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精品讀後感彙總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3W

精品讀後感彙總

讀完《飛鳥集》,你是否有向風雨高飛的勇氣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關於優秀讀後感精選彙總,方便大家學習

優秀讀後感精選1

飛鳥集這本書是由一首首耐人尋味的短詩組成的。這些詩句中藴含着人生的哲理,十分有研究價值。這本書中有許多的動、植物以及自然景物來反映社會和人生的態度。畫的品質令我欣賞,那就是——頑強、謙虛。  英國人説“堅強者能在命運之風暴中奮鬥。”印度的泰戈爾説:“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暴風雨,但你是誰呢?那樣沉默着?”“我不過是一朵花。”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對狂風暴雨,剛勁的樹葉選擇用聲音回答,而堅韌、頑強的花朵卻用無聲的盛開來回應。這讓我想起了拳王阿里。  阿里從小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一切。從小就有堅定的信念要成為世界拳擊冠軍,他成功了。他因為是黑人,小的時候家裏窮,所以經常被欺負,他在打架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技巧和耐打的能力。他在一間健身房裏練習拳擊。他在體育館裏買氣球,在他買氣球時有人偷了他的車,告訴警察如果找到偷他的車的人就拿鞭子抽他。就這樣他結識了他的啟蒙教練。這一年他12歲。他的拳擊技巧日益提升,緊跟着便小有名聲。他一如既往地沉默,在努力擊敗了許多的對手中有人對他很不屑,他置之不理。18歲那年他三戰全勝。阿里這朵花在終於在沉默中綻放。蕭蕭的樹葉是那些對阿里不屑的人,暴風雨是命運的阻擾,那朵沉默的花無疑是拳王阿里。拳王這個稱號他當之無愧!他的人生無比燦爛。  上面將頑強,這回我來講謙虛。“上帝會厭惡那些大帝國,卻絕不會厭惡那些小小的花朵。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帝厭惡那些高傲自大,不謙虛的人。那些謙虛的人上帝是喜歡的。  我爸爸就是一個謙虛的人。有一次我在家裏找東西,以為要找的東西是很久以前的了,所以被壓箱底了。這時發現了三張獎狀,我把它們打開看了看,都是我爸爸的。我爸爸是一所學校國際部的老師,看了這些獎狀我很困惑,心想;得獎狀的事情怎麼沒聽他説過呢?去問問,我找到了正在客廳裏吃點心的爸爸,我問他獎狀是怎麼回事時,爸爸放下手中的點心,漫不經心地説;“噢,都是幾年前的事了。都忘記了,我對榮譽這些事根本沒放在心上。”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一個人把自己的榮譽壓在箱底,這是一種謙虛,也是一種平凡,而有人就把自己的榮譽炫耀來炫耀去的,驕傲自大,換來了往往是別人的不屑。那個大帝國説的是那個同學,而那個小小的花朵就是我爸爸,那樣平凡,那樣謙虛。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使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泰戈爾筆下詩句。這句話是説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所以活着時要努力奮鬥,讓人生絢爛無比。死去時不要張揚,靜靜的離開就好了。也不要畏懼死亡。而這句詩在我看來和他的人生一樣。在生時得到了無數的讚揚,很高的威望。得到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文學獎以及無數的功勛,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1941年8月7日,正午鐘聲響過十分鐘以後,泰戈爾在喬拉香科一間古老的房子裏停止了呼吸。在這漫長的8八十年零三個月之前,泰戈爾就誕生在這裏,逝世時,他已經不能講話,他非常安靜地閉上自己的雙眼,淚水不斷從他的眼角流了出來,用生命和心靈創作詩歌的詩人,此刻又有誰能明白他眼淚的含義呢?詩中的夏花如泰戈爾的生命長度與寬度,秋葉如泰戈爾去世時的形態。  沒錯,你只要足夠頑強,你也是史無前例的,這句話送給拳王阿里;謙虛是一種境界,送給我的爸爸,而“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句詩送給泰戈爾,這位用生命和心靈創作詩歌的人。頑強會讓你一生絢爛,而謙虛卻讓你的靈魂昇華直到你去世之時。  最終你便做到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種境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花的品質是:頑強+謙虛=“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花的頑強令我讚歎,花的謙虛令我敬佩,花的境界令我震撼!

