立美”、“以美立人”、“以德立教”後,我領悟到,在真正的教育過程中,老師要真正領悟自己所處的地位,學高為師的同時,更注重的應該是身正為範!

求真、能賤。我認真咀嚼了 “一日存誠、一日能賤”。存誠就是説做人要老實,能賤就是説不要輕視卑微的工作。呂叔湘先生更提出就真、能賤。我覺得就是因為這兩點,激勵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也要努力讓自己在學術研究上有所突破,身體力行,事實就是的追求真理,並樹立嚴謹務實的學風,真誠為人的處事態度,將求真的這種精神銘記在心。同時我也會不卑微自己的工作,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用一顆真誠的心去看待我的職業,去教授我的學生。同時呂叔湘先生還提出“立定腳跟處世,放開眼孔讀書”,解開我們的傳統教學所帶來的束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們也要教育孩子立定腳跟做人、放開眼孔求知。

一滴水就是一個海洋,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教師的工作細碎而又繁瑣,身為一線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陶醉於這份古老又現代的地方文化,我感恩於教育這個大家庭,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尋找自己的不足,不斷充電,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完善自己,爭取使自己的幼教工作更出彩,也爭取做一個與太陽對話的人,為丹陽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微小力量!

第三篇:理想國》讀後感

一道耀眼的閃光

——讀《理想國》有感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出他政治思想的作品。通過描寫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與辯論,給後人展現了一個完美的城邦。而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麼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麼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導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衞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成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成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裏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而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嚮往,並且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道路上的進步,並用哲學的思想來管理民眾。

在這本名著中,柏拉圖本來是要論述個人正義,為了説明個人正義,用城邦正義作為鋪墊和比方,但柏拉圖實際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證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圖的這種證明方式給了後人一個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着城邦正義,或者説,還存在着國家制度的正義。

同時,《理想國》還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理想交織的輝煌鉅著。通篇充斥着哲學的智慧,飽含着政治思想的精華,這就體現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

其討論的熱點是一直都是正義哲學的問題。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玻勒馬霍斯、色拉敍馬霍斯等智者展開了激烈的交鋒。他們先後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蘇格拉底也一一進行了駁斥,並最終得出了正義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並沒有僅僅落在關於個人正義的討論上,柏拉圖其實是着眼於城邦的正義。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並將這條正義原則歸結為:“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幹他自己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

當然,柏拉圖的城邦並不是所謂的眾生平等,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的人人平等的國度。他所謂的城邦也是分等級的,也就是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

“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裏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柏拉圖在《理想國》的結尾這樣説道。

正義的哲學家做了王,也許,這是柏拉圖對國家的完美定義。

第四篇:《理想國》讀後感

對《理想國》的淺讀

柏拉圖式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他師從蘇格拉底,一生致力於鑽研哲學,並 遊歷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創辦了西方最早的高級學府“柏拉圖學院”,他一生忙於研究、教學和著述工作,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柏拉圖的思想是對以前的希臘哲學包括早期自然哲學、智者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蘇格拉底的原則和方法,所做的創造性綜合,《理想國》用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是柏拉圖成熟期的代表作,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內容深刻豐富,達到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此書是西方文藝、政治、民主理論的奠基之作,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部政治學鉅作,對西方政治學有着深遠的影響。

《理想國》論述的是城邦正義與個人正義之間的關係,書的開篇就討論正義以及政府的公正,後篇寫城邦的文化、法律、教育,國家的是個準則,國家的氣質,女子在國家中及哲學家治國,哲學家用彼岸治國,靈魂上升到哲學境界的三種方法,論四種國家制度,論極權、快樂和理想的公民,靈魂不死論及天上的絕對理念共計十部分,今天我主要解讀一下書中的政治問題。

柏拉圖在本書中構建了自己的理想國家模式,並宣稱理想的國家應該是有着學家萊領導的,並且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在這方面,他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商人應把貿易做大做好,滿足人民生活所需;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衞自己的國家;同時他也談到了每個人應該掌握好自己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係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説明:國家大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應該服從於國家的需要。這種國家觀產生於城邦國家,人員相對較少,而今我們的國家過於膨大、強盛,對於個人的壓制太多,因此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實現國家強大與個人人性解放的相統一,

柏拉圖認為改造社會應從教育入手,把每一個公民教育成為明辨事理的人、國家的棟樑之才,那麼國家也就強大了。

在法律問題上,柏拉圖認為法律應該更多的參考以往的藍本來制定,並在很多方面給人們的行為做了一個限定,凡違反法律的人應當受處罰,法律是正義的,違法必然是非正義的,“任何公民有違反國家制度的行為都要被處於極刑。”可見柏拉圖對於法律的作用是贊成的,並認為在政治井然有序的還是雜亂無章的國家裏法律都是必須的,體現了政治學的法治思想。

