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9W

第一篇:《學生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學生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學生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金東國小王大鵬

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也伴隨着精神文明的提升,精神文明是學生素質提高的一項重要部分,精神文明會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學習生活,人生價值觀的初步培養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依賴每個公民精神世界的提高,比如,農場管理人員可以對航天事業感興趣,駕駛員可以閲讀關於法學的知識。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因此在孩童階段探尋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儘可能深入地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陶行知先生也説過:?像屋檐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前石,點滴的創造故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可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呆望着大創造從天而降。?老師的職責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都付出真誠的情感和尊重,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從他們的一舉一動去了解他們,關心他們,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班主任的心在與他們一起跳動。

一、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學生。 瞭解和研究學生,包括瞭解學生個體和學生集體兩個方

面。一個學生的成長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班主任只有全面瞭解學生的過去和現在,瞭解他們的家庭、成長環境,研究他們的心理,個性特徵及其形式原因,才能很好地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和研究學生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

1、基本情況:包括學生姓名、身體狀況(應該特別關注有殘疾的學生,這類學生容易遊離於集體之外)。

2、學習情況:包括學習基礎(入學時文化課成績和現有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

3、人際關係:包括師生關係、同學和朋友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等。

4、歷史狀況:包括學習經歷、獎懲、個人重大事件等。

5、成長環境:包括學生的交友情況、經常涉足的場所等。

6、家庭情況:父母親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是否健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對子女的願望以及家庭中重要的社會關係等。

7、適應狀況:學生從普通國中進入職業學校有一個適應期,而我們只有抓好了入學關鍵期的教育和管理,才能為今後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適應狀況包括生活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關係適應,尤其是心理適應。

8、發展需要:需要是人們各種行動的基礎和出發點,是人一切行為的原動力。所以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一定要從瞭解學生入手。在以外的班主任工作中,常常忽視對學生個體的瞭解和研究,所以感覺跟學生溝通很難,總是無法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學生有話不敢和班主任交心去説,就無法正確把握他們的動態。

二、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要將情感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的實施過程中。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博愛便是瀰漫在班級之池中的水,滋潤着每個學生的心靈。教育以情感教育為前提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也是每位班主任應該貫穿的準則,同樣也是走進學生精神世界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教育以對學生的熱愛為出發點,也是走進學生精神世界的出發點,離開情感,走進學生精神世界也就無從説起。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情感教育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作用,班主任適時地運用這一感染媒介班主任很容易跟學生溝通,很容易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如果在和學生交談的過程中一味地闡述道理,而忽略情感的溝通,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對班主任產生厭煩情緒,也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反之,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感情的融入,對於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哪怕只有小小的進步,也要激勵、表揚。也許一次小小的表揚,學生會深受感動,在學習上也找到新的支點,重新樹立信心,也許

就因為親切的笑容,真誠的眼神,鼓勵的話語,學生就會重新找到自我。這樣就能凝聚每一個學生的心。在他們的心目中樹立起較高的威性,更容易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教育過程中的情感融入,能使學生獲益匪淺。它如一縷春風,能重新揚起學生信心的風帆,它是一泓清泉,能滋潤學生自卑的心靈,它是一把鑰匙,能打開學生精神世界的大門。

三、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就是要永真情感動學生,用摯愛温暖學生。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必須用真情去打動學生,讓他們的思想受到震動,心靈受到跌宕,這樣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在期會考試後,我班有幾名學生因基礎差,成績不理想,懈怠了很多,學習明顯沒以前認真了,作業也不交了,有一種破罐破摔的味道。我抓住時機,及時跟他們溝通,為了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思想所犯的嚴重錯誤,進行正面教育:?你們選擇還是學生,你想過嗎?你在上課時呼呼大睡時,你的父母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你在和同學吃喝談笑時,你的父母卻在吃着廉價的飯菜,就為了能省點給你在學校加餐,以更好地學習,你又於心何忍?説到底你們就是以個個‘剝削者’,你們的衣食來源於父母,你們剝削的時你們的父母,他們在家受苦受累,為的是讓你們成人成才,你們卻不努力學習,關鍵時沒又一個認真學習的態度,相反還自暴自棄,這會讓你們的父母寒心啊!你們應該好好地報答他們,