優秀讀後感精選2

一個個雜亂無章的片段,一個個形象飽滿的人物,都以一個店鋪——浪矢雜貨店為樞紐,展開了一場過去與未來的對話。

每個人面臨選擇時,心中早已有了一個答案,別人的意見只不過是確認,堅定你的心的信念。

當時的人們有了煩惱可以向浪矢爺爺訴説,可在30年後的我們呢,能向誰訴説,誰知道我們未來的道路?沒人知道。但我們可以follow yourheart(跟隨你的心),去傾聽你內心的聲音。

在書中,那三個小偷給浪矢爺爺寄了一張白紙,但浪矢爺爺回覆的話極有禪意:我用老頭子的想法反覆思索了你特地寄來一張白紙的理由。因為我覺得這一定是件很重要的事,不能隨隨便便地答覆。我開動快要糊塗的腦筋想了又想,最後理解為,這代表沒有地圖。如果把來找我諮詢的人比喻成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但我相信你不屬於這兩種情況。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裏。地圖是一張白紙,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説,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這裏的白紙也可以理解為我們這些青少年,這番富有深意的話,不就是我們苦苦尋覓的真諦嗎,不就是人生的真理嗎?

在失意的時候,看這本書往往能觸動內心。人生中總是有許多不如意,我們總希望有一位聖人出來為你指點迷津,但時間久了,不由得讓人懷疑,世上究竟有沒有那所謂的聖人。不過,就算有,我們有哪有那麼好的運氣呢?

點評:小作者對原著領悟力強,見解獨特,全文脈絡清晰,着眼於生活實際,真實地寫出了人性對美好的渴求,讓讀者再次深思,在理想與現實的掙扎中,探尋究竟該怎樣找回迷失的心。

優秀讀後感精選3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陷入了沉思。

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只有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出國旅遊的故事。烏塔為了出國旅遊,作了許多的準備,如設計了旅行路線,攢旅遊費,閲讀資料和書籍。她每到一地,就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購紀念品。同時,課文還描寫了烏塔關心中國小朋友有沒有出去旅遊的機會。文中的烏塔認為,父母愛孩子,就應讓他們單獨出門,親自出外去看一看等。這些,都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她們對生活的熱愛。

我認為:烏塔有這麼強的獨立生活能力,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外國的小朋友敢於離開父母,思想獨立,敢於挑戰自理能力;第二是外國的父母願意放手,鼓勵小朋友培養自立能力。但是,我們中國許多小朋友就不一樣,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手裏怕摔了。要不就是父母很願意放手,但是孩子不願意學習自理能力,不敢面對和嘗試;要不就是父母庇護着孩子,根本就不放心孩子獨自外出生活。

其實,我也有一次獨自外出的經歷。今年暑假,爸爸媽媽把我送到寄宿學校去參加夏令營。事前,我參觀了學校和宿舍,覺得很喜歡。但到了到學校報到的那一天,一想到往後這21天就住在這裏,不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我就忍不住哇哇大哭,眼淚“吧嗒吧嗒”地流了下來。可是,爸爸媽媽堅持要我留下來,鼓勵我和小朋友們一起生活,我被他們逼得無可奈何,只能強行被留下了!

第二天早上第一節課,老師説要選一位班長。他左看右看,好像若有所思的樣子。突然,他把目光移向我,決定讓我來當班長。在那次夏令營中,我認識了50多個新朋友,學習了不少英語知識,學會了國畫的技巧,老師還獎勵了我許多的“美元”,我用這些“美元”換到了許多獎品。

那次夏令營我過得比想象中愉快。於是,我明白:爸爸媽媽帶我到這裏來是鍛鍊我的自理能力和自我挑戰能力。不過,和課文中的烏塔比起來,我還是差遠了。下一次,我要爭取自己主動報名參加夏令營,還要到外地去旅遊。

