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文秋芳老師《中國外語教育70年--成就與挑戰》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6W

五一假期,本人有幸拜讀了文秋芳老師的《中國外語教育70年--成就與挑戰》,感觸頗深,現將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讀文秋芳老師《中國外語教育70年--成就與挑戰》有感

文秋芳老師將新中國外語教育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1.探索期(1949-1977 年);2.發展期(1978-1998 年);3.加速期(1999-2011 年);4.新時期(2012 年至今),並從外語語種專業、外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六個方面對上述四個階段的特點進行逐一討論。

一. 外語語種、專業的變化

探索期的外語專業主要是俄語和英語;在發展期,外語通用語種專業迅速增加,英語專業尤為明顯,20 世紀80 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開設英語專業的高校只300 多所,1998 年增加到790所;在加速期,“英語熱”持續升温,截至2007 年底,全國已有 899 所高校開設了英語專業。在新時期,“英語熱”開始降温,“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非通用語專業的發展。語種數量的增加反映着國家培養新語言人才資源能力的提升這是國家語言能力逐步增強的重要標誌。

二.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變化

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服務於國家政治與經濟發展,因此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跟隨社會需求的變化不斷擴大內涵。新中國成立70 年來,外語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逐步變得更全面、更合理。

1. 探索期,外語教育強調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外語人才。所謂高級外語人才就是擁有三個基本功的應用性的技能型人才。

2. 發展期的前期仍以技能型外語人才為主,中期對複合型人才培養進行了有效探索,後期複合型外語人才的培養目標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文件的明確支持。加速期前一階段,複合型人才目標持續得到推崇。截至1999年, 我國已有110 餘所理工院校開設了英語專業。2000 年頒發的英語專業新大綱中清楚寫明,培養目標是複合型英語人才。

3.在新時期,學界並未對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達成共識。部分學者認為應轉型到英語專門用途方向,培養新工科的國際複合型人才”。筆者認為各地應該根據自身辦學歷史與現有條件在實踐多元人才,即根據學生個性化需求和就業意向,培養不同類型的外語人才,既培養複合型外語人才,也培養專門人才,如口譯、筆譯、外語教師,還為我國語言、文學、翻譯與國別區域研究隊伍輸送後備力量。文老師認為,在市場經濟推動下,某些後期擴招的外語專業質量不達標,就會被社會淘汰。這是市場規律,它也同樣適用於其他專業。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隨時根據社會需求進行調整,但不能一刀切。

三. 外語課程目標的變化

1. 探索期強調“雙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2. 發展期從強調“雙基”過渡到培養交際能力;

3. 加速期從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轉變到綜合素質的提升;

4. 新時期從提高綜合素質轉變到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加速期所説的綜合素質培養,涉及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學習過程與方法。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處於中心地位,在培養語言應用能力時,還要改變學生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加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以及學習策略,切實實現“全人教育”。

文秋芳老師提出大學外語課程目標的關鍵能力培養,其中包括6 種能力: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語言能力處於中心地位,是所有關鍵能力的基礎,其他 5 種能力與語言能力交織在一起,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在這 6 種能力中,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能力分別對應《課標》中的 4 種核心素養;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學生踏入社會、進入職場的必備能力。

四.外語教學內容的變化

1.探索期的外語教學內容以本土文化為主。

2.發展期的教學內容以目標語文化為主,很多學者指出:“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瞭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反過來,越深刻細緻地瞭解所學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細節,就越能正確地理解和準確地使用這一語言”。這一觀點對早期外語教學內容的糾偏有積極意義。

3.加速期開始重視多元文化的學習。多元文化如何能和諧共處,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又保持各自特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所面臨的新問題。

4.新時期從多元文化的學習轉變為多元文化與本土文化並重,尤其增強了本土文化內容,要求學生既能把世界介紹給中國,也能把中國介紹給世界。“文化意識”是外語學的核心素養,指的是:“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我國大學英語教育應遵循雙向文化交流的理念,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求在比較視角下學會理解和欣賞中外文化的異同。

五. 外語教學方法的變化

總體上説,我國外語教學方法的變化經歷了從引進與模仿到探索與創新的過程。

1.探索期早期的高校外語教學採用的是以課文為中心的精讀和泛讀教學法。自1964年開始,北京外國語學院率先引進了聽説法,並編寫了基於聽説法的教材 ,“無論高低年級都出現了新的面貌,教學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2.發展期的高校外語教學仍舊以引進為主。1979年廣外開始試行交際法,筆者發現交際法的基本原則至今仍不過時,之所以未收到預期效果,根本原因在於當時我國廣大英語教師本身的英語水平未能滿足交際法的要求,很多人從未走出過國門,也少有與外國人交際的真實體驗。教師缺乏交際能力,如何能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呢?

