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夜行》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W

《白夜行》讀後感【精品多篇】

《白夜行》讀後感 篇一

第一次讀懸疑推理小説,既恐懼又上癮,不到結尾猜不到結局,結局卻又大出所料。雪穗目睹桐原死亡時,一句輕描淡寫她離去的背影猶如白色的影子,沒有恐懼沒有流淚,沒有痛哭沒有停留,她一如既往表現出對一切事物包括死亡,有面不改色的本領,這種在童年時期便形成了面無表情的剋制和麻木,讓她成為一個冷漠無情又絕情的失去靈魂的孤影。行走在白天裏串謀陰謀的影子沒有受到任何制裁,而在黑暗裏援助的他卻揹負了她所有身心的痛苦和復仇,她目睹這道黑暗中行走的光突然在她眼前永遠地消失時,我不知道該理解為她也隨之死去和沉寂,還是她的心裏依然波瀾不驚。哪怕看見一次她在白天裏放聲大哭的樣子,也足以證明她還是有血有肉,期待和害怕失去愛的弱女子。

無法想象為了錢,雪穗的母親竟讓自己只有十幾歲的女兒和桐原的父親進行性交易,身體的。傷害和被母親利用的傷害造成了一個小女孩在童年時期形成的陰暗和報復性心理,而這一切又無意被桐原親眼目睹。我對桐原有一種無法名狀的同情和傷悲,在他殺死父親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了他這輩子只能隱蔽在暗處無法現身,甚至還要隱姓埋名,苟且偷生,這一切都是為了在暗處協助雪穗,他雖然行走在別處,卻在這二十年來從沒有把她放下。他們從未現身過,卻在東野圭吾的情節中暗自串聯,他們在作者筆下刻畫的情節只是在桐原死去的時候才做了一點篇幅,這裏又讓人意猶未盡,唏噓不已。他們一個行走在白天,一個隱蔽在黑暗,或許註定他們的命運永遠只能交替而不是交織。

長達二十年的追蹤不得不佩服世垣的努力和對正義的堅持,他的邏輯推理和過目不忘的記憶能力在他的追蹤下,謎團一一解開。由於雪穗小時候受過的傷害,讓無數人作為了犧牲品死在了雪穗的手段下。不得不警醒,一個人的家庭,童年和成長經歷對於一個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的影響是巨大的,這裏或許也想表達教育的意義罷。

《白夜行》讀後感 篇二

有些人的作品讀來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那裏你會感到閲讀的歡愉,好像冰的融化,花的盛開,會感受到愛與美,希望,比如那些精緻淡雅的散文,周作人,冰心,梁實秋,餘秋雨,席慕容與張曉風。我想大多數作家都是如此吧。然而,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就是截然不同的,魯迅的犀利黑暗痛苦,李承鵬,王小波,杜甫屈原,雖然冷峻,嘔心瀝血,也自有其偉大與令人敬佩之處。這次是我第一次接觸東野圭吾的作品。

早年雖然也看過羅生門和第五十一條龍,對日本作家這種幽暗的風格有所接觸,但我也知道,這樣陰冷的風格不會是我所喜歡的,包括源氏物語那種的風格。諸如紅樓夢,它前半部分還是洋溢着青春,愛與關懷,即使全篇也從未失去過對那種美好的讚頌。

但是白夜行,這本書給我帶給我的是全然不同的閲讀體驗,也是因為一篇評論《黑夜之長,豈知白晝之光》,去看了全書。

全書的基調陰森灰暗,間或會閃現一抹亮色,但隨後更大更重的陰霾便壓上來,給我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與對人性的思考。

但是仍然不得不説東野是大師,它寫出了社會現實的黑暗與無情。寫出了低層市民階層的生存狀態(雖然不是重點),它也寫出了兩個孩童到成人最悲劇的生存狀態,當然也有周圍一干人的生存狀態,這樣的狀態離到達和諧社會很遠很遠,也有着遠非柯南這樣的動畫片能夠反應出的社會真實。

可能因為習慣,喜歡在安靜中寫作思考,我還是不能在嘈雜中寫作。

東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人生如在白夜中行走,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雖然一個在陽光上,一個在黑夜裏,卻感覺都在白夜中行走,生命黑暗沒有陽光,只有自己製作的人造光。

