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九年級的圍城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4W

九年級的圍城讀後感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感時傷身之作,表面上它是將人生置於了一種“一無可進的進口,一無可出的去處”的絕境。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圍城讀後感,歡迎借鑑參考。

圍城 讀後感1

讀《圍城》數次都禁不住在心裏暗暗稱好,其好在何處,不言而喻,好就好在這“圍城”二字,寓意深遠,發人深省。被圍之城“一無可進的進口,一無可出的去處。”城裏城外許多事並不見得有多纏綿悱惻,驚天動地。城裏城外許多人也並非懷揣絕技,心存大志。然而,它卻有讓讀者一讀完最後一頁就想立即回到第一頁重新品讀的不可抗拒的魅力,究其原因,想必便是作者寄深刻意藴於文中的一切言語,一切啼笑。

《圍城》是對一種人生情景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一種心理意態的巧妙把捉,其命意錢鍾書先生曾借書中人物之口點明:

[褚]慎明道:關於Bertie[羅素的乳名]結婚離婚的事,我也和他説過,他引一句英國的古語,説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物,只有那“噹噹”的鐘擺在痛苦與悲哀中晃動着,可憐的方鴻漸只是一個沒有着落沒有歸宿的痛苦的“精神盲流”。他成了社會的棄兒,更可悲的是他失掉了自我,失掉了精神,成了荒原的孤魂野鬼,沒有支撐,飄忽遊蕩,這不得不讓我們哀歎人生的虛無、荒誕,讓人從心底裏感到絕望和孤獨。

當然,《圍城》將人生的虛無與存在的荒誕剖析的如此深刻,把現代人的一種生活境地諷刺得入木三分,目的並不在於向人們散佈悲觀厭世的思想。錢鍾書先生對方鴻漸的態度可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全文透出的悲觀主義色彩,其實是對時代的感傷,對人類境地的感傷。著此文是希望人們能打破這一困境。錢鍾書先生表白:“人生雖然痛苦,但並不悲觀”。或許人生有其悲劇性所在,但絕非死路一條,像加繆把荒誕視為起點而走向對荒誕的反抗,在《圍城》中也啟示我們:面對從根本上的虛無、荒誕的人生,沒有逃避的餘地,唯有鼓起自為的勇氣,挺身反抗這種虛無、荒誕,才能確證自己存在的意義。這樣的一生即便是悲也是“悲壯”之悲,可歌可泣之悲!

方鴻漸的失誤不在於他認人生為虛無,存在為荒誕。對他的這些體驗,錢鍾書先生是同情的,而在於他體驗到這些虛無與荒誕之後缺乏自為的勇氣去反抗,而安於此種處境,聽天由命,甘為懦夫。他放棄了自我存在的責任,放棄了自我,對此錢鍾書先生是作了深入的揭發與嚴厲批判的。當然,方鴻漸也想有所作為,然而他的追求欲或上進心卻無力與他對整個人生的懷疑相抗衡。他越想要行動起來,就越覺找不到行動的依據,越覺無力行動,越覺“人生如痴人説夢,充滿喧囂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從而徘徊在進與退,行動與不行動的兩難抉擇中。

事實上,存在的荒誕或人生的虛無對人來講既是一種致命的威脅。又是一種自由與解放。就如人生落到一最底點。他的任何活動都是向上的或不會再是倒退的效果。既然整個人生從根本上説是虛無的,就意味着人沒有什麼先定的本質,固定的模式,人是自由的,他成為什麼,他的存在有無意義完全靠他自己,靠他自己的打拼。因此,他只要能夠勇敢地擔起存在的全部責任,依靠自我,就能跳出虛無的圈圍,賦予自身存在的意義。當然這種自由也是一種壓力,需要絕然和勇氣才能擔負——一種不畏虛無不屈服於絕望,從而肯定自我追求真實存在的勇氣。

人生就像“開無線電,你把針在面上轉一圈,東一個電台半句京戲,西一個電台半句報告,忽然又是半句外國歌曲啦,半句崑腔啦,雞零狗碎,莫名其妙”。但“一個破碎的片段,在它本電台廣播的節目裏,有上下文,並非胡鬧,你只要認定一個電台聽下去,就瞭解它的意義”。