3.在加速期,教育部推廣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逐步在全國外語課堂中運用。進入新時期,我國學者有意識地推廣富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法。文秋芳帶領的中國外語與教育研究團隊經過十多年打磨,在理論和實踐雙向互動中,構建了“產出導向法”理論與實踐體系,多所學校已就這一方法開展教學實踐的嘗試。實踐證明,該方法具有一定成效。

六. 外語教學手段的變化

新時期,多媒體教室逐步被智慧課堂所代替。課前,教師只需一鍵導入課程,就可輕鬆完成備課;同樣,教師只需輕輕點擊按鍵,即可讓錄播系統、光能黑板、交互大屏與物聯設備等進入上課狀態。上課期間,投屏共享可供教學演示,也將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實時同步。與此同時,學生每人都有與互聯網相聯的手機,錄音、收音、閲讀、觀看視頻,無所不能,泛在化外語學習已成為常態。2014 年 10 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正式發佈Unipus。這種集多種數字化材料為一體的網絡外語教學平台,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外語學習資源,外語慕課、微課、測試庫、備課材料等應有盡有,為外語教學提供了極大便利。

七. 心得體會

1.專業發展總目標

以學校總體辦學指導思想和發展規劃為依據,牢固樹立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地位,以師範認證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契機,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推動師資隊伍建設,始終把不斷提高全院教學質量作為專業建設的保證及根本。立足吉林,服務全國,以培養能夠適應基礎教育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學英語教師和參與經濟建設的應用型人才為專業發展總目標。

2.基本思路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對外語人才的實際需求,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基礎設施,更新師資隊伍,更新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將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融為一體;做到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更合理、教學理念先進化,教師隊伍精英化,課程體系更優化、教學內容更精練、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更先進;注重突出教育教學改革的系統性、綜合性、整體性和時效性,構建出一個適合本專業學生實際的教學體系,形成自身的育人特色。

3. 具體措施

①加強專業建設的宏觀佈局工作

專業建設是專業發展的統領性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工程。科學規劃專業建設,是專業求發展、成特色的戰略任務。因此,必須加強對專業建設的領導,找準專業定位。首先,成立由學院主要領導、專家、教研室主任組成的專業建設規劃論證小組,負責英語及德語專業建設的規劃和實施;其次,根據學校應用型大學定位與自身的辦學實際和發展潛力,結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找準英語及德語專業未來五至十年的規劃,合理定位專業發展的方向。第三,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並做到與時俱進,時刻關注行業內發展前沿動態。

②持續優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應隨着專業建設規劃的不斷調整而不斷優化,使之更好地服務於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應充分考慮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學習過程與方法;同時人才培養目標應充分考慮將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處於中心地位,在培養語言應用能力時,還要改變學生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加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以及學習策略,切實實現“全人教育”。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六種能力: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語言能力處於中心地位,是所有關鍵能力的基礎,其他5 種能力與語言能力交織在一起,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在這六種能力中,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文化能力分別對應《課標》中的四種核心素養;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學生踏入社會、進入職場的必備能力。

③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統籌兼顧,做好專業教師及大外教師的合理分配,做到能進能出;內培外引,大力推進博士、碩士的培養、引進工程;積極推行優秀教師激勵機制,制定規劃,提出具體要求,定期考核,動態管理;適當採取專業教師政策傾斜制度,創造優良的教學科研條件,提供學術交流機會,加速優秀人才的成長進程;對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優秀主講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實行獎勵制度;有計劃地安排學術骨幹、教學帶頭人、優秀主講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以訪問學者身份到國內外重點高校訪學,交流、進修,以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逐步形成穩定的各方向教學團隊,以團隊為載體不斷促進教學水平,科研水平的穩步提升。

④完善相關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切實加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任何教學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首先習得相關理論知識,進而在實踐教學環節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實踐相關理論知識,為在未來的的工作崗位上正確而熟練的運用所學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理論知識學習的後續延伸,相關實踐環節的完善顯得尤為重要,因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畢業生能否如期實現培養目標及達到畢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