而作為還是學生的你,最好的報答就是努力學習,把成績搞上去。?幾個學生聽完都情不自禁地哭了,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保證迅速從陰影中走出來,今後加倍努力,爭取在期末考試中有進步。聽了他們的話我也很欣慰地笑了。通過心靈與心靈的碰撞,他們的精神世界受到震撼,這樣對班主任來説更容易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能保持更長久的動力。用真情感動學生,關愛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用真摯的情感去彌補學生的心靈創傷,深入瞭解學生,從關心學生成長入手,教育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寬容其言行,鼓勵其進步,把每個學生的人生價值調動到一個最高點,能讓學生有如沐春風般的感受,學生自然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任便有了?不令而從?的威性。這正是所謂?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班主任走進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則使他們更能保持長久的動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通過自己的努力,我把心交給了學生,學生也讓我走進了他的精神世界,他們在時時刻刻感受到我對他們關愛的同時,也自覺地對班級產生髮自內心的熱愛加關心,他們

便會自覺地以主人翁意識愉快和睦地相處,情緒飽滿地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良好的班風。正如東方詩聖泰戈爾説過?不是棒木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在教師煦煦春風般的關愛下,在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充分了解下,這些學生也一定會成就他們完美的人生。

2014年2月19日

第二篇:學生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學生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無論多麼寡言、靦腆和平庸的學生,在心靈深處都珍藏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獻身的願望。”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創造良好環境,愛護、培育這種願望,並使之早日化為行動。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的精神世界》一書中的一個基本觀點。

教師應該怎樣看待學生?這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嚴肅課題。書中指出,教師不僅應該是學生心理健康的保健醫生,更應成為人際關係的藝術家,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因此,教師就必須研究分析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入情入理地進行啟發、誘導和轉化工作,使他們生來就有的“一顆能生長出個人愛好和能力的茁壯幼芽的種子”開花、結果。這一切的前提應是,對待他們要象對待公民和同志那樣,瞭解、尊重他們享受快樂的權利和所應履行的義務。

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教師中,還有相當一些人受某些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維護‘師承“的訓條,無視當代青少年的特點和要求,傷害他們的自尊,抹殺他們的特長,摧殘他們的個性,這就很可能會貽誤他們的將來。諷刺挖苦學生,動輒轟出教室,以”解氣“為目的而向家長告狀,體罰、變相體罰,不乏其例。在教學上,搞疲勞或轟炸戰術,更是大有人在。學生以學習為痛苦,由此造成厭惡學習甚至厭惡生活的心理。凡此種種,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

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讓學生在學校要過上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可我們的調查表明,多數學生認為學校生活是單調枯燥的。這與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關係極大。”教師的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説,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有益於發展的陽光“。我體會這裏所説的”人格“,包括教師的德才學識以及意志、性格、興趣、情感等。教師行為可以使他們產生感應,從而影響他們的全部智力生活和全面發展的進程。

因此,讀了此書後我感到,當務之急是端正教師的學生觀、人才觀,提高教師的思想境界。

第一步要倡導教師熱愛學生。學生渴求”理解“,我們就要用理解的態度去對待他們當中存在的一些現象,例如三毛熱、瓊瑤熱、辯論熱和所謂的早戀,學生希望”愛護“,我們就要從愛護方面出發,正確對待他們的弱點,如幼稚、冷熱病、耍小聰明等。只有尊重信任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資格。

進一步就是實施”蘇步青效應“。蘇先生認為,不是”名師出高徒“,而是”高徒捧名師“。科學史證明,學生超過自己的老師是一條規律。早在”五四“運動時期,魯迅先生就指出:”只要思想未遭禁錮的人,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更健康、更聰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過去。“陶行知的箴言今人譽醉:”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不想讓學生超過自己的,就不是好教師“!試想,如青出於藍而不能勝於藍,或不願意讓”青“勝於”藍“,那我們還有什麼指望?

教師怎樣使自己具有博大寬容的胸懷呢?讀一讀《學生的精神世界》,或許不無裨益。

第三篇:《讓閲讀豐盈教師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讓閲讀豐盈教師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尹傳梅