所以即使整個存在,整個人生從根本上是虛無、荒誕、非理性和無意義的,但個體仍然可望依靠自身來創造意義,塑造一個有統一性的自我。這只是方鴻漸偶有的閃念,卻是錢鍾書先生所倡導的。方鴻漸的一生永遠只能如他所説的困境中憑本能來盲目地“碰碰運氣”而已。他本能地去尋找可靠的社會依附。精神依託,“總希望人家願意自己活下去”。他坦承自己為“道義”上的懦夫,又説自己對一切都缺乏“信念”這決非自謙,更可悲的是他認了這懦夫的命,以“信念的失落為由為不做任何努力抗爭做辯護,如此這般破罐子破摔讓人幾盡於無言。同時也應證了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精神的可貴。更進一步,正因為根本不存在一種普遍的“道義”基礎,所以個人所能有的只是一種沒有前提,不畏虛無而敢於自決自為的勇氣,這才是人之真正偉大之處。

錢鍾書先生對方鴻漸之怯懦的貶責莫過於接近尾聲處對孫柔嘉對方鴻漸怯懦根性痛心疾首,因而不惜痛斥且繼之以毆打想激起他獨立自為的勇氣的描述:

(柔嘉)瞧丈夫這樣退卻,鄙薄得不復傷心,斯聲説:“你是個Coward!(懦夫)Coward!Coward!我再不要看見你這個Coward!”每個字都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膽氣來,她還嫌不夠狠,順手抓起桌上一個象牙梳,又盡力扔他……

圍城 讀後感2

在很小的時候,就從爺爺的書櫥裏淘到了《圍城》,可是這本不起眼的書和《紅樓夢》或是《全唐詩》放在了一起,於是,我把《圍城》和這些書混為一談,讀罷才知道除了這部由無數精妙的比喻連綴成的小説可謂才思敏捷無懈可擊,更令我欽佩的是錢鍾書老先生居然把愛情故事擺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於是這前所未有的背景反而給了他更大的施展空間。他用玩世不恭的筆法和精闢的見解用最恰當的幽默體現了出來。我們這個年齡對婚姻沒有直觀的印象,零碎的片段,一些來自朱德墉,一些來自父母。在這個時候,我邂逅了錢老,一個我印象中和曹雪芹平起平坐的土的掉渣的糟老頭。

錢鍾書借趙辛楣的口來評價方鴻漸——“不討厭,但是毫無用處”,是客觀而中肯的。方鴻漸是個典型的混混,這區別於一般的街頭流氓,他是留學生,並且還肩負着撐起一個沒落家族的期望的重任,方鴻漸自己卻依舊我行我素,在歐洲悠悠閒閒地聽幾門課,混日子。直到方遯翁等人開始着急,方鴻漸才草草買了個文憑了事,匆匆回國,而三個個性迥異的女人就在此時走進了方鴻漸的生活。

在回國的船上,方鴻漸逐漸瞭解了蘇文紈,作為第一代的留學生中最成功的蘇文紈,她給人的

第一感覺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清高孤傲。其實細細想來,蘇文紈的“傲”是有一層厚厚的底子在做底藴。容貌自不必説,良好的家境,高等的教育,高貴優雅的氣質,閒暇時會拈一首小詩(不管是借的還是偷的),總是一種難得的雅興。朗朗上口的法語,罵起人來居然也頗有韻味……諸多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其身上散發着一種眩目的光環,使其得以傲視羣芳,傲然於世!可是,高貴的女人無可奈何地缺了點親切,像天上的月亮,發着清幽的光,你只能駐足觀望。所以,方鴻漸對她更多的是仰慕和敬重,無論如何愛不起來,他們的親密關係點到為止。在方鴻漸離去之後,蘇文紈立刻結婚也在意料之中,她的這種報復心理想來在中國也不是一個兩個,然而最終受傷害的還是自己,所以在香港與方鴻漸的

第二次相見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她的痛苦,而和趙母的一席家常在孫柔嘉看來是本性的完全揭示,可是不盡然,更有婚姻使一個各位閨秀蜕變成一個家庭主婦的因素在。也許是因為整個社會,蘇文紈才顯得格格不入,造作矯情。

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是方鴻漸和錢鍾書最為偏愛的一個,然而也是着墨最少的一個,她恐怕也因此顯得唯美甚至完美,唐曉芙,這個集活潑聰慧青春靈動於一身的女孩子,宛如混沌社會裏一陣清爽怡人的風,實在可愛,她的自然大方與其表姐形成了強烈的反差。“thatgirl is forget-me-not and touch-me-not in one, a red rose which has somehowturned into the blueflowers。”(那個女孩是“勿忘我草”與“別碰我花”的綜合,是紅玫瑰變成了蔚藍花)。如此浪漫的評價,怪不得方鴻漸舍各位閨秀而取小家碧玉,對她心往神儀、夢寐不忘。當然,如此完美的女孩子也有缺陷,她的執拗,她的負氣,使她與真情失之交臂。她慷慨陳詞,“我的愛人,我要能夠佔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到我之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着我……”她不懂得通融,不能寬容的對待她深愛的人,她刺傷了別人,也刺傷了自己。她似乎把愛情看得很重,可又不知如何珍惜,輕而易舉的就把它放棄了。