日本真的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民族。能夠這樣真實地反映真實,可能是在譏刺社會,但是書中又何嘗不是包含着一種對正義平等的弘揚與追求。

我很慶幸我是先看了書再去看的電影。我們語文老師讓我們只要記住兩句話,莊子的“夏蟲不可以喻冰矣”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我想我們很多人也是這樣一種夏蟲吧,蟬過了夏天就死了,當然無法理解寒冰是什麼,我們生活在這個看似安逸幸福的生活裏又怎麼會知道那樣一種黑暗的社會現實。象牙塔裏的我們要過多久才能成熟與成長,粉飾太平的思想空間裏又何處能誕生自由的火花。

可是雪穗與亮司卻被迫用一個童年,用一個瞬間去長大,去成熟,這是一個悲哀。我感動的還有東野圭吾寫的愛情,以前從未看過能夠如此不着一字,未有一次直接描寫兩名主角相知相識與相處,連絕別都顯的那麼無情,然而這卻是一段最深刻與感人的感情,一段持續20多年,一段相互犧牲,保護慰藉的。愛情,一段都將對方融入到自己的生命與骨髓的愛情,原來童年時的竹馬青梅的純真美好,青春年華的美好,在這段愛情看來都只是不可觸碰的水晶,支離破碎的倒影。

原來,還有這樣一種愛。毀滅性的愛與悲哀,這讓我想到了張愛玲與魯迅,然而張愛玲的冷峻灰色卻從來寫的不是愛情,只是人士炎涼與滄桑,人性悲哀。從這一點上,我認為東野高明,這不啻於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猶如梁祝苦命的生死相依,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有神父與信童為他們送信,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有四九與銀杏幫他們傳情,張生鶯鶯還有紅娘,寶黛還有紫鵑晴雯,還有那麼一些人去理解,去同情幫助他們和他們不為世俗所容的愛情,然而雪穗與亮司呢,就像兩個連載一起的與世人的絕緣體,周圍的人與父母同學,似乎都是仇敵,這是一對被孤立的人,處在一個缺少愛的環境的兩人。悲劇的開始或許只是偶然,但悲劇的持續總是有着令人深思的社會根源。

愛在他們這裏是自私的,亮司和雪穗為了愛情,為了生存,殺害了一個又一個人,罪惡一旦開始,不再源頭上制止,便會像病菌一樣蔓延,他們被人傷害,過早承擔了無法想象的痛苦,這樣的經歷使他們具有攻擊性,進而報復那些敵人,可是並不止於是,他們還傷害了那些無關的,善良的生命。

聽美國舞蹈家鄧肯説過,一個孩子在他童年的時候認識到了什麼是美,他以後就會用一生去追尋美。那是童年的一片花海,那是真善美。而白夜行就是這句話的反面證明,看完之後,誰又能不為之感歎惋惜呢?

《白夜行》讀後感 篇三

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這是唐澤雪穗在整本書中為數不多的幾次真情留露,也是我最喜歡的幾句話之一。因為我從來擁有的都不是我所想的,所以我不在乎失去他們,也就不怕失去。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活在光明中的,就像我們,吃飯睡覺工作就能度過一生,雖然不完美但總能談得上幸運。

但也總有一些人,他們的人生在角落裏,能活着就需要艱苦的奮鬥,這樣的人有時候能從電視上看到,他們可能生活在戰亂地帶,或者童年的陰影下,或者某種巨大的打擊中,然而生活中每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到人生的軌跡,何況的生命中巨大的創傷,為了理所當然的活下,他們會做些什麼?不管做什麼,人的一切行為都可以用四個字來解釋,生活所迫。對於活在角落裏的人,人生何其艱難。雪穗和亮司就是這樣的人,亮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小愛人殺了自己的父親,雪穗沒有阻止母親的自殺,反而冷漠的製造了一個意外的現場,不正常的童年讓他們擁有了邊緣的人格,人生從此只有寒冬,他們説好裝作不相識,在法律有效期內做彼此的太陽,唯一温暖的來源。