為什麼要讀書呢?孩子常常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那我們老師又為什麼讀書呢?讀了《讓閲讀豐盈教師的精神世界》一文就更明確了,我們教師要教書先讀書,善教者必善學者,讀書是教書的必需,是專業成長的“永恆路徑”,是教育生活的“明智選擇”。的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讀書改變了人的心境。因為書中的寓言故事、至理名言、動人描寫,無不打動我們的心扉,無不感染我們的行為。其次,讀書改變了人的心態。因為透過一個個故事,我們看到了、學到了更多的教育理念:寬容、尊重、大愛、無私和奉獻,它昭示着教育者的大度與力量;最後,讀書讓每個老師變得聰明瞭,學會了用更有效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學生。也就是教師們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心態的同時更改變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據調查,隨着我國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我國教師職業的專業水平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差距愈加明顯地表現出來,推進我國中國小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勢在必行。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終生的教育專業訓練,獲得教育專業技能,塑造和完善教育職業道德,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國務院總理温家寶在考察北京四中時曾經提出:教師要具有愛心和知識,語文教師自己知識要廣博。那麼作為一名教師的我,應該明白自己肩頭的重擔,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做好以下兩點:1.多讀書,多學習,

做個智慧型教師,我認為這是成長的關鍵。在專業方面,我感覺到自身的理論基礎有限,一些教學方法、教育手段水平要繼續提高,並且對一些工作經驗的總結和提練不夠。因此,我努力多讀一些教學方面的書報雜誌,逐步使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層次。2.鑽研業務 、勤思考、擅積累,做個反思型教師,這是成長的核心。為了使自己在教學當中能夠靈活把握、處理教材,今後我要不斷研磨課例,審視課堂。記得有位教授説過: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但寫三年反思日記就可能成為名師。當然,成為名師並不是我們成長的目標,我們需要在反思中理解教育,從而也理解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最後,我想把這樣一句話送給所有的老師,也包括我自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是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就能在這裏長成參天大樹!

第四篇:淺談職校班主任如何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

淺談職校班主任如何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

摘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儘可能深入地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陶行知先生也説過:“像屋檐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前石,點滴的創造故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可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呆望着大創造從天而降。”班主任的職責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都付出真誠的情感和尊重,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從他們的一舉一動去了解他們,關心他們,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班主任的心在與他們一起跳動。

關鍵詞:職業學校、班主任、精神世界、工作藝術

職業學校班主任是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學生健康成長和職業規劃的引領者,是職業道德教育的骨幹,是溝通家長和社會的橋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那麼究竟如何才能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呢?

一、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首先要了解和研究學生。

瞭解和研究學生,包括瞭解學生個體和學生集體兩個方面。一個學生的成長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班主任只有全面瞭解學生的過去和現在,瞭解他們的家庭、成長環境,研究他們的心理,個性特徵及其形式原因,才能很好地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和研究學生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

1、基本情況:包括學生姓名、身體狀況(應該特別關注有殘疾的學生,這類學生容易遊離於集體之外)。

2、學習情況:包括學習基礎(入學時文化課成績和現有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

3、人際關係:包括師生關係、同學和朋友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等。

4、歷史狀況:包括學習經歷、獎懲、個人重大事件等。

5、成長環境:包括學生的交友情況、經常涉足的場所等。

6、家庭情況:父母親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是否健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對子女的願望以及家庭中重要的社會關係等。

7、適應狀況:學生從普通國中進入職業學校有一個適應期,而班主任只有抓好了入學關鍵期的教育和管理,才能為今後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適應狀況包括生活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關係適應,尤其是心理適應。

8、發展需要:需要是人們各種行動的基礎和出發點,是人一切行為的原動力。所以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一定要從瞭解學生入手。在以外的班主任工作中,常常忽視對學生個體的瞭解和研究,所以感覺跟學生溝通很難,總是無法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學生有話不敢和班主任交心去説,就無法正確把握他們的動態。

二、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要將情感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的實施過程中。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博愛便是瀰漫在班級之池中的水,滋潤着每個學生的心靈。教育以情感教育為前提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也是每位班主任應該貫穿的準則,同樣也是走進學生精神世界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教育以對學生的熱愛為出發點,也是走進學生精神世界的出發點,離開情感,走進學生精神世界也就無從説起。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情感教育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作用,班主任適時地運用這一感染媒介班主任很容易跟學生溝通,很容易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如果在和學生交談的過程中一味地闡述道理,而忽略情感的溝通,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對班主任產生厭煩情緒,也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反之,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感情的融入,對於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哪怕只有小小的進步,也要激勵、表揚。也許一次小小的表揚,學生會深受感動,在學習上也找到新的支點,重新樹立信心,也許就因為親切的笑容,真誠的眼神,鼓勵的話語,學生就會重新找到自我。這樣就能凝聚每一個學生的心。在他們的心目中樹立起較高的威性,更容易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教育過程中的情感融入,能使學生獲益匪淺。它如一縷春風,能重新揚起學生信心的風帆,它是一泓清泉,能滋潤學生自卑的心靈,它是一把鑰匙,能打開學生精神世界的大門。

