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觸動心靈的反思——讀《你在為誰工作》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4W

觸動心靈的反思——讀《你在為誰工作》有感

觸動心靈的反思——讀《你在為誰工作》有感

記得有一次,分管校長在視察第二天舉行會議的報告廳佈置工作時,看到我們木訥地將座牌與礦泉水隨意地放到桌上,他意味深長地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心理學家在一項研究中,為了實地瞭解人們對於同一個工作在心理上所反應出來的個體差異,他來到一所正在建築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心理學家問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工人沒好氣地回答:“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硬,害得我的手痠麻不已,這真不是人乾的工作。”心理學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500美元的工資,我才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温飽,誰願意幹這份敲石頭的粗活?”心理學家問第三位工人:“請問您在做什麼?”第三位工人眼光中閃爍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參與興建這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落成之後,這裏可以容納許多人來做禮拜。雖然敲石頭的工作並不輕鬆,但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在這裏接受上帝的愛,心中就會激動不已,也就不感到勞累了。”校長微微提高音量説:“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境,卻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關鍵是要以積極的心態去工作。”説着,校長將我們已經 “擺好”的座牌與礦泉水重新排放整齊,達到前後左右均對齊的效果。誠然,報告廳變成了莊嚴整潔的會議廳。我們都若有所思地低下了頭。

校長的故事似乎觸動了我的心靈。但領導啊,誰重複幹着諸如擺座牌放水之類的低智商工作,還有積極工作的心態?回到辦公室,好奇心驅使我在網上搜索校長用來教導我們的故事,在陳凱元著的《你在為誰工作》中找到。你在為誰工作?工作十多年,還沒人問過我這樣簡單而又令人反思的問題。為國家?為領導?為薪水?為家庭?為自己?為誰?帶着這一串疑問點開《你在為誰工作》閲讀起來。

讀到一半時,心情非常複雜:失落、懺悔……失落源自書中的“用心工作,就要用腦工作。”,平時只是按領導意圖機械地完成僵硬重複的工作,用腦工作的時間很少,唉!這些年讓大腦虛度了美好的時光。懺悔源自書中的“工作無小事”,總認為自己乾的工作是不需要思考的低知商事務,不需要創新,只需把領導交辦的任務完成就行。沒有工作激情,工作效果一般。在領導眼裏只是個任勞任怨的員工,小事沒有精細化,幹大事妥否?需要考慮。這樣由於自己的不精細,錯失了提拔晉升的機遇,悔不當初。再往下讀,豁然開朗,因為“鑽石就在我家後院”。自己手頭平凡的工作就是一座豐富的鑽石礦,只要好好挖掘——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做好目前所做的工作,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鑽石”——包括專業技術職稱的評聘和財富的增加。

讀完《你在為誰工作》後,再用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五個層次説”來分析校長講的故事,就精準地回答了“我在為自己工作”。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五個層次説”:(1)基本的需要:對於食物和衣物的需要,以抵禦飢餓和寒冷。(2)安全的需要:對居住在一個可以感到安全的地方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與他人分享興趣、愛好和交友的需要。(4)獲得尊重的需要:要求別人讚揚和認可的需要。(5)充分發揮能力、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與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需要。心理學家認為,為工作而工作的人,很少有機會獲得第4種和第5種人類需要。由於他們的生命需求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或多或少的,他們失去了部分的生命樂趣。該用什麼語言讚美第三種工人呢?在他們身上,看不到絲毫抱怨和不耐煩的痕跡,相反,他們是具有高度責任感和創造力的人,他們充分享受着工作的樂趣和榮譽,同時,因為他們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帶給了他們足夠的尊嚴,和實現自我的滿足感。他們不僅真正體味到了工作的樂趣、生命的樂趣,而且他們才是最優秀的員工,才是社會最需要的人。

工作是什麼?翻開各種權威字典,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解釋幾乎如出一轍: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任務;工作是上天賦予的使命。這種解釋雖然帶有太多的宗教色彩,然而,他們卻傳達出了一個共同的思想:沒有機會工作或不能從工作中享受到樂趣的人,就是違背上帝意願的人,他們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達到某種目的。如果我們的工作能夠引導我們逐步接近那種能充分表現我們的才能和性格的境況,這樣的工作應該就是最令人滿意的工作了。人生只有一次!正是為了獲得某些東西或成就自我,為了拓寬、加深、提高上天賦予的技能,將身心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勻稱、和諧和美麗的人,我們才會專注於一個方向,並在那個方面付出畢生心血。

“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我們的決斷力,我們的適應力以及我們的協調能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工作,沒有哪項活動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實感、表達自我的機會、個人使命感以及一種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質量往往決定生活的質量。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瞭解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了那個人。因此,美國前某部長、著名教育家威廉·貝內特説:工作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或許在過去的歲月裏,有的人時常懷有類似第一種或第二種工人的消極看法,每天常常謾罵、批評、抱怨、四處發牢騷,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絲毫激情,在生活的無奈和無盡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不論您過去對工作的態度究竟如何,都並不重要,畢竟那是已經過去的了,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您未來的態度將如何?讓我們像第三種工人那樣,為擁有一個工作機會而心懷感激,為生命的尊嚴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