但是有些東西一旦開始就無法收拾,你需要用無數的謊言圓第一個謊言,在他們的`世界裏,謊言是需要用生命來編織的,先是別人的生命,然後是自己的生命,所以一旦有人發覺出真相的一點線索,那就是那個人人生的結束。他們在黑暗裏種着自己的太陽,用別人的血當做肥料,就像修羅一樣為了尋找愛不停的戰鬥,雙手沾滿鮮血的奔跑。但修羅跑不出地獄,黑暗也沒有盡頭。殘酷的東西不只是無盡的黑色,雪穗一直都是白色的,明亮的白色,就像她的名字。跟亮司的黑不一樣,她只要一出現,場景就是白色,白色的傢俱,白色的衣服,白色的笑容。這樣的眼角總是笑意的人能不帶一絲善良的毀了周圍幾乎所有人的人生,就像當初她的母親毀了她的人生。還有在故事裏無處不在的小説《飄》,它一定意味着什麼。

我記得斯嘉麗祈求白瑞德留下時,白瑞德説,有些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寧願記得它最好的時候,也不要修補它,然後一生都看着那個補過的傷痕。也許雪穗就是帶着這樣的信念一直活着,親情友情愛情破碎了就讓它死亡,反正總有能替代它們引導自己前進的東西。這個如女明星一般美麗,笑容和名字像雪一樣純潔的女人,心到底是什麼顏色。最後亮司死在她面前,老警察含着淚問你認識他嗎,她説不,然後轉身走了,沒有回頭。

訴訟期已過,她走出來了,沒有回頭。愛情只是一個幌子,人終究是為自己活着。其實雪穗的太陽不是亮司,有些人用愛支撐着生命,有些人以為自己是用愛支撐着生命,最後她面無表情的走進了自己處心積慮才得到的店面,或許連她自己都才反映過來,那才是自己生命中的光。當太陽升到最高點時,影子便消失了,亮司只是個影子。

警察説過一句話,惡的萌芽沒有及時拔掉,結出了惡的果。最後的結局是警察找到了案件的真相,得以伸張正義,可那時候的惡還僅僅是“惡”嗎,換句話説這兩個惡人何嘗不是被惡侵蝕、踐踏才走到今天這樣的境地。

童年的純潔如雪、兩小無猜,遇上大人世界的衣冠禽獸、道貌岸然,頃刻間碎成粉末。我無法想象十一歲的他們是帶着怎樣的心情收拾好殘局,交代好後半生可能都不會再見的囑咐,踏上擔驚受怕、屈辱的人生。從那一刻起,他們身上就留下惡的烙印,並且一輩子都將揮之不去。説他們無恥也好,惡魔也罷,他們何不是惡魔爪牙存活下來的可憐人,只是彼時的他們無力反抗,而在錯的路上越走越遠。

再説結局,對那些受過迫害的人們來説,也許正義沒有得到伸張,畢竟這個“壞女人”毫髮未損。可實際上呢,那個被她稱作太陽的桐原亮,死了,她一直賴以存活的勇氣以及對愛情的嚮往的寄託,沒了。除了一副皮囊,她活着還有什麼意義,行屍走肉罷了,也是對她最殘忍的懲罰了吧。

關乎人性,關乎愛情,似乎也不是那麼回事。

太悲慼。

《白夜行》讀後感 篇四

看這部懸疑推理小説全程的我一邊看一邊猜測一邊震驚,?直到最後兩頁亮司的死和雪穗的不回頭把那種悲涼和堅定渲染到了極致。以至看完已不是單一懸疑片的細思極恐,而是有一種又殘忍又美好又冷血又温情的感覺。同是揭露人性,跟那個最近韓國上映的《寄生蟲》還有點異曲同工,把人性在階級感下釋放。但東野圭吾把人性的陰暗感和救贖感渲染和鋪墊的更細緻。以日本泡沫時期的經濟作為大背景,從底層到上流社會層層遞進相互滲透,案件的線索貫穿19年主人翁的經歷,在不斷推演與微弱的關聯中最終揭露真相。

