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超新星紀元》讀後感(共2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6W

第1篇:《超新星紀元》讀後感

《超新星紀元》讀後感(共2篇)

《超新星紀元》讀後感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超新星紀元》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暑假裏,我閲讀了《超新星紀元》這本書,讀完之後,我深深地被作者劉慈欣折服了,要寫這本書,需要多少想像力呀!

《超新星紀元》這本書講的是由於宇宙某星系的一顆恆星“死亡”了,它所產生的星雲——“玫瑰星雲”以每天幾百光年的速度向地球奔來。“玫瑰星雲”所放射出的'能量會破壞人體內的組織,十三歲少年的存活率是97%,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存活率是100% ,而十三歲以上的人都必死無疑。所以,為了地球的正常運轉,所有大人都要在一年的時間內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授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掌握這些技能。

同時,中央非常委員會還在一些大城市抽幾個班級,進行一個特殊的遊戲。這個遊戲是讓每個班成為一個小國家,在峽谷裏各自發展,總有一些資源是不夠的,可以通過貿易、生產和戰爭來獲取資源。最終,華華班勝利了,華華等幾人成為了中國國家領導人。

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大人們陸陸續續地離開了城市,聚集到一起,等待死亡。幾天後,這個世界完全由孩子統治。

但是,孩子愛玩的天性逐漸體現了出來,每個國家都一片混亂,各個國家領導人集合開會,舉行了南極大戰(各個國家制定戰爭遊戲,如坦克戰飛機戰等)。有這個還不夠,中美兩國還舉行了交換國土遊戲(兩國將自己國家的國民遷移到對方國家。)

經過一系列折騰,這個世界逐漸走向正軌······

最後人類從地球遷移到了別的星球。多年以後,大家都聚集在一起觀看罕見的藍星星升起,許多人都熱淚盈眶,因為那顆藍星星就是我們最初的家園——地球。

我覺得超新星紀元的孩子們很堅強,很勇敢,我很佩服他們!我想,如果我也在其中,我也一定要像他們那樣克服困難,勇於擔當,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努力完成工作的同時,爭取工作學習兩不誤。

少年強則國強,現在身處和平時代的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好好學習,將來在國家需要我們時能迎難而上,爭取做到最好!

第2篇:

造物主的恐懼——從《機器紀元》談談技術發展與人的關係

前幾天在新聞中看到一則消息,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表示,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製造能夠獨立思考的機器威脅人類的生存。霍金説:“人工智能的全面發展可能導致人類的滅絕。”他認為,截至目前,基礎性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很有實用價值。不過,人工智能也許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趕上甚至超過人類。“它自己就動起來了,還能以前所未有的超快速度重新設計自己。人類呢,就要受到緩慢的生物進化的限制,根本沒有競爭力,會被超越的。”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杞人憂天的意味,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人工智能只是人類創造的技術的冰山一角,在漫長的技術發展史上,無數的技術發明在改變着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甚至對人的思維方式產生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當我們為這個因技術而日新月異的世界而歡呼雀躍的時候,是否思考過:我們真的能夠控制我們創造的技術嗎?答案似乎是令人悲哀的。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催生了機器製造業產生以後,技術發展就變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任何人都無法去阻止或改變它。有人會説,是人類的需要促使着技術的發展變革,所以技術的發展趨勢牢牢掌握在人類手中。誠然,技術的發明者是人類,技術也是根據人的意願而革新。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人的這種不斷變化的意願背後,是否隱藏着技術對人的影響?打個比方,如果沒有第一台智能手機的話,手機是否還會發展成為現在的智能手機的形式? 這樣我們就能得出一個聽起來有些可怕的結論,正是我們發明的技術,引導着我們對技術本身的革新。換句話説,技術在“操控”我們對他進行升級——就像《變形金剛4:捲土重來》中的威震天一樣,利用人類試圖掌握變形金剛技術的企圖“操控”人類重塑了自己。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技術與人的問題,並表達出對技術發展對人產生的後果的擔憂——這似乎是自廣島和切爾諾貝利遺留下來的。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影片開始表達這種擔憂。為我們所熟悉的有《生化危機》系列、《黑客帝國》系列、《終結者》系列等等。在最近上映的影片中,《機器紀元》就是一部反映人工智能與人類關係的科幻作品。