優秀讀後感精選4

現實社會是無情的,人與人之間有太多的規矩、疑惑、膽怯,因為富與窮的不同。產生了太多的阻礙,太多的差距。太多的差距,讓人拒之千里。人們説的懂事啦,我覺得也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又越來越遠了,因為他們的童心與無邪已被顯示那昏黑、陰冷,無情一點一嗲的磨光了,在這個漫漫的歲月之中,在這個淒涼的社會之中……長大了,我們就要一點點地顧到自己的面子問題。所以説認為彈珠比寶石要好的時候你是有一顆純潔的童心的。

就比如説閏土在歲月裏一點點一點點地長大,成了一個大人。他不但是身體上的改變,也是心裏之中的改變,他對魯迅恭恭敬敬地叫:“老爺。”而先前那歡笑着叫魯迅:“迅哥兒!”的。那閏土早已經在社會的冷酷之中淡淡,消亡了。讓人費解。所以説以前的社會是吃人的。才讓魯迅要拿起筆去反擊這個社會,為後人開出一條大道來,讓後人走過這條道開出新的路來,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人們常常説要懂事,可這不一定,還不如天真無邪,歡聲笑語要好的多。

當看了故鄉,我感到了一種悽然的感覺,自己不禁顫了一下,難道友誼在時間的過濾之後會褪色,會暗淡嗎?當魯迅激動得叫了一聲:“閏土哥!”而閏土默不吭聲。之後,又喊了一聲:“老爺!”我知道他倆的友誼不那麼深,原來的大海已如一條溪水。

我變得恐懼起來,我害怕現在的摯友會貶值,多年以後,也許知識記得有這麼一個人。我不希望這樣,就像魯迅不希望水生和宏兒。走他們的路。哎,難道世界上沒有永恆的友誼嗎?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我早聽過了這句話,但一直不明白這句話,讀了之後,我懂了:就一條規律,本沒有它而做的人多了,就成了一條規律。每件事情總有一個開端,當每個人都認同他時,便成了合理的事情了。

我恍然大悟,哦,原來父母做的,那些在我們看來不合理的事情,都有他的意義存在啊。

感情會褪色,會變質,而只有記憶不會變,多年以後,對他變感情不是你的錯,而不認識他就是你的錯。

優秀讀後感精選5

最近閲讀了《不教的教育》一書,通過閲讀學習,我深有感觸,原來真正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本書運用了心理學知識,通俗易懂的讓家長明白了怎樣做到不教的教育,從中國傳統教育入手,用易、儒、道三家思想去印證無為和不教的教育。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愛,不僅要用心,還要會愛,首先要尊重孩子。書中有句話這樣寫的:“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有多少家長做到了呢?家長總是用一副高高在上的口氣和孩子説話,總是希望孩子們做一個有着自己的思想但是做起事情確和家長思想一樣的人,可能嗎?孩子是孩子,請尊重孩子,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扮演自己的角色。書中的經典語錄:“不要以為你的孩子什麼都不懂,他是神奇的自然之子,有着強大的能量。他們甚至是我們的老師,而我們,要學會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讓閲讀陪伴孩子的一生。閲讀,就有改善智力、改變命運的功能。讓孩子愛上書,就是愛上思考,就是愛上快樂。

家長的作用陪伴者支持者和玩伴。現代社會父母生活工作壓力增加,一方面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應酬上,一方面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讓孩子開始學習各種知識,並額外的學習很多才藝等,很少有人能抽出足夠的時間經常陪伴孩子玩耍,雖然我們物質水平提高了,可是再多的玩具,再漂亮的衣服,再好吃的零食都滿足不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再説學習≠智力開發,不要因為錯誤的拔苗助長而錯過陪伴孩子的最佳時間。

家庭系統影響孩子的一生。家庭是一個系統,為了保持平衡,孩子作為家庭系統的薄弱環節,總是最容易受傷害的。書中講到孩子性格形成主要是因為孩子站在弱勢父母一方,孩子出現的心身疾病多是孩子為了糾正家庭系統錯誤而引起的。認識自己的家庭,注意父母的溝通方式,如何平衡這個系統,才不會傷害孩子,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不教的教育》是一本值得反覆閲讀的書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長。