三、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就是要永真情感動學生,用摯愛温暖學生。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必須用真情去打動學生,讓他們的思想受到震動,心靈受到跌宕,這樣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在期會考試後,我班有幾名學生因基礎差,成績不理想,懈怠了很多,學習明顯沒以前認真了,作業也不交了,有一種破罐破摔的味道。我抓住時機,及時跟他們溝通,為了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思想所犯的嚴重錯誤,進行正面教育:“你們選擇還是學生,你想過嗎?你在上課時呼呼大睡時,你的父母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你在和同學吃喝談笑時,你的

父母卻在吃着廉價的飯菜,就為了能省點給你在學校加餐,以更好地學習,你又於心何忍?説到底你們就是以個個‘剝削者’,你們的衣食來源於父母,你們剝削的時你們的父母,他們在家受苦受累,為的是讓你們成人成才,你們卻不努力學習,關鍵時沒又一個認真學習的態度,相反還自暴自棄,這會讓你們的父母寒心啊!你們應該好好地報答他們,而作為還是學生的你,最好的報答就是努力學習,把成績搞上去。”幾個學生聽完都情不自禁地哭了,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保證迅速從陰影中走出來,今後加倍努力,爭取在期末考試中有進步。聽了他們的話我也很欣慰地笑了。通過心靈與心靈的碰撞,他們的精神世界受到震撼,這樣對班主任來説更容易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能保持更長久的動力。用真情感動學生,關愛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用真摯的情感去彌補學生的心靈創傷,深入瞭解學生,從關心學生成長入手,教育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寬容其言行,鼓勵其進步,把每個學生的人生價值調動到一個最高點,能讓學生有如沐春風般的感受,學生自然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親其師,信其道”,班主任便有了“不令而從”的威性。這正是所謂“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班主任走進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則使他們更能保持長久的動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通過自己的努力,我把心交給了學生,學生也讓我走進了他的精神世界,他們在時時刻刻感受到我對他們關愛的同時,也自覺地對班級產生髮自內心的熱愛加關心,他們便會自覺地以主人翁意識愉快和睦地相處,情緒飽滿地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良好的班風。正如東方詩聖泰戈爾説過“不是棒木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在教師煦煦春風般的關愛下,在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充分了解下,這些學生也一定會成就他們完美的人生。

參考文獻:

【1】《職業學校班主任》 作者 :齊學紅馬建富2014年7月第二版

作者:徐輝

單位:江蘇省泰興市黃橋職業高級中學

第五篇:《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讀後感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讀後感

學校的教育第一是要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知識,第二是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

當我讀完《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時,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我的教學是不是讓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瞭呢?怎樣才能讓學生越來越聰明呢?

我認為只有把學習當作一種思考、認識、發現和好奇的需要,這個學生才會成為一個會思考的勞動者。要讓學生“在閲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閲讀”。

那麼如何讓學生在課堂裏成為“思考領域裏的勞動者”?我們怎樣能做到這一點?我想:這不但需要我們教師有較高的教學藝術之外,還需要教師與家長長期耐心的共同合作、交流、探討,共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思考的意思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並且嘗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我不禁叩(kòu)問自己,我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腦力勞動了嗎?我的點撥與引導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了嗎?激發起學生積極探索的意向了嗎?捫(mén)心自問,其實我關注更多的是學生完成作業的結果,人為地把一些“稜角”磨平,無意中忽略了“思考”自身的價值。如今我明白:在教育學生時,鼓勵他們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思維訓練的前提是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思維訓練的意義是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只有勤于思考,才能開啟智慧。”於是,在課堂上,我注意不再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探求,去解答。

如此看來,我們教師要努力在自己的課堂上做到:要教給學生一定的知識與技能,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讓學生有興趣地去思考,練習“在觀察中思考和在思考中觀察”,形成一個優良的循環過程,讓學生在學校裏變得更聰明。

作為教師,我們要盡最大可能去訓練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生活在

思考的世界裏,在思考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體驗思考的愉悦。願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成為引發孩子思考的啟迪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想獲取知識,或者想教會學生更多的知識,就應該明學習與思考之間的密切聯繫: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把學習和思考二者相互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我認為教師最應該下工夫的事情是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880字

Tags:讀後感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