影片的背景正如通常的末日片一樣,設置在人類文明搖搖欲墜的時期。21世紀中葉,由於太陽輻射增強,地球環境遭到巨大的破壞,人口數量鋭減99%,倖存下來的人掙扎在僅存的城市裏。人類文明和信仰不可遏止地塌。在一片亂象的關頭,名為ROC的科技公司憑藉他們研發的“朝聖者 7000”智能機器人迅速崛起。朝聖者深入民間每一個角落,幫助人們從生到死處理身邊的一切事務。在兩條根本原則的約束下,機器人們任勞任怨,不辭辛苦,與此同時也遭遇種種殘酷無情的對待。這兩條基本原則是:1.機器人不能傷害任何生命 2.機器人不能自己改造自己。

主人公Vaucan是ROC公司的一名保險理賠員。再一次追查機器人自我改造的過程中,意外闖入平民窟的他發現了正在進行自我改造的女機器人Cleo,並且捲入了被殺手追殺的境地。混亂中Vaucan被Cleo及其同伴救出並帶離城市。

ROC公司對機器人違反原則的事件感到十分驚恐,他們派出殺手企圖消滅所有違反原則的機器人以及對此知情的人。他們將分娩後的Vaucan的妻子Rachel綁架試圖引出Vaucan。與此同時,被Cleo帶到沙漠中一個廢棄的工廠,意外結識了第一個實現自我進化的機器人的Vaucan,在與機器人的接觸中改變了原來的把機器人當做奴隸的看法,承認了他們作為一個“延續人類文明輝煌”的新物種的存在。之後,Vaucan得到機器人們的幫助得以回到城市,但途中遭遇前來追殺他們的ROC公司的殺手。他們企圖阻止機器人逃離人類的領域。危機時刻,Vaucan趕回,在機器蟲的幫助下殺死敵人,並幫助Cleo和機器蟲逃離了人類的領域。

老實説,《機器紀元》並沒有那些大製作的科幻電影華麗的特效,其故事情節也因有《人工智能》、《機器管家》這些先例而顯得有些落入俗套,但它依舊是一部可以引起人們思考的影片。整部電影充斥着一種衰敗的氣氛,人類文明處在夕陽時期,搖搖欲墜。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人類奴隸的機器人自我意識萌生,正在進化成為一個可以取代人類的新物種。從這個角度看,這部影片又有了一些社會歷史色彩——一個王朝開始沒落,而原本處於被壓迫地位的羣體作為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蓬勃發展,一場偉大的革命正處在萌芽之中。只不過在這裏,即將被取代的是人類,取代者是人類技術的產物——人工智能。就像所有的舊勢力一樣,人類試圖盡其所能維護他們對機器人的統治。影片中的兩條原則,就是人類做出的努力。如果説第一原則——機器人不得傷害生命——是為了維護人類自身安全的話,那麼所謂的第二原則——機器人不得自己改造自己——就是一種赤裸裸的奴隸條文了。這第二原則讓人不禁想起本文開頭引用的霍金的話,由此可以看出,人類對自己的發明並沒有充分的信任,反而有一種深深的恐懼在裏面。這種“技術恐懼”的背後究竟是什麼,我想應該是人類對自己發明的技術進行完全控制的無能為力,甚至在更深層次上,人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控制技術的發展方向,因而對技術的未來產生了深深的憂慮。

影片的最後,Cleo在Vaucan的幫助下逃離了人類的領域。令人在意的是,與她一起離開的,還有一隻機器蟲。這隻機器蟲並非人類的產物,而是和Cleo一樣有着自主意識的機器人組裝的。和我一起觀看的同學不理解這隻看似毫無意義的機器蟲在片中的意義,我們還為此展開了討論。我舉出了以前歷史課本上學到的一句話:“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的標誌是機器製造業的產生,即機器可以製造機器。”這句話不正是這個機器蟲的意義所在嗎?機器人可以製造機器人,證明了一場進化的完成,機器人可以擺脱與人的關係,成為一個獨立的物種而存在。影片結尾處Cleo脱掉人的面具,露出“機器臉”也正是這個意義的表達。

《聖經》中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亞當和夏娃因為偷吃禁果有了智慧,被造物主趕出了伊甸園。造物主為什麼如此害怕他的創造物擁有智慧,是不是也在害怕他們因為有了智慧而不受自己的控制甚至取代自己?同樣,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我們與我們創造的技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我們對技術的恐懼,是否和那“造物主的恐懼”如出一轍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哲學1301

王楊鵬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