柏拉圖關於教育及法律的觀點至今還是經典,雖不可以全套照搬,但這些思想對今天的中國也是十分有益、有用的。

論“安邦定國”和中國穩定這一節的辯論更為經典,開篇就是一句:“對於一個欲求安定的國家而言,能有什麼比團結更為善,比分裂更為惡呢?柏拉圖認為:國家要存在和發展,必然欲求穩定,而穩定必須團結並結束核打擊分裂。 他首先論證了國家與個人脣亡齒寒的關係,這個國家的任何一個公民遇到任何一種遭遇,不管是好還是壞的,他的國君都會説:“受苦的都算是國家的一分苦,有福的自然也是國家的榮耀。”柏拉圖如是説,同時柏拉圖認為國家不應有私心,而應竭盡全力的為國家做貢獻,領導者應該善於團結,這樣城邦才會穩定

中國在政治上追求的也是和諧的發展、穩定的發展。總之,一個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國家都是:有穩定才有存在和發展。

關於

柏拉圖還費了一番筆墨來論希臘內訌與戰爭。這裏柏拉圖説明了國家內部不能發生內訌,在對外上則要有戰爭的實力和準備,這樣才能守衞好我們的國家,才能排除一切外憂內患,使理想國家得以生存和發展。我們不難看出拉圖的一個信念:為了我們的理想國,每一個人應該恪守本職,為國效力。而且為了保衞好國家,應該用勇敢的精神來激勵或影響下一代人,同時,那些勇敢的英雄還應該得到下一代的敬仰。每個行業、每個人都如此,那希臘就會強大,也就不怕戰爭的到來,希臘的一切生活才會有保障,希臘才會強盛。

我們看一下中國近代史,在近代中國受列強入侵,內有各種勢力間的鬥爭,正是按柏拉圖所説:內訌沒有了,外族的入侵就不容易了,國共合作就是消除了內訌,即便這是暫時的,我們也完成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而當下:台獨、疆獨、藏獨勢力猖獗。一個民族只有團結一致才有可能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一個國家只有團結一致才有可能長盛不衰,人民才有可能得到安定幸福,因此,中國的一大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團結!

對中國而言,我國是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文明只有短短的百年不,因此我們得政治文明還不夠高,遠遠不夠成熟,再加上我國自古皆專制,皆人治,偶有民主,卻終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可以説中國政治目前面臨了一個大的變革瓶頸,我們的政體是人民民主專政,中國只有在原有的框架下積極探索,不斷改善,最為主要途徑的還是學習西方的政治文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理想國》中給我們啟示的地方有很多,其中藴含的寶藏還帶我們繼續開發,《理想國》值得我們一讀

第五篇:理想國讀後感

《理想國》讀後感

從高中歷史書中就學到了柏拉圖關於理想國的思想,然而那時只是對理想國中心思想淺顯的瞭解,而不是系統的學習。這學期,由於要寫讀書筆記的原因,我選了《理想國》這本書來閲讀。花了將近半學期時間將整本書細心讀完後,我感覺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理想國》一書在哲學史乃至人類思想史上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凡是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這部著作。柏拉圖的《理想國》不僅是對他此前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作了最為完整系統的表述,而且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完整系統的理想國家方案,構成了以後各種作為社會政治思想而提出的烏托邦方案的開端。

《理想國》的主題十分豐富,它雖是一部哲學經典著作,但內容包括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文藝學等諸方面。由於篇幅原因,我決定選幾個較重要同時也是我較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一、 關於理想國

本書最主要、最著名的理論就是柏拉圖關於理想國的設想。柏拉圖認為,國家就是放大了的個人,個人就是縮小了的國家。人有三種品德:智慧、勇敢和節制。國家也應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統治者,由哲學王來擔任,二是有勇敢之德的衞國者,三是有節制之德的供養着。前兩個等級擁有權力但不可擁有私人財產,第三等級有私人財產但不可有權力。他認為這三個等級就如同人體中的上、中、下三個部分,協調一致而無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謀其事,在上者治國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亂,就達到了正義,就猶如在一首完美的樂曲中達到了高度和諧。

其實,柏拉圖心中至善的城邦,不過是空想的烏托邦。他認為:理想的國家縱然還不能真實存在,但它卻是唯一真實的國家,現存各類國家都應向它看齊,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應爭取相似。這就是柏拉圖對他的理想國家所持的態度。

看完柏拉圖理想國這一觀點,我覺得柏拉圖的“理想國”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是站在貴族立場上的,妄圖恢復古代的氏族制度,回到貴族統治時代。柏拉圖也毫不隱晦地把他的理想國稱之為君主制或貴族制,它帶有明顯的東方式的專制制度的特點。因此,馬克思説,柏拉圖的“理想國只是埃及種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柏拉圖雖然高尚地認為“我們建立這個國家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某一個階級的單獨突出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但他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和他本身的因素,他也只是想回到貴族時代。