圍城 讀後感3

《圍城》有兩大看點,一個是風趣的説話譏諷,一個是深邃深摯的生涯經歷。 林語堂老師在他的《生涯的藝術》一書中給各個民族,各個國度的人評了評分。

當評到風趣感的時刻,他覺得中國人具有很強的風趣感,固然在中國文學汗青裏並無風趣這個詞,這照樣林語堂老師從humor一詞翻譯過去的。然則他覺得中國人本性風趣,只是中國正統文明與文學不允許風趣而已。

在《圍城》裏,你就相對能領會到那種中國人天生的風趣感,中國説話文字裏的風趣絕不減色於東方。一個特色便是,錢鍾書老師用了許多的比方,援用,表示等等。好比説在説到方鴻漸在大學裏要從副傳授升到正傳授的時刻他寫道,講師,副傳授,和傳授的干係正如丫頭,姨太太和正房太太的干係同樣,從老爺身旁的丫頭添房成姨太太挺輕易,然則姨太太要想成為正房太太堪稱難上加難;同理,從講師升到副傳授易如反掌,可要想從副傳授晉升為正傳授,就不那末輕易了。再好比,説到方鴻漸離家一年,回家的時刻,遠別雖非即是暫死,至多變得生疏。回家只像半生的器械回鍋,要煮一回才會熟。看到這兒感到特別的認識,離家萬里,每次的歸程,未嘗不是煮一次回鍋飯呢?深邃深摯的思想在風趣的説話的包抄下更顯得妙不可言,使人耐人尋味。那句被人用濫的婚姻像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進去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圍城》裏不只説了婚姻和戀愛,更説的是人生。

在小説裏,無論是不苟言笑的小丑,照樣自命不凡的留洋蜜斯,亦或是愛好爭風吃醋的妯娌,哪一個不是生涯在本身的圍城裏呢?小説的視角乍看挺小,是以方鴻漸這個欠亨事件又能乾脆弱的大人物的目光看世界,然則卻涉及了政治,經濟,教導,銀行,消息,等社會的各個方面。林林總總的譏諷伎倆也用得極盡描摹,讓人在笑過以後又能思考到許多。

小説的開頭最是令我觀賞。男主角方鴻漸和他妻子孫柔嘉大吵一架,孫去了姑父家,方獨自一人在深夜躺在牀上昏昏欲睡。誰人不停走時禁絕的鐘敲響了六下--六點鐘,那是五個鐘頭曩昔。

其時刻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他別再為昨天的事弄得伉儷不歡;其時刻,柔嘉在家裏等鴻漸返來吃晚餐,盼望他會跟姑母親睦,到她廠裏辦事。這個光陰掉隊的計機會無意中對人生包括的譏諷和惘然,深於統統説話,統統啼笑。

圍城 讀後感4

有的報導説,方鴻漸便是作者的化身,乃至有的人還狐疑作者的博士單元能否也是虛擬的。但無論若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抽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由於他是知識分子,並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立場處世又有點良知的知識分子,才構成為了他平生的第一圈圍城。他盼望做個大人物,如許的脾氣,彷佛就決定了他的平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便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究竟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以前,他也問問良知,他為本身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販子,要看契據。以他本身的口吻,便是説了假話,還要講良知。撒謊就撒謊嘛,講了良知這假話就變得不正經了。既然講良知,就爽性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知了,就爽性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本身當個副傳授飲泣吞聲的,兩端不着岸。

方鴻漸平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否決,是他在處置情感成績時刻的玩世立場。大概從第,圈圍城建馬上,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誰人隨處是大人物的期間,做個大人物並非每個人都有本事的。然則他照樣盼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盼望本身可以或者使家翁感到燦爛門楣;買了文憑,又感到有損品德。要曉得,社會上只要兩種人可以或者混得好。