看完原著立馬看評論已成習慣,刷來刷去竟然沒有人從《飄》的角度去深挖,那我就忍不住要嘮叨一下了。

《飄》這本書是在這部小説裏唯一出現的一本書,且出現了兩次,分別是在雪穗和亮司故事最初11歲和12歲那年。嗯哼,我又要認為了,雪穗和亮司日後的性格成長和自我形象塑造很大程度受到《飄》這本書中斯嘉麗和瑞德的影響,而一成的形象也最貼近阿希禮,以至我是深信一成一直都只是作為雪和亮的獵物而被鎖定。試想一下兩個11歲的小孩在被動經歷和主動經歷灰色地帶後直視到了人性的黑暗並懷揣着巨大祕密,沒有正義和光明的指引,那麼《飄》在這個階段對他們而言是不是會恰巧像星辰一樣指引他們怎麼選擇存活之路。小説全程亮和雪一直在一明一暗中高度配合維持共生模式,十九年除了最後一幕從未被人發現同框,接觸甚少的兩人卻無間隙的協作犯罪可謂溝通效率極高,這莫不歸於兩人的行為準則都源於《飄》,且,同步的那種孤獨陰暗到深不見底的心境。

有人説雪穗不如《呼嘯山莊》中的凱瑟琳高明,老實説我在看這本小説的'時候也時不時把凱瑟琳端出來和雪穗對比,但話又説回來,凱瑟琳屬於出身高貴的精緻利己主義者,若雪穗要有這華麗麗的出身,斷也不會有故事的後來,境遇限制了她的傲嬌,所以各有各的高明。

當然我更喜歡《呼嘯山莊》中的凱瑟琳,如同,我更喜歡《白夜行》中的桐原亮司一般,何況作者如此高明的把最後一幕:天才亮司與笹垣對視一秒後的冷靜判斷和縱身一躍,連把雪穗的反應都算計在內,折服於這種不明朗且無旁白的結局,不送上我的膝蓋怎麼能顯示我的花痴。

那我真是很俗氣的想用蕭敬騰的《疼愛》表達下亮司最後對雪穗的保護:把疼愛都給你,把疼痛都給我,放開手是我最後的温柔。

最後呢還是要摘錄下原著最具解讀的一段致敬下作者的腦洞:“我的天空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説已經足夠。憑藉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人生也一樣,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會像真正的太陽那樣,有定時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輩子都活在太陽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裏。人害怕的,就是本來一直存在的太陽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沒有亮司的雪穗日後如何白夜行,或者已無需白夜行。

恐不恐怖?愛不愛情?欲不欲望?疑不疑問?血不血色?浪不浪漫?刺不刺激?

綜上,可以二刷。

《白夜行》讀後感 篇五

如果説寶黛之間的愛情是封建禮教的悲哀,亞瑟摩根和瑪麗靈頓之間的愛情是不同人生走向的結果,那麼《白夜》中“我”和娜斯津卡之間的愛情更像是個人的抉擇,更能從細微的層面瞭然地給予共鳴。

故事一開始讀起來有那麼一種落入俗套的感覺,女孩掛念着遠在他鄉的心上人,可兩人僅在離別時表明了心意,之後便斷了聯繫,“我”的到來讓她得到了傾訴的機會,娜斯津卡説她忘不了心上人一年之後來找她的約定,而隨着“我”與她的深入交流,“我”對她的感情也從喜歡變成了愛。

在“我”的鼓勵下,娜斯津卡給她心上人送出去一封信,姑娘把她忐忑不安的心境告訴了“我”,能有“我”這樣沒有愛上她、能聽她訴説的人是多好的恩賜啊!而其實聽到她説這番話後“我傷透了心”。

不幸的是信送出後一直沒有迴音,姑娘意識到可能是那個人搪塞了自己,隨即對此感到羞憤,而“我”也在這時對娜斯津卡表達了“我”的愛意,兩人在彼此瞭解的。基礎上接納了對方的愛,然而,正當“我”享受這種美妙的感覺時,娜斯津卡的心上人突然走了過來,女孩“畏畏縮縮地緊靠在我的身上”,手止不住地顫抖,最終姑娘還是向他跑了過去,在親了“我”一下之後,跟着他走了。