二、 關於正義

本書討論的另一主題是正義問題,在政治學中,首先是國家的正義。在討論中的塞拉西馬邱斯認為:“正義不是別的,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每一統治集團都為了其自身的利益而制定了法律。民主體制制定了民主的法律,專制體制制定了專制的法律,其他的也都是一樣。因而他們宣佈他們所制定的——他們自己的利益——對於被統治的就是公平正義,他們把每一個背離它的人作為違法者和犯有非正義行為的人而加以懲罰”換句話説,在任何國家,正義就是政府的利益。這個意見既深刻又極富啟發性。

至於國家是怎樣產生的,柏拉圖認為,它起源於人們互相合作、互相交換,共同生活的需要。在如何維護國家的正義問題上,柏拉圖認為,國家的統治者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他提出,國家的統治者必須具有護衞國家的智慧(治國的知識)和能力,必須真正關心國家的利益,必須把公民的教育與培養作為頭等重要的大事來抓,這是公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而不應當把力氣放在制定法律和憲法方面。

其次是個人的正義。柏拉圖認為,對國家而言,正義是指每個人都只做他自己分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分內的事,換句話説,正義就是每人各行其是,各安其分。這樣,城邦內部就能做到明確分工、秩序井然,保持安定團結的局面;否則,生產者、護衞者和統治者三個等級互相代替或互相干涉,這就造成混亂,國家將會因此毀滅。對個人而言,正義是指個人的

理智、激情和慾望各司其職,互相合作,是自身秩序井然,以保證心靈的健康、和諧。

三、 關於洞穴理念論

洞穴理念論是柏拉圖另一重要的哲學思想。它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一羣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動,只能背對着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着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羣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脱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説,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出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在這個比喻中,柏拉圖把通過視力反映的世界比作囚室,把囚室中的火光比作太陽的能量;同時把往上走和看見的東西運用到心靈上升到認知的過程。柏拉圖這個“洞喻”的意圖不僅要説明洞外事物之於洞裏陰影正如理念之於可感事物,太陽之於世間萬物正如“善”的理念之於理念世界一樣,而且也試圖表明人的靈魂是通過“轉向”來認知事物的本質的,即從洞壁轉向洞口,從洞口的火光轉向外面的事物,從水中的倒影轉向天上的太陽。轉思就是反思和再反思,雖然是不斷地準回頭,但總的來説使知識呈現為一個線性的上升過程,所以柏拉圖又用“線喻”表明了這個上升過程的各個階段。

四、 關於教育

該書中,柏拉圖還多次提到了教育問題。由於我們是師範專業,因此對這一方面的知識也格外關注。

柏拉圖認為,教育和培養是當政者應注意的一件大事。理想國的建立和保持,端賴於教育,一個人得到的培養如果不合適,那麼最好的天賦所得到的結果甚至會比差的天賦還要壞。理想國中有公民身份的男女兒童的教育從音樂和講故事開始,歌詞、曲調和故事內容都要經過嚴格審查,禁止不健康的東西。然後經過2~3年體育訓練,鍛鍊吃苦、耐勞、勇敢等品格。10歲時所有男女孩子都被送到鄉下去受教育,除識字、閲讀、道德教育外,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理論。20歲時,進行第一次篩選,被挑選出來的青年要能將學過的課程加以綜合,以考察他們有無辯證法的天賦。30歲時,根據第一次挑選出來的人在學習、作戰和工作中的表現,作第二次篩選並進行考試。被選出的人用五年時間專心致志地學習辯證法。35歲再放到實際工作中鍛鍊。

柏拉圖有不少的教育思想是很先進的,他提到“國家用人要因人而異,全國公民無一例外。每個人的天賦適合什麼,就應該派他去完成什麼任務,以便大家都能發揮所長。”這與現在普遍提倡的因材施教,發展個性,是很相近的。

另外,在他的書中還涉及到了寓教於樂的思想。他認為“教育的方式不能是強迫”,“自由人學習任何東西不應是奴隸式的,強迫的體力勞動雖不會使身體變得更壞,但是強制的學習卻是絕對進不了心靈的。”“在孩子們的學習中不要使用強迫,而是用遊戲,用這種遊戲你也能更好地發現每一個孩子天生的志趣。”這一思想對我們也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以上便是我們理想國整本書所理解的,學到的東西。對於柏拉圖的《理想國》,我的闡述還是片面而膚淺的,因為還有很多細節之處不明白,需要更加深入的仔細閲讀書籍並清晰認識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才能更好的對其文章進行解讀。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學會了如何鑽研學問,讀懂文章,還學會了思考人生,我要成為怎樣的人,達到什麼樣的人生目標等等。名家的哲學思想給了我許多人生啟迪。讀書,要學習書中的學問,更要從學習書中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