種是真正直寫的入,他們有他們奇特的能力,他們有他們崇高的情操。他們是由於他們近乎榜樣的活動,才博得別人的尊敬。而另種,則是完整相同的。他們用歪門邪道,撒謊時,可以或者令本身都騙過去。他們深有城俯,他們的行動活動偶然真是沒有良知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後者,古往今來都是如斯。袁世凱用了若干手腕才當上大總統?乾隆是若何登上皇位的?就連如今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腕,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然則,並非所有人面臨這些時都可以或者狠下條心的。多半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末一點的良知,有那末點的虛榮。他們隨處做君子,又不得隨處防備君子。他們也曉得世道的艱險,然則並無好好地去回收它。他們測驗考試去轉變,就彷佛方鴻漸想曉得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本身的公平同樣。熟不曉得,人家早就設定了圈套等他踩進去。

或者《圍城》的文學代價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重視的,實在的社會情況。

世道的艱險,然則並無好好地去回收它。他們測驗考試去轉變,就彷佛方鴻漸想曉得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本身的公平同樣。熟不曉得,人家早就設定了圈套等他踩進去。

或者《圍城》的文學代價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願意重視的,實在的社會情況。

圍城 讀後感5

圍城,最初接觸時,是在高中的閲覽室裏。那時學業繁重,最閒適的時光就是每週的閲覽課那45分鐘,而這期間最讓人開心的事情,莫過於讀到一本有趣的書,譬如這本《圍城》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早先就被這段感悟吸引了,雖然那時候的人生閲歷尚且無法完全領略其所包含的全部意義,但也激發了想要閲讀、理解的慾望。

作者以圍城為名,敍述了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生際遇----畢業、回國、戀愛、失戀、求職、任教、結婚、婚姻失敗。方鴻漸的人生,如同飛來飛去、尋覓不停的水鳥:從國外回到上海,從上海輾轉內地,而後又回到上海,最後又要出走......他不斷地進城出城,每一次的轉身,人生似乎都每況愈下;從無所作為的愛情圍城中倉惶而逃,又從明爭暗鬥的事業圍城中無奈落敗,最後陷入兵荒馬亂的婚姻圍城中。看似在追求,實則是流浪,沒有目標,沒有安身立命的所在,不斷追求,又不斷落空。

除了主人公方鴻漸之外,其他人物也有個性鮮明的性格特點,孤芳自賞的鮑小姐,爭風吃醋的蘇文紈和唐曉芙,執着頑固的趙辛楣等等,他們在這座圍城裏爭來鬥去。方鴻漸沒有得到唐曉芙,蘇文紈沒有得到方鴻漸,趙辛楣也沒能得到蘇文紈,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圍城,他們最終走進的都不是自己最初想進的那座城,每個人都無可奈何地説出"人生處處是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錢老先生説,"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我沒忘記他們是人類,具有無毛兩足動物的基本根性",所以他極盡辛辣諷刺,犀利深刻。

《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説,書中不乏幽默詼諧的語言,錢鍾書先生以高超極致的幽默,洞若觀火的深刻,出神入化的妙喻,剖析世態紛紜,抨擊社會病態,笑罵人性弱點。精詞妙語,入木三分,如一把長針,刺入人身上最脆弱最腐朽最敏感的部位,深深淺淺,麻癢痠痛之後覺得暢快無比,再悲歎人生的虛妄縹緲;同時也飽含了深邃、深遠的意義,書中的人情百態,令少不更事者迷茫失落,讓身處其中者低徊歎息,博千帆過盡者會心一笑;讀者各自解讀,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

關於婚姻,有人説讀後之後會對婚姻失去希望,恐懼結婚。其實不單單是婚姻的圍城,圍城處處不在,我有時覺得就跟孤獨一樣,他就是人的一種生存狀態,你無法逃避只能説怎麼去相處的更好。人世間的事,越活越窄;天地間的事,越活越開,胸襟很重要。婚姻也好,事業也罷,只不過是人生裏的一件事而已,錯了即改之,怕就怕作繭自困,束手就擒。哲人曾經説過:一個人的內心是一個人真正的主人,心念所囚即為牢籠,心念所駐即為城池。心若被困住,哪裏都是圍城,心若沒有棲息,哪裏都是流浪。

今天再讀《圍城》,其實不必盡用嘲諷苛責的眼光去解讀書中人物,因為錢鍾書先生不止是寫方、趙、蘇、唐、孫......他寫的是普天下的男男女女:你我他誰的心中沒有過方鴻漸的懦弱退怯,誰又能對蘇文紈的"文質之香"嚴詞拒絕,誰不希望有個在你需要時一直都在的朋友趙辛楣,誰的心裏又沒有一個不願向人吐露自己更不想提及的唐曉芙,多少人最終被生活的瑣屑和無奈鍛造成了孫柔嘉?相信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畢竟我們窮盡力氣一生輾轉,起伏顛簸,終究也只是普通人,是“大多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