此番經歷之後,“我”感到頭暈目眩,憂愁奔“我”而來,“但是,要我記住自己受的委屈嗎,娜斯津卡!要我用烏雲去遮掩住你那晴明安謐的幸福,要我沉痛地責備你,把憂愁驅上你的心頭,用隱藏的怨恨刺傷你的心,讓它在狂喜的時刻痛苦地跳動嗎?要我去揉碎你和他雙雙走向教堂聖壇時,盤結在你那頭烏黑秀髮裏的柔嫩鮮花中的哪怕一朵嗎?……啊,決不!永遠不會!願你的天空清澈晴朗,願你那可愛的笑容明快安詳,祝福你美滿如意,因為你曾賦予另一顆孤獨而滿懷感激的心片刻歡欣愉快的時光!

我的天啊!整整一分鐘的狂喜啊!這難道還不足以讓人享用一生嗎?”

小説從送出信後走向高潮,跌宕起伏,兩人對於愛情的觀念深深打動了我,娜斯津卡在得知心上人沒有背叛後的離別,“我”在事後對娜斯津卡的感激,更讓我知道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一種坦然。

文章讀完,我還有一個問題,“我”是走向了昇華,還是回到了過去?

《白夜行》讀後感 篇六

已經看完書幾天了,現在才來梳理一下。主要是剛讀完的時候還沒反應過來…就這麼…死了…雪穗轉身,留下無限的可能,任由讀者遐想。

最大的感觸,是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亮和雪穗的悲劇在於,他們都成長於殘缺的家庭,內心對世界抱有深深的不信任感。所以,當他們共同經歷了「殺人」這一罪惡黑暗的過程,對方便成了彼此唯一可以信任的人。為了生存,他們彼此依偎,扮演對方內心的太陽,在白夜中齟齬前行。這是他們的不幸,也是兩個家庭的不幸,更是社會的不幸。

而老警察,是一個值得欽佩的人。二十年的追蹤,為的是貫徹警察的正義,這種對職業的信仰,體現了他的偉大。但我很想知道,看到自己的追蹤逼死了亮,而又讓雪穗昂首走進陽光底下,老警察的內心,有何感想?

在同事的。推薦下,看了日劇版的《白夜行》。看了第一集,被福田麻由子扮演的童年雪穗征服,以至於第二集換了女主,就直接棄劇了……而且,日劇的改編看起來光明瞭一些,可能我個人比較陰暗吧,所以也不是很喜歡日劇的風格。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福田麻由子啦!

《白夜行》讀後感 篇七

雖是虛構小説,但對於人性人情的刻畫,足夠深刻透骨。惡必有因,惡必有果。

因年幼時遭遇人性醜惡,兩顆純潔的心靈從此被黑夜綁架,生活在陰暗裏,由惡之萌芽逐漸成長為最毒的惡之花,吞噬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獨具匠心的構思,複雜的人物關係,看似明朗實則不然的劇情,恰到好處的懸念,讓我從拿起這本書便手難釋卷,陷入作者精心設計的'這個局裏。看到一半,差不多猜出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但卻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兩個純潔的孩子變成了惡魔。而今終於讀完了小説,心裏是難言的悲傷和涼意。幾個成人作的惡改變了兩個孩子一生的命運,一個永遠行走在黑夜裏,一個行走在白天,雖耀眼如陽光,實則內心晦暗無光。正如小説結尾,亮司一身黑衣出現,雪穗如白影離去。他們牽手並行,相依為命,互利共生,固執地用自己的方式索取一切,不惜傷害任何人,很難想象到底是怎麼樣冷酷的心靈才能做到。唯一的温情可能便是雪穗和亮司彼此的互相支持了吧,確切地説,更像是亮司對於雪穗的守候,為她做一切事,為她活在黑夜中,為她放棄性命。小説結尾更像是一顆重磅炸彈,投在我的心中。似乎雪穗早已為自己留了後路,萬一有一天亮司出事,她仍可全身而退。本以為她會隨亮司一起死去,那也許會是她唯一有人性的一幕了。但明顯她比我想象中還要無情。

只是,也許曾經亮司是她唯一的靈魂棲息處,往後只有她一人行走,她該如何呢?

《白夜行》讀後感 篇八

故事開始不久就似乎偏離了本格推理,除了玄而未決的疑案和並無證據的臆測,整個故事變成無數破碎片斷的羅列。作者採用了特殊的敍事手法,時間跨度近二十年,甚至超過了案件的時效性,僅通過零散的片段來敍述,男女主人公各有獨自的故事主線,表面上兩條線路完全沒有交集,男女主人翁沒有見過一次面,沒有説過一次話,作者精心選擇繁雜的視點,在恰當時機拋出一個個令主人公露出馬腳的細節,讀者反而比書中偵探更早得到真相,這些碎片彼此勾連,分散在看似獨立的案件內,通過各事件片段細微之處的聯繫從側面揭示出男女主人公間的關係。對作品的閲讀快感,純粹寄託在一種超然觀賞的格局上,以及揣測其動機。

作者採用獨特的筆法,開頭的平淡無奇,中間穿插鋪墊,情節跌宕起伏,將緊張和疑團延續到最後,足顯文筆老辣。故事由兩件看似毫無關聯的案件開始,桐源表面上已經結案,只留下少許疑點,但就是因為這些疑點,警察笹垣為此鍥而不捨地追尋真相二十年,甚至退休後還一直耿耿於懷,而這兩個還在成長過程中揹負的'重擔又可想而知,男孩桐源亮司因為發現戀童癖的父親,並出於保護好朋友西本雪穗情急之下殺死了父親,女孩西本雪穗為了掩蓋真相併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殺死了母親。雖然兩人當時逃脱了制裁,但從此之後默默揹負着罪孽,開始了“白夜”式的生活以及一生的羈絆。兩條線索平行展開,西本雪穗搖身一變成為唐澤雪穗,表面上擺脱了貧窮和低下,如睛朗的藍天,人生軌跡是如此順利,桐原亮司卻像漆黑的夜,水遠生活在陰暗下,乍看之下以為他們毫無聯繫,除了,十年前那場令筐垣難以釋懷的案件。也就是從那時起,兩人的命運緊緊地纏繞在了一起。警官筐垣把他們比作互利共生的蝦虎魚和槍蝦。“我的天空裏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陪,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説已經足夠。憑藉着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當雪穗説出這段話的時候,也許就是在這本書中她最真實的形象表現了吧。那個早熟的女孩,那個表面光鮮亮麗的女孩,內心承受着怎樣的重負和痛苦?她只有把自己靈魂隱藏起來,留下美麗與優雅,以那讓人讀不透的貓一般的眼睛窺視着世界,小心翼翼地邁出每一步伐。“我的人生就像在夜裏走路,只希望能和你於牽於在人陽下散步”柯原亮司如是説,這不僅表明了他想要在熬過案件時效期,兩個人在起幸福的平靜的生活的平凡希望,更是對導致了兩個孩了的人生如此悲劇的源頭的反抗,和小小遐想:如果一切都不曾發生,桐原洋介的獸行,自己弒父,雪穗弒母,以及之後為了能在這個社會繼續存活下人自犯的所有罪行,都不曾發生,自己和雪穗只是普通人,他們頭頂上有太陽,可以毫無顧忌地手牽着手,在陽光下散步。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表面上的兩條平行線,一個在明亮,一個在黑暗,只是,在明亮的背後有着大片黑暗,這是兩人的交集,亦如槍蝦和蝦虎魚,共生的兩人,逃不了的依然是當初想迷離的命運。除去那此不堪,其實只是份單純的愛情,一份無怨無悔付出的感情,經得起所有代價,甚至不求所謂的圓滿的感情,除了奢望的短暫的光明和平凡的正常人的生活。雪穗和亮司的頭頂上沒有太陽,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太陽。向他們對彼此的愛代替了太陽,成為他們唯一的光。他們是彼此活下去的支柱,唯可以依靠信賴的人,他們互相依存,這種愛也是他們殘存的最後一絲人性,正式因為有了這種愛,他們才可以繼續走下去。

故事的結尾亮司為了袒護雪穗,不惜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保守兩人之間的祕密,雪穗在最後一次也沒有回頭,看似冷酷,一則視為不辜負亮司的犧牲,二則是再也無法平靜內心的跌宕的情感,再也無法表演得恰到好處,只能選擇像白色的幽靈扶梯上樓,亮司的死也帶走了她最後一點靈魂。當愛消失的時候,一切也就結束了。

原本只是為了逃避懲罰的兩個孩子,為了過上平靜的生活,不得不犯下更多罪行,一步步走向深淵,他們在黑夜中互相扶持,互為依靠,只是他們是以出賣靈魂和戕害他人為代價得以不斷的走下去,最終也沒能掙脱罪責,正如書中介紹所説,萬千讀者在一曲救贖罪惡的愛情之中悲切動容。

《白夜行》讀後感 篇九

這部作品寫的是不是愛情,那是見仁見智。對我而言,實在看不出雪對亮有愛情,或許直至R·K繡包事件(國中),雪對亮或許是有好感的,但是到了大學社團事件以後,我看到的只是雪不斷追求自己嚮往的一切而利用亮去殺人,而亮無怨無悔的幫着雪。或許支持亮的是所謂的愛情,但對雪而言,亮或許只是一個能進行心靈交流的人,或者説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利用的工具。

從雪的生母還在世時,雪就看書,學習茶道、插花,儘量使自己談吐高雅可以看出,雪從來都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而絕不是和為了保護自己而殺了生父的亮一起相濡以沫。而所謂“雪為了保護亮而殺了自己的生母”純粹是有些讀者的猜想。場景再現:根據情節推測,兩人在實踐之前在圖書館相識,並有淡淡的初戀。雪被母親逼迫出賣自己的肉體給亮的父親,在大樓裏被尾隨的亮看見醜惡的一幕,憤怒之下,亮殺了父親並偽造現場逃逸。那麼,知道此事的只有亮和雪兩人。雪母迫於外界壓力決定自殺,雪發現這種可能卻不去阻止,顯然已經做好了讓別人收養的打算。記住,雪母應該知道亮父死的'原因,只要她説出賣女兒一事,那麼不難推測到此案與雪有關,雪在案發時沒有不在場的證明,如果由亮作證,那麼亮必然受到懷疑,那麼後面的事情必然大大不同了。而且雪母一旦説出賣女一事,雪的名節不保是肯定的。所以雪看着生母自殺而不阻止,可以説是為了亮,也可以説只是為了她自己的未來。

到了後來的藤村、江利子事件,可以看出雪不斷利用亮來博取自己的未來。雪這個人,一成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很準確的,即雪的眼光中“可以説隱含了卑劣與下流”。女主角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似乎同情她,但在我看來,她得到的懲罰,太少太少。無論何時,去殺害無辜的人,去陷害無罪的人,都是一種不能容忍的錯。

縱觀全書,可以看到,每次殺人或者陷害,都是由亮親自出手。雪的手,從來沒有沾染污穢,但是每次的罪,幾乎都是雪的原因。就連原初的罪:亮親手殺父,也是為了雪。對亮來説,或者雪就是那白夜之中唯一的光,這絲光,來自他對雪的愛;但是對雪來説,亮或許是代替太陽的存在,但是,誰對太陽有愛呢?或者説,如果能夠有太陽,何必需要代替的存在的呢?

之後最後的結局,雪失去了代替太陽之物。其實也沒什麼,因為雪從來沒有親手犯過罪,所以警方也不能拿她怎麼樣。那麼,從今往後,雪可以生活在太陽下了,也不需要替代太陽之物了。可笑的是,上天早已給了她懲戒:不能懷孕。雪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卻失去了一切。

以上,就是我的觀後感吧。

書中不太完美的地方:首先是今枝的死。作為一個偵探,對器事件那麼敏感,反而死的那麼大意,確實悲劇了點。然後是最後亮的死,雖然“在大阪開店對他們兩人有特殊意義”,但是雪應該知道笹垣在調查亮,既然如此,亮就不該如此大意。有人推測是雪並未將此事告之亮,準備借警察之手除掉亮。這點很難判斷,畢竟雪最後的“臉色鐵青”可能是因為亮的死收到打擊,也可能只是在演戲。這個女人,演了一輩子戲,到了最後,我們也不能理解她真正的想法。這也是悲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